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 区域经济分析3 区域经济分析.pp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3 区域经济分析3 区域经济分析.ppt.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3 区域经济分析3 区域经济分析.ppt 第三章 区域经济分析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其次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三节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肯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 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 联合国工业组织分类: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业和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 10不能分类的其它活动。 第三节 经济活
2、动的空间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 三、增长极效应分析 四、空间成本分析 三、增长极效应分析 四、空间成本分析 空间成本比较方法 最低成本区位与赢利空间 空间成本动态分析 空间要素替代原理 空间成本比较方法 空间成本动态分析 主导部门的意义 A.主导部门的条件 1能有效地汲取新技术; 2具有高度的增长率; 3与其它部门有广泛而剧烈的生产联系。 B.主导部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供应生产资料的部门 的影响; 前瞻影响: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 旁侧影响: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 服务行业
3、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导部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是通过隶属于它的推动型企业的成长详细发挥作用的。这种推动型企业往往处于中心地体系中有优良区位的节点位置,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它必定是一座大型工厂,或是某些企业的核心机构组成的工业综合体。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A.什么是极化效应 主导部门中的推动型企及其综合体,一旦配置在区域内具有优越条件的某一节点,这一节点将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四周其它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这一过程及其影响称为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而不断成长壮大的。 B.极化效应产生的机制 1.规模经济 在肯定区域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某一设施或
4、企业的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产生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此即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合理性,是随着该企业本身产出量增长而获得。一般而言,随着科学进步,规模经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生产技术因素、企业区位条件以及生产管理技能都会影响规模经济。 2.区位经济 某一部门或行业的全部企业都可从由于配置在某一共同区位而获得经济利益,这就是区位经济。区位经济来源于企业外部、部门或行业内部的经济合理性,这种经济合理性是随着该区位的该部门或行业的总产出量增长而产生的。 3.城市经济 由于把各类经济活动配置在一起,从而使某一处于肯定级别的中心地区位的总体规模扩大,随之而出现的综合经济利
5、益,谓之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经济来源于部门或行业外部、城市内部的经济合理性,它与一群工业部门或行业的总体规模而不只与一个部门或行业的总产出量有关。 极化效应并非恒久起作用,增长极的极化影响到肯定程度可能起先衰退。其缘由在于聚集经济是有限度的。当生产规模超过肯定范围时,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起先上升,经济利益即起先下降;一个区位集中了某部门或行业的肯定数量的企业后,会产生排斥其它企业的力;城市扩大到肯定程度,产生城市化经济的各种有利条件将会消逝,并会因诸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地价上升、公共费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而出现强大的城市化不经济。这样,就产生了明显的反聚集经济。反聚集经济为增长极的极化强度设置了
6、界限,最终出现与指向极核中心的吸引力相抗衡的向外分散的力。增长极的规模和结构就是由这些集中的聚集力和分散的反聚集力共同作用的动态均衡的结果。 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 1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可以对四周亚区域或次级节点的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从而经验使增长极与四周空间的经济不平衡性削减的过程,这一过程详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长极的成长,形成对其投入原料的新需求 增长极的成长,创建和扩大了有关部门的产出量 增长极及四周有关部门或行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创建新的原料、能源、基础设施需求,创建新的与工资收入增长同步的消费品需求 增长极将会推动创建独创或有效地汲取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并快速将这些独创和
7、技术向有关部门或行业推广,从而使之在空间上得以在区域内渐渐扩散 区域经济的发展,必定要促进进口替代品的生产 随着经济发展从增长极向四周空间的辐射,同步地将在空间上形成或扩大不同层次的节点城镇 增长极有关企业及相关部门或行业的全面发展,会产生对四周地区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会形成向四周地区的投资扩散 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增长极性质或区域条件的缘由,增长极的成长也可能产生对区域发展的不利影响反波效应,反波效应将抑制四周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扩大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和不平衡性。 2反波效应 反波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 增长极成长所形成的有效需求,会抢先占用区域内稀缺资源,从而加剧这些
8、资源的限制性作用,不利于四周地区有关经济活动的发展; 增长极极化效应所产生的聚集力,会吸引某些产业活动向增长极区位集中配置并扩大其经营规模,从而使原先分布在四周地区村、镇或小城市的这些产业发生空间转移或因失去地方市场而被挤垮; 增长极极化过程,会使四周受教化程度较高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口,从落后地区向增长极区位迁移,造成这些地区的人才外流,进一步降低这些地区的人口素养; 由于增长极生产的高效率,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这会剧烈吸引四周资金,或造成四周地区的资金外流,或降低这些地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削减这些地区的投资来源。 3. 影响扩散效应的因素 增长极的推动型企业所隶属的主导部门的类型及其性
9、质; 增长极的推动型企业为核心的工业综合体的规模大小; 增长极区位所在区域的区域条件; 区域决策系统的效率及各级管理部门的相应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等。 4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的叠加作用 理查德具体探讨了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和反波效应的叠加影响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改变。首先,扩散效应的动态过程如图3-5所示,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初始打算阶段;动量积聚阶段;持续稳定阶段。 另一方面,反波效应也有一动态改变过程,如图3-5。 尽管上述增长极的扩散效应和反波效应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改变很难详细把握,但大体其叠加的时间效应曲线形态如图3-5所示,即也对应着三个阶段: 起动阶段:图中Ot段,反波效应占主导地位,净扩
10、散效应对应着很高的负值,区域经济受到增长极成长的巨大冲击; 增长阶段:扩散效应发挥重要作用,区域经济渐渐克服反波效应的消极影响,增长极为整个区域所兼容,并带动区域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tt属区域经济复原时期,tt为区域经济起飞时期; 持续阶段:图中t右侧段,增长极效应已全面发挥,区域生产综合体进入稳定运转,区域经济水平达到较高层次。 1.? 成本 2、空间 成本 3空间成 本比较方法 指生产中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支出。即生产费用。 指生产中运用的区域空间上有差别的生产要素的支出。这种在区域空间上有差别的生产要素叫做空间要素。 首先,进行成本构成分析,找出影响生产成本的
11、全部要素,并进而从全部要素中确定若干在成本构成里占有较大比重的主要生产要素。 其次,生产过程分析,找出另外一些虽然不肯定反映在成本构成里但可能对生产过程起着重要影响,如区位的气候、水文状况等,故不能忽视而必需视之为生产的空间要素的某些必要条件。 再次,区位间成本比较分析,剔除那些虽然在成本构成里占有较大比重,但在肯定空间范围内改变不大,故在这个空间范围内的诸区位成本分析中可以无须考虑的非空间要素成本门。 * *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二、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区域全部常驻单位在肯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
12、个区域全部常驻单位在肯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安排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没有包括非市场或非货币化的经济活动,或地下经济活动,故其统计数字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如一个区域的国防产品,家庭劳动,有些福利事业等,是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是不会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掉的。这是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指标时所暴露的其次个缺陷。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分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作为区域经济福利或居民生活水平的量度,但也是不完全的。一般来说,当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
13、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经济福利水平或居民生活水平呈正相关。 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国民生产总值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扣掉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 绿色国民生产总值 综合性指标体系 1UNRISD的指标体系。 UNRISD在11010年出版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和衡量标准一书中,提出了包括15个指标在内的区域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其中包括9项社会指标,6项经济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诞生时的预期寿命;人口中在2万人以上居民点居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人均每天动物蛋白消费;中小学入学人数总和;职业教化入学人数;每千人中报纸发行份数;每一居室平均居住人数;
14、职业人口中有电、水、煤气的人的比例;工薪收入者在整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的农业产量;人均电力消费;人均钢材消费;人均能源消费;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人均外贸额。 PQLI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的英文缩写。该指标体系由莫里斯于11017年提出。PQLI是由一些简单获得并能够反映大多数人的不同基本须要的一系列指标组成的较为简便的综合指数。这些指标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每个指标都由1101之间的一个数字表示其好坏程度得分,1表示最坏,101表示最好。预期寿命的最高分101对应的是77岁,最低分1对应的是28岁,中间分50分对应的是52岁。用同样的方法对
15、婴儿死亡率也作了评判。 婴儿死亡率的最高分101定为9,最低分1定为2101。识字率用1101的一百零一分比干脆划分等级。当全部指标的得分都按1101等级定分出来后,计算出各指标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便可计算出一个国家或区域的PQLI。 2PQLI指标体系 3刘再兴的9指标体系。 中国人民高校刘再兴教授选择了由9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衡量全国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该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经济总规模:用区域国民生产总值指数表示; 经济增长活力:以肯定时期内社会总产值的年递增率表示; 区域自我发展实力; 工业化结构比重数:由下列公式算出 工业化结构比重数= 结构转
16、换条件:以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为主导指标,并兼顾人口规模、资源丰度和现有结构层次, 人口文化素养 技术水平指数:技术水平指数由下列公式算出: 技术水平指数= 城市化水平:由下列公式算出 城市化水平= 居民生活质量:以居民消费水平指数表示。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区域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上述9个指标全部计算出来以后,再计算其几何平均数m,该几何平均数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二、区域发展的阶段分析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美国经济学家兼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六个“经济成长阶段”: 1. 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建前
17、提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动阶段。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我国学者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探讨开展的较晚,但这方面也不乏见解。如有的学者就曾将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四个,即: 1. 发展阶段,或称为不发育阶段; 2. 成长阶段; 3. 成熟阶段; 4. 衰退阶段。 还有的学者依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从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把我国划分成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三个地区: 1. 处于待开发阶段的地区 。 2. 处于成长阶段的地区。 3. 处于成熟或发达阶段的地区。 其次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
18、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探讨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肯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 1.生产资料生产部类:农业部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交通部门,商业部门; 2.消费资料生产部类。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 其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其次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详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推销和仓储业。其次层次:为生产和生活
19、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询问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养服务的部门,包括教化、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探讨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须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依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依次对产业的划分 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 主导产业又叫支柱产业; 协助产业又称配套产业,或关联产业; 基础性产业。 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资源密集程度的划分 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 资金密集型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国
20、现行国民经济部门划分: 1农、林、牧、渔业; 2采掘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 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8批发和零售贸易、饮食业; 9金融保险业; 10房地产业; 11社会服务业; 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3教化、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 14科学探讨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 16其它行业。 1.社会消费; 2.资源状况; 3.科技水平; 4. 基础与传统;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 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 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 2
21、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 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协调如何; 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实力和应变实力; 5现状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是高还是低。 区域产业结构深化的趋势 假如用A、B、C分别代表第一、其次、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 其次阶段,B占 首位,包括: BAC BCA 第一阶段,A占 首位,包括: ACB ABC 第三阶段,C占 首位,包括: CAB CBA 详细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改变的缘由: 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 2、区域主导专业
22、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 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 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改变。 空间结构的概念 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也称经济地域结构,即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组合关系,也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表现为一个经济地域内的经济核心,受经济核心吸引、影响的外围地区和由交通运输网络组成的网络型地域。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的物质内容 地域空间核心。地域空间核心即经济地域的中心城市 2空间网络系统。空间网络系统是指经济地域内各种交通运输线路与通讯信息线路的地域分布体系,网络在空间结构中发挥着联接区域核心与外围地域及城市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也是与其它经济地域
23、进行联系的纽带。 3外围空间。外围空间是指地域空间结构内除去区域核心与网络之外的全部地域空间,包括核心以外的全部城镇,也包括广阔的农村和工矿区。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 空间运动的内涵 缘由: 经济在各区域间发展上的不平衡; 方向: 可以是多向、双向和单向; 时间: 是连绵不断的。 内容: 主要是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转移和扩散。其中资金和劳动力的流淌比较困难,可以从发达区域流向不发达区域、中等发达区域流向发达区域,从城市流向城市等;而技术的流淌则比较单纯,它主要是从具有该技术的地区流向不具备该技术的地区。 空间运动的方式 1扩散方式:扩张扩散 2转移方式:重新区位转移、等级转移 空间运动的影响
24、因素 1科学技术;2聚集与分散;3政策;4资源和环境。 增长极的含义 主导部门的意义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 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与反波效应 增长极的含义 又称增长核或增长极核。 佩鲁认为,区域和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经济增长首先出现于一些点或极核上,而不是各区域同时增长,而且,增长的过程亦各不相同。 布德维尔认为,增长极是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从增长极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层含义: 首先,增长极包括存在于经济区域内的一个实体; 其次,它有一个自身成长壮大的过程; 第三,它在上述过程中可以不断向其四周经济空间施加影响。 增长极 由增长极的含
25、义,得出以下几个特定的概念 主导部门 指在 经济发展的每一不同阶段中,与之相适应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部门。其中,隶属于主导部门的推动型企业是位于增长极区位的大型企业,它是增长极发挥作用的实体。 极 化 指在主导部门快速成长,引起区域内其它经济活动趋向于增长极的过程。增长极通过这一过程得以成长壮大。 扩 散 指在一 段时间内,随着增长极的成长,增长极所产生的对四周地区经济发展起重要影响的带动作用不断在空间上传递和波及的过程。 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