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黑白双面).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19424199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黑白双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黑白双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黑白双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黑白双面).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集训资料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重要提醒:本资料题型划分依据为历年考情数据分析,仅供参考,广大学员在复习时应该举一反三,透彻把握。【选择题】先秦时期1.诗经 :共 305 篇,原称诗三百,西汉时期列为五经之一,故称诗经。2.尚书 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尚书是距今 二千三百年至三千年间的官方文献总集。3.荀子:提倡“中和”之美,开后世明道、征圣、崇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4.老子“大音希声”: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美学观念。认为最美的音乐是自然全声之美,而非人为的、部分之美。魏晋南北朝时期1.中国自成体系的文学理论论著: 出现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2.

2、陆机文赋 :探讨的主要是文学创作的文学理论。3.钟嵘诗品序 :所说“众作之有滋味者”是五言诗。“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滋味”指作品中蕴蓄着深厚动人的感情,能够引起读者的激动、 联想和咀嚼回味,亦指诗歌创作所达到的最高造诣和境界。隋唐五代时期1.白居易:唐代文论家。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最看重的是讽喻诗。提出“文 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答李翊书 :是韩愈写给他门人李翊的一封书信。宋金元时期1.黄庭坚:诗歌革新主张是“点铁成金”。2.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一句中“涪翁

3、”指黄庭坚。 3.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文章切入角度是以书法喻诗。4.李清照词论:“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做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一句,在批评以 文为词。5.沧浪诗话:“ 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 6.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把关汉卿列为首位。明代时期1.何景明:提出文学复古要“舍筏登岸”,具体涵义是比喻学习古人有所得后应舍弃古人的陈法。 2.艺苑卮言 :作者是明代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艺苑卮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3.王骥德曲律 :认为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清代时期1.王士祯: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

4、2.李渔:戏曲理论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宾白。3.王夫之: 明末清初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文论家和学者。“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邪”语出王夫 之的姜斋诗话。4.清代诗学主张:除肌理说外,清代其他三大诗学主张是:格调说、性灵说、神韵说。5.金圣叹:第一次把水浒传提高到与史记及杜甫、苏轼等大家同等位置加以赞扬。近代时期1.刘熙载艺概:文艺美学方面代表作。“山之精神写不出, 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 以草树写之。故 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这段文论出自刘熙载艺概。2.梁启超: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 ”说。认为小说具有的艺术魅力是“熏、浸、刺、提 ”。论小说与 群治之关系 :

5、被教材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3.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人间词话 。词学理论核心是“境界”说。其文学思想除了受到 中国古代一些传统文学思想影响外,还受到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康德、叔本华的影响。【非选择题】先秦时期1.请简析“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 尧典 。诗歌表达人的抱负和情感,其实质是把诗歌看作人的心灵的表现。是中国诗歌理论的 开山纲领,总结出诗歌的语言性和思想性两大特征,说明了两者的表达与被表达的关系。朱自清认为“志”属志 向怀抱,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周作人认为“诗言志”是“言情”; 闻一多指出早期的“志”包括 3 种含意:记事的,记诵的;

6、抒情的。2.请论述孔子的主要文艺思想 (论语 中体现)(1) “兴观群怨”说:即文艺与政治、道德的关系,实质是对诗歌 (包括乐、舞) 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兴 ” 指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讲诗歌在“修身”方面的教育作用。“观 ”讲诗歌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指诗歌 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心态。“群 ”是诗歌具有聚集士人、切磋砥砺、交流思 想的作用。“ 怨 ”是诗歌具有批评和怨刺统治者政治措施的作用。 (2) “尽善尽美”说:即文学批评的标准。论语论雅乐与正声提出“尽善尽美” 。 中国古代评价文艺作品的原则。“美 ”是对艺术的审美评价和要求; “善 ”是对艺术的社会

7、道德伦理规范和要求。“尽善尽美”说实际上提出了文艺批评两方面的标准,即社会标 准和美学标准。有具体的历史和阶级内容;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和美学发展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对文艺作品 的美学批评必须和社会道德伦理的批评结合起来的原则,具有重要开创意义。 (3) “辞达”说:文学作品能用准 确的语言表达作品内容,不必要与内容无关的文饰。但一定文饰,还是必要的。 (4) “文质彬彬”说:认为文与 质要兼美。运用到文学创作中,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文采与质朴的相得益彰。孔子作品核心是 “诗教”观。 (5)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过分,比喻表现的情 感很

8、有节制。体现儒家中正雅和的审美追求。儒家是以“ 中和之美”为文学观。 (6) “思无邪 ”说:论语 为 政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 ”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这种思想直接导致后来以“温柔 敦厚”为基本内容的“诗教”建立。3.请论述孟子的文论主张(1) “以意逆志”说: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理解诗的方法。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 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具体内容探索作者心 志。 (2) “知人论世”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站在作者立场,体 验作者思想感情,准确把握写作意图

9、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较科 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这种方法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3) “知言养气”说:孟子 公 孙丑上提出。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养 气 ”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 因而被后人 广泛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传统, 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指导创作,影响 积极。4.请论述庄子的文艺思想(1) 庄子思想: 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2) “虚静” 、“物化”说:“虚

10、静”说:最早是老 子道德经 中提出,庄子继承发展,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坐忘”是“虚静”, 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物化”说:进入虚静状态后,人不再受感觉 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达到认识上的“大明” 。作为创作者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主体的“ 自然” (天) 和客体 的“ 自然” (天) 合而为一,进入“物化”境界,即“以天合天” 。此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 (3)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是庄子对言义 (即语言与思维) 关系的看法。言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 言不尽意;既然已经知道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强调语言文字的

11、局限性,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对文学 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为 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 “天籁 ”说:齐物论中把声音之美分为“人籁”、“地籁”、“天 籁”三种。人籁即箫管之类,属下等;地籁,即风吹窍穴之声,属中等;“天籁”即块然自生的自然之声,为上等。 “天籁”特点: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反对以部分的、有限的声乐,破坏或 代替自然全美之声。 (5) 卮言、重言、寓言之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卮言,是无心之 言;重言,是托为时贤先哲之言; 寓

12、言即寄寓之言。三者都不是对现实的真实表述,而是为了让人们体会道的特 征而运用的象征性语言。5.请简析墨子的文学观点(1) “非乐” :认为文艺对政治只能起消极的破坏作用,主张先质后文,强调文学的功利目的和实用价值。一般 地否定文学艺术超功利的审美娱乐作用,带有很大狭隘性。 (2) 三表法:“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 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强调判断一种言论或知识的真假,必须参证历史经验、百姓见闻和实际效用。 以对国家人民是否有利为标准来衡量言谈文学,参考历史的经验和具有现实根据,注重在实践中检验效果。两汉时期1.请论述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理论(1)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动机:“ 究

13、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2) 司马迁的“ 怨 ”和“直谏” 精神:对黑暗现实的怨愤情绪和直谏精神。“怨”并非个人主义的愁闷,而是对国家的忠诚、忧国忧民的思想受 到邪恶势力打击压抑后的怨愤,是坚持真理正义,不惜牺牲自我而反抗黑暗现实的激情。 (3) “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在史记 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 中历述文王、屈原、韩非等人事迹,总结其创作“大抵贤圣发 愤之所作也” ,并结合自身创作的真实体会,提出“发愤著书”说。伟大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或政治主张, 在遭到反动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立言”的产物。“愤”固然包含个人怨愤情绪,更包 含穷而弥坚的意志、面对

14、逆境的奋起和战斗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如李白“哀怨起骚人” 、韩愈“不平则 鸣”、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现代“文学史苦闷的象征”等。屈原惜诵有“发愤以抒情”,淮南子 训 齐俗有“愤于中而形于外”。原文:“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4) 史记 “实录”精神: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对后世史学及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后世史学著作,特别是 正史,在体例和写作态度上受到影响;文学创作例如

15、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2.请简析乐记的文艺观点音乐产生源于人心感物。提出音生人心问题, 引申出文艺对社会政治重大反作用。关于音乐本质。“乐”包括诗、乐、舞,人心表现,各有特点。随着人感情表现需要而逐步推进。3.请论述毛诗序的相关文学理论(1) “情志统一 ”说: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吸收乐记观点,又有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 ,又 是“吟咏情性” ,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 (2) “诗有六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 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指铺叙直说。比, 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双重作用。雅

16、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鲁、宋二国祭祀用以赞神的歌舞。 诗经六义最早出自周礼 春官 。风、雅、颂是诗经分类,赋、比、兴是表现方法。“六义”说是对 诗经创作经验的总结。 (3)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 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 (4) 讽谏说及“主文而谲谏” :对诗歌形式特点的要 求讽谏说: “讽谏”是在讽刺之中包含着“谏 (劝说) ”的意思,充分肯定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百姓 可以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判,包含民主因素。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 黑暗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

17、系作了比较明确的论述。主文而谲谏:“主文”指重视文采,讲究 形式; “譎諫”是刺上的方式应委婉含蓄,使统治者能够接受。从统治者角度对诗歌形式提出要求,对后来诗歌 创作讲究文采,追求含蓄曲折,产生一定影响。 (5) “ 变风” 、“ 变雅”说:毛诗序将风、小雅、大雅各 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作品,“变风” 、“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作品。 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风均为“变风” (但认为“豳风”是西周 初年周公旦避流言时作品,其余“变风”是西周衰落时期作品) 。将小雅中的鹿鸣至菁菁着莪16 篇、大 雅中的文王至卷阿18 篇列为正雅,

18、认为是武王、周公、成王政治清明时期作品,其余是“变雅”,是西 周中衰后厉王、宣王、幽王时期作品。“正变”说反映了汉代儒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 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变风” 、“变雅”说法看到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有积极意义。4.请简析扬雄的文论观点“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心声心画”论;“雕虫篆刻”;明道、宗经,征圣。5.请简析董仲舒的文学主张董仲舒,汉代经学文论的代表。“天人感应”与文学创作。论诗歌内容和功用。诗无达诂。6.请简析王充论衡的文论观点“疾虚妄”说:提倡真实,反对“虚妄” 。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必须真实,坚决反对荒诞不经的虚妄之作。 “文为世用”

19、:文章应有为而作,有益于世,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文章内容形式必须统一,内外相符。“言 文合一 ”:针对汉代复古保守的文必艰深论,王充提倡文章语言应清楚明白,好作品不在语言艰深,而是深入浅 出,喻深以浅。论衡 超奇篇内容主要是对作家的品评。7.请简析汉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淮南王刘安是第一个为屈原作品作注的人,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了高度评价,肯定它义兼国风、小 雅,可与日月争光。东汉班固从封建礼教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出发,不赞成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其人 其作的崇高评价。提出“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 以离谗贼。 ”“露才扬己”比喻炫耀才能, 表现自己。东汉王逸不满班固等人对屈

20、原及作品的职责,作 楚辞章句,全面批驳其谬论,进一步发扬刘安 和司马迁的思想,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很高评价,成为汉代关于屈原争议的重要文献。魏晋南北朝时期1.请论述曹丕的文学主张 (典论 论文)(1) 典论 论文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最早提出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 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新阶段。“诗赋欲丽”:看到 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特别深远的影响。 (2) 文章“不朽”说:“盖文章,经国之大 业,不朽之盛事” 。对文章价值给予崇高评价。认为文章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对传 统

21、的文章 ( “立言”) 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3) 文体说 ( “四科 ”八体说) :典论 论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 各自特点的思想。“本”指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末”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提出文体共有“四 科”八种体裁的文章。 (4) “文气 ”说:典论 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论断,“气”指作家在禀性、气度、 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强调作品应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2.请论述陆机的文论观点 (文赋)(1) 艺术构思说:“意称物” 阶段,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的构

22、思过程,包括:构思准备: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 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创作构思的前提是观察外界事物,饱读前人诗书,构思阶段:涉及从想像活动的 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使其物质化的全过程。情与物在想像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 艺术表现说:艺术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文逮意”问题。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 (2) 文体风格说 (十体说与曹丕“四科八体 ”的区别) :“十体”说,比曹丕“四科八体”说更细致准确。各类文体具体排 名次上,曹丕将纯文学“诗” 、“赋”二体排列在八体最后,把朝廷应用文体“奏”和“议”放在最前。陆机文 体论先排列的是“诗”和“赋” ,最后才是“论”

23、、“奏” 、“说” ,说明陆机对审美文学的认识和重视比曹丕 前进一步。陆机概括十类文体的审美特征比曹丕具体准确。 (3) “诗缘情而绮靡”说:诗歌是当时最重要的文 体。“诗缘情”是诗歌因情而发的,抒发作者感情,强调了情的成分。强调诗歌的审美特性, 以追求诗的美好动 人为目标,客观上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更符合诗歌艺术的特点。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 要表现。认为诗歌是有充沛的感情和精妙的语言的结合。是给诗歌下的定义 (或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 。3.请论述刘勰的文论主张 (文心雕龙)(1) 作者:刘勰,字彦和,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成书于齐末,与钟嵘诗品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最伟大

24、 成果,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成熟标志。 (2) 文心雕龙概述:分四个部分,重点是创作论。神思 :核心 是艺术想象。特征:形象性、情感性、不排斥抽象思维参与。功能: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驰骋,才情 发挥;是整个创作活动中心和关键;神思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情采 :论述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关系,主 要内容:a 明确提出文质并重主张;b指出“情采”两者之间主次关系, 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c 主张“为情而 造文” ,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主义之风。时序阐述刘勰的基本文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发展 而发展。主要内容:指出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指出文学本身内在发

25、 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系。 (3) 文心雕龙构成: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 骚,是全书总论,文之枢纽 (关键) 。第六篇明诗到第25 篇书记,是 20 篇文体分论,是论文叙笔。 第26 篇神思到第49 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最后第50 篇序志,是序言。 (4) “原道” 说:文学的本质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 。探索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层本质。广义的道: 宇宙万物 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文:“人文”, 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5) “神思”说:创作论之首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 三者

26、之间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核心,所以把该篇视为创作论总纲。文论:艺 术思维中的想像问题;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思维和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6) “体性”说 (“才、 气、学、 习 ”说) :涉及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能个性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着必然的 内在联系。“体”有两层意思,一指体裁形式,二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性”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作家 个性形成有四方面因素,即才、气、学、 习。个性形成因素;才、 气、学、 习。才,才与气是先天的,才指作家 才能; 气,指作家气质个性;学和习是后天的,学指作家学识, 习指作家的学习。把后天的学和习放

27、在先天的才 和气之上。文学作品风格多样化。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两两相对。把对风格的研究推向深入。 (7) “风骨”说:风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二者相辅相成。可看作 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 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4.请论述钟嵘的文论主张 (魏晋南北朝文论诗品)(1) “直寻”说 (“ 自然英旨”说) :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倡诗要“直寻”,即不假借用典用事, 直接抒情叙事,感情真挚。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提供理论根据。 (2

28、) 风骨论:以怨愤为主要内容。以建安风 骨为最高典范, 以“建安风力”为五言诗应该达到的美学标准,强调诗歌创作以“风力”为主干,歌颂高尚的人 格理想。“风骨”标准: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而不重形,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为后 人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之一。 (3) “ 滋味”论:钟嵘是中国古 代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后影响到司空图、严羽、 王土禛、王国维等人的诗歌意境理论。 (4) “诗有三义”说:注意到诗歌抒情言志、假物取象、滋味无穷的审美 特质。综合运用兴、比、赋写作手法。兴:语言

29、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把兴放第一位,突出表现诗歌的艺术 思维特征。比:通过写景叙事寄托作者情志。赋:对事物进行直接的陈述和描写,其中也要有寓意的语言。 (5) “性情”说:对诗歌本质的认识。指出诗歌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摇荡性情”原因是外界事物对诗人的 感发触动,即“物之感人” 。“物”包括自然食物和社会生活内容。钟嵘的感情论是指社会生活所激发的人的感 情,具有进步的积极的社会内容。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一个进步传统,其情感论摆脱了儒家经学的框架, 没有泛情主义的弊病。 (6) 诗品序:直接动机是为反对齐梁诗歌创作庸音杂体和纠正诗歌批评标准混乱局面, 专论五言诗,分上中下三品,构成

30、三卷,主要内容有破有立。“立”的方面:诗歌创作动机激发,有赖于客观 事物感召;提出“滋味”说,基本精神是主张诗歌创作用比兴塑造生动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真情实感。“破 ” 的方面:反对声病,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反对作诗用典;认为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隋唐五代时期1.请简析陈子昂的文论主张(1)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对齐梁文学的批评:只讲究华丽辞藻,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 感的抒发。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 “兴寄”说:“兴寄”指托 物起兴。诗歌要有充实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 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 咏物叙事抒发

31、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 (3) “风骨”说:继承 前人风骨论。 内涵:指建安风骨,即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 的特点。 以登幽州台歌为例。2.请简析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最早的论诗绝句。作于唐肃宗年间,为六首七言绝句。阐明自己对待六朝作家和古今之争等问题的主张。第一 首正确评价南朝梁代诗人庾信,批评时人笼统否定齐梁诗歌创作错误倾向;第二首正确评价初唐文坛著名的“四 杰” ,批评时人割断历史,简单否定初唐文学创作错误倾向。第三首从奇丽俊美风格、辞采角度继续称赞初唐四 杰,批评讥笑四杰的后生尔曹;第四首是对前三首的总

32、结,认为中唐文坛总体上表现出的艺术才力还没能超过庾 信及初唐四杰数公;第五首从理论上阐述了文学发展中应如何对待古今之争的问题;第六首是对前五首的总述, 指出当代文学不及古代“前贤”文学的原因在于当代作家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因袭前人争论谁先谁后的问题上。戏 为六绝句 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初唐四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 师。 ” 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 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3.请简析皎然的文论主张 (诗式)(1) 诗歌创作中“意 ”与“境 ”关系:是诗人情意受外界触发而起,情意又要凭借境象描绘抒发。

33、“取境”是诗 歌创作的品格高下,风格类别的关键。重视“取境”的诗论,皎然是第一人。 (2) “取境”有易、难的两种情况: 灵感开通,创作顺畅,是“取境”之“ 易 ”。“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 (3) 言意 关系的论述:即“ 两重义以上”:好的诗歌作品具有文字表层意义之外的多重意义,无尽情致,能激起读者多层 次乃至无穷尽的审美情景。 (4) 诗论影响:影响后代诗歌意境说;其“取境”易难论,言意关系论对后代的构思 论、追求言外之意、文外之旨的创作论都有影响。诗式 中提出的“取境”说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4.请论述韩愈的文论主张(1) “不平则鸣”论:送孟东野序 中提

34、出。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会用创作方法抒写自己思想感情表达 内心情志。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善“鸣” ,是对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 (2) 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诗论上提倡追求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创作是在实践 他的诗歌理论主张,风格也基本上是雄健怪奇一路。 (3) 散文上提倡“古文”: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的骈文相对 而言的散体文。反对内容空洞无物、形式雕琢华丽的骈体文,主张写作以古文为主的语体散文。内容要言之有物, 着重实用,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4) 答李翊书:力倡古文

35、应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强调学文的途径,要道文合一,要善于学习前人作品。认为 并非有道德自然便有文章;学文要有坚定信心,不以时人毁誉为转移;写古文要以气为先,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 “气盛言宜”论:唐代韩愈答李翊书 中提出的诗文论。作家首先要培养仁义道德的修养,作家仁义道德修养 提高之后写作才能够如意。是对作家道德修养的认识。 (5) 答刘正夫书提出:语言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 不师其辞” 。 (6) 文学理论对后代的影响:文与道关系论,实则要求文以载道,文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学思想的 传统,对宋代以至清代一些作家、文论家均有深远影响。“气盛言宜”论、“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代以气论 文、诗穷而后工

36、的理论观点。他追求雄奇怪健审美风格的诗论观和创作实践,对宋诗的以议论、才学入诗都产 生过影响。5.请论述白居易的文论主张(1) 诗歌创作“为时” 、“为事”论:理论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强调重点是“义”, 有强烈现实功利性。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继承传统儒家诗文论思想。 主张用同情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端。 (2) 诗歌讽谕现实的观点:强调诗歌的“刺” (讽刺、讽谕) ,不主张“美” (歌功颂德) ,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 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

37、大影响。 (3) 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缺点:过分强调 诗歌针砭时弊的实用功能,忽视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艺术性,比较偏激。要求诗歌要“救济人病,裨补时 缺” ,创作用“实录”方法,否定了诗歌要用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籍,主 张“其言直而切”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 (4) 与元九书 :倡导诗歌和政治斗争联系,积极干预生 活;强调继承风、雅,反映现实优良传统,批判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良倾向,主张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看到诗歌抒情本质,认为诗歌要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力求内 容与形式统一,反对离开有补于世的内容,雕

38、章镂句。要求不拘泥于声律、词藻的束缚,做到通俗易懂。6.请论述司空图的文论主张(1) “思与境偕”说:论“思”与“境”关系,与王驾评诗书 中提出。讲意境的基本性质,“思”即艺术思 维活动,侧重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 ”,是激发诗意趣并且表现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 相互融会,构成作品意境世界。 (2) “韵味”说: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从鉴赏角度,把“味 ”作为诗歌审 美第一要义提出来,就是“韵味”说。“韵味”具体指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3) “四外 ”说:追求含蓄蕴藉的诗歌意境。包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韵 外之

39、旨” 、“味外之旨”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是司空图“韵味”说具体内容,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可分三组:“韵外之旨”指有意境的作品有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味外之旨”指有意境的作品所 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指有意境的作品在表层描写的形象之外,能让鉴赏者联想 到,但又模糊的多重境象。这种情致、理趣、境象,在作品中都是潜伏着的假存在,要依靠鉴赏者以自己的审美 经验去体会、召唤、再现出来。 (4) 诗论影响:“韵味”说、“四外”说是对诗歌意境理论精辟阐述,影响深远, 宋代严羽“兴趣”说、清代王士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都受到一定影响。宋金元时期1.请

40、简析欧阳修的文论主张(1) 文道关系论:承嗣韩愈,重申道对文的重要性,反对片面追求文辞;注重道的实践性。从生活实践方面谈论 创作主体修养,影响后代古文理论。形成以道充、事信、理达、辞易为中心的古文理论。 (2) “诗穷而后工”说: 梅圣俞诗集序 中提出,认为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方能写出精美诗歌作品。欧阳修将作 家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与诗歌创作自身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 自放”,能与外界建立纯粹审美关系, 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 ,抒写出普遍性的人情。这是 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 (3) 对诗歌意境见解:分析了意境两大相

41、互关联的审美要素:境象要真切生动,抒写的 情志要深微高远。引发了宋代诗话中关于诗歌意境问题的讨论,对明清诗论家的意境论有影响。 (4) 诗文论对后 代的影响:欧阳修在人道关系上注意创作主体的修养影响了宋代经术派 (如王安石) 、议论派 (如三苏) 等的 古文理论;“诗穷而后工”说成为后代诗歌评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关于意境的观点引发宋代诗话中关于 诗歌意境问题讨论,对明清诗论家的意境论有所影响;六一诗话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著作,开这一诗论体裁先声,影响后代诗话的写作。2.请简析王安石上人书体现的文论观点讨论了文和辞的关系,即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文和辞分开来讲,文指作文的

42、本意,辞指篇章之美。本意在于明 道,是可以施之于实用的经世之学。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明确指出必须重视内容。3.请简析苏轼的文论主张(1) 诗文论: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就文而言,行文自然,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 就诗而言,要自然天成,冥于造化。“ 空静”观:能使主客体构成一种最佳精神状态。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的 结合,并把“道”与“艺”的关系转化到实际创作时的“心”与“手”的关系;艺术思维的过程中,外界的客观 物象转化为主体心中的审美形象和意象,最终表现为物态化的图象和语言文字。“传神”的理论观点:从诗与 画的共通关系入手,探讨形似与神似的关系,强调要以典型化的“形”表达出

43、客体之物的生命内涵“神” 。艺术 家的天才在于通过“形”的描写表现出内在的“理” ,从而达到传神的目的。“枯淡论”:在平淡中包含有丰 富的意味和理趣。 (2) 答谢民师书:显示出苏轼论文崇尚自然,提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审美要求。 对孔子的辞达说作了新的解释,强调文章要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客观事物的特征。要求作者第一要对所描写的 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做到了然于心,第二要有高度的艺术表现能力。4.请简析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体现的文论观点黄庭坚,字鲁直,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始祖。洪驹父是黄庭坚外甥。此文集中反映出他的诗论主张。认为 学诗就是学习作诗的方法和技巧,文中强调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在语言形

44、式与写作技巧方面,重视用字造句,强 调“ 自作语最难”。5.请论述李清照论词主张 (词论)(1) 词“别是一家 ”说: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两者区别: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 词的音律、乐律要求严格;诗要求语言节奏美,词要求语言的节奏美,歌唱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 坏词之音乐美。 (2) 对词的审美要求:勿“破碎” :要求词作品有完整的、浑然的意象结构,给人以整体完美 的审美感受。要“铺叙”:主张词要展开些,写得曲折、细腻,有渲染,讲层次,起伏跌宕,前后呼应。讲 “故实 ”:主张运用前代典故须用得贴切自然。词格调要高雅、典重:词的风格不纤巧,不轻佻,要沉着、典

45、雅。批评柳永词“词语尘下”,贺铸词“苦少典重。 ”词要有情致:即词的情韵风致,须含蓄深远。 (3) 词 论意义和影响:词论是词学史现存第一篇词论专文。 内容比较偏激、保守。一些观点对后代词学理论和词 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6.请论述严羽的文论主张 (沧浪诗话)(1) 对宋诗学古批评:学古对象,宋诗创作风格得以分目;学古方式,涉及到如何从学习古人转化为自己创作。 从学古对象和方式入手,批评这些倾向,提倡学习盛唐,辨析了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 (2) 沧浪诗话 :提倡 妙悟说、“别材别趣”说、“兴趣说” 。作用:理论系统,强调诗歌的形象性、情感性及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和表 现方式,富于美学价值,对提高诗歌

46、创作的艺术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3) 强调学诗要以“识”为主:是说诗人要 有高度审美识见,即审美判断力。 (4) 以禅喻诗“妙悟”说:妙悟是敏慧善悟的意思,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的直觉 或直感。“妙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 (5) “兴趣”说:“兴趣”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 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概括出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 味。是一种寄托在诗歌艺术形象之中的“情性”。 (6) “诗有别材、别趣”说:“别材”是诗人有体现在“妙悟” 上的特别才能,他以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别趣”是一种理趣。 (7) 诗论

47、影响: 以禅喻诗,开后世诗论以禅喻诗先声; “兴趣”说继承钟嵘“滋味”说、 司空图“韵味”说,影响清代王 士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体制、格力、 气象、兴趣、音节”论述,给后人造成自由发挥。有益于 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探讨,造成后代诗论里复古思想的蔓延。7.请简析元好问的文论主张 (论诗三十首)(1) 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反对无病呻吟。首先是真情。“真”是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其次是实感。认为真 情必须来自切实生活感受。 (2) 崇尚风格:诗歌的自然清新之美。赞扬陶渊明诗的自然纯朴,主张自然天成而 无人工痕迹,清新秀丽而无雕琢之弊,是针对诗坛专意追求险怪、“斗靡夸多”而言。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推崇建安风骨之美,高度评价陈子昂,批评张华诗“风云恨少”和温庭筠、李商隐诗的“儿女情多”。 (3) 影响: 上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论诗体裁,针对文学创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论诗,对肃清宋以后诗坛上的不良倾向有 积极意义。对后代有影响,清代王士祯、袁枚等人都有用这种形式论诗的作品。8.请简析张炎词源所体现的文论主张(1) “雅正”说:确立了“雅正”审美标准。“雅正”指典雅和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培训材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