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竹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828477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竹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苏州竹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竹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竹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本.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苏州竹产品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6一、 行业市场规模6二、 行业概况6三、 坚守实业,构筑现代产业强市发展新优势7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11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12一、 项目概述12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13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7四、 资金筹措方案17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7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8七、 环境影响18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18九、 研究范围19十、 研究结论20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0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23一、 不利因素23二、 下游行业状况24第四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25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

2、容2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2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25第五章 选址方案27一、 项目选址原则2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7三、 扩大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34四、 分工合作,打造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中心城市36五、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8第六章 运营管理40一、 公司经营宗旨4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1四、 财务会计制度44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48一、 公司发展规划48二、 保障措施49第八章 原辅材料分析52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52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52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53一、 编制依据53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54

3、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58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58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59六、 环境管理分析59七、 结论61八、 建议61第十章 节能方案说明63一、 项目节能概述63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4能耗分析一览表64三、 项目节能措施65四、 节能综合评价67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分析68一、 编制依据68二、 防范措施71三、 预期效果评价76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77二、 建设投资估算78建设投资估算表80三、 建设期利息8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80四、 流动资金82流动资金估算表82五、 总投资8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3六、 资金筹

4、措与投资计划8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5第十三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8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9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3三、 偿债能力分析9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5第十四章 招投标方案97一、 项目招标依据97二、 项目招标范围97三、 招标要求97四、 招标组织方式100五、 招标信息发布103第十五章 总结评价说明104第十六章 附表附件10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5固定资产折旧费

5、估算表10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0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投资估算表11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3流动资金估算表11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6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市场规模竹制品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竹种植行业,我国有竹类植物39属,500多种,面积、蓄积量、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素有“竹子王国”之誉。竹林资源培育在我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16个主要产竹省区的竹林面积达672.74万

6、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70%,占森林面积的3.48%,立竹总数量为283.22亿株。其中,笋用竹林面积37.38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5.56%,纸浆竹林面积94.06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13.98%,材用竹林面积244.36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36.32%,笋材两用竹林面积162.17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24.11%,生态公益竹林面积125.57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18.67%,风景竹林面积5.05万公顷、占竹林总面积的0.75%,竹苗圃年产竹种苗1.20亿株,竹类公园数量43个,竹类植物园26个,盆景竹种苗面积181公顷。二、 行业概况中国现有竹产业主要涉及建筑、建材、家居等

7、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竹产业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4年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行业实现总产值11028.94万元,其中,木制品制造和竹、藤、棕、草制品实现总产值1004.24万元。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2015年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竹制品产业市场容量巨大,前景广阔。传统意义的竹产业,主要是指以竹子为原材料而生产初级产品的加工产业,比如建筑用的竹竿架、竹木地板、竹筷、竹制家具用品和竹笋等农产品的加工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科技

8、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以牺牲原材料来获取经济利益。现代意义上的竹产业,除了传统意义的竹产业之外,还包括竹子的延伸产业。比如竹炭产业、竹纤维产业、竹醋产业、竹盐产业、竹酒和竹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有竹笋、竹日用品、工艺品、竹胶板、竹地板、竹材家具、竹碳、竹纤维纺织、竹浆造纸、竹化工产品等十大类3000多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极大地提升了资源效能,获得极高经济效益。三、 坚守实业,构筑现代产业强市发展新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建设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产业链为抓手,构建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

9、益和核心竞争力。(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保障产业链稳定可控。聚焦安全自主可控,开展产业链安全风险评估,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引进一批高水平“补链、强链、固链、延链”项目,提高苏州在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把控力和竞争力。培育具有较强产业控制力和根植性的龙头企业等产业链“链主”,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兼并重组,谋划发展一批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调、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谋划极端情况下产业链有效替代源,部署替代链,建立产业链备份系统。深入开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业、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软件“五基”建设,不断提升基础软件、基础设计、基

10、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装备水平。推动产业链向终端消费品延伸,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支持苏州工业园区上市企业产业园和企业总部基地建设。(二)稳固制造业头部优势聚力建设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光通信、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节能环保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健全完善集群培育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中介组织+企业”集群培育框架,培育一批组织架构清晰、服务能力突出的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加强集群规划、动态监测、评估。围绕设备更新换代、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应用、绿色改造升级和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落实一批对产业链优化、产业竞争力提升

11、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促进集群整体提档升级。构建一流产业集群网络生态,促进集群内部行为主体交流合作,每个重点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平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5万亿元。(三)深挖现代服务业增长潜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标杆。实施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提升行动,围绕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九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加大工业软件研发力度,向“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头阵迈进。加快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创建特色鲜明的省级、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

12、区和现代服务产业园,打造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主动承接上海在生产服务功能上的转移溢出,加快推动苏州成为与上海服务功能互补的重要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城市。围绕产业链部署服务链,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资本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探索“群对群”(制造业群和服务业群)的融合发展模式。(四)引导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前瞻性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的数字科创中心、数字智造中心和数字文旅中心,打造领先水平的数字融合先导区、数字开放创新区,率先建成全国“数字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融合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同实

13、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培育一批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积极参与标准研究和制定,采取“一企一策”给予精准扶持。深化区块链融合应用,开展“区块链赋能”行动,争创国家级区块链应用先导区。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力争突破核心算法,促进终端应用发展,实现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2025年人工智能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推进大数据在政府管理、公众服务、交通物流、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协同应用,将苏州建设成为大数据助力转型升级示范区,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提质增效,2025

14、年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四、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苏州竹产品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技术改造4、项目建设地点:xxx5、项目联系人:郑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

15、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本公司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坚持“责任+爱心”的服务理念,将诚信经营、诚信服务作为企业立世之本,在服务社会、方便大众中赢得信誉、赢得市场。“满足社会和业主的需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企业观念,面对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的良好机遇,正以高昂的热情投身于建设宏伟大业。公司坚持提升企业素质,即“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

16、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企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59.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

17、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件竹产品/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竹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竹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全国年产值小于500万元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占总数的近90。大部分竹加工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以依靠竹材原材料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传统产品为主。只有小部分竹制品企业注重产品创新和科技投入,生产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整个竹制品行业开发、产品深加工程度、龙头企业培植等方面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开拓完整的竹加工产业链,从而使得竹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的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经济实力稳居全国城市前列。2020年

18、,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期末1.45万亿元上升到2.02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6位,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超过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9万元,居全国城市第3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较“十二五”期末增长了47.6%,税收总量增量均保持全省首位;工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城市前3位;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化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52%和51%;生物医药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恒力、沙钢、盛虹入围“世界500强”,26家企业上榜“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消

19、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7701.98亿元;苏州港货物年吞吐量5.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28.86万标箱,保持世界内河第一大港地位。所属县级市一直保持在全国百强县10强之内。投资活力不断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万亿元,民间投资比重超60%。创新能力跻身第一方阵。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二五”期末2.61%增长到3.7%左右,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1年居全省首位;创新主体和载体培育步伐加快,建设苏州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47家,高新技术企业9772家,为“十二五”期末的2.9倍;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181家,其

20、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144家、科创板上市公司20家,分别列全国城市的第5位、第3位;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创业类人才达146人,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创新成果丰硕,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十二五”期末27.4件增长到68件。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五年位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第一。“十三五”期间,各类众创空间累计孵育创新团队4000余个,建成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国(苏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获批运行。区域协调城乡融合领跑全国。高质量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苏滁、苏宿、苏相等园区共建成效显著。城乡融合

21、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2:1之内。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铁路、公路、港口、轻轨、医院、学校、公共体育文化、区域综合体等项目完成预期目标。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列入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5G通信、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全市统一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开放引领发展动力持续强化。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发布“开放再出发”30条政策举措,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获批建设并实现良好开局,中国(苏州)

22、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扩大至昆山全市,昆山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德(太仓)创新合作加快推进,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口岸建设稳步推进,各级各类开发园区创新转型迈上新台阶。拥有各类外资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330家,15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投资项目达400多个。外资外贸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进出口总额3223.47亿美元,居全国城市第4位;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比达37.8%;完成实际使用外资55.4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持续提高。“美丽苏州”生态文化品牌优势彰显。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占国土面

23、积比重达到22%,“十三五”期间投入生态补偿资金40.5亿元。实施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等系列行动,完成长江沿岸造林绿化8892亩,长江及42条支流水质全部达III类及以上,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名列第一。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7658.1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2875.9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1%;建设期利息317.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15%;流动资金4464.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14%。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

24、投资27658.1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4684.24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973.90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467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6777.2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7253.58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1.12%。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0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6937.44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

25、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七、 环境影响本项目将严格按照“三同时”即三废治理与生产装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使用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积极采用先进而成熟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尽可能将三废消除在工艺内部,项目单位及时对生产过程中的噪音、废水、固体废弃物等都要经过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确保该项目的建设与实施过程完全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承办单位关于编制本项目报告的委托;2、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3、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4、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政策;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

26、基础资料。(二)编制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九、 研究范围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

27、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十、 研究结论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

28、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9333.00约59.00亩1.1总建筑面积63392.991.2基底面积23206.471.3投资强度万元/亩382.272总投资万元27658.142.1建设投资万元22875.932.1.1工程费用万元20301.652.1.2其他费用万元1839.522.1.3预备费万元734.762.2建设期利息万元317.862.3流动资金万元4464.353资金筹措万元27658.143.1自筹资金万元14684.243.2银行贷款万元12973.904营业收入万元46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6777.246利润总额万元9671.447净利润万元7253.5

29、88所得税万元2417.869增值税万元2094.3210税金及附加万元251.3211纳税总额万元4763.5012工业增加值万元16810.0713盈亏平衡点万元16937.44产值14回收期年5.5015内部收益率21.1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2846.54所得税后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不利因素1、消费群体对竹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国内消费者对竹制品的认知度还不高,行业整体消费氛围尚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竹制品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许多生活用品都是由木材制成的。由于我国竹制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综合实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宣传力,加上竹制产品种类较为单

30、一,因而没有形成成熟的竹制品消费市场,使得我国竹制品行业国内市场份额较小,过多依赖国际市场,对竹产业发展拉动力不强。相比较而言,在欧美众多国家和地区,竹纤维、竹地板、竹质家具、竹炭、竹制日用品等因其自然、生态、性价比高、具有中国元素等特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竹制品加工产业链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竹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但大多数竹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全国年产值小于500万元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占总数的近90。大部分竹加工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以依靠竹材原材料生产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传统产品为主。只有小部分竹制品企业注重产品创新和科技投入,生产开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整个竹制

31、品行业开发、产品深加工程度、龙头企业培植等方面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开拓完整的竹加工产业链,从而使得竹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的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二、 下游行业状况竹制品行业的下游主要是零售行业,具体形态包括了商超、百货、电子商务等各类形式。从长期来看,随着竹制品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国内消费者对竹制品认知度的提高,竹制品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非常广阔。我国竹制品行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竹制品行业市场规模517.64亿元,2014年增长至661.08亿元,2015年上半年我国竹制品行业市场规模为326.79亿元。第四章 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

32、项目总占地面积39333.00(折合约59.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3392.99。(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x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件竹产品,预计年营业收入46700.00万元。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产品规划方

33、案一览表序号产品(服务)名称单位单价(元)年设计产量产值1竹产品件xx2竹产品件xx3竹产品件xx4.件5.件6.件合计xxx46700.00传统意义的竹产业,主要是指以竹子为原材料而生产初级产品的加工产业,比如建筑用的竹竿架、竹木地板、竹筷、竹制家具用品和竹笋等农产品的加工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以牺牲原材料来获取经济利益。现代意义上的竹产业,除了传统意义的竹产业之外,还包括竹子的延伸产业。比如竹炭产业、竹纤维产业、竹醋产业、竹盐产业、竹酒和竹文化旅游产业。产品有竹笋、竹日用品、工艺品、竹胶板、竹地板、竹材家具、竹碳、竹纤维纺织、竹浆造纸、竹化工产品等十大类3000多品种。

34、其主要特点是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不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极大地提升了资源效能,获得极高经济效益。第五章 选址方案一、 项目选址原则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

35、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全市地势低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河流、湖泊、滩涂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36.6%,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2019年平均气温17.5,降水量1216.2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

36、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林果等。低洼塘田较多,出产莲藕、芡实、茭白等水生作物。特产有鸭血糯、白蒜、柑橘、枇杷、板栗、梅子、桂花、碧螺春茶等。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和太湖白鱼、银鱼、白虾等为著名水产品。(一)发展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苏州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影响,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创新格局面临重塑,经济发展前景总体向好,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势所趋,新兴经济体

37、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成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积极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谈判,意味着国际贸易投资关系重塑企稳。同时,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地缘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大国竞争日益激烈,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遇到阻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非传统因素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从国内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

38、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尽管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回旋余地够大,社会大局稳定,更高更快发展具备优势和条件。从区域看,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区域增长活力正逐步释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日益成为资源要素的主要承载空间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建设效应显现,苏锡常都市圈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苏通跨江融合发展、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等快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39、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优势互补、分工有序的发展格局正在催化形成。从自身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接续奋斗和拼搏实干,苏州已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走在前列的特大城市,面对内外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发生转变。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到了攻坚期,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部门改革转向系统集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示范作用到了凸显期,产业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优势更好彰显,加快推动要素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区域协调合作共赢到了加速期,以一体化的思路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深化与上海及长三角兄弟城市分工协作,共建全球一流品质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到了窗口期,以城

40、市保护更新赋能城市转型发展,变产业投资环境塑造为高层次人才吸引环境营造。(二)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苏州既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适逢前所未有的发展先机,要全面、长远、辩证地总结过去、剖析问题、谋划未来,重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勇气,坚决扛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科技创新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赋能等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为推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能。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引领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苏州更好地驾驭两个市场、善用两种资源,巩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利于苏州在更

41、大格局中谋划特大城市现代功能,促进各类要素高效集聚。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化试点等改革,有利于苏州率先描绘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画卷,探索新时代对外开放新路径,保持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最前列。国际经贸新格局正在重塑之中,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挤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成长壮大挑战增多。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创新资源、优质资本和高层次人才等加快重组,人口增长和公共服务供给投入协调难度加大。城市能级与发展水平不匹配,资源配置与要素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新型城镇化综合效应减弱,常住流

42、动人口“市民化”步伐缓慢。居民高品质生活的含金量有待提纯。高质量经济迈出更大步伐。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密度和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国际化、高质量特征更加鲜明的产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在产业结构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与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重点产业链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高。营商环境达到国际一流,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健全,内外需结构调整优化,有效投入持续

43、增加,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拉动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国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重要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实现更优提升。居民收入增幅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苏式生活”内涵丰富、品味提升和影响力彰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安居乐业、精神文化切实得到更好保障。高颜值城市展现更美形态。城市功能展现更靓形态,“美丽苏州”建设的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城乡人居品质、绿色

44、经济发展活力位居全省全国前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提高,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焕然一新,瑰丽古城引人入胜,“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保护格局基本完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初步建成“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大运河苏州段基本建成大运河文化带“最精彩的一段”。到2035年,苏州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发展内涵全面提升,“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如期实现,基本建成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善治之城,高水

45、平建成充分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积极贡献。截至2035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居民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综合实力迈入全球先进城市行列,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主要创新指标保持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成熟稳定,成为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全国典范。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继续领跑全国,

46、中心城市服务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最强市(县)地位稳固,率先实现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更为富裕。人的全面发展更为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绿色低碳发展卓有成效,建成“美丽中国”标杆城市。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率先建成“文化强市”。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并走在全国前列。三、 扩大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高能级开放平台,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巩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一)建成更高能级开放平台做优做强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自贸区苏州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按照“一区四高地”功能定位,借鉴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加坡自贸港等成功经验,形成更多系统性、突破性和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发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跨境贸易等新型贸易模式,争取自贸片区增设扩容。对照国际一流标准,利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全面投资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