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3046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8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之路》读书笔记.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共有 6147.5 字,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第一篇:名老中医之路读书心得名老中医之路拿到手已经读了不止一遍。汤夜班第一节课前读的那一遍,犹如读小说。走马观花,很快就读完了。合上书,除了感慨学医不易,感慨老先生们不懈追求的精神外,没有太多的感受。学至中期,再读第二遍。开卷之后,字字句句读起来多了许多亲切。喜欢读书中讲到的医案, 更多次被老先生的学医、 行医之路深深感动。如今,再次读来又是别有一番感觉了。这一次读,每一篇都字字句句的细读。最喜欢读书中的医案,但最受益的是老先生们中肯介绍的治学方法,最启迪我的是他们踏实、恒久、的求索、为学精神!关于学习方法, 老先生们无一例外都强调要勤奋读书

2、、 善于思考、临证求变。初看起来,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为什么大家都在强调这些?只有一个原因:因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经过前面十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任应秋先生总结的方法比较适合现阶段的学习。任先生用大量的篇幅,仔细介绍了精读、勤写、深思、善记这八字箴言。精读:强调细读经典,不放过任何一处疑问,做到深入理解。碰到问题时去查阅其它书目,务必做到吃透原著。现阶段老师给我们列了许多参考书目,打算结合自身情况选取一本进行精读,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发现问题。勤写: 勤写的好处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和工作之初, 我都体会很深。通过勤写,我曾经快速且较为深入的掌握了学习的对象。 但这些年写的很少, 阅读一度停留在

3、比较肤浅的层次。 其实写笔记不仅帮助记忆,页第 1更是加深理解、梳理思路的好方法。任老先生不惜笔墨的仔细介绍了他写读书比较的常用方法: 概况和缩写; 纲要笔记; 摘记; 综合笔记;心得笔记。其中摘记介绍的非常仔细, 详细的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至此处不禁深深感动!这是怎样严谨的科学精神啊!深思:我理解这里的深思和邢老师强调的独立思考是一样的。 虽然现阶段还达不到质疑的水平,但至少要做到不放过每一个疑问点,把碰到的概念都一一搞清楚,不能似是而非。善记:现在我的记忆力和年轻时相比差了许多, 如何记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任老总结的方法很实在。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许多方法也都曾实践过,很有效。

4、今后要重捡这些法宝,有效地运用在后续的学习中。除了学习方法,老先生们学习中医的精神更是给了我莫大的启迪。最近几个月,工作项目进度很紧,工作压力很大,经常加班。家里孩子小,琐琐碎碎的事情也很多。后面几次课虽然都按时参加了,但课后几乎没有时间复习总结。 学习的效果也明显差了许多。 自责之余,对学习中医的信心也产生了一些动摇。这时,看一位位老先生走过的中医之路,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许多老先生学医之初大多为生活所困,也是一边谋生一边学习。岳美中先生早年也是边教私塾边读书; 李聪甫先生则是在艰苦的学徒间隙读书学习岳美中先生成名之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要求自己: 要有恒、要专一、戒玩

5、嬉、节嗜好。其中戒玩嬉让我深感动容。岳先生的戒玩嬉指:忌看小说;非星期不着棋,不赋诗;非有应酬不看戏。从页第 2岳先生的行文看得出先生的诗赋才情很好, 把自己平生的爱好都列入所戒之列,这又是怎样的为学精神!虽然今生也不可能成为岳先生那样的名医,但若能够以这样的精神去努力,踏踏实实的一路走下去,也算是一生的大收获了!第二篇:名老中医之路名老中医之路记载了许多读书原则与方法, “宁涩勿滑”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宁涩勿滑,就是强调读书宜用心精读,在细节上下功夫。尤其是经典著作,不仅要读熟、背熟,还应该细研字词,弄清含义。岳美中先生在谈到“读书宁涩勿滑”时说: “对主要经典著作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读熟它,

6、嚼透它,消化它。读每本书都要在弄清总的背景的前提下,一字字一句句地细抠,一句句一字字地读懂。无论是字音、字义、词义,都要想方设法地弄明白。不可顺口读过,不求甚解,不了了之。也不可用望文生义的简单办法去猜测。更不能拿今天的意思硬套上去这样逐字逐句地读书, 看似涩滞难前,实则日积月累,似慢实快。那种一目十行,浮光掠影的读法,不过是捉摸光景,模糊影响,谈不到学问。”任应秋先生持有同样的观点, 认为对于重要典籍宜 “迂钝” 而 “非速化”。他说:“我们读灵枢、素问等,亦只能采用?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苏东坡又答王庠书语,笔者注 )的方法进行,宁页第 3可?迂钝?一些, 不求?速效?之术至于在读的时候,

7、 态度务须认真,精神务须集中,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必须查问清楚,不应该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蒲辅周先生以“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读书,“每读一部中医文献,无论是巨著,还是中短篇,始终坚持一丝不苟,从头读起,一字一句,一章一节,竭泽而渔,不使遗漏。即使读两遍、三遍,也不改易这种方法。”他常说:“学无止境,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赵金铎先生认为:“在细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很多难题将人涩住, 是顺口溜过,还是抓住不放?这是治学上的一个大问题。”因此,他读书首先是“从头到尾地通读一遍,领会精神,窥其全豹”。之后便是细读,因为“只作全面、一般性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下功夫精钻细研

8、,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细。我细读内经,采用了先纵后横的方法。所谓纵,就是以某一部内经原著为蓝本,逐字、逐句、逐篇地进行学习;所谓横,就是将其他医家对内经的论注,对照互参,分门别类地贯穿错综。”陈慎吾先生极力推崇仲景学说,其弟子回忆说: “老师认为,学习伤寒论应有阶段性。初学阶段,必须通读、精读、熟读,以至背诵记忆, 将全书精神基本掌握; 经过这样一番功夫之后, 再用归纳、分析、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掌握要领。”为什么前辈们十分强调读书宜精?陈鼎三先生的弟子回忆乃师页第 4说:“先师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认为一本书,只读一遍,其真正价值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 往往很多地方会被忽略过去,

9、 如果忽略的地方恰好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那就太可惜了。特别是对经典著作及各家各派的代表著作反复精读, 乃是古往今来有所建树的医家卓有成效的途径之一。”金寿山先生说: “学中医,在没有学通的时候,尽管苦学,不通的地方还是很多,会陷入困境,一定要熬过这个关。我是熬过这个关的。铁杵磨成针,只要工夫深,终有一日会得豁然贯通。这以后,一通百通,左右逢源,学起来便容易了,这叫做?顿悟?,是从苦学中生出来的?巧?。但没有苦便没有巧,没有?渐悟?便没有?顿悟?。”刘季三先生“治学刻苦严谨,终日手不释卷凡所读之书均逐字推敲,联系实际,切磋琢磨,重点处圈点批注,抄录记载。”他认为伤寒论一书应终生诵读不废,且须过三

10、关,其中第三关是在通读及阅读各注家之后,再回到原文进行精读,他说: “各家之说,各有是处,亦各有非处,自不得不由博返约,取原文逐篇逐条逐句逐字细为参详: 此经何以有此证?此证何以用此方?此方何以加此药减此药?反复推求,必至无疑义而后已。”此外, 前辈们读书为求细, 常常结合笔记, 或圈或点, 或写心得,二者宜有配合。前辈的经验告诉我们: 初时的宁涩勿滑是为了日后的游刃有余,读书耐得清苦,之后方能致远。页第 5第三篇: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读书入径的方法 探索名老中医读书之路(二)发布时间:2019-4-2 15:15:45 作者:来源:中国中医药报读书入径的方法探索名老中医

11、读书之路(二) 刘更生 颜纯淳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读中医书,通常要讲究次序。通过分析名老中医之路医家的读书经验,可知学习中医读书的入径主要有二,一是由浅入深,一是由深而浅。由浅入深,即从流溯源,就是先读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然后再读经典。如袁鹤侪先生说: “初学入门,可以选读诸如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金匮浅注、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及濒湖脉学、本草备要等书,如此在医理上虽未深通,而在临床应用上,苟能灵活运用,亦颇小道可观。然欲达到精通医理,则相去尚远。仍须溯本求源,从根本做起。要认真研讨内经、难经、脉经等经典。此后,宜进一步学习伤页第 6寒、金匮、千金、外台、本草经、本草

12、纲目等,参以金元四大家及各种医籍。这样才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此须假以时日,方能得其精髓,明其灵活变通之妙。”由深而浅,即从源到流,其入径与上述相反,主张从经典入手,然后旁及各家。如任应秋先生说: “首先要读好灵枢、 素问、 伤寒论、金匮几部经典著作,因为它是汉代以前许多医学家的总结,许多文献的结晶,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把它读得烂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如方药中先生回忆恩师陈逊斋的教导时说:“陈老要求很严, 又十分耐心。 他很注意学习方法, 强调立足点要高,一定要从经典学起, 旁及各家, 然后由博返约。 他认为伤寒、 金匮应该是临床家的看家本领所在,在此基础上,上溯 内

13、经,下及后世,才能对中医学有系统的了解。”两种途径,看似相反,其实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无论从源至流,还是从流溯源,最终都要源流贯通、源流合一。至于选择哪条途径,并非一成不变。王文鼎先生弟子回忆先师学医经历:“投拜到当时名医郑先生门下为徒。郑先生第一次讲课,就反复申言:欲为良医,当从内、难学起,方有根底。否则专恃一二方书,即使为医,亦走方郎中而已。文鼎本当遵师教诲,循序渐进, 打下坚实根基。 怎奈由于文史水平所限, 对秦汉文章难以理解,真是读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新,十分苦恼。何况他学医页第 7是为急切谋求生计, 便向郑老师请求赐教看病之法。 郑老师失望之余,只好把他介绍给颜闻修老

14、师。 颜师倒也因材施教, 让他读些应用方书,诸如珍珠囊药性赋、汤头歌诀、神农本草经及医学三字经等,引其入门。但颜师亦谓:这些浅近之书只可敷于应用,未可深入堂奥。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海鳖,理固然也。”此外,刘季三先生在论教学实践时谈到读书的先后,论述详细,可法可据,摘转于下: “学生第一年先学伤寒论,要求背得烂熟,约用 3 个月。第二步学金匮,同样要求背得烂熟,又约用 3 个月,共 6 个月。下半年内除每天念原文一遍外,可以参考各家的注本,全年大约可看伤寒注本 20 种左右,金匮注本 5 种左右。在这一年中,要求眼有看,看伤寒、金匮;耳有听,听伤寒、金匮;口有道,道伤寒、金匮。专心致志地学

15、,随时诱导、随时启发、随时讲解、随时提问,促使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悟机,深入钻研,巩固提高。第二年学习内经、本经,要求重点熟记,不要求全部背诵。 看注解时, 要求以 伤寒 、 金匮 来解释 内经 、本经,又要求以内经、本经回过去解释伤寒、金匮。这样循环往复,内经、本经读熟了,伤寒、金匮是更熟了。四部经典熟悉之后,阅读温病学说及各大家的内经注解和本经逢原、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另外,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著作 20 种左右。第三年是由约及博的阶段,页第 8鼓励学生多读书,不仅大家、名家的书要读,即便是串雅内、外编也要读,读得越多越好。读书要写笔记,写心得体会,要用内

16、经著作为尺度,来分析评价。这一年大约可看医书 40 种左右。第四年是继续巩固理论知识,从事临床实践的阶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先生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由浅入深,抑或是由深而浅,都可达到登堂入室。 至于孰先孰后,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相应地选择。应注意的是, 两种途径虽可融通, 但都要把握重点, 即经典, 即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其本,清其源,方能得其幽微。第四篇:教育家之路读书笔记我认真学习了教育家之路一书,感受到很多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

17、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 ;韩愈以“业精于勤”、 “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 ;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页第 9“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 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读了这些理

18、论著作以后,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借鉴,使我更自信,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第五篇:希望之路读书笔记有一个朋友在给我们赠送希望之路这本书的时候说,这是给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看的。 所以他只给在座的大本以上学历的人送了。 我哑然失笑,为他的固执和偏激。当天晚上,我以大本学历持有者的身份展阅了这本书, 果然酣畅淋漓,不亦快哉。无花果的文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评点历史,批判现实, 古今中外, 教内教外, 凡与信仰与宗教有关者几乎无不触及,激情与理智碰撞,历史与现实互证,他的博学和思辩能力以及洪水决堤般的行文,不知老一代“尔林”们如何看待,给我个人的

19、感觉,只有一个字:“服”。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伊斯兰世界何以衰落至此?中国穆斯林的社会为什么总是这样纷纷争争, 不亦乐乎?清真寺为什么充满着野蛮粗俗和狭隘的偏见?信仰的方式为什么变得如此虚假、 僵死?伊斯兰的凝聚力和文化渗透力为什么这么缺乏底气?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相背后隐藏着怎么的无知和私欲?许许多多的问题被提出来, 提得尖页第 10锐而且刻薄,如芒刺背,如针贬骨。无花果杂文式的评说解析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同时也如坐针毡,从伊斯兰的学术历史、政治历史、文化历史到教派的诞生、演变、争执,从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到宗派主义、民族主义,作家试图通过引证古兰、解析圣训、评点林林总总的教法学派来求真证伪,正本清

20、源,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对许多既定的规则提出质疑和分析,对许多荒谬的做法大加嘲弄和挞伐, 对许多被奉为圭臬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批判。 即使作为观赏性的文本, 无花果的这本著述也是令人赏心悦目,而对于忧教忧民的学者和圣职人员来说,他所提示的真相足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我想,批判是享受文化的重要方式, 批判也是重构体系的重要前提。对这本书, 穆斯林读者大可不必满怀敌意,上纲上线地横加指责以维护自己的体面, 甚至像无花果所批评的那样怀疑他人的信仰和举意。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不再沉默的一代青年是如何发展伊斯兰的。“穆斯林的希望之路”是一个比较乖巧的书名,作家对“希望之路”的指示明显比较匆促, 也许这正是一个尚待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网上正在刊登他的最新文章,也许在未来的新书中,他对“希望之路”的指示会从容得多。页第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