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调研报告 _镇农业服务中心 _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从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中转移出来社会产业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但农村女性劳动力由于受家庭、社会、性别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相对而言处于弱势地位转移的数量、质量、速度都滞后于农村男劳动力。因此为深入了解_镇农村女性劳动力现状积极推进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我对镇内_、_村范围内18至50周岁的农村妇女劳动力从业情况开展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并选择了有关村、企业采取个别访谈、抽样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客观分析积极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并在此基础
2、上形成如下报告。 一、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现状 1、受调查村庄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_镇_村、_村女性总人口是744人其中18一55周岁妇女有443人占女性劳动力总数的59.5。其中务农有115人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26;务工有147人占农村女性劳动力33;经商有45人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10;从事服务业有30人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7;从事其他行业的有26人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6;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有80人占农村女性劳动力的18。 2、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呈现的特点 通过调查我认为当前我镇女性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从转移产业看总的来说是利用优势开发资源多业并举全面转移。转移行业涉及纺织、
3、服装、化工五金、眼睫毛加工、商贸服务及特色种养殖等各个领域。同时由于各村区域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也呈区域特色。二从转移范围看以就地转移为主异地转移较少。由于传统的角色规定使农村妇女在实现转移的同时要兼顾家庭、操持家务而就地转移是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转移出市、出省的则多以未婚青年为主。三从转移形态看转移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大部分保留了田地从事兼业经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农村女性劳动力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地束缚中走出来转移到了各行各业但土地历来被农民视为命根子在她们思想的最深处土地仍旧是生存的依靠。因此大部分女性劳动力在转移的同时保留了责任田和口粮田但已明显地
4、把种田作为副业经营。 3、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新变化 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同时对农村女性自身来说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调研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所体现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而且这种经济收入呈梯状型;从事传统农业的女性一般年收入在4000元以下;到企业、单位打工的女性平均年收入在4000元1万元之间;从事效益农业、个体工商的女性一般年收入在万元以上;而发展各类加工业、创办私营企业的女性则年收入相对较高。二是社会地位的变化。妇女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不仅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许多妇女
5、靠打工收入建起了新房解决了孩子的教育经费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在参与过程中通过市场竞争的锻炼其中一部分基础较好、肯学、肯干、善经营的人脱颖而出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妇女典型。她们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劳动力价值最大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评价女性群体农村女性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三是自身素质的变化。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从依赖走向独立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妇女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自身本领她们不再是整天围着灶头、孩子转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家庭主妇一部分农村女性凭自己的努力还当选为各级人大、政协和党代会代表积极参政议政。可以
6、说这是农村女性参与经济活动更具积极意义的成果。 二、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在就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不容忽视在女性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 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状况不能适应转移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仍不容乐观。女性劳动力因其文化水平和从业技能偏低不能胜任较高层次的重要岗位极大地限制了女性农民的横向流动。同时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导致部分农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怕冒风险缺乏投资意识和创业精神宁愿将自己捆死在土地上也不愿意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导致一些区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把耕作土地看作是惟一的生存之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
7、制了一些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的流动。 2、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目前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被长期忽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土地已成为农村劳动力的惟一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险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旦离开土地进城以后将处于毫无保障的真空地带一旦失业基本生活就难以保障其它诸如养老、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等现实问题更是无从谈起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横向流动。 3、转移劳动力稳定性较差转移进程不稳 劳动力的过剩不仅表现为农业内部劳动力的过剩而且也表现为市域和乡镇的劳动力的过剩。由于工业经济的限制劳动
8、力就业具有侥幸心理稍有失利就逆转农业造成转移的不稳定性。 4、缺乏有计划的引导使转移不彻底兼业性转移占有一定比例 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女性劳动力基本上保留着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少劳动力转移是就工不就业农忙务农农闲务工经商造成农业的粗放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效率这样就大大限制扩大耕地规模经营的速度和农业规模经济的运行反过来又大大地制约农村女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5、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不健全处于自发状态 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转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农村劳动力开始在城乡之间形成规模流动转移。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市场调节与适度计划调节结合不够劳动力供求市场信
9、息还不灵。从近几年我镇农村女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流入城市打工流向乡镇企业还是从事交通运输、服务等行业农村女性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基本上都是依托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受市场经济因素趋动的较多缺乏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有序转移可以说都是属于农村女性劳动力自发的转移带有很强的盲目性。 6、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还存在着地区的不平衡性 我镇的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现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从而带来了村与村之间转移的不平衡性。由于有些村离集镇较近交通方便农民观念转变较快等因素转移率相对较高。劳动力转移的不平衡带来了农民富裕程度的不平衡。 7、劳动法规不完善合法权益难
10、保障 一些地方拖欠工资或延长工作时间或增加劳动强度又没有相应报酬特别是女工的劳动保护不能保障有的连人身安全都难以保证引起不少劳动纠纷影响劳动力市场秩序和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教育培训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提供素质保证 引导农村妇女有序转移的关键是不断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经过多年的教育与帮扶农村妇女的思想道德与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首先要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村妇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及社会的一些陈规陋习进一步树立现代女性的“四自”精神。要注重妇女外出创业、致富成长的典型
11、宣传借用媒体的力量推广先进经验使农村妇女在实现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发展有导向学习有榜样。二要加强系统教育。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把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学历教育等纳入国民教育计划之内根据农村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优先考虑教育经费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努力使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要通过系统教育扫除文盲和半文盲不断提高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水平。三要加强各类技术培训。乡镇科技服务中心、妇联、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妇女特点多渠道、多形式、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如电脑、裁缝、餐饮服务及一些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转移提供保证。另外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也可根据用工协议和意向岗位定向
12、集中培训保证上岗率稳定就业。 2、加快发展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更多的机会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女性劳动力快速简便的转移而且以工补农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妇女生活水平。因此实现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可做到“三个一批”。一是通过发展企业吸纳一批。企业是实现女性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主要阵地。因此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着力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增强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各类加工业。调查表明家庭工业有着劳动时间灵活、生产成本低能够提高单个劳动力使用率等优点。因此要充分认识家庭工业在现阶段对吸纳女性劳动力的作用政府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扶持促进家庭工
13、业的发展。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转移一批。小城镇是农村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是工业化的基地小商品的集散地。它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有利于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降低转移的成本和风险。小城镇的建设直接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了农村妇女的就业空间给她们提供了众多适宜的就业岗位如餐饮娱乐业、旅游服务业等实现了农村妇女劳动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是实施“巾帼扶贫”活动帮扶一批。作为帮扶贫困妇女共同致富的一项主要载体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农村贫困妇女的欢迎。各级妇联组织应继续发挥女企业家、双学双比女能手、各类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及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通过项目、资金、技术
14、、信息和就业岗位等各个方面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扶贫结对活动。同时要加强引导建立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带动更多妇女姐妹实行转移摆脱贫困。 3、强化服务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说明我们党已经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因此各级各部门首先要加强重视充分认识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切实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完善有利于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体系。金融部门要积极为农村妇女创业提供灵活的小额贷款;法律、劳动部门要加大劳动执法力度严惩侵犯妇女权益的各类案件同时通过法律咨询、法制培训等为女性劳动力转移提供法律保护;各级妇联组织要建立健全农村女性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档案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引导农村劳务中介组织的规范完善多渠道开展劳务信息服务从而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