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教 案.doc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9587460 上传时间:2022-06-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绪论教 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绪论教 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绪论教 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绪论教 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绪论教 案教 案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授课单元绪 论 课题中国文化的根基课时2类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中国传统文化(王艳玲主编 第二版)绪论部分。根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围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及其特征而设计,解决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模糊和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意义和功能等认识不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的内涵;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础;4.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能力目标1.能说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

2、特征。素质目标1.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增强学生传承和创新文化的自觉性。重点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难点理解文化的内涵教学设计调查、提问、交流;探讨、表达。二、教学过程步骤用时课 前课前准备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任务1在线问卷任务2思考问题任务3资料准备 1制作课前任务单发布到平台。2.查看学生问卷结果统计分析,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1登录网络教学平台,领取任务单。2.完成相关任务。 3为思考题准备相关资料。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提前在平台沟通交流讨论,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 中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10介绍本课程的相关情况教师介绍学生听课10环节一

3、:情境创设,发现问题教师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探究的主动性。教师总结: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文化。在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事例: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是这个民族的人全部死掉了,而是在这个民族的人身上不再存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了。1.教师播放视屏:三个着装相同的人(分别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你能分辨出他的国籍吗?为什么?2. 教师讲授文化的重要性。1.学生观看视频并进行思考。2.学生回答。3.学习听课。资料查询65环节二:知识学习,解决问题1.了解文化的涵义: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首先,文

4、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必须经过人类加工制作的过程。其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天生的遗传本能,而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和经验。第三,文化是共有的,是人类社会共同认可的,如果是个别的,不为社会广泛接受的,则不构成文化。第四,文化具有民族性。虽然文化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但是也是各个民族所创造的产物,有其民族特征。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二,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

5、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第三,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基础。自然环境决定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特性。4. 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疆域完整,黄河、长江两流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 ,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虽然分裂与统

6、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但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长久的统一状态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被毁灭的原因很多,有一点应当是与其地理条件有关,即在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的周围是大片的沙漠,人类能够生存的地方实在太稀少。一面临海、三面为陆的天然地理环境,使得中国这偌大的土地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外来的文化一方面由于地理的因素无法传入中国,另一方面即使传入中国,也由于其量的原因和教化的力度使其无法得以广泛地传播,而是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黑洞”。

7、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周边外来文化进行潜移默化中始终保持着自己完整的风格和日趋完善的系统,长期绵延不绝。另外,因为疆域宽大,纵使游牧民族南侵,也仍有地域作为退路供回旋,保持了文化的生生不息。第二,开放性和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首先体现在厚德载物的思想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理解是:天地最大,它能包容万物,天地合而万物生、四时行。从这种对自然的理解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人生要像天那样刚毅而自强,像地那样厚重而包容万物。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为主体的文化。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 孟子的“观于海者难为水”,都表达了多元开放的包容思想。荀子在主持学宫的时候,实行开明的政策,招揽

8、列国名流,汇集百家学说,兼容并包、来去自由。这种多元开放的文化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形成了兼收并蓄的传统。历史中的大唐曾经风光无限,在思想、文化、国力、疆土等方面几乎都达到了鼎盛,这和大唐文化包容一切的气度是分不开的。虽然华夏民族也曾历经各种灾难,但他在同化周边各族群的过程中,逐渐与他们凝聚融合为包含各兄弟民族的中华文化大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都曾入侵统治过中原,这些勇猛剽悍的游牧人虽然在军事上大占上风,甚至多次建立起强有力的统治政权,但在文化方面,却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被以华夏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先进中原文化所同化,反复演出“征服者被征服”的戏剧。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到:“泰山不让土壤,

9、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中国亦有古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绵延不绝,正是由于其吸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结果。第三,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似一个百花齐放的皇家花园,千姿百态,丰富多彩。2000多年的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国塑造了一个礼仪之邦的形象,让炎黄子孙得以二世、三世乃至万世延续下去;中华汉字整洁优美,字形多样,铿锵圆润,故中国书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如汉赋、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至今被人传颂;中国的戏曲、国画匠心独具,如京剧、豫剧、越剧、山水画、宫廷画等等越来

10、越被视为珍品;“四大发明”曾让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叹为观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以其整体性、实用性在明清之前走在世界最前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儿女的骄傲!1教师通过胡兰成描写他所熟悉的乡下人和“没文化真可怕”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文化的涵义。2教师举例讲授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3.教师引导学生查询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然后总结。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1.学生听课并思考。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网上查询问题。4.学生分组讨论。10环节三:答疑、总结1.教师与学生问答互动,使得学习内容更加清晰、深入。2.总结本节课内容并作出号召: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力

11、量,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也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1.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并引导学生读相关经典文献。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号召学生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1.学生问疑2.学生听讲5环节四:布置任务1.列出本课程本学期的任务2布置任务。以上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讲解学生记录课 后课后拓展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化手段教师学生登陆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习,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师生在交流空间进行讨论,教师问题答疑。1.传送拓展资料。2与学生互动。1拓展学习。2与老师互动。3.组成学习团队。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拓展课后资源和师生交流。后记(经验、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