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范本.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20849671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范本.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明确电场强度定义式的含义 2.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洁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在电场中的不同点,电场力F与电荷电量q的比例关系,使学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电场的强弱,即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叠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电场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洁的计算 (教学流程) (-)复习回顾旧知铺垫 1.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l)真空(无其它介质);(2)

2、点电荷(其间距r>>带电体尺寸L)非接触力。 2、列举: (l)磁体间磁力;(2)质点间一一万有引力。 经类比、推理,得: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四周产生电场,电场反过来又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引出电场、电场力两个概念。本节课,我们主要探讨电场问题,以及为描述电场而要引入的另一个崭新的物理量电场强度。 (二)新课教学 1.电场 (l)电场基本性质: 电场客观存在于任何电荷四周,正是电荷四周存在的这个电场才对引入的其它电荷施加力的作用。 (2)电场基本属性: 电场源于物质(电荷),又对物质(电荷)施力。再依据“力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真观,毫无疑问,

3、电场是一种物质。 (3)电场基本特征: 非实体、特别态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人体各种感官均无干脆感觉)。 电场是一种由非实体粒子所组成的具有特别形态的物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仅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以固、液、气等一般形态存在的实体物质;而另一种,就是以特别形态存在的非实体物质场物质。 (4)电场的检验方法(由类比法推理而得): 无论物质处于什么形态,我们都可以通过肯定手段去感知它的存在,只是感知方式或运用工具不同而已,例如: 生物学中动植物的体系胞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利用其放大作用)来视察。 化学中的某些气体可以通过人体的感官来感知(氯气色觉,氨气嗅觉) 生活中电视塔放射的电磁波可以通过电视

4、接收机(转换为音像信号)来感知。 物理学中磁体四周的磁场可以通过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来检验(磁场对场内小磁针有力作用磁场的力性)。 物理学中电荷四周的电场可以通过放入其中的检验电荷来检验(电场对场内的电荷有力作用电场的力性)。 2.电场强度 (l)模拟试验: 下面以点电荷Q(场源电荷)形成的电场为例,探讨一下检验电荷q在到Q距离(用r表示)不同的位置(场点)所受电场力F有何不同。 试验结论:通过视察与分析可以得出,同一个检验电荷在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中的不同位置所受电场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因为这个电场力是同一个电场给同一个检验电荷的,所以,场源电荷四周不同位置的电场有强弱之分和方向之别;电场中同一

5、位置,不同电荷所受电场力也不同,但是,电场力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之比却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前者引出电场强度概念;后者点明场强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只由电场本身性质确定(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案也由此而得)。 (2)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和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符号E表示。 定义式:E=F/q 单位:N/C 电场强度是矢量 同一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的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不同,因此,场强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用检验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表征场强方向比较恰当,但是,正、负检验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所受电场力方向不同且截然相反,怎么来定义场强

6、方向呢? 回顾定义磁场方向时,检验小磁针静止时N、S极所指方向也是相反的,人为规定:小磁针N极指向为磁场方向,这是人们的一种习惯。电场强度方向的定义也是如此。即规定正的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为场强方向。 定义模式:比值法 3.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l)原则:被定义量与定义用量无关。 (2)应用举例(学生活动): 速度v=s/t。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v大运动得快。 密度=m/V。单位体积内所含的质量。大质量密集。 加速度a=v/t。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a大速度改变快。 电阻R=U/I。因果倒置,但已习惯。R大阻电性强。 场强E=F/q。单位电荷量所受电场力。E大电场越强。 4.点电荷的电场一

7、场强定义式的应用 (l)公式推导: (2)场强特征: 大小:近强远弱,同心球面上名点,场强值相等 方向:正电荷四周的场强方向一发散; (3)确定因素: 大小:由杨源电荷的电荷量Q以及场原电荷到场点之距r“全权”确定,而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的大小及其存在与否无关。 方向:由场源电荷电性确定。 例:一点电荷Q=2.010-8C,在距此点电荷30cm处,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的场强是多少? 5.电场强度的叠加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例:如图所示,要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们相距0.1m.求电场中A点的场强。A点与

8、两个点电荷的距离r相等,r=0.1m。 (四)课堂小结 1.对比法推知电场的存在,比值法定义电场的强度。 2.电荷间相互作用形式与本质之区分 (l)形式上:电荷对电荷的作用非接触力。 (2)本质上: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接触力。(受电场力作用的电荷确定处于电场中) 3.场强几种表达式的对比 (l)E=F/q定义式,适用于随意电场。 (2)确定式,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器的连接形式,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2.能理解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缘由。 3.电容器

9、混联时,能理顺求解思路,会正确选取电容器的耐压值。 教学重点 1.电容器的连接形式。 2.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3.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缘由。 4.电容器混联时电容、电压、电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电容器串、并联时总电容与分电容、总电压与分电压、总电量与分电量等物理量的关系。 2.电容器串、并联时等效电容量减小或增大的根本缘由。 3.电容器混联时电容、电压、电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讲解电容器的串并联关系,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电容器串并联特点、混联时的计算等方面的理解。 学时支配 11月23日

10、电容器的串联 11月24日 电容器的并联 教学条件 电容器 课外作业 总结电容器的串并联与电阻的串并联的异同点。 检查方法 随堂提问 德育点 有容乃大,博大胸怀,串联分压 任务引入 通过讲解电容器在实际运用时,经常把几个电容器组合起来运用用以满意电路所须要的电容值或耐压值引入新课。 学问链接 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得到不同的等效电容量。我们知道,确定电容器电容量大小的因素有 S、d 和 。把电容器进行串、并联的时候,总电容量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一、电容器的串联 定义:将几个电容器的极板依次首尾相连、中间无分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容器的串联。 特点: 1.串联电容器时,每个电容器所带电量都是Q,串

11、联电容器组的总电量也是Q,即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2.串联电容器的总电压等于各电容器端电压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留意:串联电容器时,电容器实际安排的电压与其电容量成反比,若只有两只电容器,则每只电容器上安排的电压为: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3.串联电容器的等效电容量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倒数之和, 即: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当两个电容器串联时,其等效电容量为: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若有n只相同容量的电容串联,且容量都是C0,则等效电容量为

12、: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结论:电容器串联之后,等效电容小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这是因为串联后的电容器相当于加大了两极板间的距离,使总电容量减小。 现有两只电容器,其中一只电容器的电容量 C1 = 60 F,额定工作电压为 50 V,另一只电容器的电容量 C2 = 40 F,额定工作电压为 50 V,若将这两个电容器串联起来,接在 100 V 的直流电源上,问每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少?这样运用是否平安? 解析过程略。 二、电容器的并联 定义:将几只电容器的一个极板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极板也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容器的并联。 特点: 1.电容器并联后,电源要给每个电容器充电,

13、使每个电容器的极板上都带有电荷。因此,总电荷量等于每个电容器上电荷量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2. 电容器并联时,每个电容器的两个极板都是与电源干脆相连的,所以每个电容器两端承受的电压都相等,并且都等于电源电压,即: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3.并联后的等效电容量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等于各个电容器的电容量之和,即: 教学设计2.2.3相识电容器的连接关系 结论:电容器并联之后,等效电容大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这是因为并联后的电容器相当于加大了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使总电容量增大。 电容器 C1 = 0.004 F,耐压值为 120 V,电容

14、器 C2 = 6 000 pF,耐压值为 200 V,现将它们并联运用,试求:它们的等效电容量;它们的耐压值;若将它们接入电压为 100 V 的电路中,每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过程略。 留意:在应用电容器并联增大电容量时,任一电容器的耐压值都不能低于外加工作电压,否则该电容器会被击穿。所以,并联电容器组的耐压值应取电容器中耐压值小的那一电压值。 三、电容器的混联 定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电容器进行连接时,既有串联又有并联的连接方式,叫做电容器的混联。 如图 2-63 所示,C1 = 120 F,C2 = 40 F,C3 = 80 F,电容器 C1、C2 的耐压为 50 V,

15、电容器 C3 的耐压为 60 V,试求:等效电容量;最大平安工作电压。 解析过程略。 任务小结 回顾本次任务所学学问,强调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加深理解与记忆。 学习评价 让同学独立完成学后测评试题,检验同学驾驭状况,并计入平常成果。 课后作业 1.简述电容器串联的特点。 2.简述电容器并联的特点。 3.说一说电容器串联和并联后总电容量改变的根本缘由。 教学后记 1.首先组织学生复习电容的确定性因素,知道电容大小与电容的正对面积和距离有关,并复习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的改变。 2.串联电路依据电荷量量相等和分压推导电容的计算公式,并联电路则依据电压相等和电荷安排推导并联等效电容

16、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比较顺当。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实在太差了,等效代换、等式约分这些初一甚至小学就驾驭的技能都很生疏,只好把电工上成数学了。老师引导着做完了串联电路,然后学生自己再推导一次,效果好了些。然后并联的推导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 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3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内能。 2. 知道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 驾驭变更内能的两种方式并能用来解决简洁的问题。 学习重点: 内能以及变更内能的方法. 学习难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做功和热传递在变更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学习过程: 一、欢乐自学 、思索:课本126页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

17、量来自哪里? ,我们怎么称呼这种能量? 。 、阅读课本P127-129 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物体内部全部分子热运动的 能与分子 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 ,用字母 表示。 2、同一物体,温度上升,内能 。 3、铁水和冰块的温度虽然不同,但他们都具有 。 4、变更内能的途径是: 和 。冬天搓手会让手温煦,是通过 变更内能的;冬天嘴对手哈气取暖是通过 变更内能的。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上升时,它的内能_;温度降低时,内能_. 二、合作探究 一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阅读课本P127 ,回答问题。 1.内能和物体质量

18、的关系: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的个数就越多,所以物体内能也就越 。例如:温度相同的一大桶水比一小杯水内能 。 2.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猛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 ,物体内能也就越 。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 。 3.内能和物体状态的关系:物体的状态不同时,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也就不同,从而会变更分子的势能大小,所以内能也不同。例如:冰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不变即分子的动能不变,内能却在增加。 二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分 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 状况有关,如物体质量、高度、速度等,与物体的宏观状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 分子

19、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状况有关,如物体温度、状态等,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 三变更内能的两种方式 阅读课本P128-129页内容回答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汲取_ _,温度_,内能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 , 内能 ;凉水温度 ,内能 。 分析得出: 能够变更物体的内能。 视察课本P129两个演示试验,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快速压下去,视察到的现象是 ,这是 。 如图乙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塞紧瓶塞,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时:视察到瓶口旁边有 出现,这是因为瓶内空气

20、推动活塞做功时 能转化为 能,温度 ,水蒸气 成小水滴。 分析得出: 能够变更物体的内能。 小结: 变更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和 ,且在变更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 差。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温度 ,内能 。 对物体做功,内能 ,温度 ,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 ,温度 , 能转化为 能。 四内能与热量的区分 内能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是一个状态量,常说“物体具有内能”;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常说“物体汲取热量”或“物体放出热量”,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

21、热量”。 三、自我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1.定义:全部分子 和分子 的总和。 2.影响大小的因素:物体的 和 。 3.变更内能的方式: 和 。 四、当堂训练: 1.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肯定削减 B.热传递是变更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C.温度为 0的物体没有内能 D.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g水具有的内能相同 2.通过热传递变更物体内能的是 A.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 B.哈气使手温煦 C.搓手使手温煦 D.铁丝反复弯,弯折处会发热 3.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

22、滑的过程 D. 汽车紧急刹车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发生物态改变时都要吸热 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C.吸热和放热是变更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0的水结成0的冰时,其内能要增加 5.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变更物体内能的是 A.在火炉上烧水,水温上升 B.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C.用气筒给轮胎打气,气筒壁发热 D.燥热的夏天,柏油路面温度上升 6.选做题 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能、_能,同时还具有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能. 7.选做题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温度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温度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

23、内的空气_,使空气的_增加,温度上升的原因. 五、我的反思 2021初三上册物理的公开课教案4 一、学问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其次定律探讨超重和失重的缘由。 二、实力目标: 培育学生运用牛顿其次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试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胜利以来,人们常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

24、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索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假如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

25、能够用牛顿其次定律,应当把人作为探讨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其次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假如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状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

26、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状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更,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

27、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变更,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状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5:解答本课上的思索与探讨: 三、小结: 1: 叫超重; 叫失重; 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改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