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数学五年级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资料(2021-2022年收藏)小学数学五年级知识点归纳.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4、 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
2、除数。如:3.55=0.7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被除数商=除数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7、循环小数: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 7.14514
3、5等。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
4、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算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10运算定律和性质: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1). 加法交换律:ab = ba 2).
5、加法结合律:abc = a(bc) 3). 减法的性质: abc = a(bc) a(bc)= abc abc = a(bc) a(bc)= abc4). 乘法交换律:ab=ba 5). 乘法结合律:abc=a(bc)6). 乘法分配律:(a+b)c=ac+bc 7). 除法的性质: a b c = a ( b c ) a ( b c ) = a b c a b c = a ( b c ) a ( b c ) = a b c 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6、它们的和不变 。 3).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4).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5).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6).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7). 除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除以所有除数的积,商不变。8).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 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
7、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两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对称点。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连线垂直于对称轴。3.轴对称图形具有对称性。4轴对称图形的法:(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4)按照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就画
8、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平移: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平移的基本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3.平移图形的画法:(1)确定平移的方向与距离。(2)将关键点按所需方向平移所需距离。(3)按原来图形的连接方式依次连接各对应点。4、平移几格并不是指原图形和平移后的新图形之间的空格数,而是指原图形的关键点平移的格数。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平移、对称1.运用平移设计图案的方法:(1)选好基本图案;(2)根据所选的基本图案确定平移的格数和方向;
9、(3)平移,描出对应点; (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2.运用对称设计图案的方法:(1)先选好基本图案;(2)依据基本图案的特点定好对称轴;(3)选好关键点,并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4)按顺序连接对应点,画出基本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三单元 倍数和因数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我们只在自然数(零除外)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2,
10、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偶数和奇数的定义: 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补充知识点: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都是整十数,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二)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和3的倍数,一定是6的倍数
11、,最小的是6。)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时是3和5的倍数,一定是15的倍数,最小的是15。)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一定是30的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9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它也一定是3的倍数。找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方法:1、运用乘法算式,思考:哪两个数相乘等于这个自然数,
12、那么这两个乘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2、运用除法算式,思考这个数除以几能整除,那么除数和商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补充知识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找一个数的因数,通常用列举的方法,可一对一对的写出来,也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找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一般来说,首先可以用“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这个数是否有因数2,5,3;如果还无法判断,则可以用7,11等比较小的质数去试除,看有没有因数7,11等。只要找到一个1和它
13、本身以外的因数,就能肯定这个数是合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找不到其他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数的奇偶性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小船最初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通过“列表”“画示意图”的方法会发现“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通过计算发现奇数、偶数相加奇偶性变化的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第四单元 多边形面积比较图形的面积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根据图形面积
14、的大小,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可以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的方法进行比较;直接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图形面积相同,其形状可以是不同的。补充知识点: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是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地毯上的图形面积知识点:根据地毯上所给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面积的计算方法。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答案的面积。将图案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通过求小图案的面积,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的面积。补充知识点
15、:在解决问题时,策略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重合,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过对边的某一点。从这一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点到垂足)就是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高。注意:
16、从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可以向它的对边画高,也可以从另一条边上的任意一点向它的对边画高。用三角板画出三角形的高的方法: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准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另一条直角边与这个顶点的对边重合。从这个顶点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条垂线(从顶点到垂足)就是三角形形一条边上的高。用三角板画梯形的高的方法: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梯形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此: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
17、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补充知识点: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同时,其面积也是相同的。(二)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因此:三角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底高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 h2补充知识点:决定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三角形的底与高的长度,只要底和高相同,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三)梯形的面积梯形面积=两个相同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就是平行四
18、边形的高。因此:梯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2=底高2=(上底+下底)高2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h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 (a+b)h2补充知识点:决定梯形面积的大小的因素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与高的长度,只要上下底的和与高相同,不同形状的梯形的面积也是相同的。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知识点补充: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旋转、平移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
19、2倍。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旋转、平移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S=
20、(ab)h2. 1、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2、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3、有关规律: 在平行四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架,如果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它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因为底不变,高变小了;如果将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则他们的周长不变,面积变大了。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时,若高相等,则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一半。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时,若底相等,则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21、三角形的一半。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则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整体“1”的含义: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整体“1”。分数的意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几,整体就被分成了几份,分子是几,就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即分数具有相对性。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
22、量大,对应的整体就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小,对应的整体就小。(真分数与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像 、 、 、 ,这样的分数叫作真分数。特点:分子都比分母小;分数值小于1。像 、 、 、 ,这样的分数叫作假分数。特点: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像 、 、 、 ,这样的分数叫作带分数。特点:由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组成的;分数值大于1。2带分数的读法: 读作:二又四分之一。补充知识点: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除数不为0)。分数的分母不能是0。因为在除法中,0不
23、能做除数,因此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的值相当于商。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把所得的商写在带分数的整数位置上,余数写在分数部分的分子上,仍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将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因此分数的分子
24、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也是不变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 ,即比较量标准量= ,得到的商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没有单位名称。找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运用找因数的方法先分别找到两个数各自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因数中相同的因数,这些数就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再看看公因数中最大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补充知识点: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
25、数的公因数只有1。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6、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约分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公因数,分数的值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理解最简分数的含义:像 、 、 这样分子、分母公因数只有1了,不能再约分了,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分子与分母是相邻的自然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两个不同质数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分子是“1”的分数一定是最简分数。掌握约分的方法:约分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数的公因数一个一个去除,另一种是直接用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去除。补充知识点:比较分数大小时,分母相同的、分子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有些时候分子分母都不
26、相同可以采用约分后进行比较的方法。例如: 找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1、先找出两个数各自的倍数(限制一定的范围内),再找出公有的倍数,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看看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是几,这个数就是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两个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最小公倍数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补充知识点: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3、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4、如果两个数是连续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5、如果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
27、个数的最小公倍数。6、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大小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第六单元 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知识点:了解组合图形:有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组合图形。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是多种
28、多样的。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分割法”和“添补法”。分割法:即将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基本的图形。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的方法也将越简单,同时又要考虑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添补法:即通过补上一个简单的图形,使整个图形变成一个大的规则图形。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知识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内容主要是以方格图作为背景进行估计与计算的,所以借助方格图能帮助建立估计与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方法:满格记为1,少于半格记为0,大于半格记为1。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 知识点:运用列表的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折中列表法)
29、解决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也可用“方程”来解决。点阵中的规律 知识点: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到图形与数的联系。在“点阵中的规律”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前后图形中点的变化规律,推理出后续图形中点的数量。第七单元 可能性1、判断游戏是否公平,要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2、摸球游戏(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1)通过游戏所列的条件,推测某种情况出现的概率;(2)能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写出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推测可能发生的结果。知识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客观事件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0”,客观事件中,“一定能”出现的现象用数据表示为“可能性是
30、“1”,当可能性是相等的时候,用数据表述是“ ”。逐步体会到数据表示的简洁性与客观性。补充:一、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方法:化大为小或化繁为简,画图,列表,再总结应用 2、植树问题: (1)、两端要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竖电线杆,两端插旗.) (2)、两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类似问题有:锯木头,剪铁丝.) (3)、一端栽一端不栽: 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间隔数棵数 (类似问题有:敲钟听声,上楼时间.) 3、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
31、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4、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单边边长=(最外层数目+4)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5、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 6、过桥问题 总长=车身长+车间距车间隔数+桥(路长) 速度=总长时间 7、出租车计费(信件邮资、洗照片)等问题。 计算时分成两部分。(1)标准部分。已经知道总价的,不再计算,不知道总价需计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数量超出单价。最后相加。二、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aa可
32、以写作aa或a,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或2a (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性质一: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性质二: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6、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7、方程的解是一个数; 解方程式是一个计算过程。 所以,X=是方程的解。列方程解决问题
33、 方法步骤:1、读题、分析题意(从要求入手)。【找出已知信息(包括隐含信息剔除无用信息)和未知(即要求信息);注意单位是否一致;不一致先转化】 2、解:设未知数。【有两个未知数,通常设小的那个,另一个用含设的未知数的关系式表示。】 3、思考并列出方程。 【根据题意和找出的信息建立已知和未知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反思后作答。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4、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加数
34、加数和 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7、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常见计量单位及进率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千米(km)-_米(m)-_分米(dm)-_厘米(cm)-_毫米(mm) 面积单位:(从大到小)平方千米(km)-_公顷-_平方米(m)-_平方分米(dm)-_平方厘米(cm)-_平方毫米(mm) 质量单位:(从大到小)吨(t)-_千克(kg)-_克(g) 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时-_分-_秒(二)计算公式:1、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长方形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
35、=axb 2、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xa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xa 3、三角形面积 (1) 三角形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S=ah2。 (2) 已知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底,求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2底 用字母表示h = S2a。 (3) 已知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高,求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面积2高 用字母表示a = S2h。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S=ah (2) 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求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底 用字母表示h = Sa (3) 已知平行四边形面积、
36、平行四边形的高,求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a=Sh 5、梯形的面积 (1)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s=(ab)h2 (2)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上底、梯形下底,求梯形的高。 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 字母公式:h = s2(ab) (3)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的高,求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 上底+下底=梯形的面积2高 字母公式:(ab) = s2h (4)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的高、梯形上底,求梯形下底。 下底=梯形的面积2高上底 字母公式:b = s2h-a (5) 已知梯形面积、梯形的高、梯形下底,求梯形上底。 上底=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 字母公式:a =s2h-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