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doc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2055016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课题课题 2 氧气氧气 课题分析课题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习化学变化、化 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 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 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 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纪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 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

2、的能力。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应该有计 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 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 面、深入。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课时分配:课时分配:1 课时 整体设计整体设计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

3、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氧气(四瓶)、木条、硫、木炭、细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导入一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人不 吃饭能维持生命 67 天,然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 67 分钟,人自从 获得生命时,就

4、与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体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 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导入二演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大家知 道瓶内盛放的是什么气体呢?这瓶气体就是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第二位的氧气。今天,我 们就来认识一下氧气。 推进新课推进新课 展示 出示一瓶制好的氧气。2(1)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3)氧气溶于水吗?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 溶解性如何? 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

5、化 分析 改变条件 氧气 液氧 固态氧 (无色) (淡蓝色) (淡蓝色) 演示 实验 22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化学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 如何检验氧气? 回答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如复燃则为氧气。 演示 实验 23 现象:在空气中:(1)淡蓝色火焰, (2)放热, (3)有刺激性气味。 在氧气中:(1)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 (2)放热, (3)有刺激性气味。 结论: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分析 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 SO2),二氧化硫是 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 多,下

6、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不应燃放爆竹、 烟花。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1.发出白光,2.放热,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更明亮。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演示 实验 2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热,3.生成黑色固体。 结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 提问 1.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铺一层沙或少量水? 2.火柴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待火柴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氧气中? 回答 1.防止集气瓶被炸裂。2.引燃。3.以免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总结1

7、.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3.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 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提问 课本 P35讨论部分。 回答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2.反应物中都有氧气。33.都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化学反应。 4.反应物都是两种物质,生成物都是一种物质。 结论 从上面的三个反应来看都是生成了一种物质。像这种由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 反应,就叫做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

8、)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3)氢气+氧气水 (4)氢氧化亚铁+氧气+水氢氧化铁答案:答案:(1)(3)(4)为化合反应。 分析 上述实验中的三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把 这一类反应叫氧化反应。强调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包括“氧气”,但“氧”不 等同于“氧气”。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分析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 结论 氧气具有氧化性。 分析 前面的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 都那样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缓慢氧化。生 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

9、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缓慢氧化 和燃烧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但缓慢氧化不发光。 课堂练习 1.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氧气可以燃烧,所以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更旺 B.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人的衰老过程是缓慢氧化过程 D.人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多越好 3.在下列变化中: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水氢气+氧气C.磷+氧气五氧化二磷D.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1)属

10、于化合反应的是_。 (2)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 (3)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 4.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4A.植物呼吸 B.食物腐烂 C.铁生锈 D.硫燃烧 答案:答案:1.C 2.C 3.(1)AC (2)CD (3)C 4.D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了解了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的气体,它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活泼。另外,我们通过具体反应的讨论学习了化合反 应、氧化反应等概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课题课题 2 氧气氧气氧气 又是氧化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四氧化三铁氧气铁二氧化碳氧气碳二氧化硫氧气硫化学性质有三态变化不易溶于水密度略大于空气无色无味气

11、体通常状况下物理性质点燃点燃点燃,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1.上册课本 P36习题 1、2、3、4 2.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C.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火箭燃料 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氧化汞加热加热汞+氧气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D.蜡+氧气二氧化碳+水4.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当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瓶 中,木条复燃,而

12、且在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更持久。上述实验证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什么? _。答案:答案:2.D 3.B 4.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5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进行正确分析后,能较好地把握教 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备课资料备课资料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都只是物质变化的一种类型。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学生会逐步 加深理解:物理变化通常应指物质仅改变其物理性质(如聚集状态、密度、溶解性、电导率 等等),而不改变其分子(或晶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则指物质的化学 组成、化学性质、特征均发生改

13、变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变化成为化学组 成、性质和特征与原来都不相同的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变化。由于对物质晶体结构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原子分子论的局限性。实 际上物质并非都由分子组成。因此,在中学讨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和区别时,不 应局限于“原物质的分子是否变化”上,而应扩大到“原物质是否变成别的物质”这一范围。实际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机体的变化乃至人的思维都属于物质不同层次的运动 形式。任何一种高级运动形式都必然地联系或包含着相应的低级运动形式。这里之所以只 提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其用意在于使学生在学过一些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两种 变化概念的建立和区分,加深对“化学”的定义和其研究对象的认识。物质变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要将生产、生活里或自然界里所发生的变化截然地 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十分困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