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643591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应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基础 特质 问题 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高校计算机基础成为全部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的课程。高校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驾驭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学问,驾驭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检索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育学生成为既具专业理论又能应用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学校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化,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化,在很

2、大程度上确定着将来社会人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驾驭信息化技术的程度,因此,在高校中,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殊重要。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质 1.授课群体的广泛性。 高校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面对全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全校性课程,学生专业面广,文理兼学。授课群体大且专业背景多样化,来自城市和经济旺盛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学问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整个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意不同基础、不同要求的学生的

3、学习须要。 2.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计算机课程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目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是会应用。过多的理论学问不仅让学生难以接受,还会使学生觉得计算机课程味同嚼蜡而失去学习的热忱。在一篇论文总结中,一位学生写道:“不是我们缺乏创建的实力,而是缺乏创建的平台。”所以任课老师在教授理论学问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自主创新实力可以大大加强,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实践演示环节与讲练结合,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习计算机的目的。 3.教学评价的多维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

4、、老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评价时,除了对所讲的理论学问进行测试外,还有学生课程设计的检验评价。我们应当激励学生将所学理论学问与自身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课程设计来来消化、汲取所学学问;激励学生自己设计作品,用所学学问分析、解决问题。 4.教学效果的应用性。 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应用实力来衡量。高校计算机基础的特别性确定不能片面强调理论教学,不能肤浅地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就越高,这会忽视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实力的培育。围绕培育计算机应用实力,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作相应调整,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计算机水平,主动进行计算机应用实力水同等级考试,强化学生

5、技能训练。 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基础教化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化缺失导致学生基础薄弱。 随着高等教化的不断改革和高等教化大众化,高校受教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使生源的学问基础参差不齐。高校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学问差异性很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已经驾驭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在基础教化阶段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或学校课程设置的人为设计,没有开设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生甚至连电脑什么样都不知道。许多学生在入学前驾驭的计算机基础学问仅限于网络应用的一些基础学问,如收发邮件和网上闲聊或网络嬉戏,而关于计算机的基础学问仍旧未达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对1730多名高校新生

6、进行了高校计算机基础的上机测试,通过合格测试者仅5人,说明高校新生在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学问驾驭得不娴熟,必需通过课程教学提高计算机水平。 2.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致使学生实践机会过少。 高校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学问与实力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现在许多高校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支配仍旧是理论课加上机课,理论课学时与实践上机课学时的比例安排不合理,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听老师讲理论,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即使有上机的机会也是上网闲聊、打嬉戏、看电影,老师对上机课的管理力度不够,教学监控不力。老师对课程设计的指导不多,学生的上机课后,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的课后运用也较少。教学方式

7、的单一与学生练习程度不够,使学生在上机考核过程中,出现惊慌的心理,干脆导致考核结果不志向。 3.学习方式转变慢。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在大一开设,刚刚从中学生活转变为高校生活的新生,在身份转换过程中都普遍有一种失落感,反映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许多学生还只是停留在中学的背课本或演算做题的基础上,没有留意到计算机课程的特别性,不注意对理论学问的实践,所以教学效果不志向。 三、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探讨 1.针对不同的专业区分教学。 计算机课程应当文理分科,区分对待,依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安排,理科专业涉及的科学计算比较多,工科专业涉及设计的较多。如文科学VFP、自动化专业学习C

8、语言、机械专业学习VB等不同的计算机语言,音乐、美术专业应当多学一些制作软件。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及就业的前景需求,安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意须要,应当有选修计算机课程;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因此,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好用性。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根据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实力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化课程体系。 2.培育责任心强、高素养的老师队伍。 高校计算机的教学工作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计算机教学工作对老师的计算机专业学问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老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必需提高师资队

9、伍的层次。计算机技术及工具改变较快,学校应重视老师培训工作,以加强在岗老师的业务提高。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养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高校计算机老师的要求。 3.加强平常考核力度。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同时应当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特别重要。对老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生计算机学问与实力的培育。学生的期末成果由平常成果、期中成果、期末成果构成。平常成果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期中成果是由学生自己设计作品,体现教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效果,期末成果通过学生上机考试,考理论和操作,测试学生对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问驾驭状况。这样可以避开学生盲目追求高分而实行死记硬背的方

10、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吸取全面的学问。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的自主创新实力就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会获得很强的成就感。 4.为学生间的相互探讨创建环境。 每堂课程45分钟,不应当只是老师讲,而应当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探讨,交换学习心得。学生的学问结构不同,爱好也不同,布置综合作业,大家分组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在共性教化的基础上发展特性教化,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并描述学习心得、开展师生沟通,以带动更多学生主动投入学习。 5.利用系统的帮助功能,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行能将一个应用软件的全部功

11、能都介绍周全,我们也不能完全记忆系统的全部功能。任何一个应用软件都有帮助功能,有意识地利用帮助信息,不仅能提高自学实力,还可以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在授课时应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利用系统供应的帮助功能进行学习。 6.利用Internet培育学生信息检索的实力。 网络资源无奇不有,有学问点的扩充,也有前人的学习心得,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尽快获得有用学问,尽快让信息为我所用。介绍搜寻信息的工具和方法及相关的学习网站,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Internet进行自学。 7.改进教学观念。 针对高等学校详细的实际状况,我们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协助教

12、学相结合,加强老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实践环节,以培育学生实力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和实践实力,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从而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化课堂教学着重讲授计算机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培育学生对基础学问驾驭和方法,主要的技能学问内容放在试验教学环节(例如OFFICE应用部分),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完善课堂教学。 我们应当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探究、不断前进,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上,从而达到大容量、快驾驭、多应用、高效率的教学效果,为培育能够驾驭应用计算机基础学问的优秀高校生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章瑾.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月刊,2022,(7):173. 2朱有才.高职高专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当代文化与教化探讨,2022,(6):73.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