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471325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比较.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摘要现代日本已形成精神内涵更为独特、丰富的茶文化体系,古老的茶文化发源地中国在漫长的茶文化演绎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有着鲜明特点的专门的茶文化体系,而是更倾向于生活化与实用化的发展。相对于日本茶道秉承传统、自成一派、从“精神文化”普及至“实用”的蓬勃发展现状,更注重在传统文化中追求不断创新和“中庸和谐”思想的中国茶文化进入衰微停滞发展阶段。现在日本茶文化已“回流”至中国,正在生活与精神层面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广泛影响。关键词中国茶艺;日本茶道;渊源与异同;现状茶文化是古老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不朽的遗产之一。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

2、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我国和东方乃至全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在中国,茶叶作为一株原始森林里的植物,经过食用、药用、饮用之漫长的岁月才从物质存在步人精神文化领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茶文化是深深扎根于雄厚的物质基础上的,起点是很低的。9fit纪初,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国传人日本,其发展模式是从精神文化起步的,可以说,日本茶文化的起点是比较高的。由于中日茶文化的历史成因不同,两国的茶文化的载体不同,茶文化的参与者不同,两国茶文化的相关文化不同,至近代形成了各具魅力的茶文化。本文通过对中日茶文化渊源及异同的对比和归纳,使人们对日本茶文化有更深人的了解,更深刻地

3、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继承与发展我国的茶文化。引导人们学习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追求自身精神境界,对中日交流做出独特的贡献。一、中日茶文化的渊源“茶,南方之嘉木也。”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提到关于野生大茶树的记载。茶作为我国的国饮、东方文化瑰宝的载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秦以前时期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茶的初始阶段,秦以后开始人工栽培茶树的历程,但仅局限于巴蜀地区。之后中国茶树分布区东移,茶叶出现商品化的现象,茶树栽培区逐渐扩大,饮茶之风在南方盛行的现象,文人与茶结缘,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唐代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取得飞跃发展的最辉煌时期,社会安定,随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茶叶的生

4、产与贸易迅速兴盛起来。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基本框架已构建完成。在这一时期,中日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批的日本僧人、留学生来华学习禅宗佛理和先进文化,将中唐的饮茶之风带回了日本,在日本的高僧、贵族之间扬起了一阵弘仁茶风,其中最澄、空海、永忠三位僧人及嵯峨天皇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宋元时期是中国茶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史书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其兴盛表现为“斗茶”之风的盛行,“茶会”、“茶宴”的饮茶形式已相当普遍,烹茶技艺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市民茶文化兴起。而13本在晚唐至北宋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影响了这一时期中日茶文化的交流,日

5、本茶文化进人衰滞时期。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来中国天台山学习禅理,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将茶籽带回国推广了新的制茶法和新的饮茶法,使得茶叶种植面积扩大,饮茶在上层社会普及,本着念古咏新的理念日本茶文化在汲取中国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开始创新形成新的流派,“抹茶道”初见雏形。明代废止了一些制茶的弊制,废团茶,兴叶茶,极大地促进了制茶业的发展,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重要时期,日本茶文化彻底脱离了中国茶文化的束缚,他们开始追求茶的礼仪规范、讲究茶室的设计以及茶具的摆放等,基本上已形成现行日本点茶的程序。日本茶道将禅宗思

6、想引人茶道,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从而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制茶、烹饮等茶事虽然未回到宋人的繁琐,茶风已开始趋向纤弱,但大量的茶馆茶庄的出现使得茶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闭关锁国政策的打破使得茶业对外贸易兴盛发展。此时,福建功夫茶在日本传播,导致了日本“煎茶”文化的兴起,因此日本茶道就形成了两大部分:“抹茶道”和“煎茶道”。而最后成型的“煎茶道”比起日本“抹茶道”来说更多的包含了中国文化的诸多要素。至此中日茶文化已有一千多年的交流史,渊源深远,其各具魅力的茶文化都是东方文化灿烂的瑰宝,脱胎于中国母体的日本茶文化更是

7、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茶道,这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二、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比较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在于:1从茶文化的起点来说,茶在中国的使用首先经历了由药用、食用到饮用的漫长发展阶段,可以说这是一种从物质领域上升到精神领域的过程。而茶作为一种先进的精神文化的载体从中国传人日本其发展模式是从精神起步的。因为最初传人日本的茶叶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日本高僧是把茶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来传播的,它一开始就带有“精神文化”的浓重的宗教色彩。2从两国茶文化的参与者讲,日本遵循严格的世袭制,等级制度格外森严,当茶初传到日本时只在上层社会之间盛行,这与贵族及僧侣热衷于欣赏唐物的风气是分不开的。在日本茶道

8、形成的初期,只有天皇、贵族、级别高的僧侣才有机会接触茶。在中国茶的栽培、销售、饮用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3从民族性格来讲,两国的民族性格特点存在鲜明差异,中国人崇尚中庸和谐、开朗友善,把茶文化越来越多的融人生活。而日本人生性严谨内敛,尊重传统,所以日本的茶道精神及茶道技艺秉承传统、流传至今。中日茶文化的共同点:1茶文化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美,但是它们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和”的思想、“天人合一”境界,透过茶来感受真正的美、本质的美、自然的美。中国茶人追求品茶的纯正滋味,享受与大自然结合的美妙境界,明代的文士茶正是文人逸士哿隋山水,畅怀于大自然的绝佳体现。日本茶人则赋予身边所有器具以生命,享受

9、人和自然、人和物、物和物相融合的意境。2中日茶文化都以茶为载体将自己的精神理念体现在茶道的实体活动中。中国茶人将传统的儒家文化、修身养性的理念体现于品茶与作茶诗绘茶画等实践活动中。日本茶道秉承禅宗理念,将其体现在茶道礼仪、茶道规范、茶道技艺上。三、中日茶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以考察人们对中日茶文化的认知程度为目的,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20至70岁的参观人群及中国计量学院的07及08届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我们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对茶文化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29的人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比较了解,43的人认为茶文化与其日常生活无关,87的人认为

10、日本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但我们通过在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的比较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人78都认为日本茶文化自成体系,较中国茶文化更为丰富。据实采访的数据表明,民众认为现今的茶文化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非艺术,更谈不上茶道,感受更多的是茶的悠久历史,而忽略高雅的精神境界和深层理念。除了实地调查,我们还进行了对近年有关中日两国茶文化出版物的数量、内容的比较,近代中国茶书大体可分为关于茶业经济研究、茶栽培与种植、茶叶文史三个方面;而日本茶书大体可分为煎茶道文化史、抹茶道文化史、茶道技艺和茶道精神等方面。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只停留在对过去历史的咀嚼和关注茶的实用性,而日本茶学从美学、茶道技

11、艺、礼仪等多方面有创新性发展,并已开始对中国茶文化产生文化回流,越来越多的人对日本的茶道精湛的技艺、高雅的艺术魅力及丰富的精神境界产生兴趣。四、解决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在寻求着解决问题方法,以下是我们针对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问题的一些见解:1,对于调查问卷所反映的中国民众对茶文化不是很了解,认为茶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我们认为应从基础教育做起,在中小学教科书中普及茶文化,涉及内容应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过程等,并开展有关茶文化的各类课外活动如茶道的礼仪、茶道的技艺等,激发学生们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2有关部门应重视茶文化的推广,积极举办茶文化相关活动,例如举办融合高雅茶道

12、技艺与文化的茶会,举行中国茶文化节等。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与秉持“念古咏新”的日本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瑰宝,是东方文化不朽的遗产。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古老茶文化的摇篮。自中唐茶传人日本以来,日本茶文化从学习模仿阶段到坚持创新,直到明代脱离中国茶文化对其的束缚,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发展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形成有着鲜明特点的茶道体系。总的说来,东方茶文化是中日两国茶文化不断融合交流的结果。中日茶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的范畴,既各有其独特魅力,又有许多共同点。两国茶文化的不同点在于茶文化的起点,茶文化参与者的不同,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中日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均是“和”。毫无疑问,作为古老茶文化起源地的中国有着优秀的茶

13、文化,但只注重茶的生活化实用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取舍而无多少新的理念提出,现今已进人茶文化发展的衰微停滞阶段。因而我们在继承传统茶文化的同时,应倡导融入高雅的茶道艺术与深远的意境,弘扬我们的“国饮”文化,使茶文化这块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参考文献1陈文华论中国的茶艺及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地位 浅谈中日茶文化的不同发展方向J中国农史,2005(3)2李春玲浅析中日茶文化J1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3陆留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fJ】茶报,2003(4)4千玄室中日本茶道论(监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M】人民出版社,20046于丽萍中日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比较J1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