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地理课教案范文汇总.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085303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中地理课教案范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1年高中地理课教案范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中地理课教案范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中地理课教案范文汇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高中地理课教案范文2021年中学地理课教案范文1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1) 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驾驭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 2.实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育学生推断、推理、分析问题的实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育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爱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 教学难点: 1.巡游价值 2.市场距离 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教学方法: 案例法、探讨比较法 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讲授新课 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2、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意丢废弃物 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1、环境污染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 回答,总结:略 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提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板书5、对正

3、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回答,总结:略 过渡承转略 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1、巡游价值 提问从巡游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 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2)集群状况。 举例北京景区 杨村小世界 (3)地域组合状况。举例天津水上公园 北京雍和宫 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 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需考虑市场因素。 板书2、市场距离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探讨: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苏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师总结:略。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 点

4、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 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点击课件 展示“吸引半径”动画 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 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探讨: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板书4、地区接待实力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学 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 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实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探讨: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实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

5、? 回答,总结:略 板书“旅游环境的爱护” (让同学课下自学)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课下作业 2021年中学地理课教案范文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问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实力目标 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 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 2.阅读和画太阳照耀地球的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改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的叠加 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与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形成的夹角(目前:2326),即黄赤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 范围:2326N2326S 周期:一个回来年,3

6、65日5时48分46秒 过程:利用数学的正弦图来直观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过程,并抓住二分二至关键点。 这样可以推断随意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及移动方向(向南或向北),并举例说明。 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12日前后. 易混淆的概念:回来年与恒星年(比较法) 3.昼夜长短的改变规律 赤道:一年四季昼夜平分(或等长). 直射点在哪个(南或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归纳演绎法) 即:1)若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2)若直射点在南半球,越往

7、南,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3)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来线上,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4)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来线上,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南到处出现极昼现象而北半球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到处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1)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或等长);2)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并与经线圈重合. 4.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规律 太阳高度,即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或面)的夹角(H),(注:不要理解成太阳离头顶有多高)其取值范围:0H90.

8、正午太阳高度,即某地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一天中的太阳高度,主要用它来度量某地天中的太阳高度,若一天中的太阳高度都很小,那一天的太阳高度肯定比这还小. 规律:1)空间改变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方)递减.比如:假如太阳直射点在3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就是由3N向南北两侧(方)递减. 2)时间改变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更.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运动,所以它的空间改变规律也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更.(归纳演绎法) H对地表影响:(利用人教版地图册P16右下图,并解说) 1)太阳高度(H)越大,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地表能量就越多,温度就越高; 2)太阳高度(H

9、)越小,太阳对地表辐射的强度就越小,地表能量就越少,温度就越低. 5.四季的划分 天文四季: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 3)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北温带国家(气候统计)上的四季 春季:3、4、5月份;夏季:6、7、8月份;秋季:9、10、11月份;冬季:12、1、2月份. 易混淆的概念:季节、节气与二分二至日,比如夏季、夏至与夏至日,冬季、冬至与冬至日等等.(比较法) 6.五带的划分 以南,北回来线和南,北极圈为分界线,把地球分成五个温度带自北向南分别为北寒带,北温带,

10、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学生探讨:1)若黄赤交角变小,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小;南温带,北温带变大. 2)若黄赤交角变大,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变大;南温带,.北温带变小. 易混淆的数据:五带的划分的分界线的纬度2326和6634,与低纬、中纬、高纬度的分界线的纬度30和60.(比较法) 2021年中学地理课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驾驭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驾驭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育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实

11、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相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2、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 1.图解水圈的组成 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但不规则的圈层。 学问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1. 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 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 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2008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袤、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

13、.地表径流 学问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2014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汲取(附)影响河流泥沙和养分物质含量,水体中养分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依据大屏幕展示图片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缘由(8分) 提示:沼泽广布的缘由从水循环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地表水来水量大,排水不畅、下渗少、蒸发量小,其影响因素与地形、气温、冻土、凌汛等有关。 (分组探讨,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以下四个问题的形成缘由) 1.分析死海面积缩小的缘由 2.分析修水库对河流径流及库区的影响

14、3.分析土地盐碱化的形成缘由 4.分析城市内涝的缘由 (2015o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仿照自然界雨水汇合、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汲取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结合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下列小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供应养分 B.限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学问点三

15、: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实现了_、大气圈、岩石圈和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_; (3)调整圈层间的_,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_。 水资源短缺的缘由及措施 提示:自然缘由(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人为缘由(人口剧增,工农业发达,需求量大;水资源奢侈;水资源污染) 亚马逊雨林在地球的水循环和碳循环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来自本地区的水汽经上升、冷却形成降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河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降水量来自( )

16、带来的水汽。 (2)据调查,近年来亚马孙河流域某些地区空气湿度下降,降水量削减约20%,但是流入亚马孙河的水量及洪水次数反而有所增加。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以上现象。 2021年中学地理课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使学生相识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使学生相识大气运动的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使学生驾驭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缘由及风向的由来。 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 培育学生视察、思维、想象和推断的实力。 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学问指导实践的实力。 培育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视察推断实力。 思想教化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

17、;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多媒体协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想: 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大气运动,详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利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育学生探究学问,发展实力的目标。 注意学问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讲,学生学习学问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自如的运用学问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注意联系实际是特别有必要的,同时,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殊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好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

18、爱好。 2.3大气运动 导入新课:今日我们要探讨的内容是 2.3大气运动。 讲授新课: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菜单)。 (老师提出要求) 学生用一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前言,比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大家在课文中找到前四个学问点对应的内容: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3、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 4、大气运动的分类 (老师阐述第一个学问点的内容做示范) 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改变,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这就是大气运动的意义。由此可见大气运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特别亲密,我们探讨大气运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个别学生作答其余三个问题)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3

19、、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凹凸纬度间分布不均,造成凹凸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简洁的说: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 4、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括气流的上升和气流的下沉,水平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 一、 热力环流: 现在我们以大气运动的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为例来详细了解一下大气究竟是怎么运动的。同时也验证一下以上几个学问点是否正确。这部分也是我们本课的一个重点。 1、点击“热力环流”热区进入第一部分教学内容。 (生齐读)热力环流的定义。 在探讨热力环流之前我们先有个对比的模子。 显示假如地表均一,受热一样状况下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

20、压面随高度的改变均一样,等压面平直。(生视察、师点拨得出结论) (1) 显示示假如地表性质均一,当A地受热,B、C两地冷却状况下空气将会放生什么样的改变? 也就是说会怎样运动?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生视察思索,师点拨得出结论): 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B、C两地。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1、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2) 显示热力环流全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引导学生理清热力环流中各个环节的产生依次、因果关系。) 由图中演示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热力环流形成的最终一个步骤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那么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也就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空气的垂直运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地面冷热不均)。 所以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在正个过程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

22、括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本节的其次个重点,也是热力环流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依据受力不同,风的状态也不一样,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风的方向。 1、风的原始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生齐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定义。 (师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 (师引导)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的缘由是因为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也就是有气压梯度的存在。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一个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流向低压。那么请大家思索: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

23、向低压) 2、高空中的风:受两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师引导)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可以简洁的认为是受到了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里的作用,也就是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力合作的结果。 (师边演示动画边点拨):二力作用,当二力达到平衡的时候风向稳定,由图上可知: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和等压线平行,也就是说,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做了90度的偏转。由于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北半球向右,所以作用力的结果在风的方向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手心朝向自

24、己,四指指向低压,大拇指伸开和四指成直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记忆方法应用练习) 3、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师引导) 摩擦力在高空是可以忽视的,近地面的摩擦力主要是由于大气和大气之间以及大气和地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它的方向和风向相反。 (师演示动画) 由图上可知:三力作用的是: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成一夹角,和等压线也成一夹角,也就是说,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其它二力作用,做了小幅度的偏转。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不同,在近地面的风向上也有体现。 (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

25、北半球用右手)。 手心朝向自己,四指指向低压,大拇指微张和四指成锐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记忆方法应用练习) 随堂练习 作针对性点评。 课后小结: 展示本节内容,进一步强调重点难点。 (留课后思索题,为下节打算)等压线呈同心圆状时,风向是什么样子的? 2021年中学地理课教案范文5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位因素及发展改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实力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图形,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实力。 2.结合详细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利与弊,并找出利用和改造的措

26、施。 3.组织学生搞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社会实践实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化目标 1.相识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留意爱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相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是可以改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酷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教化。 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注因素是不断发展改变的,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农业的分类,了解到了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

27、条件和政策等的差别,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生产状况,即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不同,也即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的特点。那么,详细来说,在不同的地区应当发展何种农业比较好,或者说才算合理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5.2 农业的区位选择” 5.2 农业的区位选择(板书) 读图读教材第6页图5。4,分析我国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农业景观为什么不同?并思索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板书 学生探讨: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小麦 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

28、放牧业 老师归纳: 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 指导学生读图依据教材第7页图5。5,思索以下问题: (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夫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学生探讨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夫的文化素养,农夫自身的资金状况,当地的科技状况等等对农夫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老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板书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

29、、政策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相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相宜种茶树等。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确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简单变质,要求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头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教学反馈依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9页“活动题”。 学生探讨回答:A处种小麦B处养乳牛C处种花卉。 老师归纳:对。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30、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 那么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下面看几个实例: 例1:江西丘陵地区经人工修筑后,一层层梯田种上了水稻、果树等农产品。 例2:长江以北农作物楞一年三熟:据2000年3月20日科技日报报道,在长江以北地区,人们始终习惯于春种秋收,一年两熟。位于长江以北的河南省商水县的40万亩良田,却已连续5年实现“一年三熟”。这在常人眼里简直是个梦,但是河南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却把它变成了现实。 提问依据以上两个事例,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自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不是无限制的?为什么?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学生探讨回答人们可以从两方面

31、进行:一方面是,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是,依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相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相宜发展农业。当然对自然因素的改造不是无限制的,因为还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假如产出低于投入就不相宜改造了。 老师归纳分析得很对,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确定性的。但在一般状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改变中。下面我们学习本节最终一个问题。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改变板书 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的文字和图5。8,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以及哪些因素的发展改变

32、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较为突出? 学生探讨回答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这些因素的发展改变,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的改变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市场区位及其需求的改变板书 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改变板书 老师归纳:以上同学说的很对。市场区位的改变是影响农业区位最突出的因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也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一切农业生产都以市场为导向,这样才有生命力,农夫才能真正得到实惠,增加收入。 举例浙江省首先在全国实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是20_年3月17日中心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种粮大户与企业订合同,即称为订单粮食。农夫依据

33、订单进行生产,心里就踏实了,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举例1998年某省某县大葱获得丰收,丰收后的该县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为此政府出资在电视上播出了该县大葱的广告,该县成了全国大葱的集散地,价格也一路上涨。后来,该县的大葱信息还上了互联网。1999年该县大葱种植面积增加了10万亩,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试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缘由。 学生探讨 老师归纳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不仅要分析区位因素,更要分析其发展改变。另外国家政策、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都有是有重大影响的。例如中国农村的三次革命: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次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第三次税费改革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34、。 教学反馈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古巴的甘蔗、我国的河西走廊粮棉、黑龙江省的大豆、珠江三角洲的鱼塘、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学生探讨回答; 古巴的甘蔗气候条件相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河西走廊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浇灌。 黑龙江大豆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珠江三角洲的鱼塘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改变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使农业生产得到良好的发展。 布置作业 1、 调查分析我们日常生活用的一些食品主要是哪些地区生产的,以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改变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某山区乡镇发展粟子生产,假如你是乡长,为提高粟子产量,你会实行哪些决策?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含义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 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改变 1、场区位及其需求的改变 2、通运输条件的发展改变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