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让学生品尝语文课的味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堂--让学生品尝语文课的味儿.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有“效有“效 ”从有”从有 “味“味 ”开始”开始 - -谈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苏州市姑胥小学孙 莉【摘要】【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相应的教学理念、课堂模式、作业布置等逐步回归到有效教学这一永恒的主题。而课堂教学又是关键。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探索出“语味、情味、趣味、主味”贯穿教学过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关键词】 :有效语文课堂语味情味趣味主味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高效的课?我有这样的思考:有效的课是一堂不累的课。用累与不累来区别课的好坏和有效程度,主要是考虑到我们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人” ,而不是物化的知识。一堂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
2、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 分钟,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充分发展,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那么,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应有哪些“味”呢?我以为起码应有以下“四味” 。如果学生能从中真正品尝到语文课的味,那样教师的课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才真正体现了有效性。一、语味一、语味既是语文课,就应有浓厚的语味。所谓语味,就是不同于其他课的,给人的一种浓烈的语感味。语味应是语文课的主味、本味。汉语言有着如此长远的
3、历史,任何关于语言的变迁,声调的转变,语音轻重的不同都能带来一段美妙的故事,都有丰富的内涵,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语文课应该是很有味的。一堂无语味的语文课,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已经不象甚至完全不是语文课,而是地道的“思品课”或别的什么课。它不再是展现语言以及语文课的美妙,而是单纯的从它表现的思想意义出发。如果语文课真的与别的课一样的话,那将是中国教育的悲哀,语文教学的悲哀,更是汉语言的悲哀,因为它已经离开了它该处的位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人文性寓于工具性之中。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核心是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
4、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语文教学观,也只有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之下,讲起课来才能循语文教学的“规” ,蹈语文教学的“矩” 。其次教者必须深识“语文教学实际即是语言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应该讲和务必讲”的“语言因素” ,这些“语言因素” ,它应该是体现了课文重点、难点,是有利于加强学生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同时它还应该是学生凭自己发现和解决不了的。这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来说,就是要紧扣课文字、词、句来讲(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字、词、句,有时也包括精彩的语段)而不是游离课文的“架空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而目前,重人文,轻语言的现象,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
5、的一大困惑。语文教学一味注重内容的理解,人文的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如何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严峻的课题。吉林省特级教师张晓华桥一课,就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她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原语文课上浓浓的“语文味” 。在课堂教学中,她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的关键词语,如描写山洪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咆哮”、 “势不可挡” ;描写老汉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动作,通过“揪”和“推”的对比,通过“吼”字比较不同等,并且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她还引导学生抓本课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还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于是,学生从字里
6、行间感受到老汉的党性光辉和父爱如山的人性光芒,使得老汉这一原本离学生遥远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张老师省时高效又不留痕迹地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实在高明。二、情味语文课要有情味,这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编入语文课本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产物。事实上,任何一篇传世之作,无不是作者真挚的情感的凝聚。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富有“情味”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教师须动情在先。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人的情感的产生、强化和交流,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包括文艺作品)作
7、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语文教材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典范文章。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也有对谬误的批判,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针砭;既有对英雄的歌赞,也有对邪恶的诅咒;既有对祖国的爱恋,也有对蹂躏过祖国的恶势力的愤恨。语文教师在深入钻研和具体讲授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动情于衷,激起清波,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特别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实际,相应地做出或憎或爱,或忧或喜,或褒或贬的不同反应和评价。(二)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了语文课的情味,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再现课文中所提供的艺术形象或具体画面,启发学生的形象
8、思维,唤起他们的想象、联想,令学生的心神沿着作者的潜思暗构的运思路向,进入作品的情境之中,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如历其境的艺术之感,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实现读者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塑造的人物、编织的故事、论证的事理、抒发的感情在想象中的一致或大体一致,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三)教师要怀情而教。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作者( 包括作者笔下的人物)之间一种面对面的“对谈” ,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互通。再说,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怀情而教”,即要在教学中注进甚至倾进鲜明浓郁的情感,用这种火热的情感去
9、触动学生平静或不平静的心,对他们进行是与非、爱与憎、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热爱、关怀、体贴、谅解、鼓励和期待之情,“物化”在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态度的教学行为之中。(四)教是为了激情。教师怀情而教,目的之一是为了激发学生产生出新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根据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原有的基础情(对父母师友的美好情感)浓化、纯化、深化、强化,丰其量而高其质,即从优化情感的角度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三、趣味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
10、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 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 可见“好之”、 “乐之”“兴趣”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是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具有并富有“趣味”呢?(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即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许多时候,语文课的趣味是从“变改”教学方法中来的。故也有人把这类能够引出“趣味”来的方法归为“趣味教学法” 。然而,即使是“趣味教学法” ,用久了用滥了,不加以更改,不给予“掺新” ,学生也会生厌的。反之,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法,长期来几乎已处于废弃状态,你偶而拿它用一、二次,学生也会感到异常的
11、新鲜。(二)尽量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作为经过学者专家精选的教材,应该说,无论哪种文体,都是有某种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只是侧重的是情趣还是理趣,是意趣还是风趣的不同而已。比如,诗词 、散文多情趣,政论、杂文多理趣,小说、戏剧多意趣,讽刺、小品多风趣等等。(三)从课外引进趣味。与语文课的课内“小圈子”相比,课外却是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一个教师,只要时时注意,事事关心,勤于并善于博采,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事实也正是如此,凡是思路和视野开阔的教师,他们总是善于从课外“拾趣” ,不断从课外引进学生喜欢的东西,特别是面对着那些 学
12、起来比较枯燥的课文,更是不放松作这方面的努力。四、主味四、主味教语文归根结蒂必须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其最关键的是要处理好教和学的矛盾,感动“学生”这个“上帝”,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学到方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 、 “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 :
13、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 “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 , 你会怎样说, 怎样做?” 引导学生去想像, 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 ,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上,千
14、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三)给学生一个“品读的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品读感悟,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抓住文本的主干(重点词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品悟重点词句,以点带面辐射全文。把重点词句挑出来细细品读,对学生批文入情至关重要。在教学中,
15、将关键词语作为辐射点,用于理解段落、理解句子、理解词语,进而充分品读文本内涵。在教 船长一课时,我采用了“一点突破法”中的“尾部突破”:先诵读末段,由“忠于职守”的理解为全篇学习开路。因为本文结尾一个自然段是对哈尔威船长品格的高度赞颂,具有言简意赅、总评人物的作用,以此作为突破点,反顾上文,可以更好地印证人物的作为。再由引导向“诺曼底”号的危急局面,揭示遇险情境,借助录像片断,渲染了危急态势和恐怖氛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此层层深入朗读,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四)给学生一个“练习的课堂”。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16、,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我总是在每堂课中尽可能把教师的活动压下来,保证学生活动时间,使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讲课中应根据班级实际,有梯度的开展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别,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作为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别。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的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 点拔、 启发, 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在日常中均有 “成就感” ,而不是他们作了极大努力仍不可企及。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旋律。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作为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真是任重而道远啊!让我们扎扎实实地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让课堂充满语味、情味、趣味、主味,切切实实地使每个学生更快地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