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特种机器人项目投资计划书_范文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特种机器人项目投资计划书_范文参考.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福建特种机器人项目投资计划书福建特种机器人项目投资计划书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8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9五、 建设背景、规模10六、 项目建设进度10七、 环境影响11八、 建设投资估算11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15一、 行业技术特点15二、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行业发展概况23三、 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源,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26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30一、 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30二、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
2、利因素33三、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37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40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40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40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40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42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2二、 建设方案44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7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8第六章 SWOT分析说明50一、 优势分析(S)50二、 劣势分析(W)52三、 机会分析(O)52四、 威胁分析(T)54第七章 运营模式62一、 公司经营宗旨6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3四、 财务会计制度66第八章 发展规划分析73一、 公司发展规划73二、 保障措施79第九章 项目节能
3、说明82一、 项目节能概述8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83能耗分析一览表84三、 项目节能措施84四、 节能综合评价86第十章 原辅材料供应87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87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87第十一章 人力资源配置89一、 人力资源配置89劳动定员一览表89二、 员工技能培训89第十二章 环保分析91一、 编制依据91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92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2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92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3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4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94八、 清洁生产94九、 环境管理分析96十、 环境影响结
4、论97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98第十三章 劳动安全评价99一、 编制依据99二、 防范措施102三、 预期效果评价106第十四章 投资计划方案107一、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说明107二、 建设投资估算108建设投资估算表112三、 建设期利息11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14四、 流动资金114流动资金估算表115五、 项目总投资11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16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1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17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119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0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1无形资产和其
5、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6三、 偿债能力分析12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8第十六章 风险评估分析130一、 项目风险分析130二、 项目风险对策132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135一、 项目招标依据135二、 项目招标范围135三、 招标要求135四、 招标组织方式137五、 招标信息发布139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140第十九章 附表附录14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41建设投资估算表14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44流动资金估算表14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
6、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4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5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52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福建特种机器人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82.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根据项目的特点,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项目单位及
7、项目概况;2、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3、资源综合利用条件;4、建设用地与厂址方案;5、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6、投资方案分析;7、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力求提供较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该项目是否可行做出客观、科学的结论,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中国制造2025;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4、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等。(二)技术原则1、所选择的工艺技术应先进、适用、可靠,保证项目投产后,能安全、稳定、长周期、连续运行。
8、2、所选择的设备和材料必须可靠,并注意解决好超限设备的制造和运输问题。3、充分依托现有社会公共设施,以降低投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4、贯彻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消防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5、消防、卫生及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劳动安全的法规和要求,符合行业相关标准。6、所选择的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应是优化的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科学论证项目的技术可靠性、项目的经济性,实事求是地作出研究结论。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智能巡检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但速度较快,特别是在电力系统推进变
9、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中,巡检机器人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从长远来看,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电力特种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将赋予更多的内涵,承担更多的任务。(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4667.00(折合约82.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97379.68。其中:生产工程69180.04,仓储工程12921.97,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8238.09,公共工程7039.58。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台特种机器人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
10、、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各项污染物如能按本报告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治理,保证治理资金落实到位,保证污染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且加强污染治理措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则本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是可行的。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6812.9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594.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96%;建设期利息603.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
11、64%;流动资金8614.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4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7594.9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3374.8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81.57万元,预备费638.50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80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7003.19万元,纳税总额6673.28万元,净利润10004.3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9.04%,财务净现值10085.17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26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
12、备注1占地面积54667.00约82.00亩1.1总建筑面积97379.681.2基底面积34440.211.3投资强度万元/亩320.992总投资万元36812.942.1建设投资万元27594.942.1.1工程费用万元23374.872.1.2其他费用万元3581.572.1.3预备费万元638.502.2建设期利息万元603.362.3流动资金万元8614.643资金筹措万元36812.943.1自筹资金万元24499.503.2银行贷款万元12313.444营业收入万元80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7003.196利润总额万元13339.117净利润万元10004.3
13、38所得税万元3334.789增值税万元2980.8010税金及附加万元357.7011纳税总额万元6673.2812工业增加值万元22908.2713盈亏平衡点万元32841.09产值14回收期年6.2615内部收益率19.0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0085.17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
14、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一、 行业技术特点1、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智能巡检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但速度较快,特别是在电力系统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中,巡检机器人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从长远来看,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电力特种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将赋予更多的内涵,承担更多的任务。(1)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水平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以智能巡检技术为核心,整合机器人本体技术、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及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技术水平具体分析如下:机器人技术水平机器人技术是机械、电子、软件及人工智能等多
15、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主要涵盖机器人共性技术(机械设计、驱动器、控制器、执行器、运动控制、自主定位与导航、图像识别、深度学习、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和创新技术。从国内外当前机器人产业情况来看,国内机器人本体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掌握核心技术不多,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特别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三大核心部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因此对于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来说,机器人本体技术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水平非接触式检测是电力设备巡检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智能巡检机器人使用的非接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可见光图像
16、识别技术和噪音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传感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从军用领域拓展至工业和民用领域。就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而言,目前的红外传感技术已基本满足现场应用需求,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质量和精准度,需采集更高分辨率的红外图像,故进一步提高红外热成像精度将是该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见光图像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最近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图像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向上飞跃的助推器。随着图像识别技术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将促进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更加智能的阶段。噪音检测技术包括两种形式,根据机器学习
17、方法,一种是提取背景声源特征,另一种是通过声音连续谱分析识别故障。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水平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种多传感器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从机器人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来看,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问题来开展研究,尚未建立一套统一有效的信息融合基本理论和广义融合模型算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使系统本身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可理解性,同时还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信息融合技术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各种方法,构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趋势之一。导航及路径规划技术水平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个
18、重要的移动平台载体,其自主行驶能力是其实用化的关键。目前随着各种导航传感器及其定位技术(如GPS,北斗,激光雷达和视觉导航等)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定位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已经迈入了实用化的阶段。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现有主流的定位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能满足基本固定不变的环境中应用,但环境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单一导航与路径规划仍需要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来共同实现。近年来,随着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异军突起,相关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开发应用将会逐步解决该类问题。(2)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特点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设备向高可靠性和高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亦呈
19、现如下特点:系统集成模块化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集成了包括结构、电气、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等各个技术单元,这就要求各个组成单元和应用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最终实现模块化系统集成。巡检智能化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替代人工巡检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智能化、可靠性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实用性。机器人除了需按照人工预先设定的巡检任务进行例行巡检工作外,还需加强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检测手段多样化目前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搭载可见光摄像仪、红外热像仪和声音检测器等几类常规检测仪器,随着未来检测范围要求的不断提高,机器人平台可灵活搭载局放检测仪、紫外检测仪等检测设备进行多样化的检测、监测。远程
20、管控集群化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变电站无人值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远程管控将成为运维人员的日常操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手段将各个变电站的多台机器人进行集群控制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数据分析智能化智能巡检机器人所采集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等数据量庞大,且持续累积沉淀,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和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同时依托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构建或引入专家诊断系统,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和故障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和预警、控制,形成智能化的运维平台。2、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1)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输变电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安装在电力系统设备上的智
21、能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根据其运行状态对其进行诊断的一种检测系统技术。输变电在线监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水平、抗电磁干扰技术水平、故障诊断技术水平和系统集成与一体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传感器技术水平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前沿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传感器在工业部门的应用普及率已被国际社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部分传感器已逐步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阶段,比如电流电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已经能够完全自主研制生产;但在某些高精度、高采样频率
22、和高可靠性等要求很高的场合,仍需要引进国外进口产品。因此作为输变电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前端采集设备,国内传感器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输变电在线监测设备的逐步普及和应用推广,传感器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和提升阶段。抗电磁干扰技术水平输变电在线监测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电压、高电场和高辐射的场合,因此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通过长时间在电力行业开发和应用的经验积累,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和稳定,但特高压领域还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尚未克服,因此抗电磁干扰技术仍将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故障诊断技术水平我国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
23、,但发展较快,从最初的技术理论逐步发展为以模式识别、智能专家系统为基础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就当前行业应用状况来看,以单一监测设备为对象的诊断技术相对成熟,比如采用三比值法进行变压器特征气体故障诊断的方法已被多年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但基于多个监测设备的综合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相关样本数据不够健全,理论模型不够完善所导致。但随着产品的逐步推广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行业的不断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设备综合诊断技术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为一次设备及配套的二次设备,相关产品及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国内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近些
24、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本行业企业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工艺,在产品小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智能化、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总体技术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特点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的研究涵盖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分析与诊断等各个方面,并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技术,其技术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数据采集自动化、通信标准化、处理智能化系统采用智能传感器对检测对象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高精度、高频率采集,实现在线式实时采集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设备运维的管理水平。为了实现不同厂家、不同监测设备之间的互操
25、作性问题,电力系统制定和推广了基于IEC标准的通信规约体系,在这些通信标准体系下,各监测设备与站端后台之间,站端后台与主站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传输,进一步推动了电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随着电力监测设备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系统在长期、连续的监测过程中会累积大量的采集数据,这要求数据处理技术需进一步提升,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更好的解决数据融合性问题,提高数据的有效性。诊断分析综合化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内的各类产品是相互补充、印证的关系,而非对立和排斥的关系。在实践中,对电力设备状态的分析和诊断通常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检
26、测,才能做出更加准确、完整的判断。技术综合性强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与电力系统专业知识相结合,具有跨学科特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小型化和智能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位面积电网容量不断增长。小型化设备具有节约占地空间、节约能耗和材料、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符合客户需求的发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二、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行业发展概况(1)输变电监测行业概况电力设备的检修模式电力设备的检修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故检修-定期检修
27、-状态检修。事故检修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采取的方式,即在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以后进行检修;定期检修是一种基于时间的检修,其理论依据是:设备能通过定期检修,周期性地恢复到接近新设备的状态;状态检修是通过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后根据其健康状态安排检修的一种策略,是按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决定检修时间与部位,针对性较强,且经济合理。电力设备监测的方式电力设备监测的手段主要包括带电检测、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等三种。其中,带电检测是指对运行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状态量进行现场检测,例如巡检人员使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进行温度检测、巡检机器人对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等;在线监测一般采用相关设备或仪器,安装在被监测的设备上,
28、用来对被监测设备进行不间断实时在线监测,如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监测;离线检测一般通过定期对停止运行的设备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查,发现设备的问题和隐患。带电检测、在线监测一般与状态检修模式相匹配;离线监测则与被动检修、定期检修的模式相匹配。输变电监测行业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数量急剧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运行标准要求的日趋严格以及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的电力设备计划检修制度已不能适应电力网络和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并且,输变电设备是电网公司的重要固定资产,如何与时俱进的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对电网公司意义重大。因此,状态检修模式获得电网公司的全面推广,从而输变
29、电监测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电力研究院(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EPRI)和施工规范协会(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sinstitute,CSI)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电力系统实施状态检修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2%10%,节约检修费用25%30%,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0%15%。鉴于此,我国从“十一五”时期开始,逐步加大对电力设备监测技术(如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技术)的研发和试点力度,为全面推广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智能化基础的输变电监测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2)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
30、概况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手段,也是建设智能配电网的必由之路。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大体包括配电管理设备及馈线自动化设备,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运行状态。配电及自动化行业发展历程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工作起步于80年代末,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在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重新制定了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的发展战略、技术导则及建设改造原则,并于2010年开展新一轮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南方电网公司也从2009年开始逐步启动配电
31、自动化的规模试点建设,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12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配电网直接面向工业企业和电力用户,其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我国配电网分布广、设备多、网架结构较为薄弱,配电自动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发改委、能源局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加大配电自动化建设,到2020年实现整体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90%。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相关省、市电力企业规划,其中较大部分投资将投向配用电自动化建设领域。2015年,能源局在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
32、动计划,有效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综上可见,随着国家在配网领域的投资规模逐步加大,配电及自动化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三、 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源,全面建设创新型省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体系。瞄准新技术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凝练和推进一批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科技
33、创新走廊、沿海科技创新产业带。实施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行动,高标准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全力支持光电信息、能源材料、化学工程、能源器件等省创新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争创国家实验室。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源头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强化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规划建设若干重大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谋划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支持优势企业设立创新飞地,支持各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不断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34、,推动成长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的隐形冠军企业,发展一批活跃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坚持以用为导向,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好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构建更具竞争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省引才“百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雏鹰计划”和“八闽英才”培
35、育工程。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精准对接,深化校地人才交流合作,强化重大人才工程与重大科技计划相衔接、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协同。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贡献的大小作为重要衡量标准,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弘扬工匠精神,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师。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鼓励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革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
36、全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保护体系,推动“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完善各类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功能,培育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财政扶持资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企业,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学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推动科技金融紧密融合,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1)服务机器人概述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编制的中国机器
37、人标准化白皮书(2017)将服务机器人划分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公共服务机器人是指面向公众或商业任务的服务机器人,包括迎宾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等;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指在家庭以及类似环境中由非专业人士使用的服务机器人,包括家政、教育娱乐、除草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专业领域,一般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使用的,辅助和/或替代人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包括国防/军事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等。其中电力机器人主要包括发电领域机器人、输电领域机器人、变电领域机器人、配电领域机器人、用电领域机器人等,申昊科技的智能机器人
38、属于该范畴。服务机器人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2006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特种机器人概述特种机器人具备一定水平的自主智能,深度融合软硬系统,通过综合运用视觉、红外、压力等传感器,能够完成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识别等任务,可以替代人类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从事劳动。2013年至今,全球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特种机器人实现销售额33.4亿美元。根据IFR的预测,至2020年,全球特种机器人
39、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9.5亿美元。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我国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2017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5.4亿美元,增速为39.2%,显著高于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随着我国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特种机器人替代人在危险场所和危害环境中进行劳动。根据IFR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3)电力机器人概述电力机器人属于检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开闭所等场所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带电监测。20世纪80年代,日
40、本三菱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开始联合开发500kV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基于路面轨道行驶,使用红外热像仪和图像采集设备,配置辅助灯光和云台,自动获取变电站内实时信息。中国国内最早于1999年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下属的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研究;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成立,主要开展电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究,并于2004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功能样机。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积极利用机器人等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智能作业、提升电力行业的作业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成本,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始参与电力机
41、器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并积极与电力设备企业合作,加速了电力机器人的实践应用。近年来,两大电网公司大力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在2010年出台的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改进变电站运行管理方式,从传统有人值班逐步向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方式转变;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智能机器人入网检测试验室,并制定出阶段性发展目标:“2018年,开展小型化、工具化机器人应用试点,建成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全面推广小型化、工具化机器人,在公司系统变电运维班组内进行全面配置”。南方电网公司在2013年底首个变电站智
42、能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推广应用工作开始逐步展开;2016年,南方电网公司对“十三五”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便包含全面推行“机巡+人巡”巡维模式,指出要推广智能作业、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设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开展机器代替人、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电网相关的变电站、换流站、配电站、发电厂变电场所等。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智能电网改造通常存在区域内先行试点、逐步普及,再到不同区域推广、全国推行的过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也不例外。浙江省是国家电网体系内最早试点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区域,对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推广普及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智能
43、巡检机器人在浙江省范围内规模化的成功示范应用,其他省份的推广也渐次展开。根据电网公司发展规划,未来我国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值守,加之新建变电站以及其它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整体市场规模可期。二、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国民经济和社会对电力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电力安全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大面积停电等重大电力事故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且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对电力运行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规定,“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的,电力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国家层
44、面的高度重视以及法律层面的强制规定,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监测和维护方面的投入,客观上推动了本行业的市场需求,成为本行业发展的长期利好。(2)智能电网建设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智能电网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并且基于国情的需要,2009年,自国家电网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其给予支持。目前,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因此,加大电力设备监测投入,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输配效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我国政府高
45、度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求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
46、应用。在上述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电力机器人行业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4)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行业发展伴随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接口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工业自动化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出多种新的功能与应用。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相关产品市场价格不断降低,使应用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各种成本不断下降,更进一步加快了工业自动化的市场普及率,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升级换代节奏。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行业将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状态监测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深化。2、不利因素(1)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行业上下游配套厂家众多,对于非核心类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较为完善,然而高端核心部件仍对国外存在较高的依赖度。此外,本行业更多的注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对于底层基础技术投入相对较小,长远来看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深度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