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设想(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50978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设想(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设想(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设想(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设想(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设想-一、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我省农村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积极推进地方课程的管理与开发,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二、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我省农村地方课程,由山西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结合本省农村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进行建设。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目标是

2、:1、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我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的能力。2、以国家课程管理政策、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要充分反映我省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义务教育的课程结构。3、增强课程对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形成我省农村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4、加强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严格管理和规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参与课程的管理与开发。5、充分挖

3、掘本地课程资源,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骨干教师编写地方教材,拓宽课程研究渠道。 三、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的原则地方课程建设应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学生发展需要,坚持“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山西农村地方课程建设过程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独立性和协调性原则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都有各自相应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承担着对青少年完成培养目标的任务,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同样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是联系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

4、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地方课程是各个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学校课程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地方课程充实和丰富了学校课程,使学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地方课程也可以从学校课程的设置中吸取精华,进行调整与充实。应在确保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程在课程中的比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主动地研发地方课程,形成国家、地方、学校相结合的课程体系。2、整体性和连续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要依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

5、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教学内容。3、地域性和本土性原则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建设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地方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山西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产品和著名人物等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乐观向上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4、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则地方课程是针对地方实际设计的,它

6、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可以针对不同地方、社区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而极大地丰富、拓展教育内容,确保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地方或社区发展的现实和要求。地方课程的开设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适应当地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既要在整体上有统一要求,又要充分注意差异。要加强社会实践和职业技术等内容的课程建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

7、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给学生创造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5、探究性和实践性原则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6、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地方课程在开发途径和实施方式上,要切实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采取参观、访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地方课程的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也必须体现灵活性,可以是教师班级讲课,也可以是听演讲、报告,观看电影、录像或是组织调查研究,还可以是学生有组

8、织的实践活动。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使学生逐步融入社会,增强学习信心,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7、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地方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泛,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综合渗透;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地方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切实反映社会生活,避免空洞说教。8、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从课程类型来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而属于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范畴。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地方

9、课程在内容上,要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关于地方或社区的基本知识(如地方或社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社区结构等等),以及参与社区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参与社区研究、社区发展规划、社区服务等各种公益劳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地方课程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体现时代特征,要充分体现该领域近五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及时反映当前出现的技术和文化,使学生初步了解该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较好地把握其发展方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四、地方课程的目标、结构和课时安排1、地方课程的目标山西农村地方课程的目标是:1)充分发掘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增强课程

10、对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切实形成基础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2)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养之地的积极情感,发展和增强学生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3)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4)促使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5)推动和促进山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地方课程的结构山西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的结构

11、,应根据我省农村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地方课程资源和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来设计。山西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结构可由两个部分构成:1)“通用课程”这是指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和开发的课程,以及在义务教育中符合国家教育要求且已基本稳定的各项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艾滋病防治和毒品预防教育等。2)自主开发的课程结合我省农村独特的地方教育资源和社会背景,本省自主开发的地方课程可主要包括:生存教育、体育与艺术活动、环境教育、生活经济、综合阅读、职业指导、新科技、农村实用技术、专项教育与训练,以及山西文化、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12、等。这些课程对学生发展和我省农村社会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生存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生存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在复杂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身心健康发展。 体艺活动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参与一项体育活动、一项艺术活动(包括器乐演奏、合唱、舞蹈、音乐剧、音乐与舞蹈创编、绘画、雕塑、陶艺、版画、书法、摄影等),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创造能力。环境教育应结合我省严峻的环境形势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关心、了解身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发展学生的

13、环保意识、资源意识,增强学生对当地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生活经济联系日常生活与经济活动,向学生简明地介绍经济常识,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如股票与证券),关心地方经济发展,学习家庭理财与投资,初步具有效率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诚实守信等良好的品质,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生活奠定基础。综合阅读以问题形式和专题形式进行,目的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整体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职业指导着重向初中生介绍社会产业和职业的变迁与发展,使他们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成员

14、的普遍要求,发展学生的择业能力,培养敬业精神,并为他们形成创业能力奠定基础。新科技着重向学生介绍影响人类现代生活、有代表性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新观念,让学生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丰富学生的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健康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农村实用技术结合农村实际,选择与当地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种植、养殖、工艺等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学习最基本的实用技术的同时,牢固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专项教育与训练是依据教育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专项性的地方课程学习领域

15、,使学生在某一方面素质得以发展和提高。专项教育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热点问题透视与初中低年段的行为规范养成、英语口语训练、实用写作、演讲与辩论、生活中的数学、科技与模型制作、书法、民族常识、国际理解教育、现代农业科技教育等。通过专题教育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山西文化使学生分专题地了解我省的历史、地理、民族、文艺、文化名人以及名胜古迹、历史沿革、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走进自然,领略当地的人文地貌,了解当地的民情历史(地理特点、风俗人情、文化历史、人物、特产等),加强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美好未来。走进社会,了解农村的经济、文化、

16、科技、社会环境等发展现状,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形成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地方课程开发能力的不断增强,根据我省农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要不断地对地方课程门类进行调整。各区(县)可根据本地实际,增设相应的地方课程,供学校选择开设。3、课时安排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学校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总课时中的比例为1620%,周总课时数小学每周5节,七年级(初中一年级)达到每周7节。我省农村初中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 7年级每周5

17、节;8年级每周3节;9年级每周4节。根据需要,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打通使用。地方课程的课时可根据课程需要,既可集中安排课时,也可分散安排课时。各区(县)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地方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课时结合起来使用,但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五、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1、地方课程的建设应与国家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地方课程既可以以必修课形式开设,也可以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不断优化课

18、程结构。2、地方课程具有领域课程的性质,以上各门地方课程实质是不同的课程领域。地方课程门类的设置以综合课程、专题课程为主,注重不同内容的整合。注重地方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与地方实际的联系。地方课程不是“乡土教材”,要提升地方课程的层次和水平。地方课程的开发要注重了解历史、关注现实、着眼未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省将逐步扩大地方课程开发的范围,提高地方课程开发的质量,逐步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地方课程。要妥善处理地方课程的教材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地方课程的相关教材研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充分发挥各区(县)、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

19、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3、地方课程的实施应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地方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专题性、实践性。地方课程的开设,不宜每门课程都从1-9年级逐年逐学期长期开设,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分年段开设,具体的开设时间和年段可由各区(县)根据本地实际统筹安排。不同的县区可根据本地实际,选择不同的地方课程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年段开设,或根据本地实际,选择特定的课程内容。4、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发挥新课程的功能,地方课程也要进行课堂教学,但要注意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向实践和生活学习,从而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形式。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

20、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克服单一知识灌输式的接受性学习的弊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到全面的学习和提高。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可采取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样的教学活动。地方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对地方或社区现实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将课程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加以设计,组织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并积极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21、。5、地方课程的实施,要注重与相关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注重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6、为了确保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区(县)教育局要本着“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教学水平。六、地方课程的管理1、山西农村地方课程管理权属山西省教育厅,实行以省统筹、分级管理和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由省教育厅负责地方课程的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工作。抓紧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省、市、县(市、区)三级都要列入议程、做出

22、规划。全省性的地方文化和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本县(市、区)特有的地方课程资源和特色地方文化的地方课程的开发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2、为了加强地方课程管理,应由省教育厅、省教研部门、高校有关领导和教育专家组成“山西省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管理委员会”,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具体负责全省农村地方课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开发与实施。地方课程管理委员会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省实际,制定山西省农村初中地方课程实施计划,全面规划本省农村地方课程。山西省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力量,对列入规划的地方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南,并规划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3、经山西省农村初

23、中地方课程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市、县(区)开发的地方课程,均需由相关部门研制相应的课程标准,由山西省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论证,经通过后方可实施,并报省教育厅备案。4、各市 (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山西省课程实施计划以及本建议,制定具体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包括所选择和开设的地方课程门类、开设年级、年段和课时分配、所选用的教材(课本、读本、活动手册、课程包)等,并报省教育厅批准、备案。5、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山西省农村初中地方课程的管理。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力量,根据山西省农村初中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负责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导和管

24、理工作。6、学校要认真抓好地方课程的落实。学校教导处(教务处)是学校内课程管理的专门组织机构。要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办学特色,研究并制定地方课程的学年、学期实施方案,并按时报其所属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要协调教导处、教研室、政教处、团委等内设职能机构的关系,实现对地方课程的统筹管理,从师资、课时、物质条件、安全保障等方面保证地方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各学校必须为学生创设和提供校内外活动的基地,特别要抓好校外活动基地的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对地方课程实施的情况进行研讨交流并开展校际交流,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7、全省各级教研机构、驻并高校和有关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本省农村地方课程

25、的研究、开发与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特别是全省各级教科研机构要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新课程中地方课程实施的指导。健全研究组织网络,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研究和教学研究活动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活动。各级教科研人员要深入实际,发现典型,引导学校和教师开展地方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和评价研究,及时提炼、总结和推广地方课程实施的好做法,为学校开设开好地方课程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经验。各级教科研机构和教科研人员要积极组织校际交流和观摩研讨,促使各中小学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地方课程实施的质量。8、要不断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26、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加强地方课程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得力措施,在他们评定职称、工作量计算、评模选优等涉及专职教师切身利益的各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要突出抓好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培训,市、县(市、区)、学校要分别对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促使他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实施地方课程的能力。9、地方课程教材的立项、编写、审定与使用,应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11号)执行。编写地方课程教材事先须向省教育厅申请立项,经核准后方可进行。编写地方课程教材应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出版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以保证教材的质量

27、,降低教材的价格。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要控制地方课程教材的份量和数量。地方课程的教材应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开发不同性质的教材(如读本、指导手册、课本、学习包等),还可以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以文字、音像资料等方式呈现。有些内容只编写学生用书,有些内容可编写教师用书。呈现方式应该生动活泼、多种多样。教材审定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编审分开的原则。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教材目录,指导各地中小学使用新地方课程教材。要逐步建立新的教材选用制度。七、地方课程的评价1、学校评价1)省、市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督导与评

28、价,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把地方课程实施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各区 (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负责地方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工作。各区 (县)应根据实际,在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时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学校设置和实施地方课程的情况列入评估督导的范围,加强对地方课程实施的督导评估,定期检查所属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或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保证地方课程的课时在课表和教学实践中都能落实到位,保证地方课程的实施不流于形式。 2)各市 (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积极性,教育局要将各校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全面工作

29、的总体评估和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教育局有关部门要深入课堂、深入实际,对地方课程的实施进行指导、研究、总结,及时发现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3)各市(县)教研部门应加强对地方课程评价工作业务上的指导,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断提高地方课程的实施水平。4)学校要对课程实行学分管理,根据课时确定合理的学分。地方课程考核评价一般不采用考试的方式,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地方课程考核评价制度,通过考察或研究报告、撰写小论文、作品展示、探索过程的记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激励学生认真研修地方课程。学校要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从事地方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按跨学科代课对待,对带领学生外出

30、活动、组织大型活教师,要在工作量的计算上给予适当倾斜照顾。2、教师评价地方课程的教师由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妥善解决。要加强教师培训,发展和提高教师参与地方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学校应鼓励所有教师承担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将地方课程的教学任务计入教师工作量和考核范围,侧重考察评价教师在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并将结果作为一项重要依据,纳入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主要内容。3、学生评价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2)地方课程采用学分制的方式来考核与评价,并且与初中升学考试挂钩。

31、每个项目规定一定的学分,没有达到学分不能报考重点高中。3)既要重视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生发展评价,又要重视对地方课程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等素养的评价。4)要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课程发展的功能。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采取考试、考查、汇报、表演、观察、演示、考察、竞赛、参观、成果展示、反思、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