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主题式教学探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主题式教学探究.pdf(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中高段单元主题式教学探究发表时间:2017-06-05T11:40:10.3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1期 作者: 刘雄飞导读 都需要教师进行海量的、精细的、深入的课前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能力必然会得到快速提升。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621000一、模式界定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指围绕教材设定的单元主题,统整阅读材料,整合学习目标,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进行一组多篇文章的自主阅读、赏析交流、活动深化的教学模式。本模式由“根据主题,充分准备”、“自主初读,整体感知”、“赏析阅读,纵横比较”、“多样活动,拓展阅读”这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程序组成。二、
2、模式的功能目标此模式以改进教与学的内容和方式、拓展课内阅读量、掌握个性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培养并保持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文教师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为目标。三、模式的流程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流程图如下:1.根据主题,充分准备。这一步是根据教材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准备阅读材料,并确定单元群文教学目标。它分为以下两步:(1)准备阅读材料。现在的语文教材多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写,教师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明晰单元主题,将各个语文训练点合理分布到各个单元。然后根据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进行增加、编辑和分组,原教材一个单元的课文为A组;另根据单元主题和训练点,精选不同时代、
3、不同国家或不同体裁的文章1-2篇,为B组;并根据单元主题选择1-2篇(本)作品,为C组。(2)确定教学目标。通常教参上有单元教学目标,但是因为此模式是在整合了教材多篇课文并增加了2-4篇(本)课外文章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所以需要整合教参的目标和教学材料的特点制定新的单元教学目标。2.自主初读,整体感知。这一步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创设出宽松自由的阅读感悟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的方式阅读本单元的A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题,了解故事情节,粗知课文脉络,并认读书写生字词。建议三至四课时,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简洁引入,激发兴趣,明确主题。(2)通读A组课文,初步感知。(3)认读书
4、写生字词。(4)读通读顺,粗知大意。3.赏析比较,深入阅读。这一步,是在之前读通读顺、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A组作品的深入学习,要求更突出地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按词句段落到单篇再到多篇的顺序,开展品读、赏析、比较等活动,突破单元训练重难点,提升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这一过程建议三至四课时,可以用以下步骤来实现推进:(1)品读赏析,深化理解。这一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采用先独立、再小组、最后集体学习的形式,按从词句段到篇章的顺序进行学习,采用朗读、品读、练习等方法突破单元训练重难点,包括内容把握、语法和学法等。(2)纵横比较,提升能力。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充分理解本单元各篇课文的基础上,
5、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纵横比较,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阅读和讨论交流中深化理解,增强阅读能力。4.多样活动,拓展阅读。有活动就会有语文,这一环节是根据本单元的训练主题和阅读材料本身的特点开展写作、朗读、讨论、辩论、故事会等丰富有趣的活动,进行读写练的结合,既深化了单元主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四、模式的优点1.从学生方面来说,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恒久的学习兴趣。儿童语言习得规律是“举三反一”、“举多”而“胜少”,儿童喜欢不断地接受更新的刺激。2.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培养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模式既掌
6、握知识又提升能力,能节约三分之一的教材教学时间,为课内引入其他作品的阅读、实实在在地增大阅读量奠定了基础,并把它带入到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中。3.有利于教师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教学水平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全面提升。从单元阅读材料的添加、整合目标的确定、课文分析问题的选择、比较阅读的点位的选择到深化拓展活动的设计等,都需要教师进行海量的、精细的、深入的课前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能力必然会得到快速提升。五、模式应用需注意的问题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尤其在“赏析比较,深入阅读”的环节,要注意把握深浅难易程度,既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个性体验,又要抓住机会进行语文能力点位的训练掌握,并且一定要紧密围绕单元训练点,切忌面面俱到的精讲和深挖。2.B、C两组作品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进行适度增加,但一定要保证B组作品在课内完成、C组作品有足够的反馈交流时间,切忌因此增加学生负担。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J.2011。3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