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议鲁迅及其翻译思想 【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中国翻译文学的宏大开拓者。其翻译思想见解独到,涉及翻译的多个方面,在当时翻译界影响深远,对现今翻译探讨与实践仍有巨大指导作用,我们需仔细解读鲁迅翻译思想,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鲁迅 翻译思想 翻译目的 翻译方法 翻译看法 引言 鲁迅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翻译文学的宏大开拓者。翻译活动前后达33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他翻译介绍了14个国家近一百零一位作家200多种作品。鲁迅在近代翻译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于多产的译作,更在于其翻译思想,这些翻译思想见于其有关翻译探讨的文章和译序跋、一些杂文集和
2、书信集中,涉及翻译多个方面,对现今翻译探讨与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其翻译思想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一、翻译目的 鸦片斗争后,有识之士通过翻译引进西方科技、社会制度等踏上救国之路。鲁迅是其中之一。 “他当时翻译的书籍或文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的文艺理论和革命的文学作品,另一类是除这些以外的文章和作品。对于前一类理论书籍的翻译,他曾多次对人说,那好比是为起义的奴隶搬运军火,是干脆为革命服务的。”可见,鲁迅把翻译与社会革命及国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翻译是为改造社会,而不是为随心翻译。秉承这种救国救民的思想,鲁迅借助日文转译不少东欧弱小国家、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因为他觉得这些民族的境遇与中国境遇形
3、同,对于中国读者更有借鉴性。对于前一类书,“他主要是供大家参考,但着眼点仍是有用和有益”。 二、翻译方法 鲁迅在翻译方法上主要提出以下几点: 1.提倡“直译”:“直译”与“意译”之争,从佛经翻译时期至当代翻译,从未停留,最初翻译家称其为文质之争。鲁迅提倡“直译”,有些死译的人便高举鲁迅的旗帜,极力反对“意译”,但鲁迅提倡的“直译”实际是“正译”,其对立面是“歪译”,并非“意译”。鲁迅没有将“意译”和“直译”对立,甚至赞成兼用“意译”。从译本序中可看出这一点: “凡学习外国文字的,开手不久便选读童话,我以为不能算不对,然而开手就翻译童话,却很有些不适宜的地方,因为每简单拘泥原文,不敢意译,令读者
4、看得费劲。这译本原先就很有这弊病,所以当我校改之际,就大加改译了一通,比较地近于流畅了。” 2.反对“顺而不信”。赵景深提出“顺译”观点。当时杨晋豪也鼓吹:“第一要件是达!” 而这种说法实是为“乱译”找推脱之词。翻译本是为传递信息,自然要以“信”为第一要义,鲁迅也始终这样做。我们目前常说“增词不增义,减词不减义”,也是为了“信”。这种“顺而不信”的观点,以为只要文字通顺,读得懂就行,却并不关切译文是否忠实于原著,这岂不是一种误导? 为反对赵景深的“顺译”观点,鲁迅主见“宁信而不顺”。对此,应留意其提出背景,正确理解,切勿片面理解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批判。 关于这种“不顺”,鲁迅曾在和瞿秋白通
5、信中做出说明: “自然,这所谓不顺,绝不是说跪下要译作跪在膝之上,天河要译作牛奶路的意思,乃是说,不妨不像吃茶淘饭一样几口可以咽完,却必需费牙来嚼一嚼。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完全中国话,给读者省些力气呢?这样费解,怎么还可以称为翻译呢?我的答案是:这也是译本。这样的译本,不但在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 对于“借着翻译输入新的表现法”这一目的,瞿秋白是认同的,但他反对“宁信而不顺”这种提法,他说: “把宁信而不顺变成一种原则,那始终是极不妥当的。第一,我创建新的字眼,新的句法等等,应当使它们能够在口头上说的出来,能够在口头上说得出来,能够有“顺”的条件,不然呢,这些新的表现方法
6、就要流产的。其次,我们不应当自己预先故意偷懒,说什么可以不顺些,这一个倾向的发展可以造成很坏的结果:一般青年的翻译因此完全不顾群众的须要,随意搬出很多康熙字典上的汉字,把它们拼拼凑凑就造成了新名词(例如扭现,意味着等等),随意用些文言的缩写式的虚字眼,把英文句法分析的图表写成一大堆模糊混乱的句子(例如将行将入木的速度扭现于目前等等)。” 瞿秋白提出的其次点值得我们借鉴,因为直到今日,照旧有不负责任的译者拿鲁迅的这种主见为自己的懒散和不负责任当挡箭牌。我们必需辩证地看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主见,理解其真正含义,不行片面理解大加指责,更不行借此偷懒胡做翻译。 3.为“硬译”辩护。“鲁迅在译后附记中
7、写过这样一段话:因为译者的实力不够和中国文本原来的缺点,译完一看,晦涩,甚而至于难解之处也真多;倘将仂句拆下来呢,又失了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在我,是除了还是这样的硬译之外,只有束手这一条路就是所谓没有出路了,所余的唯一希望,只在读者还肯硬着头皮看下去而已。” “硬译”论争随之而来。实际从上面可看出,鲁迅当时实行“硬译”也是无奈之举,并非随意而为。我们须留意两点:第一,鲁迅这样做也是为读者负责。“我要求中国有很多好的翻译家,倘不能,就支持着硬译。”鲁迅如此呼吁,说明译者须努力提高翻译水平,翻译出更多“信”而“不硬”的作品。其次,鲁迅的“硬译”主见主要针对理论书籍的翻译。他指出:“此外,现在最一般的
8、对于翻译的不满,是说看了几十行业还是不能懂。但这是应当加以区分的。倘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那样的书,则即时德国人来看原文,他假如并非一个专家,也还是一时不能看懂。自然,翻开第一行就译的译者,是太不负责任了,然而漫无区分,要无论什么译本都翻开第一行就懂的读者,却也未免太不负责任了。” 三、重译和复译 重译和复译并非鲁迅最早论述,但时人对其错误看法时常冒出,鲁迅对此写了不少专文加以批判。 关于重译,鲁迅认为,志向的翻译应由精通原文的译者从原著干脆译出,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重译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有存在的必要。当时中国刚起先迎接外国学术、社科作品,很多语种译者短缺,该困局短时间之内不行能立刻变更,只能
9、通过重译短暂弥补其它语种译者不足的缺憾。 他还指出,重译有缺陷,但也有优点:重译时原文难译的地方,已由原译者消去若干,原文中难以理解之处,忠实的译者也往往会加以注释,所以,原译者译作相对简单理解,转译时出错的可能性要比干脆译少得多。 鲁迅认为重译本的质量不肯定比干脆译差,关键看译者实力及翻译看法。他强调评判重译本时,要首先看重译本的质量,以及译者的动机是否趋时等,极力反对不加分析便诋毁重译。 关于复译,鲁迅持辩证看法,不赞成不加分析地反对复译,并用翻译实践支持复译。他认为,复译是击退乱译的唯一好方法,可提高整个新文学水平,并通过非有复译不行论述其意义和必要性,自此,反对复译的声音消逝了,名著复
10、译工作得以顺当进行。 四、对待翻译的谨慎、虚心 鲁迅从事翻译谨慎又虚心,既体现在对待自己译论的辩证评价上,又体现在对自己译作的自我指责和虚心接受他人指责上。 在译论上,他主见“直译”,也意识到人们对“直译”的误会易流于死译,故发文表明自己并不赞成晦涩和拘泥,欢迎有实力的译者经过潜心探讨做出近乎于说明的意译文。针对理论书籍,他虽提出可以“硬译”,但也虚心指出这是权宜之计,要求中国有很多好翻译家,能够为读者供应信而不硬的理论作品。 在译作上,“他对自己的译文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即作严厉的自我指责。他将小约翰末尾的紧要而有力的一句德文,刊入引言中说:那下半,被我译成这样着陆额的上了走向那大而黑暗的都市
11、,即人性和他们的哀思之所在的艰莫非路了,冗长而且费解,但我别无更好地译法,因为倘一解散,精神和力气就很不同。然而原译是极清晰的:上了艰难的路,这路是走向大而黑暗的都市去的,而这都市是人性和他们的哀思之所在。” 同时他也虚心接受他人指责。例如瞿秋白对他重译的毁灭提出九点商榷,他都欣然同意,回信说:“如来信所举的译例,我都可以承认比我译得更达,也可推定并且更信,对于译者和读者,都有很大的好处。” 五、翻译指责 鲁迅看重翻译指责的建设,指出建设翻译指责良好作风的重要性,并指出在翻译界应建设正确的指责。他说: “翻译的不行,大半的责任当然改在翻译家,但读书节和出版界,尤其是指责家,也应当分负若干的责任
12、。要救治这颓运,必需有正确的指责,指出坏的,嘉奖好的,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 他用“烂苹果”比方不太好的译本,指出当时不太合理的指责法,并提出相对合理的指责法。他说: “我们从前的指责法,是说,这苹果有烂疤了,要不得,一下子抛掉。然而买者的金X有限,岂不是太冤枉,而况以后还要穷下去。所以,此后好像最好还是添几句,倘不是穿心烂,就说:这苹果有着烂疤了,然而这几处没有烂,还可以吃得。这么一办,译品的好坏是明白了,而读者的损失也可以小有一点。所以,我又希望刻苦的指责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 六、结语 鲁迅对翻译领域很多问题做了客观、严谨的阐释,其译论对当今翻译实践仍有很强指导意义,可为学习翻译的
13、指南。我们应全面相识鲁迅翻译思想,尤其直译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学习其仔细的翻译看法,虚心的翻译精神,以及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使翻译成为利器,为社会进步贡献力气。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国语出版社,11012. 2鲁迅.小彼得译本序.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3鲁迅.鲁迅的回信.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4瞿秋白.再论翻译答鲁迅.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5鲁迅.关于翻译.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6鲁迅.为翻译辩护.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7李季.鲁迅对于翻译工作的贡献.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8鲁迅.关于翻译(下).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1014. 作者简介:李二静(11016.8-),女,河南叶县人,陕西师范高校,2022级翻译硕士,探讨方向:英语笔译。 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