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新材料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州新材料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池州新材料项目投资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7一、 轻量化材料行业分析7二、 航空新材料行业分析12三、 钛合金行业分析18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22一、 稀土材料行业分析22二、 稳增长中发掘真成长材料赛道27三、 高温合金行业分析29第三章 绪论33一、 项目概述33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35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35四、 资金筹措方案35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35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36七、 环境影响36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36九、 研究范围38十、 研究结论38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38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41一、 建设规模
2、及主要建设内容41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1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1第五章 项目选址分析43一、 项目选址原则43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3三、 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46四、 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47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8第六章 SWOT分析49一、 优势分析(S)49二、 劣势分析(W)51三、 机会分析(O)51四、 威胁分析(T)52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58一、 公司发展规划58二、 保障措施59第八章 法人治理结构62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62二、 董事65三、 高级管理人员70四、 监事72第九章 原辅材料供应、成品管理74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74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
3、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74第十章 工艺技术说明75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75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77三、 质量管理78四、 设备选型方案79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0第十一章 项目进度计划81一、 项目进度安排8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81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82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方案83一、 项目节能概述83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4能耗分析一览表84三、 项目节能措施85四、 节能综合评价87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88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88二、 建设投资估算88建设投资估算表90三、 建设期利息9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1四、 流动资金92流动资金估算表92五、 项目总投资93总投资及构成
4、一览表93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5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7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9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9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9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9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2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4三、 偿债能力分析10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6第十五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08一、 项目招标依据108二、 项目招标范围108三、 招标要求109四、 招标组织方式109五、 招标信息发布109第十六章 总结说明110第十七章 附表附录112建设投资估算表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
5、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1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1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一、 轻量化材料行业分析(一)轻量化材料-镁合金发展前景可期围绕未来新型汽车发展需求,结合自身发展环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制的汽
6、车轻量化技术路线图提出近期以完善高强钢应用体系为重点,中期以形成铝、镁合金应用体系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体系为目标。镁相比于铝和钢,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减震性强、电磁屏蔽性好、切削加工性等诸多优点。从重量来看,镁合金是常用金属结构材料中最轻的一种,密度约为铝的2/3,钢的1/4;比刚度和比强度高,机械性能好;在所有金属结构材料中具有最高的阻尼系数,对应优良的减震性能,相比其他轻量化材料更适用于制造承受冲击载荷和振动的汽车零部件;熔化潜热低,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易于进行铸造和热加工,生产复杂的零部件,且熔炼能耗成本低,易于回收;具备良好的电磁波屏蔽性和再生性,可省去电磁波屏蔽
7、膜的电镀工序和成本。同时,我国拥有丰富的镁资源,据亚洲金属网统计,2018年我国已探明可开采白云石镁矿超过200亿吨,菱镁矿超过30亿吨,盐湖氯化镁储量40亿余吨,占世界镁矿资源的70%以上。(二)轻量化材料-国内汽车轻量化进程缓慢镁合金通过压铸等深加工工艺制备的零部件,65-70%应用于汽车行业,20%应用于3C产品,航空航天等其他消费领域占比10-15%,目前镁合金的需求驱动主要来自汽车行业。综合性能优秀,资源优势突出,理论上来说都有利于推进镁合金在国内市场尤其是汽车场景当中的应用,但实际进展大幅低于预期。2015年国内单辆汽车用镁量约为1.5kg,虽然2019年单车用镁量上升至4kg左右
8、,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并没有明显收窄,也远低于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当中提到的2020/2025/2030年镁合金单车用镁量要达到15kg/25kg/45kg的目标。2020年发布的评估报告2019中提到,受耐腐蚀性能弱、力学性能低、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镁合金大批量产业化应用受限,目前仅用于方向盘骨架、仪表盘支架等部件,在中大型零部件如支架类普及度仍低,单车用量不超过5kg。从原镁消费角度来看,虽然我国原镁需求量占全球比例40%+,但考虑到单位用镁量基数较低,2018年之前原镁消费量增速却低于全球其它地区,这点与国内汽车轻量化进程偏慢相对应。(三)轻量化材料-多因素抑制镁
9、合金应用推广我国拥有丰富的镁资源和低成本优势,所生产镁产品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出口量占到全球需求近一半(2021年我国镁产品出口量47.8万吨)。但从出口结构来看,初级产品(镁锭、镁合金、镁粉/粒、废镁)占比高达98%,而在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方面,镁加工材(主要是型材、板材、锻件)和镁制品占比过低。整体来看,我国镁合金深加工规模和高端制造水平还很低,镁产业仍以生产和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且对出口依赖程度很大,并未有效将战略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从硬件层面尚未准备好迎接汽车轻量化大趋势下的镁制品需求增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原镁产能为162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9
10、.3%,其中行业龙头云海金属原镁产能10万吨(不考虑青阳在建项目),市占率仅为6.2%,原镁端行业集中度较低,除了云海金属之外,其他厂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并且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端难以形成技术和资源的集聚效应,更难以独立推动镁作为新材料的替代和建立新的材料开发应用体系。虽然镁合金具有重量轻、减震性能好等优秀综合性能,但同时存在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较差等缺陷,相比钢、铝合金等材料来说稳定性一直是被质疑的点。而对于主要下游市场汽车制造行业来说,在综合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会考虑材料的成熟性,毕竟如果要规模化应用某种新材料,就需要进行材料认证、设备更新、聘请新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人等,这都是
11、额外的成本增加。因此理论上来说,工业应用都会滞后于实验研究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而镁合金成为轻量化材料研究热点并没有很长时间,未来要实现大规模应用仍需不断实践和产业内外推动力。我国镁合金深加工水平仍低、行业集聚效应不足、汽车厂商主观应用意愿偏弱、综合成本优势不明显等因素,导致近年来镁合金轻量化替代进程低于预期,这几点不利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四)轻量化材料-不利因素迎转变契机全球各国都在持续关注机动车辆所产生的尾气排放,并通过政府法规推动汽车制造厂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等尾气排放量。使用镁合金实现汽车轻量化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目前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零部件主要可以归纳成壳体类和支架类,在实际应
12、用中,针对不同零部件所产生的减重效果从30%-80%不等(具体见下页)。除了减重效果外,由于具备极为良好的减震性能,采用镁合金不仅提高了汽车零部件使用寿命,还能够提升乘坐舒适性。从轻量化需求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厂商意愿更为强烈,蔚来ES8的仪表盘支架及前端模块框架皆由镁合金所制,相比于传统的钢结构减重50%以上,单车用镁量突破7kg;2020年特斯拉ModelY座椅骨架(靠背+座框)全部使用镁合金。主流汽车厂商在部分零部件批量替代使用镁合金,能够起到很好的产业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推动镁合金在汽车行业中的拓展应用。近年来制约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的多个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随着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
13、源汽车轻量化进程的推进,将有效促进镁合金下游需求释放。(五)轻量化材料-镁合金消费将保持可观增速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汽车场景内的镁合金使用量仍处于偏低位置,单车用量仅为4kg,与海外相比我国还有3-4倍的提升空间。理性来看,现阶段镁合金更适用于对抗腐蚀性要求不高且对减震性要求比较高的车内部件,仪表盘支架、中控支架和座椅骨架等是最可能普及的镁合金部件,考虑到这些部件的重量,预计到2025年我国单车用镁量有望提高至10kg,未来随着材料及铸造技术升级,镁合金的应用范围有扩大的可能性。按照中汽协的判断,“十四五”期间我国汽车行业将经历一轮转型升级的爬坡过坎期,2025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000万辆
14、。综合压铸件成材率的假设,2025年我国汽车行业镁合金需求将达到37.6万吨,相比2020年CAGR为23%。3C产品是镁合金下游第二大需求领域,在3C产品中主要用作壳体材料,由于拥有重量轻、散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抗震性好等优点,相比ABS壳体有明显优势,符合手机、笔记本电脑等3C产品轻薄、尺寸缩小的发展需求。但考虑到全球3C产品保有量趋于饱和,销量增速下滑,预计3C产品用镁需求量将整体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在航空航天领域,镁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导弹、飞船、卫星上的重要构件,使用镁合金可以明显减轻飞行器结构重量,综合减重效果比铝合金高出25%35%,提高机动性能,降低航天器的发射成本,能
15、为航空航天设备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镁合金的性能可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对轻质材料吸噪、减震、防辐射的要求。镁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表明,航空航天设备每减少1磅重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商用飞机为300美元,战斗机为3000美元,航天器则高达3万美元,因此镁产品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有产业链外力加持的企业将最大程度受益于行业景气度上行。二、 航空新材料行业分析(一)航空新材料-富国强军,国泰民安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尤为突出
16、:反分裂斗争、国土安全和海外利益仍然形势严峻。因此,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刻不容缓。“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规划中重点强调了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两个要点,侧面说明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从“质量”和“体量”两方面入手,因此装备力量的提升将成为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切入点,深度契合我国国防战略愿景。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数据表
17、明,2012年至2017年,我国国防费占同期GDP平均比重为1.3%,大幅落后美俄两国。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装备,目前我国军队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差较大,因此急需提高装备投入。我国国防支出在2015-2020年间CAGR达7.41%,而装备费用在国防费用中的占比自2010年的33.2%增长至2017年的41.1%;空军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航空装备的质量和体量均是衡量我国装备力量的关键指标。(二)航空新材料-航空产业化大势所趋,相关产业链将全面受益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仅以空中力量打赢的战争,向世人展示了利用现代航空
18、装备具备的远程投送、精准制导、隐蔽突防等手段摧毁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的能力。航空装备的质量展现了国家科技力量的强弱,而国防实力的强弱则直接与航空装备的体量挂钩。航空装备由航空器整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系统以及航空零部件四个部分组成。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航空器整机在航空装备中占比高达56.1%,产业规模约为524亿元;其次是航空零部件,占比28.7%,产业规模为268亿元。自国家将航空装备列入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方向以来,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了我国航空装备未来的发展重点:1)在飞机产业,推进干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的产业化;2)在航空发动机产业,突破
19、高推重比、先进涡轮(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且安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不低于国外同级别飞机的最先进动力装置的水平;3)在机载设备与系统产业,开发先进的机载设备及航电、飞控、机电系统,突破航空新材料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先军后民,航空领域景气度抬升:随着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速,航空领域对于装备的新增和替代需求均不断增加。我国航空全产业链在政策红利的驱动下不断完善:军用飞机在“十四五”期间升级换代需求井喷、新增型号列装提速,商用飞机有望在通过适航认证后于“十五五”期间逐步释放产能,我国航空全产业链在国产化替代的大背景下将自下而上全面受益。(三)航空新材料-军用航空市场持
20、续发力我国空军建设目标:在现代战役中,拥有制空权如同稳操胜券,空军力量的整体提升对国防力量的建设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规划,我国空军需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军。机型迭代,步入“20”时代:随着歼-20、运-20、直-20等军机的列装,叠加国产化替代需求,我国航空产业链逐渐由前期研发投入迈入批量列装阶段。国内军用航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根据WorldAirForces2021数据,2020年我国战斗机总量为1571架,虽排名世
21、界第三,但仍然远低于美国的2717架,同时美国现役战斗机已经实现了全三代以上,并开始加速列装F-22、F-35等四代战机,相比之下我国升级换装需求迫切;我国武装直升机仅为美国的六分之一,训练机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特种飞机、加油机和运输机数量也远少于美国。因此,总量补偿式增长叠加结构换代升级,我国军用航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四)航空新材料-民用航空市场起飞在即未来20年我国客机预计新增九千余架:单架客机的形体较军机更大,未来民航市场规模较军机市场也更为庞大。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计20212040年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九千余架,价值
22、约1.4万亿美元(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础)。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3架,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1,836架;目前,我国飞机从设计制造、客服、运营、维护管理全过程的智能化已初步实现,国产大飞机克服重重困难,交付在即。先进适用运输装备加速推广,单通道飞机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我国需加强适航审定能力建设,推动C919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客机系列化发展,推广应用新舟700支线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等。根据中国商飞预测,未来20年我国新增飞机需求量中单
23、通道飞机约占69%。我国单通道飞机方面,C919大飞机在2017年实现首飞,在2020年3月拿到全球首个正式购机合同,目前C919大飞机正处在适航取证阶段,有望在2022年完成交付。虽然相比老牌航空巨头仍有差距,但至少为了后续国产民航客机大批量生产销售奠定了基础。同时,CR929远程宽体客机的设计工作进展顺利,我国负责的机身部分及俄罗斯负责的机翼部分均已进入首架原型机的制造阶段。(五)航空新材料-渗透加速,未来增量空间宽广航空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两大类:航空用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高温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及各类钢材;航空用复合材料主要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
24、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各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均不相同,因此在机身的应用部位也各不相同。短板材料攻关刻不容缓:“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需聚焦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着重推进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材料等材料创新发展,以补齐国内关键短板材料。目前我国军用高温合金及钛合金材料仍有很大比例来自于进口,为避免遇到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材料生产端需早日实现自主可控。中长期民用航空崛起有望大幅拉动新材料需求:目前我国国产大飞机的碳纤维复材用量和美国同机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跟据产业信息,C919大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为12%,与发达国家的大飞机复材用量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在研的CR929
25、远程宽体客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则达到了51%,赶超波音787的复材用量占比。新材料用量比例提升叠加国产化替代大势所趋,未来大飞机的订单放量将带动航空新材料需求再上新台阶。航空新材料尽享装备放量红利:伴随军用航空崛起于“十四五”,有望在“十五五”伴随民用航空迎来新一轮爆发,因此航空新材料中短期看军用,长期看军民两用。三、 钛合金行业分析(一)钛合金-战略性新材料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大优点是比强度高和耐腐蚀性强,这决定了钛在海陆空和外层空间都有广泛的用途,具体包括航空航天、常规兵器、舰艇及海洋工程、核电及火力发电、化工与石化、
26、冶金、建筑、交通、体育与生活用品等。根据形态大致可分为板材、棒材、管材、锻件、丝材、铸件及其他种类,其中,板材、棒材、管材三者产量共占我国钛材产量约85%。钛及钛合金从熔炼到最终产品一般需要海绵钛制备、钛材制备和钛材应用三步,其中前两步技术复杂、制备难度大,是钛应用的难点和关键环节,海绵钛和钛材的质量直接决定钛制品的质量。(二)钛合金-高端供给竞争环境良好2020年国内32家钛材生产企业共生产钛加工材9.7万吨,同比增长28.9%,2016年以来钛材产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0年行业CR3/5/10分别为46%/59%/79%,区域分布来看,钛及钛合金棒材、板材等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其中
27、陕西主要7家钛及钛合金棒材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74.6%,四家主要钛板材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22.7%;管材生产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主要四家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34.4%;华中地区则有湖南湘投金天钛金属有限公司。近年来,随着钛材产品下游使用领域的拓展,钛材生产企业的地域分布有逐渐分散的迹象。材料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是本行业企业发展的根本,新产品从开始研发至最终实现销售需要经过论证、研制、定型等系列过程。因此,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不断投入。新进入者要面临产品成材率低的问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探索经验,进行技术工艺改良,以提升产品成材率。因此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关公司均维持持续性高投
28、入;军工航空新材料的开发都是通过参与军工配套项目的形式进行,只有预先进行大量的研发投入,才有可能通过项目招标进入项目研制阶段,再先后通过工艺评审、材料评审等一系列程序后方能成为相关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一旦通过最终评审,双方就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行业内公司通过与国内主要发动机生产企业和锻造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市场拓展方面占据独特的先发优势,为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从事军品相关生产活动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并取得军工资质。另外,在民用航空发动机、舰船等领域,也各自存在相应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生产厂家需要通过获得相关行业准入资质和认证,方能进入这些市场。这些
29、准入资质要求严格,且考察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在高端领域例如航空航天等,技术研发壁垒、市场先入壁垒、行业准入壁垒等,将有助于钛合金行业供给端保持较好的竞争环境,利好如西部超导这样成熟的军品占比较高企业。后续即便有新的竞争对手试图进入,除了3年左右的硬件设施建设期外,还要经历技术研发-认证-批量销售,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在成本端对成熟企业构成直接竞争威胁。因此整体来看,行业供给端格局未来2-3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未来行业内头部企业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落地,将进一步扩大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优势。(三)钛合金-航空钛材市场空间宽广据202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
30、20年中国钛加工材销售量为9.36万吨,同比增长36%,其中净出口量为9107万吨,同比减少28.9%,外贸受疫情影响较大,国内销售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50.7%。2020年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体育休闲和船舶五大领域钛材需求量同比分别增长34.6%、36.7%、129.0%、64.2%、和56.3%,近几年航空航天、高端化工、海洋工程等领域钛材需求增长趋势较为明显。我国钛材消费已由中低端的化工、冶金等领域,逐步向航空航天、高端化工(PTA装备)、医疗、海洋工程等行业发展,但化工行业依然贡献了近半数需求,航空航天为18.4%,海洋工程为7.7%。据2020年中国钛工业发展报告,全球范
31、围内航空用钛材占据钛材总需求比例接近50%,美俄两大军事强国航空钛材在整个钛合金应用市场占比超过了70%,而我国这一比例尚不足20%。国内航空用钛材市场存在较大的成长潜力,我国航空航天行业钛材消耗量自2017年开始呈现逐年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消耗量达1.73万吨(+36.7%)。第二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稀土材料行业分析(一)新能源材料-“双碳”退烧,寻找相对估值洼地稀土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稀土矿资源的开采、冶炼分离,中游各类稀土材料的精深加工,以及下游终端应用领域三大块。我国稀土上游开采业格局稳定,中游稀土材料加工业竞争相对激烈:由于上游稀土矿供给市场存在严格的准入资质,企业竞争格局较为稳
32、定,长期来看稀土矿加工端难有新玩家入场。相较上游,中游精深加工企业间的竞争格局更为市场化,也更激烈。目前由轻稀土钐、钕元素作为主要成分的稀土永磁材料是稀土产业链中游精深加工环节中发展最快的行业,近几年仍有新兴企业不断涌入稀土永磁材料加工市场。(二)稀土-我国是全球稀土市场的中流砥柱据USG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稀土储量折合稀土氧化物约为1.2亿吨,其中,我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比38.0%,稳居第一;越南储量2200万吨,巴西储量2100万吨,俄罗斯储量1200万吨,全球前四国稀土储量之和占比高达85%。从产量来看,2020年全球稀土产量达24万吨,我国稀土产量达14万吨,占全球稀土
33、总产量的58.3%;美国稀土矿产量3.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5.8%,为我国境外第一大生产国;缅甸、澳大利亚产量分别为3万吨、1.7万吨。前四大稀土生产国合计占比超全球总产量的93%;从消费端来看,2020年我国稀土表观消费量高达15.2万吨,占据全球为全球稀土资源消费量第一大国。2020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量为35,448吨(包括稀土化合物及稀土金属),主要稀土出口国包括日本、美国、德国等。(三)稀土-政策端引导产业整合自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以来,关于稀土的政策红利频频出台。(四)稀土-上游供给端有序可控由于稀土是国家实行生
34、产总量控制管理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无指标超指标生产。据工信部与自然资源部下达的“2021年度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2021年度我国稀土开采总量和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16.8万吨、16.2万吨,较2020年的14万吨开采总量和13.5万吨冶炼分离总量均同比增加20%。(五)稀土材料-各类功能材料终端应用领域宽广上游稀土矿经分离及冶炼后,可在中游被进一步精深加工成稀土材料。根据稀土的不同特性,所制成的各类稀土材料可被应用至众多不同领域。稀土材料的下游需求按大类可被分为传统领域和新材料领域两大块。传统应用领域包括冶金工业、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农轻纺及军事领域等。而在新材
35、料领域中,不同稀土材料相对应的则是不同的下游细分赛道,例如稀土永磁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产业中的各类电子设备及新能源领域中的各类电机及零部件,稀土储氢材料可被应用于电池储氢产业,稀土发光材料则可被应用于荧光器件等。(六)稀土材料-高性能钕铁硼具备发展潜力据Roskill数据显示,2020年,稀土永磁材料为全球稀土材料应用领域中最大的需求占比,高达29%,稀土催化材料占比21%,抛光材料占比13%,冶金应用占比8%,光学玻璃应用占比8%,电池应用占比7%,其他应用占比共计14%。第一代和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统称为钐钴永磁材料,第三代统称为钕铁硼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材料是如今永磁材料中综合素质最优的
36、稀土永磁体,同时也是现在产量最高、应用最广泛的稀土永磁材料。(七)稀土材料-双碳背景牵动钕铁硼下游需求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壁垒领域中各种型号的电机、压缩机、传感器。根据安泰科数据显示,2020年,高性能钕铁硼下游应用按消耗量占比来算,全球传统汽车的钕铁硼需求量占比为29%,风电占比为29%,新能源汽车占比13%,变频空调占比6%,节能电梯占比8%,消费电子占比7%,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占比8%。稀土永磁被国家列为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行业发展受政策红利支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深入实施工业节能管理办法,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家电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提效渗透进程有望加速牵动
37、钕铁硼下游需求。(八)稀土材料-新能源车为下游需求主要贡献点高性能钕铁硼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传统电动机相比,应用钕铁硼永磁材料可节省高达15%-20%的能源。目前,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可以大幅减轻电机重量、缩小电机尺寸、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转矩大、功率密度大、工作速域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主流。新能源车产销量的稳固增长为未来钕铁硼潜在的增量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59.5%和157.5%,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可达500万辆左右。从新能源车的
38、相关政策方面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需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因此,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和销量的提升,新能源车有望成为高性能钕铁硼下游核心增量市场。根据产业信息,每辆新能源车的稀土永磁同步电机中的钕铁硼用量为2-5kg,假设单车电机钕铁硼用量为3kg。据中航证券先进制造团队对2021-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的预测,可以推算出,我国新能源车钕铁硼用量分别为1.06/1.51/1.94/2.44/2.98万吨,CAGR为29.6%;全球新能源车钕铁硼用量分别为1.88/2.69/3.55/4.69/6.16万
39、吨,CAGR为40.3%。(九)“双碳”背景下的稀土行业迎来春天从无序开采到合理管控,从稀土原料产品批量出口到稀土进口量的逐步提升,中国在稀土行业的身份不再只是最大的稀土资源出口国,也逐渐转变成了稀土消费大国,这背后是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以及其他节能减排领域的需求高速增长的结果。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工信部和自然部每年下批的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指标从源头对稀土产量进行了严格把控,维护了稀土的价格和稀缺性;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稀土指标落实和稀土价格的管控上更加成熟,我国稀土产业在全球范围将掌握更高的话语权。在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环节中,由于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受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
40、等终端领域的牵动而不断增长,相关的高性能钕铁硼生产企业有望享受产业红利,未来业绩将随各企业的扩产计划逐步落地而加速释放。纵观我国稀土行业,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储备、源头端的产业整合、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格局不断优化、持续旺盛的终端新能源需求,实现了稀土产业链全面自主化,所具备的全球竞争力让国家在资源战略层面拥有了一张珍贵的王牌。二、 稳增长中发掘真成长材料赛道新年伊始,随着新一轮“宽松周期”开启确认,稳增长预期逐步升温,市场风格急速切换,阶段性价值股占优背景下,成长股受到不同程度压制,叠加海外美联储加快退出货币宽松等负面因素影响,2022年年初以来成长风格股票大幅下挫超10%。疫情阴云尚未消散背景下
41、,地产为代表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而现阶段“稳”字为主之下,短期宏观政策“挤牙膏式”释放,难以有效缓解市场忧虑,观察政策力度,等待政策成效,成为当下潜在共识,因此同期金融、周期等价值股更多表现为防御属性而非进攻属性。随着后续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可期,稳增长的逻辑得到印证之后,真成长赛道在市场风格的洗礼过后有望再次绽放。长期以来,我国高端新材料发展滞后、创新能力弱,导致下游高端应用领域长久以来得不到国产材料充分自主保证。近年来在国家层面强调内循环经济为主体的背景下,有望加快较为依赖进口的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化进程。尽管同类产品相比海外
42、发达国家在质量、技术、稳定性和成材率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但受益于政策环境的倾斜以及终端下游像军工、先进制造、新能源等行业景气度的持续抬升,将有助于国内相关新材料企业技术发展和业务拓展,正向循环已然开启。在经历了2021年自上而下政策环境干扰后,市场愈发倾向于布局长期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及未来政策方向风险较小的板块,今年在大的成长性策略主线缺失的背景下(贯穿2021年的“双碳”带来新能源产业链强势表现),展望2022年以下几个投资方向值得关注:航空新材料:国家战略安全顶层支持下,军民融合的公司将在未来国内航空产业的崛起过程中最大程度收益,这一过程中淡化传统的军工单一属性,强化航空产业链长期战略配置价
43、值;新能源材料:能源结构升级转型背景下,优选产业政策和基本面尚有预期差的细分领域,如稀土及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氢能新材料等,产业体系自主可控有望带来价值重估;轻量化材料:国内汽车等场景轻量化进程相比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未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消费增长将有效拉动镁合金等材料需求。三、 高温合金行业分析(一)高温合金-航空发动机核心材料高温合金一般以铁、镍、钴等为基,是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较好的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能、良好的热疲劳性能、良好的塑性和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按照基体元素,镍基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占比达80%,其次为镍-铁基,占比1
44、4.3%,钴基占比最少,占比5.7%。按照制备工艺,可以分为变形高温合金、铸造高温合金和新型高温合金,其中变形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占比达70%,其次是铸造高温合金占比为20%。我国高温合金主要为“GH”系列的变形高温合金和“K”系列的铸造高温合金,两者牌号数量分别多达50+和40+,虽然型号较多,但规模化应用的较少,其中GH4169合金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被称为高温合金中的“万金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能源电力、汽轮机等领域。(二)高温合金-供给端良好竞争环境有望维持.变形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的变形高温合金,其适用于大批量、通用性强、结构较为简单的产品,如航空发动机当中的燃烧室
45、、涡轮盘等。产业链为:经过真空冶炼等工艺浇铸成合金铸锭,通过锻造、轧制等热变形制成饼坯、棒、板、管等材料,最后模锻成涡轮盘和叶片等毛坯,经热处理后加工成涡轮盘、叶片等零件。结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相关参与方来看,目前我国变形高温合金供应体系当中冶炼和锻造环节,参与者包括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西部超导等上市企业,宝武特冶、攀长钢等非上市企业,以及北京航材院、中科院金属所等科研单位(主要以研究为主,生产规模较小);铸造高温合金:其特点可以通过铸造工艺直接成型,主要用于制造形状比较复杂的产品,如航空发动机当中的导向器、涡轮叶片等。产品环节主要包括前端的母合金和后端的精密铸件,母合金冶炼环节竞争对手
46、主要有图南股份、钢研高纳、北京航材院、中科院金属所等,铸件生产环节主要是图南股份和安吉铸造。高温合金产品技术含量较高,铸造加工工艺较为复杂,需要技术积淀和不断创新。材料开发和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是本行业企业发展的根本,新产品从开始研发至最终实现销售需要经过论证、研制、定型等系列过程。因此,高温合金领域存在着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不断投入。新进入者要面临产品成材率低的问题,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探索经验,进行技术工艺改良,以提升产品成材率。因此在研发投入方面,相关公司均保持持续高投入;高温合金较多应用于航空航天发动机、核电装备、燃气轮机等领域,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终端用户对供应商选择有着极为严
47、苛的评定程序,因此也决定了用户在选定合格供应商后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同时,类似航空航天发动机产品,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根据现行军用武器装备采购体制,通过定型批准的产品才可实现批量销售。尤其是对于抚顺特钢、西部超导这样的老牌军工企业,在军工领域先发优势尤其明显;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从事军品相关生产活动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并取得军工资质。另外,在民用航空发动机、核电装备等领域,也各自存在相应的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生产厂家需要通过获得相关行业准入资质和认证,方能进入这些市场。这些准入资质要求严格,且考察周期较长,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三)
48、高温合金-航空航天为下游核心消费领域高温合金在材料工业中主要是为航空航天产业服务,但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已经应用到核能发电、船舶燃气轮机、石油石化等工业领域,从而大幅扩展了对高温合金的需求。高温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消费占比达34%,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发动机的叶片、涡轮盘、燃烧室等零部件。作为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关键材料,在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中,高温合金用量占发动机总重量的40%60%以上,发动机的性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温合金材料的性能水平。第三章 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池州新材料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扩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