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转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转载).ppt(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提纲 一、幼儿园游戏现场指导的策略 二、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四、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五、有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幼儿园游戏现场指导的策略 如果说,为儿童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儿童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儿童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现场指导。 在学前儿童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儿童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参与幼儿游戏进行指导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支持儿童游戏的态度功能 密切师生关系的情感功能 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功能
2、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指导的时机、方法必须是恰当的、适宜的,否则就成了对游戏的一种不必要的干扰。 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或作为应以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尊重儿童主体性为前提。 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所以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充分体现了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把握以下策略或基本要求: - (一)指导以观察为依据 游戏指导从指导者的意图或意向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 一种是正向的,即通过指导促进或肯定儿童的某种行为; 另一种是负向的,即通过指导抑制或否定儿童的某种行为。 在儿童游戏正常顺利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介入
3、本身就是对儿童游戏的支持和激励。 而在游戏行为中出现了危及儿童人身安全的危险因素和违反游戏常规的现象时,则要进行作为负向影响的指导。 对于儿童游戏中的行为,无论是抑制或否定还是促进或肯定,都必须是在充分、细致的观察之后进行指导。 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够了解儿童对于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方能够准确地作出是否介入及选择如何指导的判断。 这种观察既可以通过站在旁边看、听或与儿童交谈来进行,也可以通过与儿童共同游戏来进行。通过这种观察,教师可以判断儿童行为的意义,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例1例2 从表面看来,这个“娃娃家”中的男孩的游戏状态很平淡、乏味,其行为近乎无所事事。但教师如果仔细观
4、察,可能会发现这个男孩非常专注、投入,实际上他在努力地玩着,只是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而已。 下面是两位教师不同的指导过程:教师A 教师A观察后,想了解”爸爸”为何忙碌,并进行鼓励。教师A的指导言行: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并未放下手中的橡皮泥)教师:我是你家隔壁邻居,兰兰妈妈。爸爸:噢,你有什么事?我正忙着呢。教师:我想向你家借个水桶,你忙什么呢?爸爸:马上有人要来装有线电视,我要赶快把电线修好接上。教师:噢,那不着急,我下午再来借,打扰了(未进娃娃家门,转身走开。稍后,见爸爸已将电视装好,再去借水桶,并欣赏电视)教师:有线电视的节目真多,比原来更好看啦!爸爸:你们家也去装一个
5、吧!要我帮你们接电线吗?教师B教师B未观察或观察不细致,以为“爸爸”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儿童引入其他活动。教师B的指导言行: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身份,自称客人不合情理)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儿再来。教师:你这个爸爸怎没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爸爸:(无奈,放下手中的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刚想过去)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爸爸:我不想抱娃娃,我忙呢!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 上述两种情况是细致观察和没细致观察两种情况下的指导言行
6、对比,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他们都是以游戏者身份介入游戏中,但A教师在指导中能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鼓励了儿童游戏中的创造性行为,促使了游戏内容的进一步丰富,而B教师就没有了解男孩真实游戏的意义,以主观猜测去判断儿童的行为,在指导中压制了儿童游戏的积极性,成为一种不恰当的干扰。 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和依据,游戏也是了解儿童的窗口。 教师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当前游戏的现场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的确定。 教师通过观察在游戏中自由表现的儿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有助于以后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以及其他方面教育活动的开展。(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1、以自身为媒介 (1
7、 1)游戏者)游戏者 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儿童的游戏指导。 平行游戏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 共同游戏共同游戏:教师直接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与儿童一起共同地游戏。案例:变戏法 容容(2岁6个月),用手在一大团橡皮泥上拽了一小块,放在手心里搓了一长条,她还继续搓,长条断了,她又拽了一块,还是那样搓,搓着搓着又断了,桌上已经有好几段长条。容容把这些长条放在一起,东张西望。 老师坐到容容旁边,也像容容一样搓了一长条,同时嘴里说“长长的一条”。容容看着老师,不做声,老师继续说:“我要变戏法了。”说着把长条的两头接起来了。容容说
8、:“变圆圈圈了。”老师又说:“我再变一个。”接着把圆圈交叉成8字型。容容说:“变两个圈圈。”接着老师又变了一个花样,容容高兴地说:“一只小鸟”,老师说:“你来变,好吗?”容容又开始搓长条了,这次她在长条的基础上,变起了花样,一会说是虫,一会说是奶瓶,还变了个苹果,尽管看上去四不像,但她很得意。案例: (2 2)旁观者)旁观者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儿童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儿童的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儿童的游戏。 它相对于游戏者身份的指导,更能明确直接地向儿童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一个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儿童。 在游戏指导中,教师的旁观者身份与儿童的关系同样也是平等、民主的,而不是领
9、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要特别注意去尊重儿童的游戏兴趣和愿望,切忌以成人意志来代替儿童的意愿。 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影响儿童游戏,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包括言语、非言语混合的方法(当然,这也运用于以游戏者身份进行的指导)。言语的方法言语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教育意图和成人期待。 直接方式直接方式:表现为教师对儿童的明确指示,直接教授、具体指挥等。 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如游戏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危险因素或违反常规的现象,或者游戏需要教师教授儿童才会玩且又初次玩等。 另外,游戏的开始和结束时也常用。 教师采用这种方式指导,游戏是暂时中止或被打断的。 间接方式间接方式:重在启发、诱导、暗示儿童如何
10、去做,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主要包括建议、描述、询问、提问、重述、评论等具体策略。 无论用什么具体策略,教师要意识到,与儿童说话交谈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发展儿童的语言,同时教师的语言还具有鼓励、肯定、启发、引导等作用。 建议 如:“娃娃家的娃娃是不是饿了?做饭了吗?” 评论 如:“这个房子是你建的吗?真漂亮。” 描述 实例:一个幼儿在用纸盒子做“书包”。他先用蓝纸把盒子整个包起来,然后再对它进行装饰。他从图片上剪了一只卡通狗,把它贴到盒子上去,但是贴的位置偏向了左边。他把卡通狗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对准中间位置,粘好。 教师一直在关注着这个男孩的行动。这时,她走过去,说:“哦,你发现歪了,偏在了左边
11、,所以你又揭了下来,重新贴,把卡通狗放在正中间,这样左右两边就对称了,更好看了。对吧?” 询问 例:你能给教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重述 例:一男孩在“娃娃家”玩。老师走过去问他:“你在做什么呢?”男孩回答说:“我煮它吃过去了。”老师重述:“哦,你把饭煮好了,还喂娃娃吃过了。” 提问 例如:“你怎样变出了这么好看的橙红色的?”“为什么红车比蓝车跑得快呢?”非言语的方法: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语言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实例:老师让幼儿做头饰,做好了以后可以戴到头上玩。这班里有个小女孩,是全班最小的。她按照
12、纸带上现成的印子粘好头饰后,戴到头上,发现头饰太大了,一下子滑到脖子上。这时她看着别的孩子已戴着头饰玩起来了,显得很着急;她用眼睛看着老师,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是老师没有走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她,对她笑着点点头。老师的动作和表情使女孩明白老师不会过来帮她做,老师希望她自己解决。女孩低下头继续摆弄头饰,她不时地抬头看一眼老师,老师每次都报以微笑。老师的关注使女孩坚持探索。她尝试着用各种办法来使头饰适合自己,摆弄了许久,还是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小脸憋的通红。她求助般地看着老师。这是,老师在远处用手对她做了个“折叠”的动作,小姑娘马上明白了,她把头饰的带子折叠了一小段,弄短了,高兴地把它戴在了头
13、上。老师在远处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无论是以游戏者身份还是旁观者身份,都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和综合地运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法进行指导。(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2、以材料为媒介: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儿童,支持和引导儿童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二)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 3、以儿童伙伴为媒介: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儿童的游戏和发展。例如建议儿童结成小组,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际上,在游戏中的教师指导是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多种方法对儿童游戏施加影响的过程。实例:为了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4、,认识到人各有长短,因此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北京市特级教师沈小燕设计了一个“摘果子”的游戏。两棵树之间栓上一根绳子,绳子上吊着四个筐,筐里有“水果”,每个筐下放着一把小椅子。每四个孩子为一组,每组中有三个矮个儿、一个高个儿的幼儿。只有高个儿站在椅子上才能“摘”到果子。游戏的任务是看哪一组先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在最初的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奋勇争先,都想把果子摘回来。但是矮个儿的孩子站在椅子上,怎么踮脚也采不到果子。结果,没有一个组能做到把果子全部摘回来,有的组采到的果子很少,有的组一个也没拿回来。于是,老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果子全部摘回来?”幼儿通过热烈的讨论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分工合作
15、,高个儿负责采,矮个儿负责运回来,这样才能又快又多地把果子采回来。这个办法果然管用。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对于合作的必要性有了切身的体验。 (三)确定指导的时机(三)确定指导的时机 幼儿需要怎样的帮助才能克服当前的困难?他(她)更容易接受哪种帮助? 我怎样介入才不会影响幼儿的兴趣? 我采用的指导方法会引起幼儿哪些可能的反应? 我提供帮助之后幼儿还有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撤出指导之后幼儿能不能继续独立地完成操作任务? 这是最合适的指导时机吗?等一等会怎样?教师必须指导的时机教师必须指导的时机游戏有不安全的倾向时;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幼儿因遇到困难、挫折、纠纷,难以实现游戏愿望时;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
16、时;游戏中出现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极内容时。(四)把握好指导对象的范围 教师在班级中对儿童游戏的过程指导往往是以个别教育方式来进行,但必须立足于对于全体儿童的游戏活动全面掌握和关注的基础之上,做到对个别儿童游戏的个别指导和对全体儿童游戏进行的一般性影响相结合。 需注意,特别是在儿童的自选游戏开展中,做到对指导对象范围的科学、合理的把握。 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 忽视儿童学习的速度,不给他们思考、探索的时间,不给他们伙伴互动、“磨合”的时间,使儿童学习停留在对教师语言的机械重复上,成为一种“口头上的学习”。 这种倾向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于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想按照自己心目中“好游戏”的标准来
17、指导幼儿游戏。实例: 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要把握好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不要仅仅从“我想怎么教”来设计活动。 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中,敏感地察
18、觉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及步骤。 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要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要允许儿童犯错误,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去框住儿童的头脑。 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把学习看做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儿童可以通过一次活动或一节课就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经验是主动建构的产物,但建构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不同的儿童,学习的速度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拽着儿童的手,生拉硬拽地强迫儿童跟着自己“跑”。二、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
19、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单一 材料投放数量和种类相对贫乏 角色游戏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武断”“不切题”是教师干预的特征 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可以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主题。 例:“娃娃家”的妈妈下班了,但她不想回家,在活动室里转来转去,说“我要买些东西。”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
20、材料,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物质条件 实例: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在“娃娃家”里玩游戏,每次都玩得特别尽兴。这不,今天“娃娃家”里又热闹起来了。轩轩炒菜、萌萌和彤彤给宝宝喂饭,轩轩一边炒菜,一边抓起边上的电话就打:“喂,是乐乐吗?我在做饭呢,你过来吃饭吧。”他放下电话接着炒菜。一会儿,彤彤又过来打电话,“文文快来吧,宝宝生病了,我要送他去医院。”说完抱起宝宝去医院看病了。不一会儿时间,电话已经用过五六次了。这个时候,月月过来刚拿起电话,还没说话呢,浩浩过来了,月月顺手把电话递给了浩浩说:“你的电话”。 孩子们的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电话作为现代生活交流的必要工具成为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物件之一。
21、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打电话特别感兴趣。正好,我们班有两截废旧洗衣机的排水管,平时孩子们也把它拿来当电话玩,一个人在这边说,另一个人把它放耳朵上,声音传过来好像放大了好几倍,特别的好玩。于是,我把它放进“娃娃家”,以增加孩子们用“电话”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一些有关于声音传递的经验。可是,刚放进去的时候有几个孩子玩了几下,之后就无人问津了。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和李老师也加入进来,和孩子们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可是,玩过之后,孩子们仍然不愿意用这个“科学电话”。他们倒是更愿意拿着它当软棒玩,一会儿弯成一个圈,一会儿又缠到身上。 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
22、 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每天保证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每次不少于30-50分种。 (二)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1、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案例: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选择了不同的区域开始玩游戏,我发现创想区一个人也没有。于是,我说:“创想区谁愿意去玩啊?”可是没有人理睬。也许是幼儿光顾着玩游戏没有听见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门:“今天谁愿意去玩纸箱啊?”这时,孔妍举手说:“我去吧。”后来有几个幼儿也陆续的响应了,要去创想区玩。创想区“纸箱加工厂”的游戏开始了,从窗口望去,孔妍等几名幼儿都在玩,可是一会儿游戏就结束了。见此情况我就从头到尾把
23、整个游戏的过程和玩法讲给了她们听,并给她们几个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辅导下创想区里的“纸箱加工厂”总算顺利的开展起来了。在区域活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创想区里乱成一团,跑过去一看,正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呢。看到我来又赶紧玩起了纸箱,嘴里却不停的说一点都不好玩。 2、教会儿童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 幼儿早期,热衷于模仿角色的动作或活动,不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要给予启发。 幼儿后期,能与同伴共同商量角色分配,教师可以交给幼儿一些分配角色的方法,还应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并表现角色。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教师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参与游戏: 游戏内容贫乏或幼儿无所事事时;
24、 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发生冲突,自身难以解决时; 教师对幼儿的部分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 案例:早餐过后,幼儿像往常一样进入活动区游戏。周莹进入娃娃家后拿起玩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燕倪进了娃娃家后看见周莹手中的电话,上前就抢,嘴里还说着:“我打一个,我打一个。”两个孩子开始争抢起来,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块儿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话抛在了脑后。我马上走到娃娃家说:“燕倪,莹莹是小妹妹,先让她打行吗?”燕倪虽然停止了争抢,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莹莹的手机。我灵机一动,找来班上另一部电话并大声说:“铃铃燕倪快来接电话,妈妈找你。”只见燕倪满心欢喜地跑去接电话,并和妈妈聊了起来。矛盾化解
25、了,燕倪也投入到愉快的游戏中去了。 4、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1)小班 特点: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主要与游戏材料发生作用,同伴交往少,角色意识不强,对操作游戏材料或模仿成人动作较感兴趣,游戏主题单一、情节简单。 指导:重点在于材料的使用方式。提供种类少,但同一种类较多的成型玩具, 避免因相互模仿而争抢。培养规则意识。 2)中班 特点:联合游戏阶段,游戏主题丰富,不稳定,交往技能欠缺,经常发生纠纷,角色意识强。 指导:重点是引导幼儿解决冲突,指导幼儿逐渐掌握交往技能和社会规则,逐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为幼儿提供丰富且富有变化的材料,鼓励游戏主题不断丰富。 3)大班 特点:处于合作游
26、戏阶段,喜欢与同伴共同游戏。游戏中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指导: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准备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创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游戏讲评,让幼儿在分享中取长补短,开拓思路,提升游戏水平。(三)角色游戏的结束工作 1、愉快地结束游戏,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教师应注意: 一是在游戏时间快到时,提前提醒; 二是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表现,选取结束时机,最好是幼儿兴致转低但还保留游戏兴趣的时候,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并保持幼儿再做游戏的愿望; 三是注意游戏结束的形式,最好是以游戏的形式结束游戏。2、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习惯 培养小班幼儿整理游戏环境的意识,以教师为主,引
27、导幼儿给予部分帮助。 培养中班幼儿整理环境的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培养大班幼儿独立整理游戏环境的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督促。 3、评价游戏,丰富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 组织幼儿评论游戏。评价的内容通常是幼儿在游戏中的优良表现或者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评价的形式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小组、个别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三、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一种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土、金属部件等,进行建筑、构造
28、的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意愿进行构思、构造,表现一定事物的形态。这些事物的形态,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结构游戏也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结构游戏也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实生活的游戏。 结构游戏与角色游戏的关系十分密切,结构游戏常在角色游戏开始或进行过程中产生,有时成为角色游戏的内容之一,又发展成为角色游戏。 (一)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二)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 除了现成的材料外,一些自然界的原材料及生活中的各种安全卫生的废旧物品,都可作为结构游戏的材料。 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及材料如小剪刀、彩笔、粘合剂、螺
29、丝刀等。 在时间上要给予保证,还要尽力为大型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较固定、宽敞的场地。 (三)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通过示范、讲解、建议、提醒及幼儿自己的练习,让幼儿掌握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结构知识技能。 幼儿间的相互模仿、评价也可提高其构造技能。 小班小班:应认识结构材料,能叫出其名称,并认识结构材料的形状、大小、颜色,学习平铺、延长、围合、盖顶、加宽、加高等技能,识别上下、中间、旁边等方向,会用材料建造简单的物体,能将物体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在小班多采用游戏的口吻,边示范边讲解,以引起幼儿模仿建造的兴趣,并逐步过渡到儿童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构造。 中班
30、:中班:儿童应认识高低、宽窄、厚薄、轻重、长短、前后等空间方位,会选择利用结构材料,能正确地建构物体,能和同伴共同建一组主题游戏。 中班仍可采用示范、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也可用建议和启发的方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地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活动。 大班:大班:儿童会区别左右。在建造技能上,要求他们建造的物体比中、小班儿童更加精细、整齐、匀称,物体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富有创造性,会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造物体,幼儿会合作建造物体。 对大班儿童多采用语言提示的方法教会他们建构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有目的地再现物体。 (四)适时参与幼儿的游戏 案例: 片断一:忻睿与几个小朋友用长条建构材料在拼接,由于拼接的长条过长
31、,桌子上明显放不下了,拼接出来的长条几次断掉到地上。我判断他们在搭建一个大的东西! 师:你们在搭什么? 一幼儿:我们想搭体育广场。 我发现幼儿搭这么大的体育广场,桌子显然太小了,它已经影响了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于是,我提出:“桌子够大吗?不够的话,哪里更大一点?要不要挪个地方?”在我的启发下,幼儿从桌上换到了地上,又从活动室里一头移到了另外一头。他们将建构材料连接起来围成一个大大的圆圈,足以容下七八个人。孩子们从圈外跳到圈内,又从圈内跳到圈外,嬉闹着:“体育广场搭好啦!” 片断二:渐渐地,我发现在“体育广场”跳进跳出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有的孩子开始无所事事。于是,我将幼儿组织过来。 师:你们谁去
32、过体育广场?你去干什么? 幼:我去过。体育广场有游泳池,我去那里游泳。 幼:有滑冰场,我去滑冰。 师:体育广场里有些什么东西?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幼:体育广场里有很多椅子,我最喜欢去那里看表演。 幼:还有乒乓球球桌,可以打乒乓球。 幼:体育广场前面有个大大的操场,还有一个会转的圆球。 幼:还有草坪、旗杆,卖东西的人。 同伴间的交流引起了幼儿对体育广场的回忆。在此基础上,我请幼儿将谈话的内容搭建到游戏中去,有了丰富经验的支持,幼儿又能继续开展游戏了。 (五)培养儿童正确对待结构材料和建构成果 培养幼儿爱护公物和爱整洁、节俭的良好品德。 教师要教育儿童爱护材料,轻拿轻放 教育幼儿彼此珍惜建构成果,
33、不随意破坏别人的成品。(六)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小班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目的不明确,结构活动主要受结构材料的特点影响,常在建构活动结束之后,基于对成品的感知才能说出建构的是什么。 教师重点在于启发幼儿结构游戏的目的性,可以通过恰当的语言提示,如给建构成品命名或出示结构材料等方法,增强幼儿的目的性。 中大班中大班幼儿,已能在成人帮助下提出游戏目的。 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鼓励幼儿独立地提出游戏目的,并能以游戏目的支配自己的建构活动,克服困难坚持实现目的,使活动有始有终。对于能按目的坚持完成结构游戏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四、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
34、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儿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表演游戏通常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创造性游戏。表演游戏组织和指导的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 “游戏性”是基本的,贯穿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表演性”则是逐步提高的,作为活动结果体现出来。“表演性”的提高是一个发展过程,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教师要学会等待和引导。 3、童话与科学的整合 可以有机地整合童话与科学是表演游戏特有的教学潜能,但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却得不到体现。 教师在发现童话故事中的想象和幻想与科学事实发
35、生矛盾时,往往立即用科学事实来替换童话带给幼儿的想象与幻想。 在表演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应避免“童话与科学”的对立注意整合二者的关系,使他们在幼儿的想象和游戏中和谐共处。 4、合理运用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 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机制正是在于游戏能为幼儿创造真实的情境。 表演游戏不只当做帮助幼儿复述和记忆故事的手段,幼儿在体验表演游戏的快乐的同时能主动地丰富和建构自己的语言经验,是我们在组织和指导表演游戏中需要注意的。 5、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 以童话故事为基础,以表演游戏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而且幼儿的学习能扩展到科学、数学、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 表演游戏具
36、有整合多领域学习的可能性,注意充分发挥表演游戏的教学潜能和课程整合功能有助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机整合。 6、注意选材的适宜性 忽视作品的年龄适宜性 强调故事的 “思想性”而忽视其“文学性” 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 7、正确认识表演游戏的发展价值表演游戏组织和指导 (一)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作品 选择的文艺作品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便于幼儿理解、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二是作品要有表演性,即作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 (二)创设适合表演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开展游戏 表演游戏所需要的环境主要有舞台、服饰、道具等。 舞台的场地可以在活动室或其他相对宽敞的地方设个相对固定的表演区。 教师还要帮助并吸引幼儿
37、一起准备道具、布景、服装等。儿童参加了准备工作,易于激起玩游戏的愿望。 教师要引导幼儿根据作品要求和幼儿的社会经验,尽可能选择简单的服装道具表现角色形象。 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特点。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童话,用不同的语调、手势生动形象地再现角色特点,可以帮助幼儿迅速领会作品,并有游戏的愿望。 (三)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表现出对表演游戏有极大的兴趣,关心幼儿游戏的进展。 首先要帮助幼儿合理分配角色。角色的分配要由幼儿协商进行。 其次,要鼓励幼儿自己用语言、动作,生动有感情地表演。鼓励幼儿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合理创新。案例:案例:今天表演区好热闹,六七
38、个孩子都在争着表演故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瞧,总是冲在第一位的胡挥宇先发言了胡挥宇看到表演区老鼠的头饰,就拿起来对站在他旁边的黄轩铭说:“我会讲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故事。”黄轩铭一把抢过胡挥宇手中的老鼠头饰说:“我也会讲!”这时候在表演区的其他四个人听到他们的谈话也都围了过来,都纷纷表示自己也会讲这个故事,这时候邱丛洛说:“我们来表演这个故事吧!”其他人立刻表示赞同。胡挥宇说:“故事里只有一个乡下老鼠和一个城里老鼠,我们有六个人,怎么办呢?”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可以先让两个人演,其他人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演。”邱丛洛提议说。“我想先来!”“我也想先演!”孩子们都想先表演
39、,这个提议有争议。“虽然故事中只有一个乡下老鼠,一个城里老鼠,但是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呢?比如,演的时候有两个城里老鼠和一个乡下老鼠,这样行不行?”我试着问道。“那我们也可以有三只乡下老鼠和三只城里老鼠,大家一起来演。”胡挥宇说。“可是谁说台词呢,都说不就乱了么?”“这样太不好玩了,你们看这里不是有很多食物的头饰吗?城里老鼠不是要到乡下做客吗,我们不如演招待它的食物。”黄轩铭说道。“对对对,我们可以一起演食物,你可以演玉米,我可以演苹果,她演猫,哈哈!这样大家就都可以演了。”王渺渺说道。“可是,乡下和城里怎么表现呢?”正当大家犯难的时候,我悄悄地拿来了一些背景图。“你们看看,这有没有你们想要的东
40、西?”我说道。“哈哈,有了,我们不是有图片吗,我去过乡下奶奶家,她们那里养了好多的牛哦,要不我们把这幅图贴在这里,当乡下吧。我们可以先到乡下做客,再跑到城里做客。”李明莎说。“对对对,这个当乡下,城里就用城堡的图片贴在那边代替。上次,爸爸还带我去公园里看了城堡呢。”胡挥宇说。“一个城里老鼠,一个乡下老鼠,其他的扮演好吃的食物,城里老鼠到乡下做客,乡下老鼠到城里做客你们的主意太棒了!”我说道。大家听到我的鼓励,更兴奋了,纷纷开始行动。戴头饰的戴头饰,摆道具的摆道具,玩得可开心了!五、有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有规则游戏是由成人创编、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在幼儿园有组织的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41、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游戏的任务、玩法、规则、结果。其中规则是核心,是游戏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评价有规则游戏是否有效的依据。需讨论的问题 1、规则游戏的年龄适应性问题 鼓励幼儿玩这种游戏,是为了促进他们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教会他们玩法。 2、要不要交给幼儿游戏的策略 通过机械模仿获得的游戏策略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幼儿游戏策略的获得是自己在游戏中积累的。 3、教师不是幼儿的裁判 教师应多放权于幼儿,让幼儿在游戏中自行制定和评判规则,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和作用。 4、如何看待游戏的竞争性 游戏中的竞争对幼儿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与成人或教师如何处理游戏中的竞争
42、和输赢有密切关系。有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有规则游戏 首先,要根据教育任务和儿童的发展水平确定游戏的任务,其次选择合适的玩法和规则。 (二)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开展游戏 开始新游戏之前,教师要以简明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示范,帮助幼儿学会游戏的玩法,掌握游戏的规则。 小班:教师讲解要注重语言和动作示范的结合。 中班:教师讲解仍需结合动作示范,可根据情况适当开展游戏竞赛。 大班:可多用语言讲解,减少对幼儿游戏的参与,可开展稍复杂的游戏竞赛。 案例:案例: 今天我们大一班就举行了玻璃球比赛。比赛开始时,我先定了规则,挖一个窝叫“皇”,然后在离皇不远的地方
43、划一道线。每个人弹一次,谁的玻璃球离皇最近,谁先弹。必须先把玻璃球弹进皇里,才有资格去弹别人的玻璃球,弹中的玻璃球就归自己,也就是赢方。 我清楚的讲完了比赛的规则和要求,第一组比赛的是柳柳和正正,看着他俩那专注样,我也在一旁看着他们谁会获胜,柳柳的玻璃球弹的离皇比较近,于是他就拿走了正正的玻璃球,这下正正急了说:“你耍赖皮,我不和你玩了。”“我没有,不是我的比你离皇进吗,当然是我赢了啊,你的球就是我的”柳柳说着。“不是,不是,你不遵守规则,还我的球”正正吵着。 这时我走过来对他们说:“柳柳你的球是离皇近,但你没有把正正的球弹进皇里啊,所以这个球还是正正的,徐老师示范一次给你看,好吗?”说着我就示范了一下游戏玩法。柳柳明白了,主动的讲玻璃球还给了正正,说:“我知道怎么玩了,正正我们再一起玩吧,听着他俩那快乐的笑声,使我感觉到了民间游戏的魅力之所在。(三)做好游戏结束工作 引导幼儿收拾游戏材料和场地,根据幼儿游戏情况作出必要评价,保持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