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商品学之医疗器械(共5页).doc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5016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贸商品学之医疗器械(共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外贸商品学之医疗器械(共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贸商品学之医疗器械(共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贸商品学之医疗器械(共5页).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外贸商品学之医疗器械一、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 、材料或者其他 物 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 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 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四)妊娠控制。二、医疗器械行业: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

2、很低,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将会保证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5年,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在2006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首超百亿美元大关,进出口总值为10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57%,累计顺差额31.90亿美元。2007年中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为126.97亿美元,同

3、比增长20.33%,全年贸易顺差41.33亿美元。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差距,但是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令世界都为之侧目。中国最新研发的医疗器械产品也走在了国际医疗器械行业的尖端。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到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 随着国内企业研发力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市场重心从高科技向普及型转移,国内产品的竞争力正逐步增强,为国内厂商拓展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90年

4、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寒流和需求不振后,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业终于迎来出口大增长的局面。在上半年进出口医疗器械总额超百亿美元的基础上,下半年进出口贸易继续呈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大关。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发展势头持续向好,并且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全年进出口总额达265.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43%。2012年16月,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仍然保持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达

5、到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76 %,低于去年同期增幅27.55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同期医药贸易1.77个百分点,占医药产品占比35.43%。其中,出口额为81.2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3%,低于去年同期30.94个百分点;进口额为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6%,低于去年同期22.59个百分点。全球经济不振对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有一定的影响,但今年进出口的绝对值均高于去年同期。今年16月,我国从9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口了医疗器械产品,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为主要来源区域,所占比重分别为37.08%、32.80%、27.07%;进口额分别为21.14亿、18.71亿、15.43亿美元,同比增

6、长分别为10.66%、22.2%、18.02%,尽管我国从来源地进口额高于去年同期,但进口增幅明显放缓,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9.11、14.29、34.6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爱尔兰为进口前五强,进口额分别为18.23亿、9.76亿、9.43亿、1.9亿、1.8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96%、17.12%、16.53%、3.34%、3.28%,其中韩国近年来医疗器械产品对我国出口持续增长,从去年第七位上升到今年第四位。三、医疗器械市场分析:90 年代以来,一大批新型医疗器械开发成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不仅为 临床医学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和手段,同时也产生了很好

7、的经济效益。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平均增幅一直保持 在 12%-15%的水平。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也经过解放初期的基本空白发展到现在能够生产 47 大类,大几千个品种,1.1 万多种规格的规模,其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也超过了 12000 家。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医疗仪器设备中已经有了一些国产化的高、精、尖产品, 已能够生 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 CT、核磁共振、彩超、 刀等,有了一批自主研发的新型数字化医疗设 备和专利技术。但总体而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数量、水平差距都还 较大,医疗器械工业销售额在世界医疗器械销

8、售额中占的比例很小,仅为 3%,因此市场潜 力也十分巨大。 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 近些年来,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现代大型医疗器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2.大型医疗器械产品中高档产品的新技术、高性能、重要功能向中低挡产品转移,以降 低成本,减轻医疗负担,适应更大范围就医人群的需要。3.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已从单纯的医院内诊治为主的模式逐步发展为院前急救、 临床诊治和 康复保健结合的社区医疗、家庭护理的多元化的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展新型的、小型化、 高精度和人性化的医疗器械产品成为近几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新亮点。4.技术开发和生产理念发生变革, 新技术研发更加专业化, 国际集优化运作从部件协

9、作 配套扩展到整个制造链。 5.产品技术结构调整加快,特别是病人监护产品、医学影像仪器设备、临床实验室仪器 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产品变化耀眼夺目。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很快。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膨胀,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今后几年,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发展速度,我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 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

10、场。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迅速。近 5 年来,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 20.81%。 2006 年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达到 427.71 亿元, 2007 年,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547.95 亿元, 同比增长 28.11%,其中高端医疗器械销售额已达 100 亿元, 平均每年保持 20% 左右的增长速度。医疗器械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 571.66 亿元,同比增长 20.93%,根据 医疗器械行业“十五”发展规划,到 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将达到 1000 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

11、的份额将占到 5%,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随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全国已形成了几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制造业发展带; 珠 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及京津环渤海湾三大区域成为本土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 三大区 域医疗器械总产值之和及其销售额之和均占全国总量的 80%以上。因为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不 同,这三大产业聚集区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 珠江三角洲,走国际化道路。说起深圳的科技创新,人们不会忽略这样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 业,例如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而这些企业大都是 以生产高科技的大型医疗设备为主。 在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

12、角洲 (包括珠海、 广州等地) , 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是其强项,主要产品有监护设备、超声诊断、MRI 等医 学影像设备和伽玛刀、X 刀等大型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肿瘤热疗设备等,直接反映着现代医 疗器械的新技术。深圳医疗器械对外出口发展很快,产值以超过 30%的速度递增。仅 2005 年,深圳医疗器械行业生产总值达到 53.38 亿元,同比增长 30.2%;出口 3.77 亿美元,同 比增长 72.9%。这一区域国际交流、贸易、合作活跃。产品立足于全球一体化市场,重视国 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表现突出。说到上海,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 无论是产品

13、还是技术,上海都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头羊。然而由于产业运行以及观念、 想法不如深圳灵活,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上海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有所下降。但在原有良 好的产业基础、 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以及江苏发达的有机化工工业的带动下, 以上海为中心 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含江、浙)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三大产业群之一。这一地区的特点是产业 发展迅速,中小企业活跃,地区特色明显。四、医疗器械行业前景:1.国内政策有利因素:目前,我国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已基本明确,国家将逐年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和城市社区、农 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 制定基层医院的装备标准和相关政策, 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各级医疗卫 生机构对医疗设备有着旺盛需

14、求。到 2010 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将达到 2000 亿元,其中 30%用于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首次写入了国家发改委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中。另外,在政策的微观层面,国家对用药收费加以限制,国家通过对医保药品实行政 府定价, 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 度。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 况下, 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 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 途径,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将产生对质量好、多功能的中高档治疗 性器械医疗设备的需求更为热切。

15、2.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因素: 随着技术进步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 将促进国内装备的 更新换代,扩大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伴随技术进步,我国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使医疗器械 在灵敏度、 适用性、 早期诊断、 微量分析、 诊断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率等方面得到大大提高, 这势必将促进一大批老产品的提前退役,引发新的医疗器械市场需求。从以往的情况来看, 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比较低,全国 17.5 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 设备中,有 15%左右是 20 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产品,有 60%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的产 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又是一个需求

16、释放的过程,因此这将会保证未来 10 年甚至更长一 段时间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增长。3.人口及社会发展因素: 我国人口基数大, 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而人口自然增长是促进医疗商品消费最基本的因 素。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增加,人口结构中的老龄化人口数量日益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 非常突出,这些老龄化人口对医疗有非常大的需求。另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产阶 级数量日益增多,中产阶层日益成为社会阶层的中坚阶层,这一阶层收入比较高,他们普遍 追求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比较强的健康保健意识,对医疗器械产品也有比较大的需求。目前 我国医疗器械消费中,家庭医疗器械消费已经占到 75%左右,远高于全球 45%的平均

17、水平。 4、市场发展趋势:(1)医疗器械市场产品结构开始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富裕,意识上也日益进步,国民对自身健康素质 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 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这就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产品逐渐向多 功能方向延伸,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也随之扩大。我国的早期诊断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家用保健器械市场也得到大幅增长, 家庭医疗保健器械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市场上将会大量 出现家用化、便携式、网络化的家用医疗电子器械产品;(2)跨国公司进军国内市场步伐加快,为了进一步拓展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跨国公司纷纷 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以期实现

18、研发、生产、销售的本土一体化运作。跨国集团除不断加大对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争夺外, 还试 图向一部分颇有潜力的低端市场扩张, 随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跨国公司将会 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将会通过兼并、直接建厂、扩大产品线等方式进一步争夺国 内市场份额,我国的各类医疗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3)国外资本将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 随着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使用率的提高、 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 无论医用器械还是家庭 用器械的使用量,在未来都会出现大幅增长。而且,由于我国医药业的开放度有限,医疗器 械业成为了吸引外资的焦点。中国大陆将成为外资药企扩张业务的首选之地, 外来资本进入中国医药行业的速度明显 加快,如高盛、美菱、软银等投资银行帮助国内企业打通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道路,随着中国 医疗器械法规的完善,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 后的第三大市场,但很多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由于缺乏资金、缺乏研发投入,丧失了很多的机 会。随着资本的进入,这一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投资机构也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