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第八册数学教案 一、生活中的小数 内容:小数的意义 课时:2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3、结合详细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引入: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些小数,你在哪里遇到过小数?说一说。 二、小数的意义 1、阅读书上P2的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学生对小数读法驾驭状况) 2、学生试着说明这些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小数的意义。) 3、一同探究小数意义。从长度单位“米”来探讨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用1米的尺子来
2、测量物体的长度有诸多不便。有时不足1米,因此我们可以把1米怎么样?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也就是1分米。假如测量更小的物体,1分米的单位长度还是大了,我们还可以接着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这时小数就产生了。 4、结合刚才长度的线段图,分上、下板书出非常之一,一百分之一;0.1,0.01。再让学生视察、分类。上层的数都是什么数。(分数)这些分数都可以干脆写成相应的小数形式。视察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母都是 10、100、1000 5、视察这些小数和分数,你有什么发觉? 6、我们在写整数时都可以根据数位依次表来写,小数可不行以呢?看P4的计数器。了解数位依次。明确非常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各数
3、表示什么。边想边填。 三、运用拓展 1、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小组探讨一下,你准备怎么样表示?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留意学生的读、写小数。 3、完成练一练。 教学反思: 课题:测量活动 内容:用小数表示数量 课时:1 教学打算: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桌子的长、宽、高,记录。发觉什么问题?单位不统一。这样有什么不好?怎么办? 2、改写成以“米”
4、为单位。 二、分组测量留意: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爱好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问题:(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老师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三、拓展 1、第7页试一试第1题,一种大雁,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113克=( )千克 为什么?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第7页练一练。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5、 课题:比大小 (一) 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依次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实力。 3、在找寻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育数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少年宫正在实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竞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为选手的资料介绍: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为什么?板书: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果出来了!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谁的得分更高一些?可以怎样表示?板书:9.87 3、第三位选手
6、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切一下他的成果: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依次排列起来。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依次把他们排成一队。 小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依次排列起来。 2、第9页练一练第1题、 2、 3、4题。 第9题数学嬉戏。 四、总结: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比大小 (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
7、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验用几何模型探讨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找寻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育数感,获得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索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
8、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沟通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觉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 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 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觉了什么?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 内容:小数的意义练习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运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你对小数是怎样相识的?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亲密? 二、重点练习 1、第12页第1题。你是怎样想的?怎么样快速找到1.5的位置?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你对这条线怎么看? 2、第12页
9、第2题。有参与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怎样评判?飞得时间越长成果越好。先按从大到小的依次排列起来。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依次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觉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精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方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依次排列起来。 三、嬉戏
10、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嬉戏。 四、总结。 课题:小数加减 内容:小数加减法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结合详细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见方解决日常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估算的意识和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惊慌激烈地进行,竞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养(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0分、综合素养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养得分0.45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怎么样
11、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精彩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 2、探讨: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3、10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75分,他的综合素养得多少分就能赶上或超过5好选手?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精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方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依次排列起来。 三、嬉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嬉戏。 四、总结。 课题:购物小票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应用 课时:1 教学打算: 学生打算超市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2、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和小数打交道,最常接触的就是在超市中了,在超市买完东西,我们就会拿到一张电脑小票,见过吗?有没有在超市买东西出过错误的?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出示电脑小票,视察。 2、谁能说明一下这张电脑小票? 3、我们来核对一下吧。怎样核对? 列算式:20(12.304.85) 算在书上。 4、还可以怎样核算?2012.304.85,12.30+4.85+2.85 5、20(12.304.85)=12.30+4.85+2.85 6、试一试。4.2+12.3+5.8+
13、2.7,151.23.8细致看一看,再算。 你有什么好方法吗?发觉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 a+(b+c) abc=a(b+c)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能结合电脑小票的问题说一说吗? 三、运用数学模型 1、第17页第2题。 2、第16页第2题。 3、第17页第 3、4题。 四、总结。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二 内容:小数加减法综合练习 课时: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第19页第5题。留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
14、算法作打算。 笔算(留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102.85 二、重点探究 1、第18页第4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可以用加法,也可以干脆比较。 2、第19页第7题。让学生敏捷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状况。 3、第19页第6题。 关键是激励并帮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三、总结,布置作业 第18页第 1、2题 二、相识图形 课题:走进乡村 内容:相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课时:2 教学打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相识这些特性在
15、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特别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日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很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相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沟通。你能也许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纳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依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别?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打算了几根小棒,
16、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别?特别在哪儿? 6、假如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假如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当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当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 教学反思: 课时2 教学打算: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2、
17、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相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相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选择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你准备选择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觉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简单变形; (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意玩一玩都能发觉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状况吗? 2、假如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
18、发觉了什么? 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状况吗?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开这样的缺点。 3、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行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探讨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态怎么样? 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4、第23页。第2题。(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 (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5、假如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始终小到一个点,
19、就是什么形态?始终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态? 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相识? 教学反思: 课题:三角形分类 内容:三角形分类 课时:1 教学打算: 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相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笑笑和调皮来到一个神奇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奇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奇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2、谜底:三角形。能说明一下吗?知道杨辉与
20、三角形原委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等会可以为大家供应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特别好客,派了许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像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调皮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分的,你们发觉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像,但事实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探讨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谁情愿上来展示一下你的探讨成果? 5、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
21、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沟通胜利阅历。 三、巩固与应用 1、第页第题。 2、猜三角形。、画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厘米,一条直角边是厘米;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四、总结,拓展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探讨些什么?拓展:维恩图。 教学反思: 课题:探究与发觉 (一)三角形内角和 内容:三角形内角和 课时:1 教学打算: 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究和发觉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
22、三个角的度数。 3、经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探讨方法,感受数学探讨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肯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做一回裁判。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找寻不同形态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觉了什么? 3、那假如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当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记得了吗?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假如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当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31页试一试。 2、第32页练一练1。 3、第2题。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这节课你了解到了
23、什么?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假如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教学反思: 课题:探究与发觉 (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内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课时:1 教学打算: 直尺、教具(小棒)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试验活动,探究并发觉三角形随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试验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实力。 3、应用发觉的结论,来推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数学活动 1、出示一组长短不一的几根小棒,请你选择几根围成三角形。 不重复,你还可以怎么围? 通过试验,发觉并不是随意三根小棒
24、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状况,你发觉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2、三角形形路途,从邮局到杏云村,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 3、是不是随意两条边的程度的和肯定比第三条边大呢?画一画,算一算。把计算结果填写在第33页的表上。 二、运用学问模型 1、第34页,练习1。下面各组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2、摆一摆,3根小棒,能 3、第13页第5题。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依次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发觉什么问题?原来是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25、 4、第12页第3题。怎么样才能写得精确呢?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5、第12页第4题。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自己想方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依次排列起来。 三、嬉戏 1、第13页第6题。 2、第13页数学嬉戏。 四、总结。 教学反思: 课题:数学观赏 内容:图形观赏、分析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观赏。 美丽吗? 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假如就给一个基本的图
26、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3、活动:教材第36页。根据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三、总结 1、在附页中设计喜爱的图案 2、回家收集美丽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沟通。 教学反思: 课题:数图形中的学问 内容:数图形的方法 课时:1 教学打算: 教学目标: 1、体会到按肯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很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
27、形。 你觉得哪个更简单数清晰?为什么? 2、对于错综困难的状况,你有方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三、总结第38页第4题。发觉什么规律? 四、拓展数学嬉戏:层层叠 教学反思: 三、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内容:P4041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洁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验吗?今日,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 2、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
28、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二、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根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 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汇报沟通自己是怎样算0.23的。 4、引导学生探讨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干脆用乘法算,最终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用你喜爱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须要多少元?”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1、完成P41的涂一涂。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 3、谈谈你还
29、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沟通。 教学反思: 2、好玩的小数点 内容:P4243 课时:1 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境,发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改变规律。引导学生从特例中进行归纳,学会数学的思索方法。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视察情境图,明确视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觉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2、(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 0.80元, 0.08元。)这三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小怎样? 3、全班沟通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4、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究竟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30、。 1、先视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2、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改变?你是怎样想的?全班沟通各种想法并探讨。 3、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假如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改变呢? 4、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改变? 5、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10倍。假如向右移两位,小数大小会怎样改变呢? 6、推想一下,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四位小数的大小会怎样改变? 7、假如一个数乘 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8、尝试P42的算一算。 9、小组合作,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
31、大小如何改变? 10、小组汇报沟通,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小数缩小10倍、100倍 三、练一练。 1、完成书后的算一算,集体订证。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 1、2题。 教学反思: 3、好玩的小数点 (二) 内容:p4445 课时:1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视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依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礼堂 长30米 宽20米 屏幕 长3米 宽2米 地板砖 长0.3米 宽0.2米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2、后,汇报。 2、老师板书出3个算式:礼堂:(1)3020=600平方米 屏幕:(2)32=6平方米 地板砖:(3)0.30.2=? 二、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探讨:礼堂面积和屏幕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总结:长与宽都扩大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100倍。缩小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3、小组探讨:我们应用刚才发觉的现象,来比较屏幕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了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了100倍。它的积也会缩小100倍。结果是0.
33、06。 5、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6、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确定积的大小。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依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视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探讨) 3、汇报沟通:第一位小数的位数与其次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4、依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4、世界人口 内容:P4648 课时:2 教学目标:
34、1、结合详细情境,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结合实际情境,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读信息,提问题。演示CAI1,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2、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增长,按最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全世界平均每秒增加2.6人。 2、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匀称,我国与美国的面积差不多,而美国的人口仅有2.76亿,我国人口却是美国人口的4.6倍。 3、俄罗斯比我国人口少得多,面积却是我国的1.8倍,我国陆地国土面积是960万千米2。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
35、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探讨乘法问题。 例如: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增加多少人?列式:2.660= 2、假如用竖式计算,你怎样列竖式?(请几个学生板书。) 3、探讨: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 4、师演示竖式计算。 5、学生尝试计算:3.421 1.241.7 4.470.72 3.528 6、集体评议。 7、总结:谈谈你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也可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时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驾驭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结合详细的事例,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事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化,养成节约意识。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问题1:P
36、47的第1题 1、实物投影练一练的第一题。要求: 读出“世界人口统计图”上的信息。(生自由回答。) 独立解决(2)、(3)两题,集体订证。留意学生能否精确从图片中获得所需的数据信息。 2、集体探讨第(4)如何列式。特殊留意计数单位:60亿,2.6人。 问题 2、P48的第5题。 1、生读题,了解题意。 2、师生共同整理已知信息,并板书: 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1)中国是850美元 (2)世界是中国的5.4倍 (3)发达国家是中国的28.3倍 3、从(1)、(2)两个相关的信息中你可以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世界人均国民收入是多少?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说完整。(提名回答) 5、那么从(2
37、)、(3)或(1)、(3)中你又能提什么问题?生自由回答。集体评议。 问题 3、P48的第7题。 1、生自由小声读题。了解问题。 2、集体探讨怎样解决,板书出相应的算式,独立计算。 探究小数乘法的特征。 乘法的积肯定比乘数大吗? 1、P47的第3题,学生先在书中填一填,然后汇报沟通自己填的方法。 集体视察、思索并探讨: 2、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0.3乘什么数时比0.3大,什么时候比0.3小,什么时候等于0.3。 从这题中你发觉了什么? 用你发觉的规律验证第2列是否正确。 课后练习:P 47、48的第 2、4题。 教学反思: 5、人口与环保 内容:P4950 课时:1 教学目标: 1、
38、能依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中仍旧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 (80.8)1.25 2.83.6+2.81.4 2.52.84 1、分两组计算:要求一组用正常的依次计算,另一组按整数中的运算律计算。 2、汇报沟通,得出结论,明确:乘法的安排律和交换律在小数中仍旧适用。 P50的第2题,能简算的用简算的方法算。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证。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呈现环保类问题: 问
39、题 1、P49的插图信息。 师生一齐读题,了解环境爱护方面的学问。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问题。 汇报沟通。留意多余数据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问题 2、P50的第1题。 生自由阅读题目并思索如何解决问题,尝试列式解决问题。 汇报:你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 师生集休探讨如何列式,板书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上述的算式并解答。 问题 3、第3题。师生一同读题,列出算式,学生独立计算。 问题 4、第4题。明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可以不用计算器计算。 课后总结:你还有哪些问题要问? 教学反思: 6、练习三 内容:P5152 课时:1 教学目标: 1、在好玩的计算中培育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
40、进一步娴熟小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问题 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你依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列式解答。 问题 2、第2题, 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 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实行嬉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须要多少钱。 总结估计的方法。 四、视察物体 1、搭积木竞赛 教学内容:教材60页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搭积木竞赛的嬉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视察由5
41、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正确分辨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教学打算:10个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老师用5个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态。 2、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点评,订正。 3、老师再搭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再画一次。 二、搭一搭 屏幕出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用5个小立方块搭一个立体图形。 从上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指名上台搭一搭,其他同学比照。 再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搭一搭。 从左侧面看到的 从正面看到的 三、试一试 1、61页,“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先看图猜一猜,再搭一搭验证。 2、“试一试”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