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通史,重点笔记.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19588188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通史,重点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西方音乐通史,重点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通史,重点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通史,重点笔记.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方音乐通史,重点笔记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音乐形式:音乐常以诗与乐、舞与乐或诗舞乐“三位一体”等综合艺术形式出现。个常识带有伴奏用字母记谱。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四音音列:是指由两个音构成四度框架另两个音在这个框架内作不固定的灵活变动从而形成三种不同形式的四音音列它们分别是:自然音列、变化音列和微分音音列。 古罗马音乐的特点: 1.在音乐上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音乐并发扬光大。 2.发展了军乐铜管乐器的出现。 3.出现了基督教的音乐。 小结: 1.古希腊音乐是孕育西方音乐的源头。 2.古希腊艺术中所提倡的诗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为后世歌剧、舞剧等综合

2、艺术作品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蓝本。 3.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音乐思想奠定了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4.古希腊时期创立的音乐理论成为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西方音乐的主体正是在“和谐论”的影响下发展的。这一时期创立的各种调式成为中世纪教会音乐调式的前身。 5.公元313年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从此西方基督教音乐文化拉开了历史的帷幕西方音乐也开始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中世纪时期 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或平歌。在西方音乐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方中世纪教会音乐的历史是围绕着建立、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

3、展开的。 形成:公元6世界末各地教堂的圣歌凌乱不统一为了规范教堂中的圣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从宗教利益出发派人搜集整理各地的圣咏选编成两本包括六百余首圣咏的咏集这两本咏集统一了罗马教会的圣咏和仪式。需注意的是格里高利圣咏实际上并非诞生于格里高利一世统治时期的罗马而是一百多年后在法国、瑞典一带形成的。 作用: 日课:是修道院规定每一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弥撒:是天主教会重最重要的崇拜仪式。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 基本特征: 1.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它肃穆、节制最大地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其最一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

4、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2.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3.礼拜仪式的咏唱总体上有两大内容:一是诵经祈祷这是一种半念半唱的朗诵风格旋律性很差;二是礼仪歌唱突出庄重和神圣旋律特征增强可分为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三种。 记谱法:纽姆谱 教会调式:格里高利圣咏常见结束于d e f g 这四种形式。分正调式和副调式。 规多:发明了四线谱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六声音阶。 附加段: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的扩展。 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在是“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

5、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从手法上继叙咏可以认为是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哈利路亚附加段”。 宗教剧:其产生与格里高利圣咏扩展有关包括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 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 平行奥尔加农: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这种两个声部的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的奥尔加农被称为平行奥尔加农。 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从11世纪开始出现了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它同样也是以圣咏的旋律为基础不同的是附加声部与圣咏从同音开始然后进行斜向运动达到四度之后开始平行运动最后又通过斜向

6、运动汇入同音。 自由或反向的奥尔加农:约盛行于11世纪这种形式的奥尔加农把原有的圣咏作为定旋律置于低声部上方的附加声部除了与低声部构成平行或斜向进行外还常常构成音对音的反向进行。 华丽奥尔加农:奥尔加农声部在11世纪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 第斯康特: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圣母院乐派的主要贡献: 1.它是晚期中世纪复调最有活力的中心在这里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最精致。 2.在复调节奏的记谱上发

7、展得最完美也有所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丰富的运用。 3.在“奥尔加农”复音音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华丽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的特点上方第二声部花唱的音符越来越多下方定旋律声部中每一个音被无限拖长演唱中需要几个人轮番换气演唱。下方厚实的支撑与上方流动飘然起伏的旋律形成了一种空旷感似乎与耸入云天的哥特塔顶形成呼应这种变化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化更富有神秘的形象感。 孔杜克图斯:是拉丁歌曲之一种既可以是单声歌曲也可以是复调形式。 特点: 1.采用分节歌形式不再依赖圣咏它放弃圣咏的定旋律以自创旋律为基础。 2.包括二至四个声部常见为三个声部一般采用第斯康特的节奏型。 3.每个声部都采用拉丁文演唱。 4.孔

8、杜克图斯的歌词内容比较自由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历史。 克劳苏拉:经文歌的前身。克劳苏拉一词的愿意为“句子”、“段落”它是礼拜中的一个音乐片段。创作克劳苏拉的最初目的是在礼拜仪式中用它来替代同样圣咏的单声或多声片段因此也有“替换克劳苏拉”之称。他的最低声部通常以格里高利圣咏为持续调有三声部或四声部的形式其中大部分是二声部的复调在创作风格上属于用第斯康特写的圣母院复调样式。后来克劳苏拉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复调体裁成为13世纪最流行的复调形式并成为经文歌的前身。 卡农曲: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模仿的

9、声部称作“答句”。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狩猎曲和追赶曲1417世纪赋格成为卡农的称谓。 世俗音乐的发展 法国游吟诗人 音乐风格:游吟诗人歌曲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在音乐风格方面南方歌曲分句不明确旋律细腻精美节奏处理较为复杂自由;北方歌曲受到南方游吟诗人歌曲的影响但比南方歌曲朴实和直率与民间歌曲接近旋律段落轮廓比较分明和规整。 音乐内容:以爱情题材为主其中一种所谓“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这种题材往往是某一游吟诗人对自己仰慕或爱恋的已婚贵妇人的感情吐露。 体裁:康佐、晨歌、西尔旺特、

10、田园恋歌、游唱歌体。 德国恋歌: 风格:恋诗歌手唱的爱情歌曲比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多数是分节歌式的。 意大利:舞蹈歌曲是巴拉塔内容涉及宗教题材的歌曲为“劳达赞歌”。 西班牙:坎蒂加 新艺术:音乐史上通常把13001450年这一百五十年称为“新艺术”时期。“新艺术”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展开它与以往的艺术“古艺术”产生对峙反映了当时人们要在音乐上找到一个新的发展途径用新的手段表达音乐内容的需要。它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到宗教体裁中崇尚以母语写作世俗歌曲在理论、作曲技巧、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新的现象。 新艺术的特征: 1.从记谱法上看出现了心的节奏记谱原则增加

11、了更小的音符时值强调了二拍子的使用使之逐渐取代了完整三拍子的地位。 2.从节拍节奏上看时值节拍的结构日趋规律化力求节奏的简明与均匀。 3.从旋律上看出现了兰迪尼终止式的旋律格式。 4.从和声理论上看三度和六度被作为协和音程处理并禁行平行五度、平行八度的连进行。 5.从调式运用上看古代的调式由于导音的引入而发生变化并逐步向现代的大、小调过渡。 6.从创作上看较少运用固定调多采用自由创作的方式。 马肖的贡献: 1.经文歌:创作了23首经文歌以三声部为主持续声部常由器乐担任上方两声部为人声。在创作上马肖常采用法文歌词用法国歌谣曲调代替圣咏旋律重视等节奏经文歌技术的运用。 2.弥撒曲:马肖仅创作过一部

12、弥撒曲圣母弥撒这部弥撒同样具有礼拜功能但更须关注的是它对于大型弥撒曲体裁的形成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因为他第一次将常规弥撒的五个段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乐章之间有明显的对比而且出现了当时少见的四声部织体。 3.世俗歌曲:世俗歌曲的创作是马肖创作的重心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世俗复调歌曲。他的世俗歌曲主要有重复诗歌、回旋曲以及叙事歌等主张音乐应传达人们的情感体验重视对歌曲表现力的挖掘。 兰迪尼终止式:兰迪尼的音乐创作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技巧著名的“兰迪尼终止”是1315世纪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这是兰迪尼独特风格个性的体现。 中世纪音乐小结: 1.天主教音乐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主流它对后世音乐艺术的

13、传播和保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复调音乐的诞生改变了音乐的发展方向对后世音乐的复调思维、和声构成以及人们的听觉感官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记谱法的出现和完善结束了无名氏的音乐创作时代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音乐现象即作曲家的诞生。 文艺复兴时期 福布尔东:高声部是加以装饰的素歌低声部与高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主的进行间或出现八度每一个乐句总是结束在八度上。演唱时在这两个事先写出的声部中间即兴加入第三声部在高声部下方四度进行。福布尔东一词意为假低音意指其低声部并非素歌的定旋律而是一个附属的对位声部。 勃艮第乐派的创作风格: 1.作品以三声部复调音乐为主即固定低声部中间对应声部和高声部。弥撒曲均为四声

14、部复调作品四声部自下而上为低音对应声部、固定声部、高音对应声部和旋律声部。 2.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福布尔东的技巧常被采用。 3.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 4.喜好世俗风格的尚松、宗教性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体裁被广泛运用。 勃艮第乐派代表人物: 迪费:开创了以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定旋律的先河; 班舒瓦:他的音乐风格简朴世俗音乐占有重要地位以三声部的尚松为代表其高声部用人声下两个声部为器乐伴奏旋律性强呈现出三和弦轮廓。 法弗兰德乐派的代表人物: 早期:奥克冈 中期:若斯坎 晚期:拉索 弗罗托拉特点: 1.从音乐上采用分节歌形式词、曲按音节处理节奏鲜明。 2.从织体上看属于非对位式织体通常作四个

15、声部的和弦式处理。其中高声部由人声演唱另外三个声部由器乐伴奏。 3.从内容上以表现爱情和具有讽刺意味的世俗内容为主。 劳达赞歌的特点: 1.它是一种在教堂以外唱的赞美歌内容通俗表达一种心灵的奉献。 2.歌词以意大利文为主有的作品也采用拉丁文。 3.采用主调音乐织体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1)四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2)高声部由人声演唱另外三个声部由乐器伴奏。 意大利牧歌的发展阶段: 1.早期:采用自由创作手法以主调音乐为主多作四声部的和弦式处理。 2.中期:着重于诗词、文学感性的内容对每个重要的字都加以强调较多使用半音法。作曲手法以对位为主大多是五声部的配置。 3.晚期:发展到高度精致的形式而且

16、回到和弦式的主调音乐风格出现了单声部独唱形式半音法广泛运用音乐的表现具有戏剧化五声部至六声部作品运用广泛。 维拉内拉的特点: 1.从音乐上看采用分节歌形式音乐幽默、生动、明快与精致的牧歌形成对比。 2.从织体上看为三声部的主调音乐风格常出现平行五度。 3.从语言上采用方言常以讽刺意味的世俗内容为主。 法国尚松的特点: 1.从音乐上看旋律轻快优美节奏强烈音符常常反复具有朗诵性。 2.从内容上多表现生活中爱情的一面。 3.从形式上是一种模仿对位的歌谣曲形式。 维良西科: 1.从内容上看既涉及世俗内容又涉及宗教内容。 2.从织体风格上看以三或四个声部为主主旋律在高声部其他声部以乐器伴奏的形式出现具有

17、淳朴的民族风格。 康索尔特:英国本土的小型室内乐形式后来加上了人生的独唱或重唱。 英国牧歌: 1.从风格上看属于对位风格声部由二声部到六声部不等以五声部为主。 2.从内容上看多为田园性或抒情性的诗常常具有幻想性质。用英文作歌词。 3.从音乐上看音符尽可能与文字意思相符合和弦式的段落与对位式的段落交替出现节奏性强常变换拍子。 尚松:以发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16世纪器乐: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利切卡尔坎佐纳 宗教改革的音乐特点: 1.改复杂奢华的弥撒仪式为简朴庄重的礼拜仪式。 2.改拉丁文歌词为母语歌词。 3.采用一些新创作的宗教音乐和俗乐。 4.重视对位法中和声因素的使用。 代表

18、人物:马丁路德他深信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道德感化力量他把音乐的改革作为宗教改革的重要部分他要求所有的教徒在礼拜仪式中参加一定的音乐活动并努力使教仪音乐更易于被德国人民理解使宗教音乐世俗化。 罗马乐派:帕莱斯特利那 音乐特点 1.个声部清晰歌词不被复杂的声部掩盖一般采用一字对一音的音节式处理。 2.较少运用半音和弦运用以三和弦及其第一转位为主低音多为四、五度的跳进终止式时五度跳进尤为明显音乐具有清新、宁静的特质。 威尼斯乐派:维拉尔特安德烈亚加布里埃利乔瓦尼加布里埃利 1.维拉尔特为威尼斯乐派独特的音乐风格奠定了基础。 2.安德烈亚加布里埃利的贡献: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求得音色变化推动管风琴技巧的

19、发展。 3.乔瓦尼加布里埃利的贡献:大量运用器乐组合作为合唱伴奏并对各种乐器组合进行实验加强了器乐与合唱队之间的音色对比。 文艺复兴时期小结: 1.文艺复兴时期是声乐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 2.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器乐体裁。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产生了新的变化。 4.世俗音乐得到发展并逐步渗透到宗教音乐中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分割开始模糊。 巴洛克时期 两种常规: 第一常规以帕莱斯特利那的音乐风格为代表(音乐支配歌词); 第二常规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歌词支配音乐)。 通奏低音:巴洛克时期常用的一种简略的记谱方法作曲家只写作高音旋律线和低音部同时在低音部的上下方标以各种数字用来指示演

20、奏家应奏出的内部和声又称数字低音。通奏低音给予演奏家很大的即兴创作空间。巴洛克时期因盛行这种记谱法而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也叫“数字低音时代”。 情感论:巴洛克的作曲家也想用音乐来抓住或唤起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状态例如愤怒、激动、欢喜、忧伤等等。不过这种情感并不是作曲家自己的情感这一点和后来的浪漫派作曲家是不同的。巴洛克作曲家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类型化的人的基本情感。这是一种理性化的、不连贯的和相对静止的情感而且在声乐作品中它是与歌词的内容相关连的。作曲家通常在一首作品或一个乐章中只采用一种基本情感并使之成为统一这首作品的一种手段。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

21、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歌剧的剧本称为Libretto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管弦乐、主导动机、序曲、幕间曲以及舞蹈等。 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由佩里和卡契尼作曲、利努契尼作脚本的尤丽迪茜。 最早期歌剧特点:脚本以希腊神话为基础后来又加入历史题材。音乐部分采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为吟唱的宣叙调形式音域不宽节奏自由有少量的乐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蒙特威尔第的贡献:蒙特威尔第的音乐表现手法大大超越了同时代人他采用了所谓的激情风格强调旋律对感情的表现作用。大胆使用不协和和弦转调也很自由。他扩大了乐队编制创导了新的表现手法。歌唱中出现了花腔他的创作对后来声乐和器乐

22、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罗马歌剧的特征:注重歌剧场面的壮观给人带来的愉悦加入了华丽的舞台设计、机关布景和芭蕾场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结束。 威尼斯建立了第一座公众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歌剧从贵族沙龙和宫廷走向市民阶层。 威尼斯歌剧的特点:在歌剧中大量采用咏叹调和二重唱重视情感抒发对美声唱法加以重视很少用合唱形式弦乐器家族首次占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那不勒斯歌剧的特点: 1.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从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成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戏剧性的幕间剧由极具特性的序曲开场宣叙调和返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

23、不用舞蹈。 3.两种不同的宣叙调:干念式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带伴奏的宣叙调它善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返始咏叹调:A-B-A的三段体结构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示为从头反复故作返始之意。 法国的早期歌剧形式抒情悲剧:把宣叙、芭蕾、歌唱融为一体的抒情悲剧是法国早期的歌剧形式。 抒情歌剧的特征: 1.歌剧题材一般选自历史、神话 2.歌剧序曲由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风格改为“慢快慢”的法国式序曲形式。 3.宣叙调带有歌唱性而咏叹调带有朗诵性不突出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对比。 4.歌剧中插入芭蕾舞场

24、面使歌唱与芭蕾艺术融为一体并重视合唱与管弦乐的作用。 5.歌剧旋律由于受到舞曲的影响音域窄乐句方整音响华丽。 6.不用阉人歌手。 吕利:法国歌剧的创始者 吕利的创作特点: 1.创造了适合法语特征的宣叙调二拍子和三拍子交替运用。 2.抒情悲剧的取材大多源于希腊神话或拉丁文与西班牙文的骑士传奇都由一个序幕与五个幕戏组成成为法国歌剧的固定格式。 3.歌剧乐队包括五个声部的弦乐器、双簧管和大管以及数字低音乐器。需要时也会添加其他乐器。 4.歌剧序曲被成为法国序曲第一部分是慢板以主调风格和附点节奏为主第二部分是快板运用赋格或近似赋格的风格。 英国歌剧的特征: 1.声乐方面:与意大利歌剧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但

25、用英文演唱。 2.器乐方面:和法国歌剧有相通之处用通奏低音形式但旋律与英国的民歌紧密相连没有炫人耳目的音响音乐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德国歌唱剧的特点: 1.歌剧的题材有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和戏剧性内容。 2.歌剧大部分的形式具有意大利风格但不同的是宣叙调用德语演唱咏叹调用意大利语演唱。 3.旋律常与德国民国相联系一些大众性质的歌曲被融入到歌剧音乐中。 4.不用阉人歌手。 清唱剧:又称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内容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它和歌剧一样包括合唱、重唱、咏叹调、宣叙调、序曲和间奏曲等。但因清唱剧是一种只唱不说的所谓清唱形式无动作表演和布景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所以与歌剧有区别。清唱剧

26、的经典作品有亨德尔的弥赛亚和海顿的创世纪。分为两种形式:拉丁清唱剧与世俗清唱剧。 康塔塔:是一种包括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和管弦乐的多乐章声乐套曲在形式上它与清唱剧相似但规格较小内容简单侧重于抒情不一定采用宗教题材它常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 受难乐:是用音乐表现圣经福音书中有关耶稣受难故事的一种古老的体裁。 受难乐的特点: 1.常把咏叹调与宣叙调结合起来像歌剧那样用于戏剧表演。 2.在合唱方面一般在开头和结尾运用众赞歌演唱。 3.用通奏低音伴奏宣叙调用乐队伴奏咏叹调和合唱。这是直接从歌剧中借鉴而来的。 4.对于唱词的扩展把经文加入受难乐适当的地方使受难乐中故事情节的情感表达加深。 协奏风格的宗教

27、音乐:是指那些声乐和器乐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而且器乐部分不再仅仅是简单地重叠声乐而是有时也承担独立的角色。声乐与器乐这二者之间处于既互相对比又彼此协调的关系中。 巴洛克时期的主要乐器 键盘乐器:古钢琴、大键琴和管风琴。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器:双簧管、低音管、长笛、法国号、小号、长号。 打击乐器:定音鼓。 赋格曲:是一种严格运用卡农模仿手法的复调体裁。赋格曲有两种组成部分一种是呈示段另一种是插段。在呈示段中主题相继在主调和属调上被陈述和模仿。在插段中通常要转调主题不再完整出现。音乐材料的充分运用使音乐有力地推向一个高潮最后的解决是回到主调。 托卡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接

28、近即兴创作的体裁它的技巧性也比较高特别是脚键的运用。经常出现的手法有各种模进和模仿对位偶尔也有短小的主调和声段落。它一般包括若干段落在慢速和快速之间交替常以慢速的狂想曲式的段落开始与随后的比较严格的赋格式段落形成对比。 宣叙调: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17世纪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弦乐队伴奏。 咏叹调:歌唱性很强有完整结构的声乐曲为一个或几个声部写作。17世纪后咏叹调专指独唱曲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

29、体裁中。相对朗诵性质的宣叙调咏叹调受到极大的欢迎以至于18世纪初咏叹调在声乐戏剧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结构逐渐程式化产生返始咏叹调外成为充分发挥演唱者声乐技巧的段落。 幻想曲:指自由发挥作曲家的想象力较少遵循传统曲式的乐曲起源于16世纪即兴演奏的传统。在17世纪上半叶接近利切卡尔、坎佐纳和随想曲。18世纪以后幻想曲在古钢琴和管风琴领域获得广泛运用呈现复调和主调风格交替的特点。 变奏曲 帕萨卡里亚:来源于西班牙的一种舞曲体裁。17世纪后成为重要的器乐音乐体裁。特点为庄重、缓慢多为小调结构为基于固定低音的复调变奏。它既有独立作品也有套曲作品在歌剧和键盘组曲中都被广泛运用。 夏空:16世纪末西班牙的民间

30、舞曲体裁。17世纪后进入艺术音乐时常在歌剧或键盘乐曲中出现速度缓慢从容不迫多为小调。其特点相近于帕萨卡里亚但结构为基于固定和声序列的主调式变奏。 舞蹈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 奏鸣曲:在巴洛克早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与泛指声乐作品的康塔塔相对而言。在17世纪初奏鸣曲经常是指在声乐作品的前面或中间演奏的器乐部分。后来这个名词便越来越多地用来指一首独立的器乐作品。它通常是无标题的、多乐章的室内乐合奏作品。分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 交响曲:作为歌剧、组曲或康塔塔引子的乐队曲的总称是序曲的一种早期形式。 序曲:主要运用于歌剧、清唱剧最前面运用的器乐曲。

31、协奏曲:在16世纪协奏曲是指独唱与合唱、两个分开的合唱队、不同的乐器、特别是人生与乐器之间“连在一起”协同合作进行演唱和演奏。到了17世纪协奏曲这个词又增加了一种彼此“对抗”和“竞争”的含义指近代协奏曲中独奏者或独奏组与乐队之间的那种对比关系。 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各曲有相对的独立性。组曲有古代组曲和现代组曲之分。 古代组曲以四种风格化的舞曲为核心组成的: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基格舞曲。 拉莫的贡献: 1.在咏叹调上的贡献:他的咏叹调形式上为较短的二部曲式(AB)、再现三部曲式(ABA)或回旋曲式(ABACA)写成而且自始自终保持着柔和的诗情画

32、意的音调活泼的节奏饱满的和声以及带有装饰性的旋律。 2.在和声功能方面:大小调体系框架中的主、属、下属、附属和弦都依据各个功能支配着和声。 3.在器乐方面:将富于描绘性的交响乐用于序曲、舞曲以及舞台表演大胆利用独特的配器对独奏乐器的描绘性使用使歌剧富于感染力。 亨德尔的艺术成就: 1.他的歌剧和清唱剧达到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顶峰歌剧中的咏叹调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技巧。 2.在器乐方面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是巴洛克时期的经典器乐作品杰作为世人传颂。他的音乐节奏鲜明富于动力和声清晰旋律优美广泛吸收了德、法、意各国的音乐特征。 亨德尔的历史意义: 他的音乐常常注重戏剧效果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

33、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庄严的特点。他虽然处在复调音乐发展的生气但在写作中十分注重纵向的和声关系。这种创作方式预示了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巴赫的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两部书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巧。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巴赫的音乐特征及历史意义: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

34、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生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阶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巴洛克时期小结: 1.巴洛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通奏低音的应用。 2.巴洛克时期王城了调式体系的过渡以大小调体系代替教会调式体系。同时它也是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的时期。 3.歌剧的诞生和器乐的突显成为这个时期有别于其他时期最强劲的亮点。 4.巴洛克晚期意大利音乐的主导地位逐渐衰弱德国音乐的强势越来越明显。 5.教堂音乐的绝对地位逐渐

35、瓦解音乐开始走向宫廷走向世俗。 6.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趋向专业化分工更细。 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 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到下属到属到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洛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二或者四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点。 4.主题动机以对比式取代巴洛克时期的单一式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

36、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转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如交响乐、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等。 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措施 1.题材选择上:虽然采用传统的歌剧题材但却更注重挖掘其社会意义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用以宣传启蒙主义的高尚精神。 2.乐队写法上:格鲁克的乐队写法吸取了已有的成果以乐队各声部明确的记谱代替了数字低音手法。 3.歌剧结构上: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 4.力求音乐和剧情成为有机的统一体采用由乐队伴奏的宣叙调段落代替过去常用的清宣叙调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吸取法国歌剧讲究语言的优美使宣叙调不再是

37、游离于音乐之外的段落而形成与人物联系更为密切的部分还请专人为作品编创舞蹈使其与剧情人的处境和情感相符合。 5.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 6.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及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段。 7.要求舞台布景也要符合戏剧的整体效果不再像传统歌剧那样一味追求复杂和豪华。 格鲁克歌剧改革的历史意义: 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是在启蒙运动进步的社会思潮和美学原则的影响下形成的对19世纪欧洲歌剧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对后期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奠定了基础。 喜歌剧的特征: 1.剧情多为轻松活泼的题材内容幽默有时则有些轻浮、无聊。(题材上) 2

38、.正歌剧中的那些趾高气扬的英雄人物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普通人物为主的人物形象有时也常会用正歌剧中的人物角色及其咏叹调歌词与旋律拿来取笑逗乐。 3.对白代替了正歌剧中的宣叙调但意大利喜歌剧除外。(语言上) 4.流行曲调代替了喜剧化和形式化的咏叹调。(曲调上) 5.在每一幕结束时总会出现重唱与合唱。 喜歌剧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名称: 意大利:趣歌剧、谐歌剧 法国:诙谐剧 德奥:歌唱剧 英国:民谣剧 西班牙:萨苏埃拉 室内乐: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听众演出的音乐它有别于当时的教堂音乐盒喜剧音乐。现在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39、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成是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室内乐形式也是室内乐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经典的组合虽然在这种组合中找不到交响乐般庞大的气势看不到歌剧中宏大的场面但这种体裁的音乐以精致抒情为本能营造出人与人之间亲切交谈式的音乐氛围。它最初仅限于家庭、沙龙范围是贵族雅士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随后在历史的流变中它从贵族庭院走向世俗舞台发展成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最深刻、最细致的重要器乐体裁。 奏鸣曲: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三部曲式 第三乐章: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第四乐章:快板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 协奏曲:三个乐章 1.利都奈罗 2.小步舞曲 3.回旋曲

40、交响曲 题材特征: 通常有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题作呈示、展开和再现;第二乐章为三段体或变奏曲曲调缓慢内容往往表现生活的体验和哲理性的沉思是交响曲抒情的中心段落;第三乐章常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音乐体现了矛盾冲突之后的闲暇、休整和娱乐音乐节奏比较轻快;第四乐章多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内容与矛盾的结果有关常表现乐观、肯定的态度和节日欢庆场面。 曼海姆乐派 历史贡献: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

41、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风格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洛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的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 柏林乐派 贡献及特征: 1.从风格上:风格比较保守音乐多采用对位手法交响曲多为三个乐章。 2.强调交响乐中的情感表达信奉情感主义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它把奏鸣曲式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分开扩大了展开部的发展奠定了近代奏鸣曲的基础。 维也纳古典乐派 特点及贡献: 1.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

42、旨。 2.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 3.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在音乐文化上: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顿的艺术成就: 1.确定了交响曲的结构形式将四个乐章的性质和曲式最终确立下来。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也是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曲式性格开朗、幽默;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在交响曲结构上) 2.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特征形成了与交响乐相同的

43、四乐章模式作品中音乐更富有变化主题有了更大的扩展织体摆脱了通奏低音的依赖开始把大提琴放到旋律主奏乐器的位置上不只强调第一小提琴的作用使四个声部更加协调、平衡。 3.作品旋律朴素和声明晰结构匀称音乐既明快、幽默、轻松又不乏高贵的气质呈现出古典乐派的理想境界。这些因素加上他在音乐上的贡献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莫扎特歌剧创作特点: 1.擅长用音乐刻画角色性格使人物个性化。在莫扎特歌剧中的主人公并不是概括化了的脸谱而是具有个性化的活生生的人物。作者特别强调对角色内心的刻画因此人物更加生动更加细致。 2.重唱在他的歌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戏剧矛盾发展的重要手段。莫扎特运用重唱的方式不仅能

44、反映剧中人物的不同心理活动和感情状态。同时也能用声部组合的变化表现剧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产生鲜明的戏剧性效果。所以莫扎特的歌剧音乐创作是富于个性的咏叹调和富于戏剧性的重唱为基础的。 3.他广泛吸收一切歌剧形式根据内容需要和人物身份的不同将其统一在富于民族特色的歌剧里。 4.在乐队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开始探索写作在性格、形象与歌剧有着直接联系的序曲在音调、形象和气氛上与歌剧音乐本身有了直接具体的内在联系莫扎特通过一些新奇的配器法创造了许多富于奇幻性的形象和效果。 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从莫扎特身上明显地体现出一种一个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所以莫扎特即使处于生活最困难的年月他的

45、音乐却仍能保留光辉灿烂的明朗活泼的情绪。莫扎特和一切进步的德国知识分子一样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着他对创立德国自己的民族歌剧十分关心并作出贡献。他吸取了许多德国传统的民歌新教圣咏同时也创造性地借鉴了过去正歌剧和意大利喜歌剧的因素来丰富歌唱剧这种体裁为德国民族大歌剧体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莫扎特的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增强不仅限于对民间音调的运用和吸取这一方面还表现在对传统的民族音乐的继承上。莫扎特的音乐语言平易近人形式结构清晰、严谨而作品包含的思想感情又比较深广他很巧妙地使这三者取得很好的平衡和结合这一点与他爱好民间音乐分不开更与他创作思想上的民主倾向分不开。 莫扎特的艺术成

46、就: 1.莫扎特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但又与格鲁克不同主张以音乐至上的原则创造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他的魔笛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歌剧方面) 2.协奏曲是莫扎特在歌剧以外成就最突出的一方面他确立了18世纪古典协奏曲的结构形式确立了第一乐章中双呈示部和华彩段的形式并为当时几乎所有的乐器创作了杰出的协奏曲为近代协奏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协奏曲方面) 3.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个乐章的套曲形式。 4.在交响乐中强调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之间的强烈对比加强展开部的不稳定因素预示了后世交响乐发展

47、的思路。(交响乐方面) 5.创造了极富个性的音乐风格特征他的音乐是自然的流露从不矫揉做作具有孩童般天真、浪漫的性格同时又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性特征其晚期作品还加入了悲剧因素他的音乐中蕴含的特质使他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 贝多芬的创作特征: 1.结构规模宏大同海顿、莫扎特以及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有着很明显的区别乐思丰富、深刻又有着音乐结构的革新。 2.赋予展开部以十分重要的艺术使命贝多芬将展开部视为与呈示部、再现部同等分量的重要段落有时还在乐章的尾声再次使用展开部的材料使得许多作品的尾声部分被扩充成“第二展开部”。随后再接上一个真正的尾声。 3.在各乐章中贝多芬一般采用独立完整的、互无联系的主题结构设计但也有例外。 4.将传统交响曲第三乐章中的短小、文雅的小步舞曲和三声中部的格局加以改造成为性格完全不同的谐谑曲和三声中部其中谐谑曲的速度较快充分发挥了结构上和表情上的重要作用。 5.对交响乐队进行了扩充在配器构思方面较之海顿、莫扎特时代有了一定的突破单簧管、长号等乐器经他手发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作用。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 贝多芬对人类的美好未来抱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在他一生的创作道路上始终忠于法国大革命所唤醒的思想即或在封建复辟后的重压之下他仍能坚持共和主义思想。如此可贵的世界观引导他为人类谱写出无数不朽的光辉篇章。他的音乐风格具有严肃的社会性鲜明的英雄性与戏剧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