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例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圆锥的体积说课稿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时常须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圆锥的体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圆锥的体积说课稿1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化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的第3、4、5题。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相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学问的最终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
2、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根据试验、视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支配。3、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教学目标:(1)学问方面:理解并驾驭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2)实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试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实力和视察比较实力;(3)德育方面:通过试验,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育沟通与合作的团队精神。5、教具打算: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与圆柱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一个,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一个。学具打算:让学生分
3、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肯定量的细沙。二、说教法:闻名教化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育学生参加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学问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依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以下几种教法:1、试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觉,因为这种发觉理解最深,也最简单驾驭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相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试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觉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试验法
4、,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为进一步学习,供应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详细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2、比较法、探讨法、发觉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学问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试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探讨法、发觉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探讨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圆锥、空圆柱盛沙做试验,发觉有时装不下,有时不够装,有时刚好装满,得出结论:不是全部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
5、的前提条件。三、说学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亲自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变更单一的记忆、接受、仿照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试验转化法。有些学问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反复操作,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奇妙。在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打算,也就是各自打算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肯定量的沙;其次,告知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留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觉、总结。
6、这样通过试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育了学生视察比较、沟通合作、概括归纳等实力。2、尝试练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心情力气,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教学两道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解答,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看图说出圆锥的底面和高。(2)一个圆柱体零件,底面积是6。28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两道题是复习圆锥的相识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及其应用,为新知迁移做好铺垫。2、谈话激
7、趣,导入新课。六年级下册圆锥体积说课稿(1)我们已经相识了圆锥,驾驭了圆柱体积公式及其应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2)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学习一些什么?(3)老师总结,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出要学的目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和谐同等的课堂教学氛围。3、试验操作,探究新知。本环节教学是本节几何课成败的关键。为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子,在这个环节中,我尽量给学生有对象可说,有东西可做,有问题可想,有步骤可循,让学生都能主动地操作、视察、比较、分析和归纳。(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2)动手操作,探究圆锥体积计算的公式。在试验时,我提出了四个问题,
8、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关系?用空圆锥装满沙,倒进空圆柱中,可以倒几次?每次结果怎样?通过试验你发觉了什么?你能用试验说明圆锥的体积不肯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吗?(3)学生汇报试验结果。(4)老师归纳公式,学生记忆公式。(板书结论和公式)(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试验发觉归纳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最终总结了学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4、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同时出示例1和例2。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例2:在
9、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师出示例题,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例题1干脆告知底面积和高,依据公式可以干脆求出来;例题2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需先求什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指出计算圆锥体积时,肯定不要忘了乘1/3。(2)巩固练习,形成技能,完成做一做。这个环节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胜利的乐趣。5、看书质疑,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问?你用了什么方法学到这些新学问的?还有什么疑问的吗?看书总结和质疑问难,是一堂课的重
10、要环节。每一节胜利的课,都应当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质疑问难,从而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长。布置课堂作业:练习十二的第3、4、5题。圆锥的体积说课稿2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化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其次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相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学问的最终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根据试验、视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支配。3、教
11、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4、教学目标:学问方面:理解并驾驭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实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试验,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实力和视察比较实力;德育方面:通过试验,引导学生探究学问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育沟通与合作的团队精神。5、教、学具打算:教具打算: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学具打算: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打算肯定量的细沙。二、说教法闻名教化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育学生参加学习的过
12、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学问的真谛。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依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以下几种教法:1、试验操作法。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学问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觉,因为这种发觉理解最深,也最简单驾驭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学生已经相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试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觉“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利用试验法,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发挥桥梁和启智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育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和动手操作实力,为进一步学习
13、,供应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逐步从详细的操作过渡到内部语言。2、比较法、探讨法、发觉法三法优化组合。几何学问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做试验时,我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探讨法、发觉法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然后,再让学生探讨假如这句话中去掉“等底等高”这几个字还能否成立,并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不是全部的圆锥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加深了“等底等高”这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三、说学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
14、、亲自实践、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变更单一的记忆、接受、仿照的被动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讲求教法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试验转化法有些学问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奇妙。在指导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时,我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首先,让学生做好操作的打算,也就是各自打算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肯定量的沙;其次,告知他们操作的方法、步骤和留意点;第三,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比较、发觉、总结。这样,通过试验操作推导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育了学生视察比较、沟通合作、概括归纳等实力。2、尝试练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胜利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心情力气,它可以促进儿
15、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本节课在学习例五时,放手让学生尝试自己自己去发觉、总结、归纳,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学习胜利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说教学程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程序:1、谈话导入出示圆柱:假如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出示圆锥:假如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2、教学例五引导视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探讨: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估计?分组验证;引导学生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操作验证。沟通:说说自己小组是怎么验证的,得到的结论是什么?探讨:通过试验,我们知道这个圆
16、锥的容积是这个圆柱容积的三分之一,那能不能说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什么?应当怎么说才精确?那怎么算出这个圆锥的容积呢?推导出圆锥体积的公式(师板书)。假如已知r和h圆锥体积公式还可以怎样计算?假如已知d和h圆锥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完成“试一试”。3、巩固练习做“练一练”。4、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问题须要我们今后留意?圆锥的体积说课稿3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倒水的试验,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课书43页例1是干脆利用公式求体积,例2是已知圆锥形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小麦的重量,这是
17、一个简洁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个例子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解决一与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二、学生基本状况六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9人,以前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有了初步的相识和了解,七学期对圆锥、圆柱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学习,学生对圆柱,圆锥的特征有了很深刻的相识,对圆柱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能娴熟地计算,但也有少数学生立体观念不强,抽象思维实力差,因此学习效率差。三、教学方法由于本节课是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的学习,要培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需通过详细教具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本节课我采纳详细的试验,让学
18、生发觉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尝试计算圆锥的体积,以达到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的实力。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一起先,用口算,口答的形式引入课题,一是培育了学生的计算实力,二是为新授课作为辅垫,为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紧接着提示课题,以试验的方法让学生视察其规律,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环节是本节的难点,必需让学生理解清晰,特殊是对三分之一的理解。然后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例1,干脆告知底面积和高,可以干脆利用公式计算,老师不必多的提示,只要学生会做就行。例2是已知圆锥形的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要求小麦重量,实际旧就要先求体
19、积。学生尝试解答后,老师特殊引导,要求体积,这个题不知道底面积,则要先求底面积,二是要让学生探讨,假如这堆小麦知道直径和高,你能想方法测出来吗?这样培育了学生空间想象力。最终,设计了三个巩固练习,都是在基本求出圆锥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提高训练,这样即满意了基础学问的学习,又使优生能有所提高。圆锥的体积说课稿4一、说教材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学问的最终一个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的含有曲面围成的最基本的立体图形。由探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扩展到探讨圆锥的体积的。内容包括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详细运用。学生驾驭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
20、全面驾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之间的本质联系、提高几何学问驾驭水平,为学习初中几何打下基础,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实力。教学重点是: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说教法依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状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纳情境教学法,先通过情境感知并进行猜想,再通过操作验证,从中提取数学问题,自己总结
21、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上多激励学生,尤其注意培育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三、说学法本节课学习适于学生绽开视察、猜想、操作、比较、沟通、探讨、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采纳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觉,体验创建获得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建性的思维火花。四、说教学流程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动手操作、视察猜想、试验求证、探讨归纳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教
22、学的全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近似圆锥形的沙堆,接着让学生依据情境提出他们想知道的学问,许多学生都想知道沙堆的体积有多大,从而导出课题“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觉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剧烈愿望。2、探究试验,得出结论A、动手操作把一个圆柱形木料的上底削成一点,让学生视察削成的圆锥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要求先标出上底的圆心点,不改娈下底面,留意平安。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实力。、视察猜想视察、比较圆柱体与圆锥体。突破学问点(1)“等底等高”;让学生揣测圆柱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关系,突破学问点(2)圆锥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小、圆锥体积是与
23、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2、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设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学生独立思索后沟通探讨,给学生供应了联想和沟通的空间,培育了他们的创新实力。C、试验求证学生动手试验,小组合作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1)用天平称圆锥体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木料的质量;(2)把圆锥体浸装有水的圆柱形水槽里量、算出体积;(3)用装沙或装水的方法进行试验。这样的设计,由老师操作演示变学生动手试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演示、沟通、探讨,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1/
24、3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设想、探究、试验中发展动手操作实力及创新实力。3、应用结论,解决问题(1)以练习的形式出示例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这道练习,巩固了所学学问。(2)基础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这道题是培育学生联系旧知敏捷计算的实力,形成系统的学问结构。(3)出示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6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通过这道练习
25、,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操作练习。让学生把试验用的沙子堆成圆锥形沙堆,合作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这道题就地取材,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爱好。4、全课总结,课外延长。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并在课后从生活中找一个圆锥形物体,想方法计算出它的体积。这样激发了学生到生活中接着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圆锥的体积说课稿5微课作品介绍本作品是针对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这一学问点而设计的微课。适用于义务教化六年级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圆
26、锥的特征、驾驭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些学生可能通过预习等途径已经知道了圆锥的体积公式,但公式是熟知的,原理是抽象的。圆锥的体积公式是如何推导而来的?怎样透过公式了解原理?对学生来说有肯定的难度,所以针对这个学习内容制作了本节微课。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学生能突破“圆锥的体积是怎么推导得出的”这一难点,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说明体积公式的由来,进而更好地理解、驾驭、运用圆锥体积公式,为今后学习立体几何相关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需求分析适用对象分析本节微课适用于即将学习“圆锥的体积”或者已经学过但仍需巩固的学生。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圆锥的特征、驾驭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7、高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力逐步增加,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创建了有利条件,他们已经驾驭了一些几何学问,了解部分几何图形之间的转化方法。但学生的立体空间观念还没得到完全发展,形体之间的转化还有肯定的困难。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学中我主要采纳视察法,猜想、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切身体验学问的生成和形成。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阶段几何学问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学问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实力,较深化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学问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验“揣测、类比、视察、试验、
28、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究过程,理解并驾驭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教学目标分析1使学生在相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经验操作、猜想、估计、验证、探讨、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阅历,增加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索。教学过程设计(一)定向明法。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生:今年我家粮食大丰收,爸爸他们把稻谷堆成一堆一堆的,就是一个个大圆锥。可是,这些圆锥的体积怎么 求啊?师:思索一下你能帮助马小兰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吗!?2,揭示课题。(二)试验验证师:回忆一下:之前我们怎么
29、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师:思索一下,我们可以怎么探求圆锥的体积?师:哦,是的或许,我们可以把圆锥的体积转化成圆柱的体积!1,估计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出示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师:请大家估计一下,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问: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估计呢?师: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2, 明的确验方法。(1)试验思路: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容器,看几次正好倒满,就能得出这个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2)试验留意点:装沙子要装满,又不能多装;倒的时候要当心,不能泼洒;3,汇报总结。(1)比较原来的圆柱和圆锥形
30、容器,有什么特点(2)结论:等底等高时,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总结得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三)全课总结。师:同学们,经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圆锥体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以后遇到圆锥形物体,它的体积你会求了吗?(四)课后巩固。一堆大米,近似于圆锥形,量得底面面积是18平方分米,高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习指导请在预习或复习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圆锥的体积”时运用本视频,并尝试在观看后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另外,相关资料还有许多,可以去网上搜寻更多进行巩固。配套学习资料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
31、册制作技术介绍制作PPT课件,再利用录屏软件录制过程,用摄像机拍摄试验过程,最终用非编软件进行整合。圆锥的体积说课稿6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日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锥的体积。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应用和相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学问的最终一课时的内容。圆锥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形体。教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要
32、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建性地运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2)培育学生的视察、理解实力、空间观念,应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3)使学生在经验中获得胜利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教学重点:驾驭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4、教具打算:(1)多媒体课件。(2)等底等高、等底不
33、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若干套,沙、试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二、说教法我国闻名教化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复习引入法。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沟通新旧学问间的联系。2、情景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揣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的关系,诱发学生对揣测进行验证的情景,融学问性与趣味性为一体,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3、启发分析法。通过对三次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育学生问题意识,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并将自主探究
34、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材的全过程。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奇性,从而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特性,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说学法教与学密不行分,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教法是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闻名教化家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鉴于这样的相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要注意学法的指导。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学会以下学习方法:1、转化迁移的方法。通过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使学生学会发觉、扑捉学问间的内在联系,促进认知水平的形成和新知的内化。2、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三次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防
35、止学问混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3、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在分组做试验中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树立团体意识,促进共同提高。四、说程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主动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问:1、我们学过了哪些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它们的计算公式各是什么?2、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3、你认为哪一种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圆锥有关?为什么?
36、4、揣测一下圆柱体积与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v圆柱=3v圆锥?揣测)(本环节通过创设圆锥体积与谁的体积关系更亲密的情景,自然而然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问的主动性,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5、怎样验证自己的揣测?(板书:验证)(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提倡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理念。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来发觉圆锥的体积。1、出示试验记录单试验次数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比较,我们发觉试验结果: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其次次第三次2、师引导
37、学生看懂试验单,根据试验记录单做试验,师巡察指导。3、让学生介绍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去掉?)4、问:做了3次试验,结果为什么不一样?5、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板书:v圆锥=v圆柱=sh)6、在这个公式中,s、h分别代表什么?Sh得到什么?为什么要乘?7、求圆锥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师小结:通过揣测、试验验证得出v圆锥=sh(这样设计,让学生亲身经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在与同伴的沟通、比较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学问结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迁移应用,分层提高练习是驾驭学问、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
38、深,力求体现学问的纵横联系,我设计以下几组练习题,请看:1、尝试解答出示3组数据,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解答。底面半径4厘米,高6厘米底面直径4厘米,高5厘米底面周长25。12厘米,高4厘米解答完后,叫一名同学板书。问:为什么都选底面半径和高?小结:求圆锥的体积,先求出圆锥的底面积,再依据公式求出圆锥的体积。2、例1:(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沟通)、推断()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圆柱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填空(1)一个圆柱
39、的体积是6立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半径和高都相等,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这个环节的设计,第1、2两题主要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能运用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3、4两题是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圆锥体积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些习题的设计,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四)总结评价,激励发展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学问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这样
40、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学问,完善学问结构,提高整理学问的实力,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探究胜利的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五、说板书设计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v圆柱=3v圆锥揣测验证v圆锥=v圆柱/3=sh/3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学问性和简洁性,使学生一目了然,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上仅仅是我对这节课的整体设想和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非常重视课堂资源的生成状况,不断进行课中反思,刚好调控教学过程,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圆锥的体积说课稿7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其次节“圆锥的体积”。本课是在学习了第一课时圆锥的相识后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41、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三生培育五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实力情感看法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圆锥的体积”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初步相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操作实力、实践实力,培育创新精神,为今后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终一个学年,学生驾驭的数学学问有肯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实力有了肯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
42、分析问题的实力上,以及语言表达实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这为理解本节课的学问供应了有力的条件。但因学生之间特性差异很大,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障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实际状况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2、学问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计算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合作交往实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实力。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公式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和圆锥体必需是等底等高,则它们之间才存在
43、必定的关系。二、说教法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依据本节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以下几种教法:以谈话法、试验法、视察法为主,以探讨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把多媒体演示引进课堂,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相识,富于启发地清楚揭示了学问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老师的点拨解说、提问,使教学过程有机组合,充分显示了电化教学的优势,较之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更易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三、说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相互联系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出
44、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想、自己说,想不到的,老师要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学生去想,去发觉。创设肯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围围着问题去视察,去探讨,去试验,去理解,去总结。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新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本节课采纳适于学生绽开视察、猜想、操作、比较、沟通、探讨、归纳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的指导学法,我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觉,体验创建获得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迸发创建性的思维火花。四、说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了小学数学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一
45、)、创设情境、揭示问题所谓的创设情境,就是指老师要在上课起先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从前阅历,促进学生思维参加的探究氛围。本节课我创设了两种冰淇淋,怎么样买更合算的情景。这样做的目的,不只在于激趣,主要是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数学的眼光,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二)探究发觉,建立模型这是学生构建新学问的重要一步,要帮助学生通过视察、实践、探究、思索、沟通等活动、说明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1、直观引入,直觉猜想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接着揣测圆锥可能与哪个物体的体积有关?再揣测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是为了让学生把已有的学问信息与新学问建立联系,为学生调整认知结构,构建新学问奠定基础。2、试验探究,发觉规律这一环节是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小组做试验总结出等底等高的状况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终依据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试着总结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亲身经验、体验了学问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实力、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