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灾工程”建设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灾工程”建设情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避灾工程”建设情况一、“避灾工程”建设现状 我市地处浙南沿海是台风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地质灾害点较多每年都要转移安置大量的灾区群众仅20_年全市就转移安置群众90万人次。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_年起我市启动了“避灾工程”目标是用3年的时间实现避灾场所覆盖全市全部乡镇(街道)和地质灾害易发村(居)。20_年我市投入资金110万元改建避灾场所26个(其中乡镇级避灾中心13个村居级避灾所13个)总建筑面积达2.47万平方米容纳避灾群众8150人。20_20_年我市总计投入建设资金270万元改建完成避灾场所66个(其中市级避灾中心1
2、个乡镇级避灾中心21个村级避灾所44个)总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灾时可安置转移群众1.7万人。在20_年和20_年的防御台风中我市组织引导8000余名处于危险地带的受灾群众妥善安置到已建好的避灾场所避灾发挥了避灾场所应对台风灾害的巨大作用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实践证明推进“避灾工程”建设是提高应急减灾能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因灾伤亡的有效措施是一项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实事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的“避灾工程”建设刚刚起步还处在探索阶段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场所选址难。工程
3、选址是避灾场所建设的第一步因此选址问题就成为“避灾工程”建设工作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新建和改建的避灾场所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场所选址难的问题。在新建避灾场所选址方面新建的避灾场所对选址要求比较高除了要避开易受泥石流、滑坡、洪涝等灾害威胁的地段还要考虑地质条件较好、地形安全、交通通畅、转移便利等因素。目前我市土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政策十分严格而且越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急需建设避灾场所的地区用地指标越紧张因此能找到一块既能满足避灾场所选址要求又能通过土地部门建设审批的用地十分困难。20_年上望街道避灾中心选址就因是农保地土地指标无法落实虽然市政府专门为此召开各部门协调会议但仍无法落实建设用地该建设项目被迫
4、搁浅。在改建避灾场所选址方面村办公楼、祠堂、学校等现有场所是我们改建的首选目标。但是目前我市符合避灾安置场所条件要求的场所为数不多特别是西部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村办公楼、祠堂和学校地处低洼地带易受洪涝灾害威胁且当初建设时无设计图纸房屋安全难以保证造成改建避灾场所选择余地很小给选址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部门协调难。“避灾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和单位它又是一项新工作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虽然我市成立了“避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但是从两年来的工作情况来看领导小组还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成员单位职责不明确配合比较生疏协调沟通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审批周期过长。相关部门在处理新建避灾场所立项
5、审批时没有给予必要的方便造成立项审批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了项目开工的建设进度。飞云镇避灾中心建设项目原定20_年8月份竣工从20_年5月份开始立项审批到11月份项目审批仍未完成避灾工程无法按时开工直到市政府召开协调会议要求各审批部门对避灾工程项目审批特事特办后审批工作才于12月份顺利完成。二是安全鉴定难落实。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利用已有公共建筑物作为避灾安置场所前应委托有资质的房屋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鉴定。符合要求的方可作为避灾安置场所”。但是由于房屋质量安全检测的费用没有落实加上检测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又无人负责等原因市房管部门和村乡镇方面均不太愿意进行安全检测导致改建的
6、避灾场所鉴定工作无法开展。20_年有27改建避灾场所因为没有进行房屋质量安全检测不能由市政府认定为正规的避灾安置场所只能作为临时避灾点使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规范管理难。要提高避灾场所管理和服务质量确保避灾场所正常、有效运转资金、人员、制度是关键。在资金方面我市给予市级避灾中心一次性补助10万元乡镇(街道)级避灾中心补助5万元村(居)级避灾所补助2万对避灾场所进行了改建按要求配置了功能用房并购置了发电机、应急灯、被席、食物、饮用水和日用品等救灾物资但是日常运转经费还没有落实造成避灾场所救灾物资补充更换和场所维护无资金可用;在人员方面部分乡镇、街道没有按规定负起日常维护管理的职责只是台风期
7、间临时安排人员进行管理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在制度方面我市避灾场所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在转移、安置和疏散等环节缺乏必要的规范给管理上造成混乱。出现了转移安置组织比较松散、台风警报解除后仍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不肯撤离等问题。 三、建议对策 “避灾工程”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的切身利益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针对我市“避灾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稳妥推进这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舆论环境。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宣传工具开展避灾、减灾、防灾宣传教育活动。并要深入村居(社区)通过黑板报、宣传画、横幅、播放避灾宣传磁带和
8、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防灾、避灾知识增强群众避灾意识不断提高群众的自救能力。同时要根据省民政厅的要求及时开展台风救灾实战演练在全市上下形成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努力为避灾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加大财政投入解决资金问题。避灾场所建设、改造、维护、检测和救灾物资所需资金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予以重点保障。适当提高新建避灾场所补助标准由目前的每平方米800元调整到1200元。因灾启用过程中和房屋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有关设施受到损坏的由当地乡镇政府负责修复或给予必要的补偿。市民政部门应在划拨的台风救灾款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作为避灾场所运转经费。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建设
9、避灾场所捐赠救灾物资形成“市财政投一点乡财政出一点村居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3、因地制宜选址优先安排用地。避灾安置场所布局要优先确认现有人防工程、体育馆、影剧院、会场、中小学校、社会福利设施、村(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等公共建筑物和修缮后符合避灾安置要求的公共建筑物。确实没有符合避灾安置要求公共建筑物的应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功能完备、平灾结合”的原则建设具有避灾安置功能的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各乡镇、街道要把“避灾工程”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土地部门应对“避灾工程”建设项目用地予以优先审批用地切实落实好“避灾工程”建设用地。 4、明确部门职责共同抓
10、好建设。“避灾工程”是一项新工作涉及部门比较多工作难度大因此必须发挥“避灾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牵头作用强化对各“避灾工程”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政府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抓好“避灾工程”建设。市民政局部门作为“避灾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做好工程进度督查工作及时上报工程进展情况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的问题;土地、建设、房管等部门要对“避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特事特办的方针以最快的速度给予办理;市建设部门要定期对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进行督查市房管部门负责房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各乡镇作为实施主体要成
11、立避灾中心建设工作班子具体负责“避灾工程”建设切实把“避灾工程”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指定专人负责工程质量、进度、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狠抓施工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5加强场所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避灾场所的规范管理并形成长效机制。避灾场所所在乡镇(街道)要成立避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兼任中心主任每个避灾场所都要确定一名人员负责避灾场所的运行和管理平时负责避灾场所日常维护管理对避灾安置人员进行出入登记做好事务等基本生活用品的发放、登记安排好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好避灾安置场所秩序。同时要制定瑞安市避灾场所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避灾场所管理
12、确保避灾场所安全、有序运转。 四、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开展避灾场所建设。今年计划投入建设资金86万元改建避灾场所28个(其中街道、乡镇级避灾中心10个村居避灾所18个)改建面积2万平方米容纳避灾人员6000人。 2、加强避灾场所检查。在汛期来临前对全市已建的避灾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对已不符合避灾条件的场所坚决予以关闭全面消除避灾场所安全隐患。同时督促各避灾场所充实更换救灾物资确保受灾时灾民24小时内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睡、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3、规范避灾场所管理。一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瑞安市避灾场所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避灾场所管理。二是建立避灾场所工作队伍。各避灾场所所在乡镇(街道)成立避灾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乡确定一名街道、乡镇领导全面负责避灾场所的运行管理;每个避灾场所落实一名责任人一旦转移预案启动能立即到岗履行岗位责任;同时各避灾场所要指定一名人员具体负责场所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