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和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和应用★☆★☆★.ppt(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等高线的等高线的特征、判读及应用罗田县骆驼坳中学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聂翠珍聂翠珍2013年新课标出现的等值线(5幅)选做题43题等高线选做题44题等高线选择题9、10、11等压线综合题36题等高线2013年文综地理卷等高线天津卷四川卷新课标江苏卷最常考应用最常考应用2013年文综地理卷等压线北京卷2013课标安徽卷江苏卷2013年文综地理卷等温线、等降水线新课标等温线浙江卷等降水量线安徽卷等温线等高线题目解题思路一般先需要从图上提取信息,判断海陆位置,经纬度,地形地势(数值,走向,疏密,弯曲,闭合)结合自然地理规律原理应用解题整体性:地形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方法指导 等值线型试题的答题关键是能
2、够从等值线图中获取解答试题所必须的信息。 结合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读“图名读数值范围和极端值的大小读弯曲方向和延伸方向读疏密程度读局部小范围闭合”的读图思路,寻求答题所必须的条件。 应特别指出的是,在判断闭合等值线时注意运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方法,比较等值线弯曲处与附近地区数值的关系时,要注意“辅助线法”的运用。(2013(2013新课标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
3、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注意提取有用信息注意提取有用信息等高线,温度等高线,温度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气温高低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高纬低纬)、大气气温高低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高纬低纬)、大气环流(冬夏季风)、地形(高原山地盆地谷地)、环流(冬夏季风)、地形(高原山地盆地谷地)、天气(阴雨晴朗)、海陆(日温差、年温差)、洋天气(阴雨晴朗)、海陆(日温差、年温差)、洋流(寒暖流)等来分析。流(寒暖流)等来分析。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峻,多山地河谷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峻,多山地河谷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1)分析攀枝花1
4、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4分)(或答出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冬季风影响小也可得4分); 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其中答出位于谷地,海拔低气温高得2分;答出下沉气流增温得2分)。等高线与气候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盆地(谷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2013天津文综)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与b两地高度差范围。该小组同学在区域最高峰对a、b、c、 d四居民点进行观测,发现_居民点不能观
5、测到。(2)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的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b、c、d四地的_处。(3)绘制沿甲乙连线的地形剖面图。 高差计算型高差计算型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判读地形,河判读地形,河流流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2013天津文综改编)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与b两地高度差范围。该小组同学在区域最高峰对a、b、c、 d四居民点进行观测,发现_居民点不能观测到。高差计算型(1)(1)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最大海拔:最大海拔:H H高高HH大大HH高高d d。最小海拔:。最
6、小海拔:H H低低dHdH小小HH低。低。相对高度:相对高度:H H高高H H低低HH相相HH高高H H低低2d2d。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2013天津文综改编)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问题。(1)判断甲与b两地高度差范围。该小组同学在区域最高峰对a、b、c、 d四居民点进行观测,发现_居民点不能观测到。 通视问题判读地势(2)(2)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密集坡度平缓,密集陡峻;间隔相同陡峻;间隔相同均匀坡。均匀坡。若等高线高密低疏若等高线高密低疏凹形坡,高疏低密凹形坡,高疏低密凸形坡;(站在地势高凸形坡;(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
7、,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2013天津文综改编)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问题。(2)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的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b、c、d四地的_处。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判读地形判读地形(3 3)判读地形: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判读地形: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
8、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基本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凸高为低(山谷),凸高为低(山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等高线与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水文特征: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坡度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
9、势较高处引水)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等高线的判断及应用通视问题通视问题两点高差(相对高度)计算,最高点,最低点,陡崖计算两点高差(相对高度)计算,最高点,最低点,陡崖计算 P5P5等高线应用:判读地形,地势,选点和选线,判断河流,气温,等高线应用:判读地形,地势,选点和选线,判断河流,气温,降水降水 P5P5(2013天津文综改编)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回答问题。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2013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89题。8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9图示
10、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原因: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措施: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等高线应用等高线应用等高线的判读1 1、看数值大小及其变化、看数值大小及其变化地形,地
11、势起伏。(赋值法、示坡线)地形,地势起伏。(赋值法、示坡线)2 2、看疏密:稀疏、看疏密:稀疏缓坡,密集缓坡,密集陡坡陡坡3 3、看弯曲、看弯曲凸高为低(集水线、山谷)凸高为低(集水线、山谷)河流流向与弯曲方向相反河流流向与弯曲方向相反凸低为高(分水线、山脊)凸低为高(分水线、山脊)4 4、看闭合、看闭合正常闭合:中高周低正常闭合:中高周低 山地,中低周高山地,中低周高 盆地(谷地)盆地(谷地)两线之间闭合:两线之间闭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或为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或为0 0,不相交,不相交,0 0米为海岸线米为海岸线200A300、100B200等
12、值线图的判读技巧(2013徐州高三摸底)读“我国2013年6月12日13时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等值线判读型等值线判读型第一,读图名第一,读图名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第二,读数值及等差值第二,读数值及等差值。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反映出等值线的定量分布及递变规律如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第三,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第三,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值线的延伸反映出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第四,读等值线的疏密第四,读等值线的疏密。表明等值线数值的变率或变化幅度。等值
13、线越密集,则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越大。如等高线越密集表明地形坡度越大,等温线越密集表明温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表明气压梯度越大。第五,读等值线的弯曲第五,读等值线的弯曲。这表明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在弯曲部位发生了改变。如等高线平直表明该区域及相邻区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弯曲部分比其两侧数值低,可以判断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可能是寒流、地形、夏季的海洋和冬季的陆地等。第六,读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第六,读局部小范围的闭合。等值线一般是闭合的,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在局部图中小范围的闭合表明出现局部的极值。若闭合等值线上的数值与周围较大的等值线数值相等,则圈内的数值比闭合圈上的值更大,反之更小(“大于大的,小于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