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共30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941291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共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共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共3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共30页).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书名: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目录绪论:一、 课程性质二、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含义与分类三、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与发展四、 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第一章 导入技能一、 导入技能的简介二、 导入技能的理论视野三、 导入技能的案例分析四、 导入技能的灵活运用五、 导入教学设计六、 导入技能评价第二章 教授技能一、教授技能的简介二、教授技能的理论视野三、教授技能的案例分析四、教授技能的灵活运用五、教授技能设计六、教授技能评价第三章 示范技能一、示范技能的简介二、示范技能的理论视野三、示范技能的案例分析四、示范技能的灵活运用五、示范技能设计六、示范技能评价第四章

2、提问技能一、提问技能的简介二、提问技能的理论视野三、提问技能的案例分析四、提问技能的灵活运用五、提问技能设计的要求六、提问技能评价第五章 组织活动技能一、组织活动技能的简介二、组织活动技能的理论视野三、组织活动技能的案例分析四、组织活动的类型与实施策略六、组织活动技能评价第六章 反馈与引导技能一、反馈与引导技能的简介二、反馈与引导技能的理论视野三、反馈与引导技能的案例分析四、反馈与引导技能的灵活运用五、反馈与引导技能设计六、反馈与引导技能评价第七章 应变技能一、 应变技能的简介二、应变技能的理论视野:范梅南教育机智思想三、应变技能的案例分析四、应变技能的养成与灵活运用五、应变技能设计六、应变技

3、能评价第八章 教学结束技能一、教学结束技能的简介二、教学结束技能的理论视野三、教学结束技能的案例分析四、教学结束技能的灵活运用五、教学结束技能设计六、教学结束技能评价第九章 课堂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一、课堂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的原则二、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的案例分析作者:张孔义 等编著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8月1日印刷时间:2011年8月1日 笔记时间:2016年10月7日2016年10月21日绪论一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在现代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实践性、技术性的特点。所谓基础性,是指这是一门技能的初级训练课程。所谓实践性,是

4、指这是一门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实践操作课程。所谓技术性,是指这是一门以现代技术为技能训练手段的课程。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利用微格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可以省时省力,能在短期内帮助学生迅速而有效地获得课堂教学技能。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含义与分类(一)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含义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目前,对于课堂教学技能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教学行为说。这种观点主要是根据微格教学研究成果而提出来的,如孟宪恺在微格教学基本教程一书中指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11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5、社,1992:23二是活动方式说。这种观点主要是借鉴了认知心理学关于技能的界定。如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就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2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47三是结构说。这种观点试图把技能的外显行为和认知活动方式整合起来。如斯诺(R.F.Snow)认为“教学技能是由与行为及认知有关的事项的结构系列组成”。3 四是知识说。该观点借鉴当代心理学理论对知识的划分,将教学技能纳入知识范畴。在认知心理学派广义知识观中,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均被视为不同形式的程序性知识,他们将知识、技能和策略都统

6、一在知识范畴内。这种观点看到了知识与技能的联系和一致性,认为教学技能即是关于教学的程序性知识,它包括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这对技能心理机制的揭示具有积极的作用。(二)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目前对课堂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按微格教学的需要进行分类。二是按照教师教学能力构成因素进行分类。三是按照教学程序进行分类。三、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形成与发展四、运用微格教学训练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一)微格教学的发展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系统地训练师范生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现代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视听技术为手段,把课堂教学技能划分为一系

7、列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控制实践训练,帮助师范生真正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其操作过程是:确定训练项目学习理论观摩示范角色扮演练习反馈评价矫正重教。(二)微格教学技术系统该系统运用于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训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模拟形式,具有双控、监视、评课、示范、互相观摩、分控、巡视扫描、对讲、远程遥控、录像和倒计时等功能。吕飞飞对微格教学的作用与优点概括为四大点3。1.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有利于发挥受训者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实践过程声像化,有利于训练规范的语言、自然的体态3.反馈及时并进行反复训练,有利于强化有效的教学行为4.采用科学的视听设备记录,有利于获得较全面的信息量3吕飞飞,微格教学与师范生

8、教学技能的培训,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8):52-55.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必须不断地获得三种信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信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信息。当然,微格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微格教学理论的局限性。缺乏对心智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微格教学对训练教态等具有可见行为的教学技能是最为有效的,而对讲解等需要思维积极参与的教学技能培训效果就不那么显著。缺乏与实际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具体说明训练程序。1.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教师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基本理论,如有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的理论,尤其是对每项课堂教学技能

9、进行充分的讲解,这包括教学技能的学习目标、作用与功能、运用原则、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2.观摩范例观摩范例是教师播放优秀教师运用教学技能的课堂录像片段,增强学生对所培训的教学技能的形象感知。在学生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与指导,解说优秀教师运用教学技能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吸收和消化他人的教学经验。这两个环节属于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的感性认识,理解技能的功能和要领,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成果。认知方式包括符号方式和直观方式。学生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解关于技能的理论知识等属符号认知模式,其特点是能简明揭示技能的要义和操作过程;观摩示范等属直观认知方式,其特点

10、是生动具体,易于模仿。3.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是学生根据既定的训练目标进行微格教学教案设计。微格教学的教案属于片段式教案,教学目标单一,教学内容集中,教学过程要突出单项教学技能的特点和操作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对象、内容,详细的教学片段过程,尤其要写明该教学技能应用的构想,所运用的教学技能的活动过程,可能出现的学生学习行为及对策等。4.微格实践微格实践是学生分小组进行微格教学,并利用摄像、录像设备将教学实践过程记录下来。微格实践就是一种分角色模拟教学,一个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其他学生充当学生角色,就所要训练的课堂教学技能,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活动。小组成员轮流模拟教师角色,进行1

1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实践活动,并一一利用微格教学的设备准确记录教学活动的过程,以便活动后分析。这两个环节属于技能形成的联结阶段,其核心的是模拟实践,这是一个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要求的反复实践的过程。5.反思与反馈反思与反馈是微格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机械重复性练习一般无助于增进技能,只有当练习者充分感知自己练习中的表现,并有意识据此调整下一步行为时,练习才会有实质性进展。这充分说明了反馈与反思环节的重要意义。反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部反馈由他人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内部反馈由训练者自己从训练中获得体验、领悟和认识;音像反馈由录像、录音提供练习行为的反馈信息。6.修改教案修改教案是学生根据

12、老师和同伴在反思与反馈阶段提出的意见,结合自我的感受对原教案进行修改,切实吸取他人的有效建议,也便于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训练。7.再次实践再次实践是学生改进教学方案后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也可以把训练中初步掌握的教学技能付诸教学实践之中。这既是检验学生对教学技能运用不足的改进情况,也是对教学技能的反复练习,以期达到较为牢固掌握的程度。第一章导入技能一、导入技能简介导入的作用如下: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习动机。其次,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学习情境。再次,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期待。最后,创设学习情境,联系旧课新知。二、导入技能的理论视野(一)有意义学习与导入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言语

13、学习理论”1,这一理论为导入方法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3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05.(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导入教师在上课的开始阶段,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入教学环节,例如使用生动而新颖的相关学习材料,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等,诱发学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注意与导入心理学认为: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从刺激物来看,强烈的刺激,如巨大的声音,对比突出的事物,如声音的突然升高和降低,变化的刺激物,如闪烁不定的灯光等,都容易引起人们不由自主地注意它们,但关键在于刺激物的新奇

14、性。总之,导入要成功,兴趣、动机、注意这几个因素缺一不可。三、导入技能案例分析(一)明确目标(二)复习旧知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运用已有知识可以使旧的知识得到不断巩固、保持,并有利于获得新知识。(三)介绍背景知识所谓背景知识,是指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写作缘起及社会影响等。(四)诊断起点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21M.P.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0(五)激活生活经验从信息交流来看,人类的各种活动可以有许多共性,给人以相似的感受,这些共性和相似点是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们

15、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文本构成的核心内容,唤起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进入文章的写作情境、领悟课文内容的必要条件。(六)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心理特征为基础,利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场景、生动情感等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教学氛围,从而感染学生,诱发好奇心,激发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四、导入技能灵活运用五、导入教学设计1.目的明确导入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不能含糊其辞,随意发挥。2.新颖有趣导入设计要新颖。可以是

16、内容新颖,材料新颖,方法新颖,手段新颖,以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富有启发4.包含知识导入设计要具有科学性。设计导入在知识上要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并形成知识间的联系,要能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学什么、怎样学。切忌虽有知识但互不相关,是凌乱的知识片段,或脱离教学内容,为了趣味而趣味,甚至低俗,没有知识含量。5.联系紧密导入的各项内容及其与新课内容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6.语言准确、优美导入设计还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前提是准确性和条理性,即清楚明确而又有条理地表达教学内容,语调有节奏、有停顿,这是教学的起码要求。(二)导入设计的方法导入设计的方法具体包括六点。1.明确教学目标导

17、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起始点。2.研究教学内容3.了解学生起点导入的关键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学生注意力和课堂气氛,这就需要教师真切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认识所教学生的一般情况和学习所教内容的准备情况,以便设计出适合学生需要的导入。4.收集相关资料导入往往是从课外引导到课内的教学活动过程,这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入时收集、选择与所教课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兴趣5.确定教学切入点从导入到课文的学习有一个连接点,这一连接点就是课文教学的切入点。6.安排导入内容和方法导入也是一个简短的教学活动过程,一般可以形成“引例展开对接”的教学活动。“引例”就是引入课内外学生熟悉

18、的、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例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就是引导学生对例子稍微展开讨论;“对接”就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到将要学习的新内容上来。六、导入技能评价第二章讲授技能一、讲授技能简介讲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有时结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向学生描述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的教学行为。教室通过运用启发式的讲授,或把讲授与提问、讲授与讨论等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浅出的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并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使讲授的过程成为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认识的“桥梁”和“纽带”。二、讲授技能的理论视野(一)图

19、式理论1781年,伊曼纽尔康特(Immanuel Kant)首先提出了图式论(schema theory),他认为新信息、新概念及新思想只有在与个人已经具有的知识有关联时,才会产生意义。这些图式分为三大类: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以及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形式图式包含有关语法结构或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内容图式是主要储存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语言图式则是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二)接受学习理论(三)图式理论、接受学习理论与讲授图式理论和接受学习理论对于讲授教学的启发,一是讲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

20、开。学生的原有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从学习情境中学到什么新知识。三、讲授技能案例分析(一)提示性讲授提示性讲授,可以是在学生开始学习活动之前提示学习的要求,以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习活动是什么,怎么开展学习活动;也可以是对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的时代背景作几句提示性的交代,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来领会;还可以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简单提示思维的方法或线索,以便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路径,走出思维的泥潭。教师介绍作家的生平思想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在时机上和内容上都应该有所选择,最好是融会到对文本的理解中去,这样才可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描述性讲授描述性讲授是通过形象生动

21、的语言描述,或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或描述场面、渲染气氛,或展现过程、举例说明等,把抽象化为形象,把深奥变为通俗,以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的内容。描述性讲授不是复述课文,一是要对教材原文进行删、增、改,即删去与讲授任务无关的内容,增加必须补充或更新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二是需要进行语言转换,就是把教材语言、教案语言转换成讲述语言:变繁为简,变深为浅,变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变一般交际语言为学科讲述语言。(三)解说式讲解解说式讲解是通过解释、剖析去传授知识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或是运用学生所熟悉的事例或现象,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接触概念,从而理解概念;或是把已知的知识与未知的

22、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发现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或者从部分到整体,先分解说明再综合成整体认识;或者先举例再概括,或者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或者由学生自己分析理解再由教师指点,或者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分解为若干颇具启发性、引人入胜的问题,使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中掌握知识,或者先将新知识的主要部分,有重点的解析之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读教科书自己去理解等等。(四)分析性讲授分析性讲授是以概念、规律、原理、理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通过解释和分析教学内容中的规律、定理和法则等,使学生掌握有关的规律性的知识。讲授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重在解释、说明、剖析,适用于各种以释

23、概念、明义理、示方法、传知识、练技能等内容的教学。(五)补充性讲授补充性讲授是在学生经过自学和交流,对一些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进一步的补充、发挥,以便丰富、完善学生的理解。四、讲授技能灵活运用讲解是在教师搭建阶梯的基础上实现的:一是再现意境。二是教师示范。三是再造意境。五、讲授教学设计1.讲授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新颖的2.讲授要有中心,有重点首先,讲授要紧扣主旨,突出重点和难点。其次,要运用强调技术,即通过语音、语言行为或重复向学生提醒重要信息。如“要记住这”“这是重要的”,或提高声音。研究表明,强调能提高成绩。3.讲授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首先,讲授内容的各部分之间要有合理的

24、联系,即符合教材知识本身的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序,如围绕事物发展内在联系组成将讲授的基本线索,通过条分缕析、层层剥笋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语言,从而使讲授思路一步步向前逻辑推进。其次,讲授要注意将讲授的新知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即充分地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全部储备中与解决面临的问题有关的部分抽取出来,作为引导、启发讲授的知识起点,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后,讲授过程恰当使用内容转换的标志语,即讲授中一部分内容结束、另一部分内容开始时使用鲜明的转换词语。讲解杂乱主要原因,一是以不恰当的顺序呈现,二是加进讲解的信息没有清楚地表明和主旨的联系。4.讲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丰富

25、生动、教师课堂讲授语言是学生了解、熟悉和直接模仿、学习、运用语言的活样板。5.讲授过程要有启发性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导学生根据讲授的线索进行相应的思考,传授相应的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要避免简单地灌输、记忆、考试复述的方式。6.讲授要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师备课虽然会考虑学生因素,但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二)讲授设计方法讲授教学的设计可以分为五步。1.深入研究教材教师教学第一要务是研究教材,全面而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知道其前后联系怎样,适用于什么条件,什么内容容易混淆等

26、。只有对所讲的内容知之越多越深,才能讲得清楚。2.分析学生的原有知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必须和学生的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促使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如果教师讲授的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知识无法产生联系,学生的学习要么变成机械学习,要么所学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3.确定讲授的内容和目标根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具有的起点知识来确定教授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生要知道、理解或能做什么。有些知识,还需要使用正反两方面例子来防止学生混淆相近概念。4.设计讲授程序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讲授的程序和确定讲授的形式方法。课前可设计一个讲授计划,讲授时,按准备好的内容和次序逐项

27、进行,不可随意插入无关的内容,使学生把握讲授的思路,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5.课前感知和试讲新教师或对讲授教学方法掌握还不是很熟练的教师,最好课前练习试讲,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保证讲授的质量。通过微格训练,可以回顾和反思自己讲授的清晰性和逻辑性等,进而监控自己的讲授。这是改善讲授的好方法。第三章示范技能一、示范技能简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把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技能范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内隐性的特点。什么是示范教学?示范,是指教师,或者指定学生,或者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一步一步地演

28、示并讲解正在开展的规范的学习活动过程,以便学生观察、讨论、理解进而模仿该学习活动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示范教学方法在学习具有较强的外显行为的操作性学科教学中,如体育运动技巧、自然实验、科技制作、信息技术等,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二、示范技能的理论视野(一)观察学习理论班图拉把观察学习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观察学习属于这种类型。二是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三是创造性观

29、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班杜拉把观察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注意过程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有:一是榜样呈现的性质,如行为的复杂性、基本行为的鲜明性、榜样的权威性。二是观察者的特征,如个性特征、能力特征等。三是诱因条件,与需要满足或强化相关。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运动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观察学习的价值或作用可归结为如下几点:依据直接经验的所有学习,都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来实现。人们由于有通过观察而学习的能力,就能迅速地掌

30、握大量的整合的行为模式,而不必依据无聊的尝试错误这种一点一滴地去获取复杂行为的方法。观察学习不仅可以使习得过程缩短,而且还可以避免由于直接尝试的失败带来的重大的损失或危害。(二)加里培林的“智力形成的活动阶段”学说所谓智力活动,是指在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言语、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映象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三)元认知理论所谓元认知,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技能两部分组成。元认知技能是指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运用元认知知识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相应的监控和调节。元认知知识来源于对认知活动进行监控的过程,元认知技能又是通过自觉运用

31、元认知知识来实现的;这两者的有机结合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元认知。33杜晓新、冯震,元认知与学习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0-14.三、示范技能案例分析示范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三个小阶段:一是目标定向,即向学生说明要学习的具体的语文智力技能,它的名称是什么,含义是什么,由哪些因素构成,有时还可以说明学习它的用途等。二是解释与演示,即教师按该语文智力技能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解释其操作过程。三是反思与总结,即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出所教的语文智力技能的特征,说出学习其操作时头脑里的认知活动过程,明确其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使之成为整体。教师进行内在的智力技的教学时,应该目标明确,紧扣该智力

32、活动的核心技能操作开展教学,对于比较复杂的学生学习时容易出差错的智力活动,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出声思维进行示范教学,把内在的智力活动外化为学生可以感知、并能够模仿的意象行为。四、示范技能灵活运用而反思和总结则是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所学习的程序性知识的特征,说出其操作时头脑里的思维活动过程,明确其操作过程的关键步骤,把碎片式的知识整理为系统性的知识,使之成为整体。五、示范教学设计1.要突出智力技能的学习目标2.要演示并解释清楚该智力技能的操作过程3.要结合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展开示范教学4.要提供练习的机会可以通过教师指导下的练习,或同伴互助的练习,或个人独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示范后亲自动手做一做,检

33、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说,示范是让学生能理解操作过程,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同类问题来获得过渡学习机会,以便促使智力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5.要阐明学习该智力技能的用途,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它在教学中,迁移不会自动发生,这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智力技能二是学生深刻认识到智力技能的用途三是教师给学生提供运用智力技能运用的机会。第四章提问技能一、提问技能简介“提问”,就是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很有讲究的,提问的目的、提问的内容、问题的指向、提

34、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提问的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二、提问技能的理论视野(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与提问的认知水平所谓问题水平,是指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进行的认知活动的特征。(二)启发式教学与提问孔子启发式思想要义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成了启发式教学的名言。三、提问技能案例分析(一)诱发学习动机(二)导引思维方向(三)推进教学进程(四)培养质疑思辨能力“学须先疑”,思维从问题开始。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课堂提

35、问的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习惯、质疑的胆识。培养学生质疑思辨能力首先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这堂课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话特别多,也说得特别好。其中首先归功于教师的问题设计,其次也得力于教师的认真倾听和给予学生富有启发性、多样性、生成性、情感性的点评语,为师生的交流互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自信增强,点燃了智慧,激发了创造。四、提问技能灵活运用提问的技能有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其教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分。首先,关于发问,教师必须要考虑到问题的难度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一般而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低难度问

36、题较有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高认知水平问题更有效。而问题的清晰程度也往往会影响学生能否回答问题及其回答所能达到的水平。其次,教师发问后,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时间的思考机会和创造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宽松的课堂气氛。再次,教师发问后叫答方式与叫答范围也值得讲究。有关研究显示,叫答范围越广,教学效果也越好。最后,教师的理答行为对提问教学行为的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善于运用问答式的教师懂得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教学。所谓转问是就同一问题向另一同学发问,所谓探问是对同一学生继续发问。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应对原问题重新措辞后提出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或者将原问题分解,简化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或者

37、提供回答线索,或者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往往需要对学生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给学生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教学内容的角度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活动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五、提问教学设计的要求1.目的明确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每一次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2.启迪思维提问设计要注意创设情境,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

38、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系统性系统性是指课堂上的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显示一定的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4.难易适中提问设计的难易要适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经验、文化素质、智力发展水平等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5.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脑子反应也有快有慢,学生的表现也有可能是参差不齐的。6.表述清楚问题设计的语言要准确、明白、简洁,问题的表述要适合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使他们能较快地做出反应。7.激发兴趣教师

39、的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第五章组织活动技能一、组织活动技能简介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二,锻炼了协作能力。第三,促进竞争意识。第四,培养创造能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索。这样,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培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良好环境。三、组织活动的类型与实施策略(一)组织课堂讨论1.课堂讨论的含义课堂讨论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适时地把学生认识不清、理解不深,但又是他们经过相互交流、互教互学能够解决的学习问题,组织全班或分小组进行讨论

40、,然后获得共识的一种学习方式。2.课堂讨论的作用(1)课堂讨论可以互通信息,分享思想(2)课堂讨论还可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3)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4)课堂讨论还有利于启迪思维,培养创造能力(5)课堂讨论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氛围3.课堂讨论的设计与实施(1)要精心选题选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即时选题。二是教师和学生都无准备。(2)要充分准备课堂讨论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必须做好讨论前的准备。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课堂讨论是不会成功的。(3)要把握时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当学生产生“疑惑”的心理状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切磋,解决困惑。当学生的思维不顺畅时,教师要

41、灵活机动,设计思维“陷阱”,让学生产生疑问,及时组织讨论,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讨论激烈,效果最佳。当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4)要选好方式两人讨论式。两人(同桌)通常进行的讨论,更多的成分是议论。小组讨论式。小组(48人)讨论,适宜于要求学生分析现象、弄明事理、沟通联系、总结方法的内容,要舍得花费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充分而有实效的讨论,而非三言两语就能完成的。小组讨论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或课堂上突然碰到“冷场”,可采取这种方式。(5)要精心组织教师充当两种基本角色:一是保持讨论的焦点和发展,二是促

42、进学生互动,帮助学生发展技能。(6)要及时总结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十分重要,它不仅使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促使学生运用知识,把学到的新知识、新规律运用于不同的情境,从而达到迁移的境界。学生发起的讨论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疑难问题,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学生之间在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着差异,对于所学的某些内容,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理解,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已经掌握;对于另外一些内容,情况可能刚好相反。教师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互教互学的功能,通过问答讨论。让已经

43、学会的学生教尚有疑问的学生,这样,有疑问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学到了知识,同时已经学会的学生通过解答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教师则在学生的问答中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2.课堂辩论的作用课堂辩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能全面锻炼听话和说话的能力。辩论使思维与语言处于紧张状态,它可以促使内部语言与外部语言快速同步,从而有利于认识能力、应变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它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周密性,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二,能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第三,能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真理越辩越明,辩论的目的在于明辨是非,探求真理。第

44、四,能锻炼推理的能力。辩论旨在用自己的意见驳倒对方意见。第五,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辩论需要有理有据,这个理和据来源于书本知识和亲身实践。3.课堂辩论的设计与实施辩论的活动过程大致如下(1)选择论题辩论,首先要确定论题,对论题的概念、范围、意义、重点、缘由以及看法作仔细的研究。要有双方公认的辩题,即双方必须明确要辩的是什么。其次,要有各自独立的见解。即双方都要有明确的立论。(2)准备材料确定选题后,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根据题目准备材料。难度比较大的辩论,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览室、图书馆、互联网络等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3)方法指导辩论是一种高层次的说话活动形式。在辩论过程中,首先,需要学生迅速地把

45、自己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围绕主旨有条理地表述,还要注意根据听众的反应及时调整说话内容。其次,还需要学生边听边归纳要点,迅速判断别人见解的正误,确立自己的论点,调集个人的知识储备,作出针对性的讲述。(4)组织活动开展活动首先要明确要求。其次要明确活动的形式。再次,教师要适时引导。(5)总结和评议辩论结束后,要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议。总结和评议可以由学生进行,如由学生现场发表“一句话评论”,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与概括能力,再由“一讲一评”再逐步过渡到“一讲数评”,以利采集众家之长。总结和评议要以鼓励为主。4.课堂辩论活动案例分析辩论有很多方式,正规的辩论方式一般是“双方观点陈词自由辩论双方

46、总结陈词”。(三)组织角色扮演1.角色扮演的含义角色扮演,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时,要求某些学生扮演某情景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并把在那一情景下可能发生的事情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2.角色扮演的作用第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第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人格自我完善。3.角色扮演的设计与实施(1)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是模拟在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的活动。这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巧妙营造表演情境,通过多种方法和渠道向学生展示问题情境,如讲述故事、阅读小说、播放电影或电视等。(2)角色分配虽然角色扮演是希望更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但一次扮演活动总是由少数学生参与的。最初的活动由谁来承担人物角色,需要慎重决定,因为表演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情绪,也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分析和讨论。(3)表演设计角色分派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