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1 1、编制依据、编制依据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1.3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JGJ85-2002。1.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1.5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01-41-2001。2 2、监理工作流程(略)、监理工作流程(略) 。3 3、工程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3.1 材料标准。3.1.1 预应力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定。3.1.2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其性能符合预应力筋用锚
2、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的规定。3.1.3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的尺寸、性能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螺旋管G/T3013 的规定。3.2 制作与安装标准。3.2.1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2.2 预应力筋端部的制作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3.2.2.1 当钢筋束两端采用墩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 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 10m 的钢丝时,同组钢丝的极差不大于 2mm。3.2.2.2 挤压锚具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 1-5mm。3.2.2.3
3、钢绞线压花锚成形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和直线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2.2.4 钢丝墩头的张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3.2.3 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定位应牢固,孔道应顺直,端部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孔道密封良好,严密不漏浆,灌浆孔、排气孔设置应合理。3.2.4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 3.2.4 规定。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表表 3.2.43.2.4截面高(厚)度(mm)h3003001500允许偏差(mm)51053.3 张拉和放张标准。3.3.1 预应力筋的张
4、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3.3.2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5%。3.3.3 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的理论伸长值的相对误差小于6%。3.3.4 张拉后预应力筋滑脱或断裂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 30%,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对多跨双向连续板,其同一截面应按每跨计算。3.3.5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的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表 3.3.5 的规定。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限值表 3.3.5锚锚 具具 类类 别别内缩量限值内缩量限值(mmmm)螺帽缝隙
5、1支承式锚具(镦头锚具等)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1锥塞式锚具5夹片式锚具有预压5无顶压6-83.3.6 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裂式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3.3.7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 5mm,且不得大于构件上截面短边边长的 4%。3.4 灌浆及封锚标准。3.4.1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3.4.2 锚具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凸出式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50mm;外露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 20mm,处于易腐蚀的环境时不应小于 50mm。3.4.3 后张法预应力筋
6、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预应力筋直径的 1.5 倍且不宜小于 30mm。3.4.4 灌浆和封锚用的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不得低于原混凝土构件水泥标号,并不得含氯化物。灌浆用水泥浆水灰比不应大于 0.45,搅拌后 3 小时泌水率不宜大于 2%,不应大于 3%;封锚用混凝土和灌浆用水泥浆的抗压张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 30Mpa;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4 4、监理控制要点。、监理控制要点。4.1 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4.1.1 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学习相关的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4.1.2 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考察试验室。预应力工程施工应由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承担试验
7、室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见证试验室须在北京市发布的有见证试验资格的试验室名录内。4.1.3 审核施工单位上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1.4 检查验收进场材料,并按规定做好见证试验工作,材料存放应要求施工单位做好防潮防锈措施。4.1.5 审核预应力筋张拉设备、机具,重点检查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标定情况。张拉设备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使用中不得混用,标定期限不应超过半年,当使用中出现反常现象时或在千斤顶检修后应重新标定;标定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 1.5 级,标定张拉设备的试验机或测力计精度不应低于2%。4.1.6 审核操作人员资质,特殊专业、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
8、.2.1 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有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无粘结预应力筋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有轻微破损者应外包防水塑料胶带修补,严重破损者不得使用。4.2.2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4.2.3 金属螺旋管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清洁无锈蚀,不应有油污、孔洞和不规则的褶皱,咬口不应有开裂或脱扣。4.2.4 预应力筋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并预避免沾污预应力筋。4.2.5 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到损伤的应予以更换。4.2.6
9、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断料的质量应符合 3.2.2.1 条规定。断料长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可按下式计算:L=l+2l1+nl2+2l3L断料长度l设计锚具支承板间长度l1锚具高度l2张拉千斤顶支承面到槽形槽口外端面间的距离(包括工具锚高度)l3长度预留量,一般可取 100mmn单端张拉为 1,两端张拉为 24.2.7 预应力端部锚具制作完成后应进行严格检查,质量应符合第 3.2.2.2-3.2.2.4 条的规定。预应力筋应梳整分丝(根) 、编束,每隔 1-1.5m 绑扎铁线,使编扎成束,顺直不扭转。4.2.8 后张法预应力筋(无粘结)或预留孔道(有粘结)铺设完
10、成后应进行检查。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满足表 3.2.4的规定,当与普通钢筋有矛盾时可适当移动普通钢筋,张拉端普通钢筋有碍张拉时可临时弯起,但在封锚前必须恢复。4.2.9 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定位后牢固并应有定位措施,在浇筑混凝土时避免出现移位和变形。4.2.10 预应力筋(或预留孔道)应平顺,无明显弯折,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或孔道)中心线,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紧贴。4.2.11 预留孔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波纹管不宜大于 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 12m,在曲线孔道的波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混凝土 工程 监理 实施细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