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玉米稻”风波回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玉米稻”风波回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玉米稻”风波回放 2004年11月16日,万文举作为湖南惟一的非在职科研人员,应邀参与了在海口实行的全国第四届分子育种会议,当会议组织者赐予他高度评价时,这位消瘦的66岁老人不禁潸然泪下。11年了,有过多少委屈只有自己知道,但历史没有遗忘他和他的遗传工程稻(又名玉米稻或玉米遗传稻)。 万文举的遭受是个人的悲剧,但更是科研体制的悲剧,是科学的悲剧。 水稻的第三次突破 11013年10月22日,是变更万文举命运的日子。这一天,包括中科院学部委员在内的中国18位水稻界权威出席现场评议会,认定应用浸胚法将玉米DNA导入水稻取得重大突破,湖南农学院副教授万文举成为世界第一人。 由中国植物探讨界闵绍
2、楷、袁隆平、颜昌敬三位权威亲笔签名的鉴定看法写道: “在湖南、湖北、江西、江苏、云南、贵州和海南等省的38个生态点进行试种,其中建新农场6300亩中稻平均亩产544.74公斤,3000亩晚稻平均亩产546.63公斤,同时具有米质较好,田间抗瘟性较强等特点。它是一个有生产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系和珍贵的种质资源。” “解决了前人未能解决的大穗、多穗与高牢固率三者难以统一的冲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由国家教委、湖南省党政主要领导和全国闻名专家参与的成果汇报会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评价“遗传工程稻的育成是水稻第三次突破”,“三次突破都是我们中国人搞成的。我跟万老师说,你这是大成果,以后开国际会议
3、,我举荐你去作报告。” 之后,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心电视台在内的中国30多家重量级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万文举和他的玉米稻一夜成名。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媒体的宣扬一浪高过一浪,直到玉米稻被农业部通报。 急功近利违规操作被捧杀 很多教职工记忆犹新,卖遗传稻种子时,是湖南农业高校历史上最辉煌的日子。川流不息的人流和大卡车堵住学校的火门,校内简直成了闹市。 原湖南农学院校长彭干梓告知望东方周刊,由于当时学院正申请升格为湖南农业高校,缺名气更缺钱。校领导于是确定由学校高新公司和课题组卖种子,收入全部上交学校,学校和系里按比例分成。作为当时学校主要领导之一,他始终很内疚,这一冒险确定导致遗传稻被中途扼
4、杀。 学校卖出稻种后,发动老师和实习学生分赴各地进行栽培指导,基本上没有出问题。同样是气候恶劣,11014年湖南衡阳种了几十万亩遗传稻,学校40多个师生前往指导,获得高产。 但建新农场、社会商贩和师生私下卖出的稻种,稻种的真实性打了折扣,因为当时的遗传稻种供不应求,最高炒到了每公斤近200元,无法保证中间没有掺假。加上遗传玉米稻本身存在的弱点,在栽培技术上有特别要求,许多农夫并没有驾驭。 很快,学校尝到了急于求成的苦果。 11014年的秋天异样寒冷,和天气同样寒冷的是满怀希望的湘北农夫的心。他们种下了不知是原种还是假种的奇妙的遗传稻,收获的却是悲观。 气候资料显示:自9月中旬到lO月中旬出现持
5、续低温阴雨天气。寒露风来得早,阴雨寡照时间长,湘北于10月中旬就出现初霜。 这一年,全省秋收作物全面减产,部分作物颗粒无收,遗传稻也没能幸免。 接下来的是湘北临澧、澧县、湘阴三县数千农户集体索赔。负责处理此事的邹冬生教授回忆,当年很多稻种面临同样的遭受,而没有通过审定的遗传稻因为得不到法律爱护,只能面对索赔。 此后,湖南农业高校官司缠身,前前后后,学校和省政府出面赔偿的金额有近300万元。 湖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雷柄乾告知望东方周刊,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和气候条件相差很大,从对农夫负责的角度,中国对新品种鉴定比国外多了道审定程序。对新品种进行比照区试,连续2年在丰产性能、抗性、米质上比老品种有优势,
6、才能通过审定。 湖南农业高校贾大勇副教授也是当年课题组成员,他告知望东方周刊,玉米稻当时被媒体一吹,连国外都知道了。全国都派人来要种子,事实上已不是试种性质,而是大面积推广了。而这个品种当时生育期比较长,只适合做中稻,但有的地方做了晚稻,导致严峻减产甚至绝收。假如当时稳一点,严格按程序走,推迟两年再推广,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事实上,从11014年底到11015年初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11014年云南、安徽、湖北的101多万亩遗传稻都获丰收,特殊是云南还获得了全国单产冠军,真正出问题的地方所占的比例很小。 但此后,湖南农业厅将玉米稻违规推广造成重大损失的事实向上汇报,农业部为此发了通报。
7、项目组解散,科研经费也没有了。有一段时间,湖南省的领导和湖南农业高校师生谈稻色变,更不用说接着支持万文举搞探讨了。 全国品种审定水稻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刘厚敖介绍,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太多,就是通过了审定的好品种也会常常遇到减产、绝收状况。2004年,湖南从湖北引进了“红莲6号”,在益阳、常德地区推广,没想到水稻扬花时遇到阴雨,发生稻曲病,这在湖南是第一次出现,通过专家鉴定,主要是农夫没有严格根据栽培技术播种,加上是人力不行抗拒的自然缘由,最终给农夫做说明,没有赔偿。 退休老人续写传奇 万文举倒下了,但遗传稻却被一个基层农业科研人员继承了下来,他就是和万文举同岁的王子立。
8、王子立曾以“水稻控蘖增粒高产栽培技术”获得19101年国家独创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水稻栽培技术领域惟一的国家独创奖。此前,中国的水稻栽培始终沿用日本技术。 在湖南张家界市,以王子立为首的7位退休老人组成“慈利水稻育种探讨所”。这个被某些人评价为“丐帮”的民办探讨所,却谱写了湖南乃至中国水稻探讨的传奇。 被业界公认完全属于湖南自己的第一个通过审定的超级稻“培两优慈4”,就是“慈利水稻育种探讨所”研制胜利的。而其中所用的杂交父本是就万文举的玉米遗传稻。 王子立告知望东方周刊,这么多年,他们始终用的是万文举的材料。每年,万都会把自己的玉米稻材料交给他们去选育。和王子立共同奋斗了12年的杨子朝介绍,作
9、为基层的育种工作者,他们缺少理论探讨和试验设备,假如没有万文举的玉米稻材料,他们很难出成果。 王子立介绍,他们培育的“培两优慈4”,在4年的“全省一百零一亩超级稻高产示范”中,是遇到了高温、低温、干旱和水淹,都能高产的品种,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祖才告知望东方周刊,2000年慈利遭受干旱。在国太桥乡国太桥村,插秧后总共只下了20毫米雨水,田里干坼,泥巴都晒成了白色。县里打炮人工降雨,下了40多毫米,水稻最终能够抽穗,但接下来还是干旱,水稻叶片都枯萎了一段时间。出人意料的是,几乎全部水稻减产,但王子立他们的品种竟然亩产高达640多公斤。零阳镇民和村
10、12组则亩产超过730公斤。 王子立说,11012年,他作为湖南农学院聘请的10个全省栽培专家之一,去建新农场为万文举育种。之后,他又带了部分种子私下去慈利选育。 11015年,他在选育万文举的玉米稻时,发觉了“一叶一心分蘖苗和一粒谷双苗株”,这是他在一生的水稻栽培中看到的惟一一次奇妙现象,说明该品种有奇妙的生命力。由此,坚决了他持续万文举未竞探讨的信念。最终他在万文举玉米稻的基础上选育出了“培两优慈4”。 万文举告知望东方周刊,这么多年,王子立始终邀请自己加入课题组,并成为这个民营探讨所的成员。同时,在任何场合,王子立都承认成果的取得是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以万文举玉米稻为基础选育的。这种感
11、动也使自己在接着探讨玉米稻的同时,不计酬劳年年为王子立他们供应玉米稻选育材料。 科研成果不能当政绩对待 很多人认为,玉米稻的夭折,和当地党政领导的政绩观有关。科研出了成果,领导就都来捧场,内行外行都表个态。一旦出现问题,领导没有一个站出来说话,玉米稻成果被全盘否定,彻底扼杀。 彭干梓告知望东方周刊,当年很多专家都不信任遗传稻是真的。因为大家觉得转基因工程是个很尖端的学科,万文举的胜利好像太简洁也太简单了。 11012年9月的一天,万文举拿着一束水稻来找彭干梓汇报,说是玉米稻,只见稻株比一般水稻高许多,穗长粒大,根部有类似玉米的气生根。 因为万文举只是教遗传学的老师,学校也拿不准。校党委召集湖南
12、闻名作物栽培专家刁操铨教授、康舂林教授、彭克勤教授等一批专家探讨,大家看法不一,但倾向于确定其价值。 由于要立项争取科研经费是个漫长的过程,学校邀请当时的科委主任和分管文教的副省长到现场看标本,立项很快就通过了。 当年,建新农场试种的101多亩玉米稻大获丰收,农场确定,其次年大面积试种l万亩。试种结果,又获丰收,于是有了11013年轰动全国的验收鉴定。 后来一路绿灯,很多领导纷纷批示,对玉米稻进行扶持。 和袁隆平一道荣获国家科委特等独创奖的生物化学家罗泽民教授告知望东方周刊,现在看来,全世界后来没有出现更先进的材料,万文举的玉米遗传稻经得起检验。11年过去,这成果的价值依旧存在。当时因为部分失
13、败就丢掉了,没有仔细总结,很惋惜。 风险机制亟待完善 中国分子育种的奠基人、周光召院士的姐姐、86岁高龄的周光宇告知望东方周刊,她曾为万文举的事特地写信给有关部门,希望一个人做事,要有众人帮,科学要允许失败。 原湖南省水稻探讨所所长何登骥探讨员介绍,农业科研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草本植物探讨一般最少要6-7年才能完成一个探讨周期,木本植物则须要2O年,没有成果的话,又得从零起先。那么多探讨人员,真正出了成果的比例特别小。 万文举介绍,他当年是受周光宇先生棉花花粉管导入法的影响,想在水稻上试试,而水稻的花粉太小,此法不通,就想到用玉米的DNA溶液浸泡稻种。通过若干代的试验,发观有效果。特殊是在第三代
14、,竟然变异出了183厘米高的水稻。因此,他坚信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因为他只是一般老师,并不是搞育种专业的,没有专项经费,怕搞不成让人笑话,只是偷偷进行。到他向学校领导报告时,事实上材料性能已经基本稳定。前前后后,他已经进行了整整6年的探讨、试验。玉米稻成果一公开,其次年就通过了国家的成果鉴定,并不是别人想像的那样完全靠运气。 湖南农业高校博导邹冬生教授认为,进入学问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能否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然而,科技创新,尤其是以生物技术为主体的重大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建立科技创新风险基金,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最人创新实力和将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5、的重要保证。依据中国国情,科技创新风险基金可由各级政府的科技、财政部门与金融机构(包括风险投资公司)按股份制组建,服务对象为政府科技部门立项的科研课题。风险基金用于担当科技转化过程中不行抗拒的风险损失。但转化胜利的科技项目,应按合同比例上交担保金,一旦失败,经评估确认为不行预见因素造成的,则由风险基金担当合同规定的肯定比例的经济损失。 给非权威科研人员生存空间 湖南农大博导刘志敏教授介绍,客观讲,湖南省有关主管部门和学校以及万文举本人都是无辜的。但后果却是万文举到退休也只是个副教授,没有了科研经费,后续探讨只能靠开个小杂货店赚点钱来维持,试验室也是楼下的杂货屋,并且和当时一样偷偷进行。 接过万
16、文举探讨成果并发扬光大的王子立也是同样的遭受,因为退休前他只是慈利县粮油站的站长,从事育种被人讥讽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更谈不上经费支持。后来出了成果,市里和省里的一些领导还是赐予了支持。但因为不是正规的科研机构,经费长期靠“乞讨”。遇到开明的领导,作个批示,有关部门就能给点,否则,就只有自想方法。有时候,王子立从省里要了钱,影响了慈利的某些主管部门的经费,他们就进行刁难。 世界第一个用水稻叶肉细胞培育出水稻再生植株、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持聘专家的颜昌敬老先生告知望东方周刊,科学探讨有它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当时,遗传稻失败主要在于急于想挣钱。人客观的角度讲,作为当时鉴定组的副组长,他和其他专家一
17、道去过许多试验点,比如岳阳、长沙县,那里的水稻都别出心裁,个子很高,但很粗大;叶片相当大,比玉米小,但比一般水稻大许多。测产也肯定没有掺假,证明是个好材料。但是,终归是新的东西,对环境气候有要求,这里好不等于其他地方都好,还须要完善和提高。当时的农业高校是个学校,没有话语权。加上没有处理好关系,一旦出了点问题,有的就夸大其辞。事实上,对于一些没有地位和名气的科学工作者,假如过于求全责怪,面对行政权力时,他们可能就没有生存空间。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