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课件.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三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洁的自然现象。 3能依据比热容进行简洁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2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说明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展示:燥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吵,甲主见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漫步更凉快,你认为谁的看法对? 学生思索、猜想、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究竟哪种观点对呢 ?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
2、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动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初中物理中比较困难的试验之一,设计和试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须要留意刚好指导和帮助学生,以保证每组学生都视察到相应的试验现象,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详细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学生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详细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老师可以予以引导:假如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上升的温度也相等,明显,它们汲取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上升的温度相等时,它们汲取的热量也相等吗?
3、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试验技术条件予以限制和测量,为下面设计试验供应了基础。 (2)制定安排与设计试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须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上升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汲取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试验安排而已,还要详细设计怎样 实现这些要求。详细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 量;上升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汲取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推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平安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
4、,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视察水和砂子上升同样温度汲取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须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匀称。试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探讨,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 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 ,试验时肯定要留意平安。由此看来,本试验对学生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 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可以干脆采纳教材上的,也可依据须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纳哪种,老师都应引导学生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运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学问。 试验的步骤要让学生自己设计,以熬炼他们设计试验和语言表达的实力。兹举一例,仅供参考
5、:根据16.3-1和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用天平分别称取100 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记录水和 砂子起先时的温度;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 min、2 min、3 min时水和砂子各自上升的温度。 本试验的操作具有肯定难度,须要同组学生相互协作,对试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备,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学生试验取得数据后,老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上升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白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学生不肯定能做到简洁而精确,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
6、晰,就应当予以确定和激励。但老师肯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同的状况下,不同物质汲取的热量不相等,水汲取的热量比砂子汲取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干脆给出,但老师要引领学生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上升1 ”,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都有关。比热容是初中物理出现的唯一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老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计学生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
7、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学生知道水的比热容最大,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说明有关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学生探讨沟通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具有肯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应先让学生充分思索沟通,然后汇报辨析,老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老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上升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汲取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
8、、热量的计算 展示问题1:1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很简单即可得出:汲取的热量Q14.2103 J。 展示问题2:2 kg水温度上升1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探讨得出:汲取的热量Q224.2103 J8.4103 J。 展示问题3:2 kg水温度上升50 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探讨得出:汲取的热量Q3508.4103 J4.2105 J。 展示问题4: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改变、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学生探讨得出:物体汲取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上升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学生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
9、(t0t)。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初三物理教科版比热容课件 初三物理下比热容教学设计 初三物理学问点整理:物质的比热容(优秀) 探讨物质的比热容PPT(粤沪版)课件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反思 第三节比热容教案 初中物理优质课设计比热容教学设计 分子动理论.比热容初中物理教案学案 九年级物理16.3 比热容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沪科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