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学学校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学学校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特殊学校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马红英马红英2013-08重点讨论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 二、什么是“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四、教学设计的内容 五、教学设计的过程 六、目前教师“教学设计” 中的几个问题壹、什么是“教学” 教学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也是根本任务。 教学是庞大的系统工程。 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育人的目标。 学校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育目标展开。 教学是教师就某一知识/技能精心设计的一套活动系统。贰、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所做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之一。 是教师为是教
2、师为了了完成既定完成既定的的教育任务、解决教学教育任务、解决教学的的重重/难点所做的难点所做的有针对性有针对性、有预期有预期、有组织有组织的的活动活动设计。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前,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基础上所设计的一套教学执行程序。它不仅仅关注教师如何“教”,也关注学生如何 “学”。教学设计既有教师“教”的方案,还要设计学生“学”的方案。 叁、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学生、目标、方法、评价。因此,教学设计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1、 诊断学生学习本知识/技能的能力(诊断学生学习该(诊断学生学习该目标的起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起点知识和能力); 2 、分析预期
3、目标(对达成目标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对达成目标的可行性作出分析); 3 、安排促进学生学习的程序和条件(设计教学过程和教(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学环节); 4 、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评价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评价目标)。肆、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什么?” 阐明教学目标。 设计时应重点分析: 1、教学对象:明确学习的主体是谁? 2、学习需要:确定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技能? 3、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的内容。肆、教学设计的内容 二、“怎么教?” 阐明教学策略。 重点分析各种教育资源,包括: 1、人:学生、教师(主教、助教)(主教、助教); 2、媒介:符号(语音、文字、数字、姿态
4、语)(语音、文字、数字、姿态语)、物(实物、模型、挂图)(实物、模型、挂图)、媒体(声音、图像)(声音、图像); 3、环境:功能教室/普通教室、室内/室外、校内/社区、模拟环境/真实环境。肆、教学设计的内容 三、“效果如何?” 阐明教学评价。 重点分析: 1、评价内容:教学目标(总目标和本课教学目标) 2、评价方式:测试内容、方式、教学环节 虽然教学目标的评价属于后期工作,但却是教学设虽然教学目标的评价属于后期工作,但却是教学设计的重点。计的重点。 教学评价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反映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价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反映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伍、教学设计的过程
5、 1、确定教学总目标 所有教学设计都是以概括性目的为基础的,而这些目的来自于社会、学生和学科内容。 在确定教学目的后,应列出教学的总目标和教学课题,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 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和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理念、目标、要求、评价。的依据,包括:理念、目标、要求、评价。伍、教学设计过程 2、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 当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后,应列出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能力、兴趣和风格,以及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和已有能力。 如果需要,还可以列出影响特殊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如果需要,还可以列出影响特殊学生学习该内容的生理、认知和
6、社会适应障碍等因素,因为这可能是生理、认知和社会适应障碍等因素,因为这可能是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伍、教学设计过程 3、确定学习的目标(以总目标(以总目标/阶段目标为基础)阶段目标为基础) 确定学生通过该项学习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通过学习应该产生的行为变化,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 学习目标不但能提示教师教什么,还能告诉学生学什么; 课程评价与实施都将据此展开。伍、教学设计过程 4、分析课题内容 目标与内容紧密相关。为实现学习目标,必须分析课题内容。 一般而言,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资源,另外教师的知识/经验也是教学的重要来源。 教师在确定教学
7、目标后,必须将教材与教师的知识、经验组织在一起,形成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课题内容。伍、教学设计过程 5、确定教学任务 在分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 包括: 计划教学时间(几个课时?)(几个课时?) 分解教学任务(每课时的具体任务?)(每课时的具体任务?) 确定教学组织的形式(集体、小组、个别化?)(集体、小组、个别化?) 安排组织教学的顺序(每一课如何教?课时间如何衔接?)(每一课如何教?课时间如何衔接?)伍、教学设计过程 6、预测教学结果 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准备。即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否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注意:不要在学生已掌握的学习内容上浪费时间;注意:不要在
8、学生已掌握的学习内容上浪费时间; 也不要在学生不具备先期知识或技能的情况下脱离学生认知也不要在学生不具备先期知识或技能的情况下脱离学生认知水平地水平地“硬教硬教”。 通过预测,教师能够知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否恰当,并可以此为依据删改或补充教学计划。伍、教学设计过程 7、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并无固定形式。 教师必须明白,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条件(环境(环境/ /时时间)间)改变的情况下,即便采用同一种方法也不一定会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局限,合理地选择和有机地组合各种方法。 在方法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伍、教学设计过程
9、8、考虑辅助性服务 在任何情景教学中都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 如经费预算、设施条件、人员配备、工作时间等,这些都对教学方案的实施有重要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必须对此予以充分的考虑。伍、教学设计过程 9、寻求教学资源 资源和材料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包括各种印刷材料、视听材料和其他人力/物力资源等,它们都能启发学生并有效地的解释和演示课题内容。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教学资源的利用,寻找最有效地体现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伍、教学设计过程 10、设计评价方式 评价与目标直接相关,在教学设计中所陈述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常,学习目标表达得越清楚、越完整
10、,也就越容易实施评价,而且准确性越高。从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所感受到的 教师普遍具有新的特殊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都能够关注学生社会适应技能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互动 课件、教学具准备充分、制作精美 能够主动将教育与康复结合 教师普遍表现出热情、成熟和自信陆、“教学设计” 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新教育理念与传统学科教学的联系与变革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重、难点的确定 内容的选择与对象的关联性 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 教学时间的分配 关于“多媒体”的设计与使用一、教师与课程方案、课程一、教师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标准 课程方案是学校实施课程的基础性文件。其阐明了学校
11、教育的理念、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材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阐明了学科性质和定位、学科教育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以及教育目标、内容、要求、实施建议等。一、教师与课程方案、课程一、教师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标准 方案与标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熟悉,并努力践行于教学实践中。 不熟悉相关文件,教师会因不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而导致教学设计的问题。 如:教学设计缺乏学科意识、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如:教学设计缺乏学科意识、教学内容选择不当、教学目标陈述不清、教学重点提取不当、知识目标陈述不清、教学重点提取不当、知识/ /技能学习的技能学习的序列安排混乱、教育与康
12、复结合不当等。序列安排混乱、教育与康复结合不当等。二、学科素养与传统学科二、学科素养与传统学科 教师良好的学科素养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 有人认为学科素养在特殊教育中不重要,因特殊教育不需要系统知识的教学,所以教师可以不懂学科。应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运用”。但不懂学科的教师是不可能具有“整合学科知识”能力的。 好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扎实的学科能力,包括宏观把握学科内容和微观处理学科知识/技能的能力。二、学科素养与传统学科二、学科素养与传统学科 另外,新的教育理论与传统学科教学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旧的教学体系的充实与完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新的教育观并不是要否定传统
13、教学手段,而是将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融入当代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例如,根据新的理念根据新的理念: 培养目标:融入社会,成为基本适应社会的公民。培养目标:融入社会,成为基本适应社会的公民。 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生活和独特的教育需求。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生活和独特的教育需求。 教学方法:重视体验、关注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教学方法:重视体验、关注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对于一线教师,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 在设计课时
14、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一)教学目标应包括哪些内容? 过去教学中较多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体现不够,更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掌握。 根据新的教育理念,目标因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过程与方法”是新理念、新观点。希望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学习过程,掌握探索新知的过程与方法。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三维目标设立的目的 1、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鼓励
15、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探究意识; 3、尝试研究,获得初步的研究体验。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二)教学目标设计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陈述有误,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混淆。 教育目标有上、下位之分: 教育目的(国家/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 课程目标(各学科的教育目标) 阶段目标(学段、学年、学期、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因教师所设教学目标过大,影响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2、关于三维目标的设定 (
16、1)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定: 教师因对该目标的内涵不十分清楚,导致有些目标设计的 “敷衍”、“牵强”,甚至与总目标缺乏关联。 该目标的内涵较宽泛,既可以是反映学科的价值该目标的内涵较宽泛,既可以是反映学科的价值意识或社会的价值观,也可以是反映情感、态度意识或社会的价值观,也可以是反映情感、态度的目标。如热爱祖国、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的目标。如热爱祖国、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合作意审美情趣、良好的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热爱生命、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识、创新意识、热爱生命、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等。感等。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
17、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2)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设定: 教师大多因不理解目标内涵,因此设定用词含糊或没有体现“过程”的意识 。 此目标的设计理念是:经历过程、掌握方法。 即,重视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综合性课程、实践环(综合性课程、实践环节等)节等), 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和规律,获得学习的方法。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因特殊学生(尤其是智障学生)的特殊性,很难完成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教师制定该目标时,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同时,有意识地为其创设操作环节,以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与体验学习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逐渐掌握学习方法,为
18、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三、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3)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A、目标设计的主体直接影响目标描述用词; B、目标设定空泛:既不具操作性,更难以评价; C、组别间目标设计层次不清楚,对不同组别学习的差异性分析不够;导致有些目标不具组别特点。 D、描述教学目标的用语不够科学,难以评价(在教师帮助下)。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用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用语 目标设定应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参与、体验为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目标描述用语不再使用“使学生”、“培养学生”、“激发学生”等词句; 而代之以:学会、理解、计算、比较、区别、体验等词语。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语关于教学
19、目标的陈述语 因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求易操作、易评价,因此目标设定所使用的词句必须清楚; 应使用统一的术语和表达结构, 表达结构:“动+宾”的短语, 切忌使用空泛、难以考核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 举例 1、行为结果 说出商品名称 2、行为结果标准 背诵第一段儿歌无错误 3、条件行为结果 能用尺测量出桌子的长度 4、条件行为结果标准 在5分钟里计算6道数学题无差错(李翠玲,(李翠玲,20012001)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关于教学目标的陈述 为规范目标陈述用语,教育学专家提出了对目标的划分建议和动词的具体用词。 采用钟启泉等人对目标陈述的建议用行为动词,以规范我们的目标陈述用词。 由于对象不同、教育需求与
20、学生的生涯发展不同,这些用词仅为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结果性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一、知识层面1、了解水平:再认与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常用行为动词:说出说出/ /写出、选出、辨认、背诵、写出、选出、辨认、背诵、回忆、复述、排列、描述、识别等。回忆、复述、排列、描述、识别等。结果性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2、理解水平:把握内在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等。常用行为动词:指出、解释、比较、分类、概指出、解释、比较
21、、分类、概括、判断、区别括、判断、区别/ /分别、叙述、选择、举例说明分别、叙述、选择、举例说明、检查等。、检查等。结果性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3、应用水平: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常用行为动词:应用、使用、设计、解决、计应用、使用、设计、解决、计划、推广、证明、评价归纳、总结、说出划、推广、证明、评价归纳、总结、说出的价值等。的价值等。结果性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二、技能层面1、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常用行为动词:模拟模拟/ /模仿
22、、重复、例证、临摹、模仿、重复、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扩展、缩写等。结果性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2、独立操作水平: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形成联系等。 常用行为动词: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订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订、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结果性结果性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3、迁移水平: 包括在新环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景中的适用性等。 常用行为动词: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三、触类旁通等。体验性体验性
23、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1、经历(感受)水平(过程与方法)包括独立从事或合作参与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常用行为动词:感受、参加感受、参加/ /参与、尝试、寻找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访问、考察、接、讨论、交流、合作、分享、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触、体验等。体验性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2、反映(认同)水平: 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等。 常用行为动词:遵守、拒绝、欣赏、认可遵守、拒绝、欣赏、认可/ /认同认同/ /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赞赏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赞赏
24、/ /欣赏欣赏/ /称称赞、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赞、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 /采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等。体验性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3、领悟(内化)水平: 包括具有相对稳定的态度、表现出持续的行为;具有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常用行为动词: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 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 1、目
25、标的设定应该是能够操作、便于考核的; 2、确定目标的语言要清楚而不含糊; 确定不同组别的目标应按照学生学习本学科、本次内容的不同学能水平,而不能用简单的递加或递减的词语描述目标,因为如“比较”、“在老师的帮助下”、“模仿同学或老师”等目标的达成度难以评价?不同组别间的能力水平也无法分辨。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 3、目标制定应以总目标为依据,即每一目标设定都必须围绕总目标。 4、不设空目标。 虽然设计了分层目标,但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的设计常围绕A类学生的活动展开,而对B/C类学生的指导不足,或指导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学习需要(过高或过底的要求与指导),故很难显示
26、出目标的定位依据,且难以评价。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 该类学生可能存在学业能力表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影响教师执行教学计划,教师可说明,但不能作为掩盖目标设计不当的理由。 5、依据从低级到高级的能力发展顺序设计目标。即B、C组学生的目标难度水平应低于A组学生。 6、陈述目标用语除应参考教育学专家所提出的用于不同层面用词外,还应参考课程标准的陈述方式。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确定目标时应注意几点 7、教学目标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因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故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哪些是基本要求,
27、哪些是提高的要求,在对教学要求和学情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适合更多学生达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四、重点、难点的确定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一)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认识 重点:带有共性的知识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是重点学习的知识/技能。 难点:在解决重点问题或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易理解、不易操作,需要重点突破的具体内容。四、重点、难点的确定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二)教师在重点、难点设计中的问题 1、重、难点的设计没有基于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能力的基础分析和预测,设计依据不足,导致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不准确。 2、重点、难点对不同能力学生并不完全相同,如何设计?是涉及统一
28、的重难点,还是分组设计?如果按照科学教育的观点,目标不同、重难点有可能不同,分组设计更为科学,但操作难度大。四、重点、难点的确定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三)重难点的提取 1、提取依据:综合学生学能、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重、难点。 2、重、难点间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并不完全相同。四、重点、难点的确定四、重点、难点的确定 确定教学的难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 通常,抽象的理论和概念是学生难以理解和学习的; 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和情感是难以理解和感悟的; 过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和难度比较大的技能是不易掌握的。 上述内容可能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五
29、、关于内容选择与对象的关联五、关于内容选择与对象的关联 主要有两个问题: 1、过程与方法选择欠妥当,仅是形式上的,而不能操作; 2、内容与教学任务不完全匹配,如内容的选择过浅或过深,不能体现课程目标或本阶段教学任务的要求。六、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六、教学过程的环节设计 1、环节设计过多: 在30-35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多少环节是合适的?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尚不清楚,盲目设计。 2、环节转换过频、衔接不平稳 教师没有对环节转换作必要交代,即下一任务是什么?要求学生怎样做?这对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差、反应迟钝且动作协调困难的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学生因不理解学习任务,而导致被“环节”遗漏的情况
30、。 教师缺乏对环节完成情况的评价,学生不知活动的意义,也不理解该环节对所学内容的作用。七、教学时间的分配七、教学时间的分配 1、如果本课教学内容不是在一节课内完成,还应简要介绍整个教学安排,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前后课内容的联系。即:本课为第几学时,前面已有怎样的教学铺垫?本课实现教学目标所需的时间? 2、一节课的教学时间设计不宜太满,预留一些时间,以应对突发事件; 3、教学进度应充分考虑不同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和教学目标、任务如何达成。结结 语语 学校教育是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的基础,是任何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 教学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课堂教学是非常严肃且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是教师应特别关注的。 教学设计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程度以及课程观有关,还与教师的学科素养、人文素养密切相关。 教学设计是用于教学前的教学规划,因而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落实和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