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福建副高(麻醉学)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0614442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福建副高(麻醉学)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1福建副高(麻醉学)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福建副高(麻醉学)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福建副高(麻醉学)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福建副高(麻醉学)考试考前冲刺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PEEP一般不用于A.RDS病人B.肺炎、肺水肿病人C.新生儿透明膜病D.右心衰竭病人E.左心功能衰竭病人2.使用呼吸机时,出现人机对抗的原因可能是A.过度通气B.机械通气频率设定过快C.病人烦躁不安D.吸气流速较大E.大剂量镇静药使用3.成人胸外电除颤的能量一般不要超过A.100JB.200JC.300JD.400JE.500J4.危重症患者常用的ECG监护导联是A.导联B.导联C.导联D.aVR导联E

2、.5导联5.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房颤,属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下列正确的是A.应尽早施行非同步电复律B.无电复律条件时,可使用胺碘酮C.宜用洋地黄制剂D.可选用维拉帕米E.不可选用三磷酸腺苷6.洋地黄中毒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应首选A.利多卡因B.普鲁卡因胺C.胺碘酮D.苯妥英钠E.普罗帕酮7.感染最常见病原微生物为A.革兰阴性菌B.革兰阳性菌C.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D.病毒E.真菌8.ICU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为A.肺部感染B.心功能衰竭C.肾衰竭D.肝功能衰竭E.脑功能衰竭9.呼吸衰竭治疗中最基本、最首要的措施是A.氧疗B.机械通气C.保持气道通畅D.抗感染E.病因治疗10.下列不是营养支持主要目的的

3、是A.维持正常代谢平衡B.治疗某些特殊疾病C.增加患者体重D.增强免疫能力E.保护和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1.低钠血症的特点包括A.易发生循环系统症状,如休克B.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C.维持正常的血钠水平是严重低钠血症急救的重点D.口渴常是早期症状E.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是细胞外脱水12.相对于毛细血管壁而言,有效渗透分子有A.钠离子B.尿素C.葡萄糖D.蛋白质E.钙离子13.肾衰患者相对缺乏的物质是A.钙B.钾C.镁D.磷酸盐E.复方氨基酸14.肺水肿的形成可能是由于A.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B.肺间质静水压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之差减小C.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D.肺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下降E.肺间质胶

4、体渗透压降低15.下列关于肺顺应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肺静态顺应性反应肺组织的弹性B.肺动态顺应性除反应肺组织弹性外,还受气道阻力的影响C.呼吸频率可影响肺静态顺应性的测定D.肺动态顺应性的测定可受呼吸频率的影响E.肺总顺应性为肺动态顺应性和肺静态顺应性之和16.不能反映通气储备的肺功能指标有A.最大通气量B.肺活量C.深吸气量D.通气储备百分比E.残气量17.不影响肺弥散量的因素是A.气体分子量B.气体分子在弥散间质中的溶解度C.弥散面积D.弥散时间E.弥散距离18.与机械通气时气道压力无关的因素是A.气道阻力B.吸呼比C.胸肺顺应性D.FiOE.峰值流速19.关于IPPV(间歇正压通气)

5、错误的是A.呼气末气道压为0B.易产生人机对抗C.FRC较用PEEP时小D.多用于自主呼吸存在者E.可采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的通气方式20.关于最佳PEEP错误的是A.肺换气最好B.对循环影响最小C.肺内分流最小D.其数值约1520cmHOE.氧合最佳21.下列不是ARDS诊断标准的是A.急性起病B.两肺底湿啰音C.氧合指数200mmHgD.PAWP18mmHg或无左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E.X线胸片显示双肺片状阴影22.有关酸碱平衡的代偿,不正确的是A.有可能会出现过度代偿B.肾代偿的极限为BE15mmol/LC.肺代偿的极限为PaCO为1520mmol/LD.肺快肾慢E.代偿的消退亦遵循肺快

6、肾慢23.闭合气量和闭合容量可以反映A.小气道功能B.肺的储备容量C.肺的换气功能D.肺的通气/血流比值E.大气道功能24.ARDS的形成可能是由于A.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B.肺间质静水压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之差减小C.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D.肺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下降E.肺间质胶体渗透压降低25.有关心律失常的处理,正确的是A.出现R-on-T现象时不需紧急处理B.心律失常伴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时,应仔细分析病因和诱因并努力消除诱发因素C.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而血流动力学尚能维持相对稳定者应先分析并努力消除诱发因素D.预激综合征伴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常须尽快地控制心室率E.长期房颤应尽快电复律二、多项选

7、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可选用哪些非去极化肌松剂 _A.筒箭毒箭B.琥珀酰胆碱C.阿曲库铵D.维库溴铵E.阿库氯铵2.下列哪些不属于肾脏的功能 _A.原尿形成B.水电解质平衡C.调节血压D.生长激素E.合成蛋白3.低血容量休克导致大失血时尿少的原因是 _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B.血容量减少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C.血压显著降低引起肾血流量减少D.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血管升压素释放E.肾血流量发生新分布:髓质少皮质多4.失血性休克,肾血流量减少的因素 _A.自身调节B.交感神经兴奋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副交感神经兴奋E.血管

8、升压素分泌增加5.下列哪些因素引起肾素分泌增加 _A.交感神经兴奋B.循环血量减少C.动脉血压降低D.肾小球滤过的Na减少E.情绪紧张6.当肾小管分泌H增多时A.葡萄糖重吸收减少B.NH的分泌增多C.HCO重吸收增加D.K的分泌减少E.Na的分泌增多7.引起醛固酮释放增多的因素不包括A.血Na升高B.血Na降低C.血K升高D.血K降低E.血H升高8.有关近球小管叙述不正确的是 _A.重吸收滤液中80%的钠和水B.分泌H+时有碳酸酐酶作用C.可同时存在H+Na+和K+Na+交换D.是唯一能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部位E.重吸收滤液中20%的钠和水9.关于远曲小管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_A.同时存在HN

9、a、KNa交换B.重吸收Na的量受醛固酮的调节C.对尿素有较高通透性D.能重吸收氨基酸E.能重吸收葡萄糖10.关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_A.较其他组织毛细血管的血压高B.入球小动脉收缩时升高C.出球小动脉收缩时升高D.动脉血压降低10%时也下降10%E.不受入、出球小动脉的舒缩而改变11.关于集合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_A.重吸收滤液中50%的水B.含有致密斑C.其小管液的渗透压变化很大D.是血管升压素作用的主要部位E.无尿浓缩功能12.近球小管主动重吸收的物质是 _A.NaB.葡萄糖C.氨基酸D.ClE.蛋白质13.哪些是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_A.血管紧张素B.前列腺素C.

10、促红细胞生成素D.肾素E.1,25-(OH)-D14.降低血钾可从以下哪些方面着手 _A.20%50%葡萄糖溶液50100ml加10u胰岛素B.静脉滴注40150mmol碳酸氢钠C.阳离子交换树脂D.透析疗法E.降低细胞外液Ca浓度15.关于低钾血症的表现,错误的是 _A.肌肉软瘫由躯干向呼吸肌最后向四肢蔓延B.有时在缺水缺钠被纠正后才出现症状C.有胃肠功能改变D.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尖、QRS增宽等E.不影响麻醉后苏醒16.低钾血症可表现为 _A.心肌兴奋性增高B.神经肌肉系统兴奋性降低C.消化系统表现为厌食,腹胀D.尿浓缩功能障碍E.高血糖,正氮平衡17.可引起低血钾的原因有 _A.钾的摄入

11、不足B.尿钾排出过多C.碱中毒D.胰岛素过多E.钡中毒18.高钠血症有以下哪些症状 _A.口渴B.尿少C.恶心、呕吐、体温升高D.肌无力E.呼吸神经症状19.血浆与细胞间液的水和电解质交换方式主要有哪些 _A.扩散B.吞饮C.滤过D.重吸收E.渗透20.以下电解质平衡关系中哪些是错误的 _A.血浆、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阴阳电荷数是相等的B.血浆、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是相等的C.由于细胞膜的阻隔,细胞内外离子的种类及渗透浓度差别很大D.毛细血管内外液的离子种类及浓度也有差别E.血浆与组织间液的Na、K、Cl浓度相等21.关于体液分布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_A.细胞内液在男性占体重的4

12、0%B.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C.血浆占体重的5%D.功能性细胞外液占体重的15%E.60岁以上老年人细胞内液占体重的35%。22.下列关于型变态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有 _A.常见型变态性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疾病B.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主要抗体为lgG和IgMC.由机体组织细胞上的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免疫反应D.发生机制有三方面,即激活补体导致细胞溶解,吞噬细胞作用及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E.组胺释放在早期阶段起重要作用23.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有 _A.特异性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B.多为后天获得的功能表现C.免疫作用有针对性D.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E.包括产生特异性抗体(体液免疫)和致敏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两方面的免疫作用24.补体具有哪些生物学作用 _A.免疫粘附及调理作用B.溶菌C.杀菌D.灭活病毒E.溶解细胞25.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_A.消化道传播B.呼吸道传播C.血行传播D.母婴传播E.性接触传播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