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第二学期课后习题作业.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20013101 上传时间:2022-06-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第二学期课后习题作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动物学第二学期课后习题作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第二学期课后习题作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第二学期课后习题作业.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1.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 3 大特征。脊索 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

2、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咽鳃裂 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2.2.脊索

3、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3.3.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答:海鞘入水孔的底部有口,通过四周长有触手的缘膜就是宽大的咽,咽几乎占据了身体的大半部(34),咽壁被许多细小的鳃裂所贯穿。从口进入咽内的水流经过鳃裂,到达围着咽外的围鳃腔中,然后经出水孔排出。围鳃腔是由身体表面陷人内部所形成的空腔,因其不断扩大,从而将身体前部原有的体腔逐渐挤小,最

4、终在咽部完全消失。由于鳃裂的间隔里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当水流携带着食物微粒通过鳃裂时就能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咽腔的内壁生有纤毛,其背、腹侧的中央各有一沟状结构,分别称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背板和内柱上下相对, 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由沟内的纤毛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推向前行,经围咽沟沿背板往后导入食道、胃及肠进行消化。肠开口于围鳃腔,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围鳃腔,随水流经出水孔排出体外。4.4.何谓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来加以说明。何谓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来加以说明。答: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差异。然

5、而,它的幼体外形酷似蝌蚪并具有脊索动物 3 个主要特征。幼体长约 0.5mm,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脊索背方有中空的背神经管,神经管的前端甚至还膨大成脑泡,内含眼点和平衡器官等;消化道前段分化成咽,有少量成对的鳃裂;身体腹侧有心脏。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就用身体前端的附着突起粘着在其它物体上,开始其变态。在变态过程中, 海鞘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逐渐萎缩, 并被吸收而消失,神经管及感觉器官也退化而残存为一个神经节。与此相反,咽部却大为扩张,鳃裂数急剧增多同时形成围绕咽部的围鳃腔;附着突起也为海鞘的柄所替代。附着突起背面因生长迅速,把口孔的位置推移到另一端(背部),于是造成内部器官的位置

6、也随之转动了 90180的角度。最后,由体壁分泌被囊素构成保护身体的被囊,使它从自由生活的幼体变为营固着生活的柄海鞘。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5.5.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 体呈袋形或桶状, 包括单体或群体两个类型,绝大多数无尾种类只在幼体时期自由生活,成体于浅海潮间带营底栖固着生活,少数终生有尾种类在洋面上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体表有入水孔和出水孔,咽壁有数量不等的鳃裂,咽外围有宽大的围鳃腔,与出水管孔相通

7、。一般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营有性生殖,也营无性的出芽生殖,除个别种类外,受精卵都先发育成善于游泳的蝌蚪状幼体,再行变态发育。6 6、说明脊椎动物主要特征、说明脊椎动物主要特征答:1.出现了明显的头部 2.脊柱代替了脊索 3.原生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水生种类和陆生动物用肺呼吸 4.除原口类外, 都具备了上下颌 5.完善的循环系统 6.肾脏代替了肾管 7.除原口类外,都具成对的附肢。7 7、头索动物主要特征、头索动物主要特征头索动物亚门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本亚门仅头索纲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8 8、试述文昌鱼的

8、血液循环路线、试述文昌鱼的血液循环路线血液循环 文吕鱼循环系统属于闭管式,即血液完全在血管内流动,这种情形与脊椎动物基本相同。 无心脏, 但是具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因而被称为狭心动物。第十六章第十六章1.1.七鳃鳗目和盲鳗目有些什么重要区别?七鳃鳗目和盲鳗目有些什么重要区别?答:七鳃鳗目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在两眼中间的稍前方;脑垂体囊为盲管,不与咽部相通;鳃囊 7 对,分别向体外开口,鳃笼发达。内耳有 2个半规管。卵小,发育有变态。大多数种类的成鳗营半寄生生活,少数非寄生种类的角质齿退化消失,无特殊的呼吸管。盲鳗目营寄生生活, 无背鳍和口漏斗, 口位于身体最前端,

9、有 4 对口缘触须;无呼吸管,脑垂体囊与咽相通,鼻孔开口于吻端;眼退化,隐于皮下;鳃孔 l16 对,随不同种类而异,鳃笼不发达。内耳仅一个半规管。雌雄同体,但雄性先成熟;卵大,包在角质卵壳中,受精卵直接发育成小鳗,无变态。2 2、圆口纲的低等性和特殊性主要特征、圆口纲的低等性和特殊性主要特征答: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最低等的一个纲,主要从它的特征上得以表现。(一) 原始特征 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 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是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无羊膜动物中最原始的尾型。终生保留脊索,外围脊索鞘,用于支持体轴。脊索背方的脊髓两侧有按体节成

10、对排列的软骨质弓片,相当于脊椎骨椎弓的基背片和间背片,尚未形成椎体。脑颅主要由脑下的软骨底盘、嗅软骨囊、耳囊软骨及支持口漏斗和舌的一些软骨所构成。脑颅不完整,除左右耳囊软骨之间有一联耳软骨外,均覆有纤维组织膜,这种状态大致相当于高等脊椎动物颅骨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是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 4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的鳃笼鳃笼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而鱼类的鳃弓则分节并着生在咽壁内。躯体部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形肌节及附着肌节前后的肌膈。 肌节间尚无水平隔,故不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 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及一条纵行的螺

11、旋瓣,或称盲沟,是增加吸收养料面积的结构。开始出现由静脉窦、 二心房和一心室组成的心脏。 除无肾门静脉和总主静脉外,循环系统及血液循环方式均与文昌鱼十分相似。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中脑未形成二叠体。小脑还没有与延脑分离,仅为一狭窄的横带。视神经在间脑腹面不形成视交叉。脑神经中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因脑颅的枕骨区不发达, 所以是由头骨之外的延脑两侧分出的。 脊神经的背根和腹根互不相连成混合神经。 内耳平衡器只有 1 或 2 个半规管。雌雄异体(七鳃鳗)或同体(盲鳗),生殖腺单个(发育初期成对),无生殖导管。性成熟后 生殖腺在繁殖季节表面破裂,释出精子或卵,由腹腔经生殖孔进入尿殖窦

12、, 再通过尿殖乳突末端的尿殖孔排出体外。 排泄系统与生殖系统无任何联系,肾脏滤泌的尿液,由输尿管导人膨大的尿殖窦,也经尿殖孔排至体外。(二)寄生及半寄生特征七鳃鳗可用口漏斗吸附在鱼类和海龟体上,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血肉。角质齿损伤脱落后可再生。舌位于口底,由环肌和纵肌构成,能作活塞样的活动,由于舌上有齿而称为锉舌。七鳃鳗成体的咽后部有一支向腹面分出的盲管,称为呼吸管。呼吸管口有57个触手,相当于头索动物的缘膜,管的两侧各有内鳃孔 7 个。每个内鳃孔通入一个球形的鳃囊,囊的背、腹及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圆口纲动物由于具有这种独特

13、的鳃囊结构,所以又有囊鳃类之称。盲鳗无呼吸管,内鳃孔直接开口于咽部,各鳃囊不直接从外鳃孔通向外界而是分别由出鳃管往后汇总到一条总鳃管内, 在远离头部的后方开口于体外,所以体外只能见到一对鳃孔。圆口纲动物的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水可以从外鳃孔流入,在鳃囊交换气体后,仍由外鳃孔流出,以适应它们吸附在寄主体表或头部钻人鱼体内部时,无法从口中进水进行呼吸作用的半寄生生活。七鳃鳗的幼体营自由生活,呼吸方式由口腔进水,经内鳃孔于囊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从外鳃孔出水。七鳃鳗在眼眶下的口腔后有 1 对“唾腺”,以细管通至舌下,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对寄主进行吸血时,能阻止动物创口血液的

14、凝固。内容文昌鱼七鳃鳗海水或淡水、半寄生有头无成对附肢表皮多层细胞,真皮多层细胞具雏形脊椎骨和不完整头骨有心脏,有血细胞分化出脑和脊髓,脑分 5 部分,有集中感官生活方式海水、自由生活外形皮肤骨骼循环无头无附肢表皮单层细胞,真皮不明显脊索终生存在,无骨骼无心脏,无血细胞神经感官无明显脑,无集中感官排泄生殖肾管和生殖腺分节排列, 无生具集中的肾脏和生殖腺,无生殖管,排殖管,排泄生殖无联系泄生殖无联系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鱼纲鱼纲1.1.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鱼的鳞、鳍和尾有哪些类型?答:鱼鳞分3 种,即骨鳞、盾鳞和硬鳞,分别被覆于硬骨鱼类、软骨鱼类及硬鳞鱼类的体表。鱼鳍分 2 种,即奇鳍(背鳍、

15、臀鳍和尾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鱼尾分 2 种,即正尾和歪尾。2 2什么是鱼类的洄游?可分为几种类型?研究洄游有什么实际意义?什么是鱼类的洄游?可分为几种类型?研究洄游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依据鱼类洄游的不同类型,可分为生殖洄游、索食洄游和越冬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是鱼类生活周期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但是三者又以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目的

16、而互相区别。洄游为鱼类创造最有利于繁殖、营养和越冬的条件,是保证鱼类维持生存和种族繁衍的适应行为, 而这种适应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性固定而成为本能的。至于诱发鱼类洄游和决定洄游路线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不仅与鱼类自身的生理状况有关,也与季节、温度、食源、海流、水质变化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同时也与遗传性密切相关。 研究鱼类洄游的规律, 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在渔业生产上也有重大的经济价值。3 3、简述鳔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简述鳔的结构、功能及其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结构:鱼鳔是位于肠管背面的囊状器官,内壁为粘膜层,中间为平滑肌层,外壁为纤维 膜层,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

17、在相通的鳔管,可将鱼类分为两大类:一为有鳔管的管鳔类 ,如鲤形目,鲱形目等,一为鳔管退化消失的闭鳔类,如鲈形目等。4 简述海产硬骨鱼、淡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方式。简述海产硬骨鱼、淡水鱼的渗透压调节方式。淡水鱼的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高于外界环境,为了维持其渗透压的平衡,它通过肾脏借助众多肾小球的泌尿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及时排出浓度极低的大量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另外,有些鱼类还能通过食物或依靠鳃上特化的吸盐细胞从外界吸收盐分,维持 渗透压的平衡。海水硬骨鱼体内的盐分浓度比海水略低,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鱼类一是从食物内获 取水分;二是吞饮海水,海水先由肠壁连盐带水一并渗入血液中,再由鳃上的

18、排盐细胞将 多余的盐分排出,从而维持正常的渗透压。5、说明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说明鱼类与水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鱼类适应水栖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大多呈纺缍形,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部;体表被有鳞片,皮肤富有粘液腺;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大多具侧线系统 ,可感知水波及水流等;心脏具有一心室、一心房,血液循环为单循环等。6 6 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之区别软骨鱼纲与硬骨鱼纲之区别内骨骼鳞鼻孔鳃间隔鳍尾鳔和肺肠内螺旋瓣生殖导管鳍脚软骨鱼纲软骨楯鳞腹位发达,鳃孔 57 对末端附生皮质鳍条歪尾无有与生殖腺不直接相连有第十八章第十八章硬骨鱼纲硬骨硬鳞,骨鳞背侧位退化,1 对外鳃孔末端附生骨质鳍条原

19、尾或正尾有无与生殖腺直接相连无1.1.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盾。答:从水生转变到陆生的古两栖动物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克服的新矛盾: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古两栖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都必须随同环境条件的改变,进行动物体形的相应改造,以及新器官的产生和原有器官的机能转变,否则将导致它们登陆失败而遭受绝灭的命运。在水陆生活转变的许多矛盾中,首当其冲的主要矛盾,就是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鱼类在水中生活

20、,由于水能产生浮力,重力对动物的影响较小,借尾、偶鳍和躯体的摆动即可完成运动。两栖动物的成体则不然,它们在空气密度较小的陆地上运动时,不但需要用强健的四肢抵抗重力影响和支撑身体, 而且还必须能推动动物体沿着地面移动。正是在这种机能要求的前题下,古两栖动物由酷似古总鳍鱼类的偶鳍发展和形成了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

21、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2.2.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面?答: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发展了具有多支点的杠杆运动的关节。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两栖动物虽已具

22、备登陆的身体结构,但是繁殖和幼体发育仍旧必须在淡水中进行。幼体形态似鱼,用鳃呼吸,有侧线,依靠尾鳍游泳,发育中需经变态才能上陆生活。3 3、总结其主要特征和不完善性、总结其主要特征和不完善性主要特征1.具五趾型附肢2.成体为肺呼吸3.皮肤初步角质化4.成体为不完全双循环不完善性支持力弱,位体侧幼体鳃呼吸,皮肤辅助角质化不够,怕旱,怕盐幼体单循环5.体外受精,发育经变态水中繁殖6.神经感官:具中耳,大脑半球分开4 4、两栖纲三个目的主要特征比较、两栖纲三个目的主要特征比较蚓螈目蝾螈目弱小有,发达裸露边缘不完整双凹或后凹无或短很不发达(1 块)-无或有水栖第十九章第十九章1.1.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

23、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简述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答:主要特征:爬行动物产的羊膜卵为端黄卵,具有卵黄膜而缺乏适于水中发育的内胶膜和外胶膜,包裹在卵外的有输卵管壁所分泌和形成的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 卵壳坚韧, 由石灰质或纤维质构成, 能维持卵的形状、减少卵内水分蒸发、避免机械损伤和防止病原体侵入,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通气性良好,可保证胚胎发育时进行气体代谢。卵内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贮有丰富的卵黄,为发育期间的胚胎供给营养物质。羊膜卵的胚胎发育到原肠期后,在胚体周围发生向上隆起的环状皱褶羊膜绒毛膜褶,不断生长的环状皱褶由四周逐渐往中间聚拢,彼此愈合和打通后成为围绕着整个胚

24、胎的 2 层膜,即内层的羊膜和外层的绒羽膜,两者之间是一个宽大的胚外体腔。羊膜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腔内充满羊水,使胚胎悬浮于自身创造的一个水域环境中进行发育,能有效地防止干燥和各种外界损伤。绒毛膜紧贴于壳膜内面。胚胎在形成羊膜和绒毛膜的同时,蛙形目发达无裸露;角质化边缘完整前凹或后凹四肢退化尾有,短小皮肤裸露;有骨鳞残余头骨发达,似爬行类椎体双凹型肋骨有胸骨-中耳-眼睑无习性穴居,体内受精无复杂有有陆栖还自消化道后部发生一个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尿囊位于胚外体腔内,外壁紧贴绒毛膜,因其表面和绒毛膜内壁上富有毛细血管,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和卵壳,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此外,尿囊还

25、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 意义:爬行动物获得产羊膜卵的特性后,毋需到水中繁殖,为爬行动物通过辐射适应向干旱地区分布及开拓新的生活环境创造了条件。2 2、归纳爬行类适应陆上生活的主要特征。、归纳爬行类适应陆上生活的主要特征。答:爬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具有了陆上繁殖的能力。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外被角质鳞片,皮肤干燥缺乏腺体,有效地防止了体内水份的蒸发 。肺的结构比两栖类复杂,胸廓的出现,使肺呼吸机能加强。四肢较两栖类强健,指(趾)端具爪,适于陆上爬行,后肢通过腰带与 2 枚荐椎相连,构成 牢固支架,有利于承受体重。羊膜卵,角质体表,体内授精,心室不完全间隔,次生腭,颞孔

26、出现,脊柱分化成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等5 个区域,口腔与咽有明显分界,胸腹式呼吸,后肾,延脑发展出颈曲,鼻甲骨3、指出下列爬行动物所属目和科指出下列爬行动物所属目和科喙头蜥 乌龟 玳瑁 鳖 大壁虎 脆蛇蜥 避役(变色龙)蟒 红点锦蛇 尖吻蝮 扬子鳄答:喙头蜥:喙头蜥目;乌龟:龟科,龟鳖目;玳瑁:海龟科,龟鳖目;鳖:鳖科, 龟鳖目;大壁虎:壁虎科,蜥蜴目;脆蛇蜥:蛇蜥科,蜥蜴目;避役:避役科,蜥蜴目; 蟒:蟒蛇科,蛇目;红点锦蛇:游蛇科,蛇目;尖吻蝮:蝰科,蛇目;扬子鳄:鳄目,鳄科 第二十章第二十章1.1.总结鸟类主要特征以及与爬行类相似的要点。总结鸟类主要特征以及与爬行类相似的要点。答

27、: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从生物学观点来看,鸟类最突出的特征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气中飞行,这也是鸟类与其他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使其在种数(9 千余种)上成为仅次于鱼类,遍布全球的脊椎动物。鸟类起源于爬行类,在躯体结构和功能方面有很多类似爬行类的特征,以至有人曾把它们归入蜥形类。2.2.鸟类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鸟类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鸟类同爬行类的根本区别,在于有以下几方面的进步性特征: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 37.044.6),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

28、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造巢、孵卵和育雏),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3 3、鸟类有哪些适宜于飞行的特征、鸟类有哪些适宜于飞行的特征? ?答案要点: 身体外形呈流线型, 减少飞行阻力。 前肢特化为翼。皮肤柔软,有羽 区和裸区之分。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 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使翼扬起和下搧的胸小肌和胸大肌十分发达,背部肌肉退化,后肢具有适宜于栖树握枝的肌肉。直肠短、不贮存粪便,有利减轻体重。双重 呼吸,保证了飞行时氧的供应。完全双循环,提高了运输氧的能力。排泄物为尿酸,不 具膀胱,有利于减轻体重

29、。小脑发达,有利于飞行中的平衡。 (11)视觉发达,具双重 调 节,眼球内有特殊的巩膜骨。(12)非生殖季节,生殖系统呈萎缩状态,雌性仅保留左侧 卵巢和输卵管,有利于减轻体重。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一章1.1.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加以归哺乳类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加以归纳。纳。答:哺乳动物的进步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能协调复杂的机能活动和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 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3)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 2537),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4) 具有

30、在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5) 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2.2.恒温及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恒温及胎生哺乳对于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答:哺乳动物发展了完善的在陆上繁殖的能力,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这是通过胎生和哺乳而实现的。绝大多数哺乳类均为胎生,它们的胎儿借一种特殊的结构胎盘和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 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妊娠而成为幼儿时始产出。产出的幼儿以母兽的乳汁哺育。哺乳类还具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活动来保护哺育中的幼兽。胎生方式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 使外界

31、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这是哺乳类在生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哺乳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的有利适应, 加上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因而具有远比其它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与之相关的是哺乳类所产幼仔数目显著减少。胎生、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中的产物。 鱼类、 爬行类的个别种类(如鲨鱼和某些毒蛇)已具有“卵胎生” 现象。低等哺乳类(如鸭嘴兽)尚遗存卵生繁殖方式,但已用乳汁哺育幼仔。高等哺乳类胎生方式复杂,哺育幼兽行为亦异。这说明现存种类是各以不同方式、通过不同途径与生存条件作斗争,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展而保存下来的后裔。3.3

32、.简要总结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皮肤衍生物类型。简要总结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皮肤衍生物类型。答: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哺乳类的皮肤与低等陆栖脊椎动物的皮肤相比较,不仅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抗透水性,而且具有敏感的感觉功能和控制体温的功能。致密的皮肤还能有效地抵抗张力和阻止细菌侵入,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因而是脊椎动物皮肤中结构和功能最为完善、适应于陆栖生活的防卫器官。哺乳类的皮肤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是不断更新的,在不断更新中保持着相对稳定,使之具有一定的外廓。皮肤的质地、颜色、气味、温度以及其他特性,能够与环境条件相协调。这是物种的遗传性所决定的,并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来完成,以适应多变的外界条件。哺

33、乳类的皮肤有以下特点:表皮和真皮均加厚;被毛;皮肤腺特别发达哺乳类的皮肤衍生物。 皮肤衍生物的类型:除了上述的毛和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和味腺)以外,还有爪和角。4.4.哺乳类骨骼系统有哪些特征?简单归纳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过程中,骨骼系哺乳类骨骼系统有哪些特征?简单归纳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过程中,骨骼系统的进化趋势。统的进化趋势。答:哺乳类的骨骼系统十分发达,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化。表现在脊柱分区明显, 结构坚实而灵活。 四肢下移至腹面, 出现肘和膝,将躯体撑起,适宜在陆上快速运动。头骨因脑与嗅囊(鼻囊)的高度发达而有较大特化。从形态解剖特征来看, 颈椎 7 枚、 下颌由单一齿骨

34、构成, 头骨具 2 个枕骨髁和牙齿异型,都是哺乳类骨骼的鉴别性特征。哺乳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趋向是:骨化完全,为肌肉的附着提供充分的支持;愈合和简化,增大了坚固性并保证轻便;提高了中轴骨的韧性,使四肢得以较大的速度和范围(步幅)活动;长骨的生长限于早期,与爬行类的终生生长不同,提高了骨的坚固性并有利于骨骼肌的完善。7.7.简述哺乳类完成呼吸运动的过程。简述哺乳类完成呼吸运动的过程。答:哺乳类的呼吸系统十分发达,空气经外鼻孔进入鼻腔,在鼻旁窦的温暖、湿润和过滤作用下进入喉,喉为气管前端的膨大部,是空气的入口和发声器官。喉除喉盖(会厌软骨)外,由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构成喉腔。在环状软骨上方有一对小形的

35、杓状软骨。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之间有粘膜皱襞构成声带,为哺乳类的发声器官。声带紧张程度的改变以及呼出气流的强度可调节音调。之后,再由气管入肺,哺乳类的肺是由复杂的“支气管树”所构成,其盲端即为肺泡。这种结构使呼吸表面积极度增大,肺泡之间分布有弹性纤维,伴随呼气动作可使肺被动的回缩。肺的弹性回位,致使胸腔内呈负压状态,从而使胸膜的壁层和脏层紧紧地贴在一起。胸腔为哺乳类特有的、容纳肺的体腔,借横隔膜与腹腔分隔。横隔膜的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腹式呼吸),加上肋骨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容积(胸式呼吸),使哺乳类的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以完成呼气和吸气。8.8.总结哺乳类血液循环系统的特征。理解动脉、静脉、毛

36、细血管以及淋巴管之总结哺乳类血液循环系统的特征。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淋巴管之间的关系。间的关系。答:血液循环系统是生命活动继续的最显著的信号之一。血液循环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哺乳类由于生命活动比变温动物强得多,因而在维持快速循环方面尤为突出,以保证氧气和燃料来维持恒温。动脉 哺乳动物仅具有左体动脉弓。左体动脉弓弯向背方为背大动脉,直达尾端。沿途发出各个分支到达全身。新出现奇静脉(右侧)及半奇静脉(左侧),相当于低等四足动物的退化的后主静脉前段,收集背侧及肋骨间静脉血液,注入前大静脉回心。静脉 哺乳动物静脉系统趋于简化,主要表现在:(1)相当于低等四足动物的成对的前主静脉和后主静脉,

37、大体上被单一的前大静脉(上腔静脉)和后大静脉(下腔静脉)所代替。(2)肾门静脉消失。来于尾部及后肢的血液直接注入后大静脉回心。肾门静脉(以及腹静脉)的消失,使尾及后肢血液回心时,减少了一次通过微细血管的步骤,有助于加快血流速度和提高血压。(3)腹静脉在成体消失。淋巴 哺乳动物的淋巴系统极为发达。淋巴管发源于组织间隙间的、先端为盲端的微淋巴管,组织液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淋巴管,微淋巴管再逐渐汇集为较大的淋巴管,最后主要经胸导管注入前大静脉回心。可以说它是辅助静脉血液回心的系统。哺乳类淋巴系统发达,可能与动静脉内血管压力较大,组织液难于直接经静脉回心有关。11.11.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主要内分

38、泌腺及其功能。答:哺乳类的内分泌腺主要有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肾上腺、性腺和胸腺等。脑垂体 位于间脑腹面, 由神经 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 神经垂体分泌 2 种八肽激素,即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小动脉平滑肌收缩、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后者是分娩时促进子宫收缩及泌乳,在鸟类则刺激输卵管运动。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是唯一含有卤族元素的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新陈代谢水平、促进生长发育,它作用于肝脏、肾脏、心脏和骨骼肌,使肝糖分解,血糖升高;并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提高耗氧量和代谢率。因而对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有重要作用。甲状旁腺 位于甲状腺的背侧方,通常为 2 对,普遍见于陆

39、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来于第、对咽囊。其所分泌的激素对血液中的钙和磷的代谢有重要作用,它作用于骨基质及肾脏,使血钙浓度升高。胰岛 胰岛组织含有 、 细胞。前者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提高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贮藏量。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含量就会升高并由尿排出,出现糖尿病。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又称肾间组织,在胚胎发生时来源于生肾节与生殖节之间的中胚层;是腺组织,分泌与性腺同类的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调节盐分(钠、钾)代谢、糖分代谢以及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肾上腺髓质在胚胎发生上与交感神经节同源,也受交感神经支配。它所分泌的激素称肾上腺素,

40、其作用是使动物产生“应急”反应,例如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血糖增加,内脏蠕动变慢等类似交感神经兴奋时的反应。性腺 睾丸的曲精细管间的间质细胞能分泌雄激素,是固醇类激素,主要是睾丸酮和雄烷二酮。雄激素促进雄性器官发育、精子发育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发育,也促进蛋白质(特别是肌原纤维蛋白层)合成和身体生长, 使雄性具有较粗壮的体格和肌肉。雌激素由卵巢的卵泡产生,主要是雌二醇,能促进雌性器官发育、第二性征形成以及调节生殖活动周期。哺乳类的黄体能分泌孕酮(或称黄体酮),能使子宫粘膜增厚,为胎儿着床准备条件,并抑制卵泡的继续成熟,保进乳腺的发育等。低等脊椎动物的卵泡壁或间质组织可分泌孕酮,主要

41、影响输卵管的发育和生理活动。胸腺 其所分泌的胸腺素能增强免疫力。其他内分泌腺 松果体(松果腺)位于间脑顶部,分泌的激素主要是褪黑激素,可能与体色、生长和性成熟有关。消化管分泌的激素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促肠液素等,能激发有关消化液的分泌。哺乳类雄性的前列腺能分泌前列腺素,它对精子的生长、成熟以及全身的许多生理活动均有影响。12.12. 哺乳类各亚纲和主要目的特征及代表动物。哺乳类各亚纲和主要目的特征及代表动物。答:现存哺乳类可分为 3 个亚纲。一、原兽亚纲 现存哺乳类中的最原始类群。具有一系列接近于爬行类和不同于高等哺乳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雌兽具孵卵行为。乳腺仍为一种特

42、化的汗腺,不具乳头。肩带结构似爬行类(具有乌喙骨、前乌喙骨及间锁骨)。有泄殖腔,因而本类群又称单孔类。雄兽尚不具高等哺乳类那样的交配器官(阴茎)。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成体无齿,代以角质鞘。体外被毛,能维持体温基本恒定(波动在 2635之间)。其一系列原始结构,使缺乏完善地调节体温的能力。原兽亚纲的典型代表为鸭嘴兽及针鼹。二、后兽亚纲 比较低等的哺乳动物类群,主要特征为:胎生,但尚不具真正的胎盘,胚胎借卵黄囊(而不是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壁接触,因而幼仔发育不良(妊娠期约 1040 天),需继续在雌兽腹部的育儿袋中长期发育。因而本类群又称有袋类。泄殖腔已趋于退化,但尚留有残余。肩带表现有高等哺

43、乳类的特征(前乌喙骨与乌喙骨均退化,肩胛骨增大)。具有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异型齿,但门牙数目较多(常为 53,32),属低等哺乳类性状。后兽亚纲的体温更接近于高等哺乳类(3335C),而且能在环境温度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维持体温恒定。典型代表有灰袋鼠。三、真兽亚纲 真兽亚纲又称有胎盘类,是高等哺乳动物类群。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存哺乳类中的绝大多数种类(95)属此。本亚纲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真正的胎盘(借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壁接触),胎儿发育完善后再产出。不具泄殖腔。肩带为单一的肩胛骨所构成。 乳腺充分发育, 具乳头。 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异型齿,但齿数趋向于减少,门

44、牙数目少于 5 枚。有良好的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一般恒定在 37左右。(一)食虫目 本目为比较原始的有胎盘类。个体一般较小,吻部细尖,适于食虫。四肢多短小,指(趾)端具爪,适于掘土。牙齿结构比较原始。体被绒毛或硬刺。主要以昆虫及蠕虫为食,大多数为夜行性。常见代表种类有刺猬。(三)翼手目 飞翔的哺乳动物。前肢特化,具特别延长的指骨。由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间,着生有薄而柔韧的翼膜,借以飞翔。前肢仅第一或第一及第二指端具爪。 后肢短小, 具长而弯的钩爪, 适于悬挂栖息。胸骨具胸骨突起,锁骨发达,均与特殊的运动方式有关。齿尖锐,适于食虫(少数种类以果实为主食)。夜行性。常见代表为蝙蝠。(四)

45、灵长目 树栖生活类群。除少数种类外,拇指(趾)多能与它指(趾)相对,适于树栖攀缘及握物。锁骨发达,手掌(及跖部)裸露,并具有两行皮垫,有利于攀缘。指(趾)端部除少数种类具爪外,多具指甲。大脑半球高度发达。眼眶周缘具骨,两眼前视,视觉发达,嗅觉退化。雌兽有月经。群栖。杂食性。本目代表性种类有:猴科、长臂猿科等。(五)贫齿目 为牙齿趋于退化的一支食虫哺乳动物。不具门牙和犬牙;若臼齿存在时亦缺釉质,且均为单根齿。大脑几无沟、回。后足 5 趾、前足仅有 23 个趾发达,具有利 爪以掘穴。著名的代表动物有大食蚁兽、三趾树懒和懒犰狳。(六)鳞甲目 体外覆有角质鳞甲,鳞片间杂有稀疏硬毛。不具齿。吻尖、舌发达

46、,前爪极长,适应于挖掘蚁穴、舐食蚁类等昆虫。本目代表动物穿山甲。(七)兔形目 中小形草食性动物,与齿(九)鲸目 水栖兽类。适应于游泳,在体型上及结构上有很大变异:体毛退化(胎儿头部尚具毛)、 皮脂腺消失、 皮下脂肪增厚(20cm50cm),前肢鳍状、 后肢消失,颈椎有愈合现象,具“背鳍”及水平的叉状“尾鳍”。鼻孔位于头顶,其边缘具有瓣膜,入水后关闭,出水呼气时声响极大,形成甚高的雾状水柱,因而又称喷水孔。肺具弹性,体内具有能贮存氧气的特殊结构,从而能在 15 分钟至 1 小时出水呼吸一次。外耳退化。齿型特殊,具齿的种类为多数同型的尖锥形牙齿。雄兽睾丸终生位于腹腔内。雌兽在生殖孔两侧有一对乳房,

47、外为皮囊所遮蔽,授乳时借特殊肌肉的收缩能将乳汁喷入仔鲸口内。代表动物白鳍豚。(十)食肉目 猛食性兽类。门牙小,犬牙强大而锐利,上颌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颌第一枚臼齿的齿突如剪刀状相交,特化为裂齿(食肉齿)。指(趾)端常具利爪以撕捕食物。脑及感官发达。毛厚密而且多具色泽,为重要毛皮兽。我国常见代表有:狼、黑熊、虎等。(十一)鳍脚目 海产兽类。四肢特化为鳍状,前肢鳍足大而无毛,后肢转向体后,以利于上陆爬行。不具裂齿。我国代表种类为斑海豹。(十二)长鼻目 现存最大的陆栖动物。具长鼻,为延长的鼻与上唇所构成,受颜面肌节制,借以取食。体毛退化,具5 指(趾),脚底有厚层弹性组织垫。上门牙特别发达,突 出唇外

48、,即通称的“象牙”。臼齿咀嚼面具多行横棱,以磨碎坚韧的植物纤维。植物食性。齿式为睾丸终生留于腹腔内。我国云南南部所产的亚洲象为国家工级重点保护动物。鼻端部具有一个突起,耳较非洲象小,雌象无象牙,后足 4 趾。(十三)奇蹄目(Perissodactyla) 草原奔跑兽类。主要以第三指(趾)负重,其余各趾退化或 消失。指(趾)端具蹄,有利于奔跑。门牙适于切草,犬牙退化,臼齿咀嚼面上有复杂的棱脊。胃简单。本目代表种类有:野马、犀牛。(十四)偶碲目 第三、四指(趾)同等发育,以次负重,其余各指(趾)退化。具偶蹄。尾短。上门牙常退化消失,臼齿结构复杂,适于草食。本目代表种类有:野猪、河马、双峰驼、长颈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