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9437277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

2、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苦于)B. 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10. 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D.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

3、的一项是( )A. 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C. 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D. 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2022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

4、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B. 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C.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全面D. 请循其本 循:追溯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具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 子之不知鱼之乐D. 我知之濠上也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两位辩论高手,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游玩,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B. 庄子坚持认为 “

5、出游从容”的鲦鱼很快乐,其实也就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 选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D. 选文中,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两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与闲适。2022年天津市蓟州区武清区等部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

6、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 下面句子

7、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穷其林 穷:尽B. 悉如外人 悉:熟悉C. 咸来问讯 咸:全,都D. 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10.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一项是( )A. 武陵人捕鱼为业B. 复行数十步C. 便要还家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只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B. 文章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写得笔多曲致,富有波澜,由远及近,步步深入。C. 文章写桃花源百姓对渔人辞去时的嘱咐等,体现桃花源百姓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D. 文章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生活图景。2022年天津市东丽

8、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革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辫礼义而受之

9、,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死亦我所恶 (讨厌,憎恨)B. 故患有所不辟也 (担忧)C. 贤者能勿丧耳 (丧失)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10.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 乡为身死而不受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

10、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喻生与义“不可得兼”,确立了本文“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B. 文章第段通过讲述“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举例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表明作者“性善论”观点的普适性,“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曾有过善良的品性。D. “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做法。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后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1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

12、份低微,见识短浅B.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毛发D.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10. 下面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躬耕于南阳B.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 受任于败军之际D. 不求闻达于诸侯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纵观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B. 选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是劝勉刘禅亲近贤臣,听取 “兴德之言”。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南方已定”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D. 选文第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

13、多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

14、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B不敢稍逾约(越过)C尝趋百里外(慢步走)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10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敢出一言以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益慕圣贤之道往送之门C或遇其叱咄其如土石何D足肤皲裂而不知呼尔而与之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

15、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告诉马生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困难,勤勤恳恳,专心致志。B第一段作者写幼时嗜学的故事,借书而读,道出了遍观群书的不易,“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也写出了作者幼时问学之甘苦,求师之艰难。C第二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于自己的“缊袍敝衣”对比,突出自己内心的坚定和强大。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同时,细节描写的运用也让文章生动传神,如“俯身倾耳”一词就写出了作者虚心求教的情态。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2阅读孟子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小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16、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9下面语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B必敬必戒戒:告诫C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命:教导,训诲D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10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属于通假字的一项()A一怒而诸侯惧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C往之女家,必敬必戒D不得志,独行其道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孟子认为

17、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分析直接严肃,充满讽刺意味。B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C本文运用了排比,不仅增强文章语言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孟子认为大丈夫应有以天下为家的博大胸怀,要有为天下而立大志的思想和觉悟,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道主义者。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天津市和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

18、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苦于)B.

19、杂然相许(表示大约的数量)C.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10. 下列句子表达的语气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趣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D.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突出了移山之艰巨,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点明了愚公移山的原因。C. 愚公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来反驳智叟的嘲笑,说得智叟哑口无言。D. 愚

20、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他们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与讽刺的态度。【911题答案】【答案】9. B 10. A 11. 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句意:纷纷表示赞同。许:赞同;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语气。A.句意: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本句是愚公征徇家人的意见,是询问的语气;B.句意: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是妻子对愚公提出的疑问,是反问的语气;C.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

21、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是智叟对愚公的讽刺,是反问的语气;D.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是愚公对智叟的回答,是反问的语气;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D.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目的出发的,是对愚公移山的关心,对移山持肯定态度。因此本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22、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

23、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2022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日:“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B.

24、子固非鱼也 固:本来C.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全面D. 请循其本 循:追溯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具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 子之不知鱼之乐D. 我知之濠上也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中,庄子与惠子两位辩论高手,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游玩,俯看鲦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了一场人能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B. 庄子坚持认为 “出游从容”的鲦鱼很快乐,其实也就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 选文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

25、论引向深入。D. 选文中,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两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让人感受不到丝毫的轻松与闲适。【答案】9. C 10. D 11. D【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C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全,完全,肯定(是这样)。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A.助词,的;B.助词,的;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代词,这件事;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惠子与庄子两人的对话轻松风趣,并不给人“话锋强硬,咄咄逼人”之感,所谓的辩论,只是朋友之间的一场闲谈,轻松闲适,并不拘泥于谁胜谁负。故选D。【点

26、睛】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2022年天津市蓟州区武清区等部分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27、,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28、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欲穷其林 穷:尽B. 悉如外人 悉:熟悉C. 咸来问讯 咸:全,都D. 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10.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一项是( )A. 武陵人捕鱼为业B. 复行数十步C. 便要还家D.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只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B. 文章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作者写得笔多曲致,富有波澜,由远及近,步步深入。C. 文章写桃花源百

29、姓对渔人辞去时的嘱咐等,体现桃花源百姓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珍惜。D. 文章描绘出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生活图景。【911题答案】【答案】9. B 10. C 11. A【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 悉如外人。句意是: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悉,全,都;选项中的“悉”理解为“熟悉”是错误的;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通假字的辨析。C.“要”同“邀”,邀请;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

30、的分析和理解。A.“只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理解有误,文章还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等内容;故选A。【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

31、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桃花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

32、人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阅读鱼我所欲也一

33、文,完成下面小题。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革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辫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

34、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9.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死亦我所恶 (讨厌,憎恨)B. 故患有所不辟也 (担忧)C. 贤者能勿丧耳 (丧失)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10.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C. 乡为身死而不受D.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以“鱼”比喻“生”,以“熊掌”比喻“义”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比

35、喻生与义“不可得兼”,确立了本文“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B. 文章第段通过讲述“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举例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表明作者“性善论”观点的普适性,“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曾有过善良的品性。D. “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做法。【答案】9. B 10. D 11. C【解析】【9题详解】A. 句意: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讨厌,憎恨。选项正确;B. 句意: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选项错误;C. 句意: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丧:丧失。选项正确; D. 句

36、意: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选项正确;故选B。【10题详解】A. 句意: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辩,同“辨”辨别;B. 句意: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C. 句意:从前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乡,通“向”,原先,从前;D. 句意:如今却为了得到妻妾侍奉而接受了。此句中没有通假字;故选D。【11题详解】C. “贤者”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保有善良的品性,而没有丢失它们,“他们曾有过善良的品性”表述不严密;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

37、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38、”)。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

39、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后面小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

40、,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B. 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毛发D.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10. 下面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躬耕于南阳B.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 受任于败军之际D. 不求闻达于诸侯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

41、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纵观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B. 选文第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是劝勉刘禅亲近贤臣,听取 “兴德之言”。C.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南方已定”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D. 选文第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多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911题答案】【答案】9. C 10. B 11. D【解析】【分析】【9题详解】C句意: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毛,草木。故选C。10题详解】B句意: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

42、装备已经充足。并未改变语序。不是倒装句。故选B。【11题详解】D“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有误,应为“感慨先帝创业的艰难,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激励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故选D。【点睛】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

43、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

44、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方法,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2022年天津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45、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B不敢稍逾约(越过)C尝趋百里外(慢步走)D媵人持汤沃灌(热水)10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敢出一言以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益慕圣贤之道往送之门C或遇其叱咄其如土石何D足肤皲裂而不知呼尔而与之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告诉马生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困难,勤勤恳恳,专心致志。B第一段作者写幼时嗜学的故事,借书而读,道出了遍观群书的不易,“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也写出了作者幼时问学之甘苦,求师之艰难。C第二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同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