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111264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pdf(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响因素分析 -以紫竹院公园为例以紫竹院公园为例姓名:丛元学号: 10826083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专业:地理学(0724,景观设计学)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导师姓名:俞孔坚 教授二 0 一 0 年 六 月版版 权权 声声 明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 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摘要人口老龄化对社会、 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对城市户外空间

2、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公园已经成为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围绕老年人这一群体, 并以紫竹院公园为例, 针对老年人在城市公园中的休闲活动展开研究。通过观察、活动标记,并结合访谈,实地调查公园中老年人流量、休闲活动类型及不同活动场地的环境特征,分析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 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休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在时间分布上, 老年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午以前, 活动量在上午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空间上,其活动主要分布在平坦、有阴影的开敞空间和主要道路上及边缘。在时间和空间上,总体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3、。2) 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休闲活动以健身和娱乐活动为主,这两种主要活动在城市公园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公园存在活动场地不够、部分休息设施不舒适、体育锻炼设施缺乏的种种问题,在活动高峰期则更为严重。随着公园游人中老年人比重的增多,城市公园也应该随之做一些改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老年群体。3) 对于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不同活动类型和不同活动群体而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影响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因素包括场地类型、地形、服务设施及绿化状况。然而, 这四个因素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并不是一致的和等量的。 往往对于不同的活动类型和不同的活动群体,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群体活动主要受空间类型和大小

4、的影响;非停留性活动主要受道路状况、铺装状况与沿路风景的影响;无目的活动受休息设施的影响;健身活动和娱乐活动主要受空间类型和大小的影响。关键词:城市公园;老年人;休闲活动;紫竹院公园IAnalysis of Older Peoples Recreation Behavior andAnalysis of Older Peoples Recreation Behavior andEnviro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Urban ParksEnviro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s in Urban ParksCase Study Of Bl

5、ack Bamboo ParkCase Study Of Black Bamboo ParkCong Yuan(Landscape Architecture)Directed by: Yu KongjianABSTRACTABSTRACTAging of population has a huge impact on social, economic and other fields, buthas also become a new challenge to the urban outdoor space. At present, urban parkshave become the mai

6、n outdoor space for elderly peoples recreation behavior and play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lif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lderly groups activities, and is a case study of BlackBamboo Park. Through observation, activity markers, and combined with interviews,It field surveys the flow of the elderly,

7、leisure activities and site 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thenanalysestheactivitycharacteristicsoftheelderlyandenviron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s.The following ar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1) The activities of the old people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in time and space incity parks;In time, the

8、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are mainly before noon, and activity peakedin the morning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In space, the activities are mainly in theflat, shaded open space and major on road and the edge. In time and space, showing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2)The main two ac

9、tivities of the old people in city parks are entertainments andfitness, which have not been fully satisfied;The park has problems in space, facilities and physical exercise facilities, and ismore serious at the activity peak. 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in the park increased,urban parks should

10、be followed to make some changes to serve the older age groupsbetter.3) The main factors are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different groups ofthe old people in city parks.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cluding spacetype, topography, service facilities an

11、d green conditions. However, these four factorsare not consistent and equivalent. Often for different activiti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activity groups,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different. Group activity is mainlyaffected by the type and size of space; Non-stop activities are subject to road

12、conditions, pavement conditions and the landscape along the road; No purposeactivities are affected by rest facilities; Fitness activities and entertainment are mainlyaffected by the type and size of the space.Keywords: Urban Parks; Older People; Recreation Behavior;Black Bamboo ParkII目录目录1.绪论 .11.1

13、 研究背景.11.1.1 老龄人口快速增长.11.1.2 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11.1.3 公园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到老年人需求.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21.2.1 研究目的.21.2.2 研究意义.2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21.3.1 研究内容.21.3.2 研究框架.31.4 研究方法.41.5 研究区域概况.5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72.1 基本概念.72.2 相关研究进展.72.2.1 老年人的特征概述.72.2.3 户外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82.2.2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行为特征.82.2.4 影响老年人户外空间使用的因素.113紫竹院公园老年人休闲

14、活动特征.123.1 老年人群整体活动状况.123.1.1 人流量.123.1.2 活动量.143.1.3 活动类型.163.2 活动与空间分布.193.2.1 紫竹院公园活动空间分类.193.2.2 活动量与空间分布.203.2.3 活动群体与空间分布.233.2.4 活动类型与空间分布.284. 影响紫竹院公园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因素.384.3.1 场地类型.384.3.2 地形.384.3.3 服务设施.384.3.4 绿化状况.405.研究结论与展望.415.1 研究的主要结论.415.2 研究局限与展望.41参考文献.43附录紫竹院公园访谈记录.45致谢 .55III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

15、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1.绪论绪论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1.1.11.1.1 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 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 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侯晓娜,2010) 。我国在2005年,60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全球老年人口1/ 5 ,为亚洲老年人口的1/ 2(杨光辉,2005) 。截至200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095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比上年上升

16、了0.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15989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比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侯晓娜,2010)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北京在 1990 年成为老龄化城市。截至 2008 年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总数已突破 254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 15%,且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1.1.21.1.2 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 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对城市户外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青年人需要休闲娱乐一样,老年人也有放松、聊天、社交的需要。特别是退休以后的中老年人,没有了工作负担,

17、闲暇时间增多,子女往往又不在身边,使得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无处寄托。此时,如何让身体保持健康、心情保持愉悦便成了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的重心。那么, 对于青年人, 消遣娱乐的去处应有尽有, 然而, 这些场所中适合老年人的却很少,很多老年人运动和休闲往往无处可去。 这个时候, 公园便成了城市中的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老年人在公园可以锻炼身体、聊天、跳舞、学习乐器,还可以自发开展许多活动,让他们与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联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此,城市公园在老年人的户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1.31.1.3 公园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到老年人需求公园规划设计未充分考虑到老年人需求城市公园绿地是老年人最

18、喜欢也是去得最多的室外活动场所(王欢, 王晓俊,2010) 。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有其自身的需求和活动特征。比如,很多老年人对座椅的需求比较强烈;也有的老年人乐于开展集体性的活动,如跳舞、太极拳等等,一般的小场地无法满足他们的群体活动需要;还有的老年人对无障碍设施有特殊需求。然而,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却往往不了解老年人的活动特征, 因此并能未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 给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 因此, 只有在对老年人群活动特征有着深入了解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才能够提高公园绿地的使用效果,发挥其服务老龄化社会的独特功能。1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

19、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1.2.11.2.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多数城市公园中,老年人群是对公园利用率最高、依赖性最强,也是最深有感触的群体。本研究以老年人活动特征为出发点,力求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调查公园中活动的老年人的基本特征、来公园的频率、在公园的活动类型及活动的空间分布、活动量、活动所需的空间环境特征;将老年人不同活动类型及其空间环境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老年人不同活动类型对物质空间的需求;(2)探讨公园中影响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因素;(3)提出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园优化和改善策略。1.2.2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1)应对老龄化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

20、社会,并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且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数量多, 北京的老年人口百分比已达到 15%。 老龄化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包括老年人休闲娱乐健身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对于城市中这部分重要人群的户外活动给予关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关注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老年人对公园绿地的依赖性大,是公园绿地的最主要使用者,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人群。因此,对这部分人群给予关注和研究,探讨其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而更好的服务于老年人群体。(3)深入定量观察研究本研究尝试对老年人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访谈, 并且通过定量化处理,

21、更加科学的反映紫竹院公园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特征,客观的探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优化策略。1.3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3.11.3.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本研究始终立足于对老年人活动的关注。在紫竹院公园,通过观察与访谈,了解来园老年人的基本特征、活动类型、各种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老年人活动的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优化策略。2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3.21.3.2 研究框架研究框架图 1-1 论文框架结构图3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41.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22、(1)物质空间环境记录初步调研后,将紫竹院公园的活动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小块场地、其它场地、主路、次路和小路六类, 通过实地测量 (步测) 粗略计算出开敞空间、 小块场地、 主路和次路的面积;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公园中休息设施的种类和数量。利用 google earth 软件截取紫竹院公园航片图,结合公园的平面图、地形图以及实地调研,粗略计算出公园的植被覆盖率,有明显地形变化区域的面积和沿湖空间的面积。(2)场地观察初步观察对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及活动环境进行细致的观察, 以便对其有初步认识, 为定点观察做好准备。定点观察与活动注记在定点观察时间的选择上,选取晴朗或晴间多云,微风或无风,比较适合出行和

23、进行户外活动的日期。由于紫竹院公园面积较大,无法保证在同一时间段内记录全部的活动,所以将公园分为筠石苑区块、东门-西南门区块和环湖区块三部分,选取完整三天5月14日、19日、 20日进行记录, 选取七个记录时间点, 分别是早晨 (7: 30) 、 上午 (9: 30) 、 中午 (11:30)、午后(13:30)、下午(15:30)、傍晚(17:30),晚上(19:00),沿相同的线路(图1-2)用相机拍摄人们的活动,照片内容应该反映出:使用者的活动类型、活动群体、活动地点等信息。每次拍摄过程大约为30分钟(其中由于东门-西南门区块在早上和上午活动人数较多所以花费时间在50分钟左右),分别拍得

24、照片783张(5月14日)、1688张(5月19日)和1257张(5月20日)。图 1-2 紫竹院公园调研拍摄路线及入口分布图人流量统计分别在 5 月 12 日、13 日,选取七个记录时间点,分别是早晨(6:45-7:30)、上午4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8:45-9:30)、中午(10:45-11:30)、午后(12:45-13:30)、下午(14:45-15:30)、傍晚(16:45-17:30),晚上(18:15-19:00)。在七个时间点分别记录东门、北门、西门、西南门和南门出、入的老年人和其它游人的数量。(3)数据处理 活动注记标点统计在现

25、场记录和照片拍摄的基础上, 将活动注记进行基础数据的整理, 并进行数据分析与图标输出,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好基础。出入口人流量统计将五个出入口的人流量进行基础数据整理,并统计输出。(4)访谈法对典型活动参与者的 20 位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基本情况及活动场地选择的偏好及原因; 并对有关老年人活动的疑问点进行当面咨询, 深入了解老年人休闲活动的状况及偏好。1.51.5 研究区域概况研究区域概况(1)公园概况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 因园内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 如今的紫竹院公园始建于 1953 年,是市属十大公园之一。全园占地面积 47.79 公顷,其中水面 14.42公

26、顷,陆地 33.37 公顷,园内建筑面积 22764 平方米,园内制高点为揽翠亭,海拔高度为57.94 米(紫竹院公园管理处, 2003)。 园内三湖两岛, 一河一渠。 五座结构别致的拱桥把湖、岛、岸连成一体。公园中的主要景点有青莲岛、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问月楼、箫声醉月、报恩楼、紫竹垂钓、澄碧山房、儿童乐园及筠石苑。公园苍松翠柏,以竹景取胜,是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自然园林公园。紫竹院公园于 2006 年 7 月起免受门票,也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游人来此游憩。尤其是早晚来此锻炼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图 1-3 紫竹院公园区位图5(2)周边环境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

27、境影响因素分析周边用地状况紫竹院东北部是国家图书馆, 东侧为北京动物园。 附近有中央民族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剧院、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等知名单位。且公园周边居住区较多,主要的社区有三虎桥路小区、人济山庄、观澜国际花园、中海紫金苑、悦园、豪柏国际、车道沟东里小区、百胜村一号院、昌运宫小区、中新小区、紫竹院南路4 号院、华奥中心公寓、紫竹院路 14 号院、北洼东里、世纪新景园 7 号楼、美林花园、鑫德家园、半截塔 2 号院等。交通状况紫竹院公园南邻紫竹院路,北邻万寿寺路,东邻中关村南大街和地铁 4 号线。附近共有44 路公交线路通过。另外公园内有南长河、双紫渠两条河流,水路交通也很方

28、便,通过水路还可以直达颐和园、动物园等(张秀珍,2007) 。图 1-4 紫竹院公园周边环境示意图6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2.12.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目前, 国际上对于 “老年人” 的年龄界限尚无统一标准, 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规定 65 岁以上为老年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规定 60 岁以上为老年人(王双,200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我国将年满60 周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1982 年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以 60 岁为老年期的开始年龄。在此基础上,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

29、WHO)对年龄的划分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将老年人分为年轻老年人(60-74 岁)、老年人(75-89 岁)和长寿老年人(90 岁以上)三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编,2004)。马库斯(2002)在老年住宅区户外空间的研究中,根据居住类型、活动类型及行为能力的差异,将老年人划分为三个不同但又有重叠的类型:低龄老人(大约在 55-70 岁或以上) 、中龄老人(大约在 70-80 岁或以上)和高龄老人(大约在 80 岁以上) 。2.22.2 相关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进展2.2.12.2.1 老年人的特征概述老年人的特征概述(1)生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日趋老化,

30、进而由完全可以独立生活进入需要他人帮忙护理的阶段。老年人在生理机能上的衰退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感觉机能的衰退、活动能力减弱、 对环境适应能力的退化以及体弱多病等(胡仁禄, 马光, 1995; 杨贵庆, 2000)。(2)社会特征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老年人的社会角色由主要向次要转化,往往被认为是“无角色之角色” (张剑敏,1997) 。退休造成了老年人职业角色的终断、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弱化和社会价值的降低。 由于从工作中退下来, 社会活动的减少和停止造成了活动范围和人际关系狭窄,但也因此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光,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同时,丧偶和与子女分居也使老年人作为父母和老伴的家庭角色逐

31、渐淡化(邬沧萍,1999;杨贵庆,2000) 。(3)心理特征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和社会角色及地位的变化, 老年人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特征,如情感失控(爱哭、易怒) 、对疾病的恐惧、健忘(邬沧萍,1999)以及失落感、孤独感、寂寞感、自卑感等;需要交往、理解,愿与同阶层老年人交往,希望有亲人照顾,需要子女(年轻一代)的尊重与关心(杨贵庆,2000) 。(4)老年人身心特征变化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生活中出现的重要变化与年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一般而言退休、丧偶、与子女分居等社会变化多在 50-60 岁左右开始发生;而动能力下降、感觉大量丧失、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等生理方面的变化大多在 70-80

32、 岁左右开始发生(胡仁禄,马光,1995)。因此,年7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轻老年人(60-74 岁)或低龄老人(大约在55-70 岁或以上)一般都具有良好身体状况,行动方便,活动性强,虽然其交往活动的范围比工作时相对缩小,但仍较为广泛。2.2.32.2.3 户外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户外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许多研究证实了户外环境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Grahn 等人(2003)在瑞典的研究证明了经常去公园或绿地可以减轻压力从而降低患病的几率。 而且与城市街区相比, 较为自然的环境更有利于病后的康复和心情的好转(Hartig, et al., 2003),

33、邻里开放空间内的自然设置有助于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方式 (Sugiyama and Thompson, 2008)。环境中绿色空间的数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状况,也与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会交往相关,而且这种关系对于老年人更为明显(Maas, et al.,2009)。 Gesler (1993) 提出了 “治疗性景观”(the therapeuticlandscape)的概念。指出某些特定的环境能够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和幸福,而这些景观不一定“天然” ,也可以是人造的。特定的景观,可以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满足人们基本的环境需求,为治疗性活动提供帮助 (Williams, 1998)。在此基础上,Mi

34、lligan, Gatrelland Bingley(2004)在英格兰北部的研究证实,花园和园艺活动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地点和一个有助于个人的情绪、身体和心灵的重建至关重要的机会。在园艺活动中,老年人通过与自然的接触, 相互帮助完成园艺活动来克服身体障碍, 消除社会隔离与孤独感,提高了成就感、满意度和审美情趣。而这种治疗作用来自于两个重要的方面:环境的直接作用和通过感官经验所获得的精神感受。Sugiyama and Thompson(2007)在对英国老年人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除了单纯的环境质量以外, 愉快的户外活动经历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能够提供与自然接触和与

35、人交往的机会的户外环境有助于老年人的健康。Day (2008)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的三个城市街区,通过访谈和实地观察,得到了五个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户外自然环境因素:清洁,无污染;安宁,祥和;促进运动,社会交往提供便利和推动积极情绪变化。2.2.22.2.2 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行为特征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行为特征Golant(1984)指出,老年人并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Day, 2008)。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行为特征包含基本特征、活动特征及环境偏好三个方面。(1)基本特征孙樱(2003)对 50 位北京城市老年人休闲行为及方式进行了全年的跟踪调查,根据其休闲类型和分布时间的差异将

36、城市老年人分为五种类型: 兴趣广泛休闲类、 偏好益智型休闲类、偏好康体型休闲类、家务劳作型休闲类、户外群体休闲类。并将造成休闲分异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四点:自身状况、家庭影响、社区背景和城市环境。一些学者在老年居民较密集的城市公园或老年人活动中心用问卷、询问、现场考察等方法调查了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构成、来园距离、交通手段、公园利用目的和理由、来园同伴、公园利用频度、滞留时间、利用内容等内容。结论如下:1)年龄结构利用公园的老年人多为低龄老人(大约在 55-70 岁或以上)或年轻老年人(60-74 岁),绝大多数在 75 岁以下(强虹,2004;任超,2005;朴永吉,2005;王欢,2

37、007;张秀珍,2007; 尹亚坤, 2008; 王欢,王晓俊, 2010) 。 因为他们大部分健康状况良好, 生活能够自理,可独自开展活动,活动类型基本不受限。70-80 岁及 80 岁以上的游园老年人渐次减少(张运吉,朴永吉,2008;蔡清,2009) 。高龄老人由于身体虚弱,行动多有不便,所以这一年8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龄段的老人一般多在家附近的居住区绿地中进行活动,而很少到距家稍远的公园中活动。不同年龄段的老人在活动内容上有较大差异。 低龄老人对各种娱乐活动的热情很高, 参与性很强。主要活动内容是打牌、跳舞、球类等。中龄老人的活动内容主要为

38、健身设施、打牌、聊天等。而高龄老人,更多的是独自一人坐在一旁看别人的活动(蔡清,2009) 。各年龄段老年人之间能混和活动的游憩形式比较多见,主要为广播体操,太极拳、练习合唱、跳舞等(张秀珍,2007) 。2)性别差异老年人公园利用中, 不同的调查结果间的差异较大, 这可能与所调查的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文化传统、调查区域的局限性或调查区域内人群的个人属性(文化层次、经济状况等)差异有关,大多数研究显示,男女老年人数几乎各占一半(朴永吉, 2005;王欢,2007;张秀珍,2007;尹亚坤,2008;张运吉,朴永吉,2008;王欢,王晓俊,2010) 。也有部分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老年人人数明显超过女

39、性(任超,2005;蔡清,2009)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活动特点也有明显差异, 男性老年人倾向于选择人群密集处或独自一人活动, 不排斥陌生人,比较排斥异性,活动场所较固定,并多自带活动器具;活动类型比较广泛,活动时间较长。女性老年人与之相反(任超,2005) 。男性老人对活动的参与性要求较强,大多数男性老人喜欢小集体活动,例如打牌、打球等。 (蔡清,2009)男女之间混合利用、各年龄段之间混合利用较好的公园活动项目为广播体操、太极拳、合唱练习、交流等(张秀珍,2007) 。3)家庭构成与子女合住型家庭的老年人来园频率要明显低于纯老年人的家庭 (强虹, 2004; 朴永吉,2005;张秀珍,20

40、07;尹亚坤,2008;王欢,王晓俊,2010) 。而以养老院等其他方式居住的老人比例却相当小(朴永吉,2005;蔡清,2009) 。4)文化程度老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为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在受访的老年群体中,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极少(强虹,2004;朴永吉,2005;张运吉,朴永吉,2008;蔡清,2009) 。进一步研究发现,越是高龄老人,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对公园的品位要求也较高,对公园建设的参与性也较强(蔡清,2009) 。5)来园同伴情况老年人一个人来公园的情况最多,其次是夫妻结伴(朴永吉,2005;蔡清,2009) ,只有少部分高龄老人在子女的陪同

41、下来到公园,而和朋友与团体一起来园的情况则十分少见(蔡清, 2009) 。 老人虽然不热衷于参加多人的活动, 但却对在旁边作为观众有极大的热情。因此公园在活动空间的开展上,应考虑主要活动老人与围观老人的双重需要(蔡清,2009)绝大多数老年人为无业者(朴永吉,2005;张秀珍,2007) ,大部分老年人退休以前的工作单位为企业(即前身为工厂),有固定的活动伙伴(王欢,2007) 。6)来园距离和交通手段利用公园的老年人主要分布在来园距离 2km 以内, 主要交通手段为步行, 也有少数人骑自行车,距离较远的主要乘公交车(朴永吉,2005;张秀珍,2007;尹亚坤,2008; ) ,路上花费时间在

42、半小时以内(王欢,2007;蔡清,2009) 。到达公园距离的远近和交通环境的方便是老年人选择公园的重要条件(张秀珍,2007;尹亚坤,2008;蔡清,2009) ,但对于有魅力的公园而言,老年人选择公园受来园距离和交通设施的影响较小(朴永吉,2005) 。7)活动时段与频率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每天一次定时来公园活动, 尤其是晨练, 同时多数老年人每次持续活动时间也比较长,约 1-2 小时(任超,2005;尹亚坤,2008) ,也有少数老年人在公园的停留时间超过 4 个小时(王欢,2007) 。早晨6-10 点是公园活动的高峰时期,其次为下午1-4点(强虹,2004;任超,2005;张秀珍,200

43、7;尹亚坤,2008;蔡清,2009) 。9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8)季节影响季节的变化对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来园频率、园内停滞时间、活动内容各方面均有明显影响。 在春、 夏、 秋三季表现出较高的来园频率, 且多数老人在园中滞留的时间超过两小时,活动内容丰富;冬季老人的外出频率会大大降低,并且这些老人一般距公园很近,否则老人一般不会来到公园, 且滞留时间多数只在 1 小时左右, 以散步和少量的利用体育设施锻炼为主(蔡清,2009) 。但那些每天去公园锻炼的老年人的活动,受季节的影响不大(李迪华,范闻捷,2001) 。(2)活动特征1)活动类型任超(20

44、05)将老年人的主要活动类型划分为 4 大类,分别是体育锻炼、聊天、约会、兴趣小组活动, 其中, 兴趣小组是一些有共同喜好 (如: 打牌、 下棋、 唱地方戏、 演奏乐器、遛鸟等)老年人自发组成了带俱乐部性质兴趣小组。他们人数相对固定,定期在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内活动。锻炼身体是老年人最为关注的活动类型,如:太极拳、舞剑、武术、散步、羽毛球、踢毽子、陀螺、以及器材锻炼等,还有以娱乐、交友为目的,如:跳舞、唱歌、唱戏、聊天、下棋、扑克、放风筝、看书看报、写地书等形式,少部分是带孩子游玩。不难看出锻炼身体、散步、与老友聊天、和休憩在老年人活动内容中都占有很大比例。另外,老年人大都喜欢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

45、起聊天、叙旧、拉家常。棋牌类活动是老年人休憩类娱乐活动的首选(尹亚坤,2008) 。蔡清(2009)认为老年人的活动内容包括球类、跳舞、散步、打牌、打麻将、遇鸟、扭秋歌、练剑、绘画、聊天、照顾子孙、看节目等。强虹( 2004)认为老年人早上散步、健身,其它时间交往、休憩;王欢( 2007)认为首要活动是健身,其次为聊天,交流。通过调查,老年人来公园的目的大部分集中“文体活动”方面,主要进行球类、毽类、武术、跳舞、慢跑等活动(张秀珍,2007) 。2)行为特点在城市公园绿地中, 老年人往往会在特定的地区和专门的空间中进行习惯性的活动行为,这种习惯性的活动行为被成为“地域性行为” (Territo

46、rial behavior),即由于公共场所的某些地点反复被一定的人群所占用,因此该地点的地域特权也被人们默认(Rutiedge,AlbertJ, 1981)。老年人在公园游憩中表现的地域性是指老年人一般总喜欢去那些自己经常去的,且有熟悉的和“情投意合”的老朋友的地方。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老年人这种地域性行为是相对的,会随着季节、时辰及活动内容的改变而改变(张秀珍,2007) 。(3)环境偏好自然环境偏好老年人非常愿意参加室外活动。 据 2002 年对北京一小区居民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中有 30.2%的老人非常愿意参加室外活动,54%的老人表示愿意,表示不愿意的老人仅仅占了5.4%。可见老年

47、外出活动的愿望非常强烈。分析老人不愿意外出的原因,多数老人 (占 32%)表示缺少室外活动场地过于脏乱、嘈杂(占 25.4%),令他们心烦(林勇强,史逸,2002)。老年人比较偏好能进行活动以及环境优美的地方,由于公园绿地环境好、空气质量高,老年人容易坐下来休憩、观赏等逗留休息。老年人比较喜欢停留在可遮蔽阳光的树荫下,亭廊、花架等也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张秀珍,2007) 。蔡清(2009)认为,树木一直都是老年人最受喜欢的公园环境要素,更倾向于在树荫下活动。朴永吉等( 1998)说明:在公园中保持通透明亮的空间,设置充足的遮光座椅和广场,整治绿地和景观,对满足老年人公园利用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48、张运吉,朴永吉,2007) 。10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公园中的老年人活动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公园设施偏好朴永吉等(1998)对东京设施种类和数量均较多的公园中的老年人进行询问调查,把公园中的常见的 19 种设施作为变量,与利用人数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到结果:在老年人的公园利用中影响较大的公园设施为有遮荫的座凳、亭子与花架、绿地(花草树木) 、喷水池等(张运吉,朴永吉,2007) 。在郑和公园、午朝门公园和绣球公园中分别有 47.6%、61.3%和48.0%的受访者选择了缺乏休息座椅,说明老年人对坐息设施有较大的需求所占比例均最大(王欢,王晓俊,2010) 。总之老年人希望公园中有足够的坐

49、息空间,有不同规模的活动空间(铺装),有能遮风避雨园林建筑,这些均是老年能参与活动的最基本保证。 (王欢,王晓俊,2010)2.2.42.2.4 影响老年人户外空间使用的因素影响老年人户外空间使用的因素环境的各种功能往往会影响老年人对户外空间的使用。Inese 和 Lovering(1983)在研究了加拿大的 13 个集中住宅和护理所的基础上, 得到了动机 (活动场所的吸引力) 、 独立性、气候条件和座椅的舒适性等四个影响老年人户外空间使用的因素 (马库斯, 佛朗西斯, 2002) 。Brow 观察了加州的一个老年居住区之后,总结了三个影响户外空间使用的因素:方向感、感官刺激的机会和对环境的

50、“掌握和控制” (马库斯,佛朗西斯,2002) 。 Rodiek(2003 年)指出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空间的使用可以从路径、舒适度、绿化、风光、过渡区域、窗户和过渡区域六个方面评价。并且用摄影配对比较的方法,对得克萨斯州的中南部的 1738 名老年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老年人倾向于更多的步行空间、更多的树木、座椅、开场的空间和多样化的风景。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更倾向于秀丽的风景和较少的步行空间 (Rodiek andFried, 2005)。高质量的开放空间对于促进老年人的活动有很重要的作用, 自然的环境有助于提高步行量, 从而导致更好的健康。 而这种在开放空间和周围邻里的步行往往涉及与自然接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