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我市供水事业(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推进我市供水事业(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推进我市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好新闻宣传作用李佳丽一、问题的提出城市供水宣传是水利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供水事业发展中历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水利的不断推进,制约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日益突出,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市供水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围绕这个重点,媒体的宣传报道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好积极的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的作用。(一)太原市的供、用水现状与引黄工程供水能力情况。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 太原市尚存在着不少与和谐社会建设不相称的现象,如,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质
2、污染危害生命健康和生态平衡。据有关部门统计,太原市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5.4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量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0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3.68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可利用率为77.7%。太原市现状人均取水量为每人为168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太原市缺水由来已久,特别是建国以来,随着太原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下水超采日益严重,1965年开始形成2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状,从1982年起,太原市城区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以1-2米的速度大幅下降。到1985年,地下水漏
3、斗面积由1965年发现形成漏半以来的20平方公里扩大到298平方公里,到2000年,地下水资源累计超采14亿方。地下水漏斗面积严重扩大。地下水位的大幅度持续下降,导致第一承压含水组疏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加深,引起了水源地产水量衰减,水质污染、恶化,泉水衰竭断流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缺水,超采地下水,给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太原市是缺水城市,但作为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耗水量很大,长期以来依靠大量超采地下水勉强维持城市用水。超采地下水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它只是权宜之计。据水利部天津设计院的需水预测,20002010年期间,太原市供水区的城市需
4、水量将以平均每年2200万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太原市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了太原市城市发展的定位:“国内重要的清洁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具有三晋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也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和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到2010年,太原市将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但是,十年过去了,在“十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十分遥远。为解决太原、大同、朔州缺水问题而历经十年建设成功的引黄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具备年供水量3.2亿立方米的能力,不久的将来,它还将达到6.4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太原市近期、中期、远期的用水需求。因此,现在最关键
5、的问题就是全社会动员起来尽快关闭自备井,限采或不采地下水,实现太原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合理配置,实现太原市城市供水结构中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再生水的统一规划、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充分发挥这一水利工程的效益,从根本上遏止太原市地下水资源过度超采的状况,使地下水资源。从恶化的喘息中逐渐恢复到良好的休养生息状态,实现太原市“碧水蓝天”的目标,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安全保证,大力促进太原市、山西省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关于太原市城市供水严重短缺和引黄供水量却迟迟不能提高的相关宣传。按理说,就太原市目前日需水80万吨、日缺水40万吨、日超采地下水20万吨、地
6、下水位又以平均24米下降的供水情况,应该在外来水源引黄水的到来后欢欣鼓舞,并大量引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2003年10月28日,具有跨世纪历史意义的第一股引黄水从千里之外的黄河干流上穿山钻洞进入并州龙城后,接下来的地下水关井压采、逐渐提高引黄水供水量的工作却是举步维艰,引黄水入并脚步沉重。从2003年到目前为止,早已具备日供水3.2亿立方米能力的引黄工程目前日供水还停留在21万方,只是引黄供水能力的1/8,仅相当于太原市日超采地下水量的1/2。而媒体中,太原市方面的相关的宣传工作也逐渐由 “敲锣打鼓”到“轻敲慢奏”直到变成几乎“偃旗息鼓”。比如,引黄工程从 2003年10月28日开始向太原
7、市供水,虽然日供水仅为21万方,相当于引黄目前供水能力的1/8,但不到半年,2004年月,即有多家媒体不断报道:太原市城区地下水位20多年来首次出现了停降转升的可喜局面,直到后来“演化”为“全市城区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了5到6.8米”。并声称:城区的地面沉降速度也有所减缓。市水务局有关同志表示,到2004年年底我市可以实现城区地下水采补平衡的目标!“天大”的消息惊动了社会,惊动了群众,不少媒体闻讯后纷纷转载刊登。但在 “地下水水位回升”的消息频频传出的背后,不少权威水利专家连连提出质疑:太原市地下水环境恶化由来已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40多年形成的几十米以上的沉降怎么可能凭几十万方水在不到
8、一年内回升?!地下水位上升纯属无稽之谈。缺乏科学的判断和理性的思维。与此同时,不少原来“跟风”采访的记者也表示,在采访原文中提到的相关“专家”时,虽然坚称“数据可靠”,但深问之下一概含糊其词。而在“惊天谎言”被拆穿后,即使在提供地下水位上升这一消息的水资办内部,也有专家承认,回升的仅仅是汾河一带浅层水水位,而岩溶水的水位的下降程度仍然严重,覆盖层也仍然超采。自来水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更是指出,岩溶水的水位目前仍以年均1米的速度下降,而岩溶水位的回升才是地下水位真正意义上的回升。的确,冷静思考,不难发现,省城地下水资源的状况仍然令人忧虑。此后不久,山西日报、山西晚报、人民代表报等省级报纸经过科学调查
9、和深入采访,最终证明了该消息实属“空穴来风”,无任何科学依据,于是纷纷驳斥这种荒诞色虚假报道,如,水荒依旧困龙城、时隔20年,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显示: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严重缺水界线水资源缺乏 太原告急!并州水资源仍在恶化中喘息以及长篇序列报道黄河水:龙城边上几徘徊、地下水:呻吟复呻吟、用水户:成本与道德的较量、政府:找寻限采良方等等,这些报道敏感地捕捉到了引黄供水能力闲置和太原市地下水持续下降而又不能按协议达到引黄水供水量的事实,用大量深入、科学、客观的调查和数据,做了深入、细致、客观、公正的分析,雄辩地驳斥了“太原市地下水位全面回升”的虚假信息,引起了有关各方和社会各界的对太原市地下水的深入
10、关注和重新思考,受到了不少水利界专家、学者和领导的肯定,进一步在全社会树立起城市供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水利观念,为传播正确信息、营造良好舆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三)对有关太原市城市供水宣传错误报道的深层分析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分析上述“不到半年地下水回升6米”的虚假报道不难发现,这些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意识不强,责任心欠缺,因而不能抓住事物的 本质,追根朔源,寻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新闻信息缺
11、乏科学的判断。对城市供水宣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水价、水质、水机构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2005年12月13日,太原市水务局历时两年完成、评价范围涉及太原市全境的太原市水资源评价报告通过专家验收鉴定。这是继1984年完成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后,太原市完成的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报告数据显示:太原市降水量逐年降低,地下水不能得到及时补给,水资源总量由1984年的3.04亿方减至2.06亿方,平均减幅为32.2。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2003年,水位降落漏斗的范围已扩张到整个太原盆地。 这是一组可查的数据。比如,决定地下水位升降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地下水的开采量。为了限制长期以来的地下水超采,充分发挥引黄效益,涵
12、养太原地下水源,太原市政府在引黄开始供水之初,就下发“并政办发(2003)第181号文件”,要求禁采区和限采区确定关闭的自备井须于2004年10月底以前全部关闭。但直到2005年年底,这一目标仍未完成。2005年6月,水资办称已关闭124个单位的219眼自备井,相当于关闭开采量23.4万方/日。但这一统计数字马上受到自来水公司的怀疑,该公司一位负责人指出,“根据我们的供水监测显示,太原市关井压采置换水量仅为6.7万方/日。”二者统计数字相差悬殊,这决不仅仅是统计方法不同的问题。有一个事实更能说明真相:“在一份关井统计报告中有过这样的记录一家单位的四口自备井关闭了三口。”但后来据实地采访调查后发
13、现:“事实上关掉的三口井本身就是早已弃置不用的枯井,而真正出水的那口井却仍在抽采。”这种情况当然仅仅是个别情况,但它起码证明:一些部门和单位,出于一己之私利,置社会公共利益而不顾,置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而不顾,依然在肆意地破坏水资源。我们通过一个统计结果就不难发现这一点:太原市目前实际需水量约为80多万方,而自来水公司每天的供水量却仅为46万方左右。自备井依然每天抽采近40万方地下水。太原市的地下水资源状况仍在持续恶化,而耗资百亿元、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制约山西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引黄工程的供水能力,却依然大部分不得不白白浪费。实际上,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应该知道:引黄工程是一项造福万代的世纪工程,绝不
14、能因为眼前的得失而失去对它长远利益的信心。早在 1987年,原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就曾不无忧虑地说:“如再不限制开采地下水,太原市就面临搬迁。”可喜的是,现在,为太原供水的引黄一期工程,已经具备年供水量3.2亿立方米的能力,不久的将来,它还将达到6.4亿立方米的设计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太原市近期、中期、远期的用水需求。6月8日,刊登在太原日报头版的一篇文章让引黄水发挥应有效益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文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引黄都是一件造福三晋、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我们应该从市场本身出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让引黄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引黄入并,用引黄水代替超采的地下水是解决地下水环境危机的
15、唯一出路。引黄入并之后,我市实施关井压采战略,地下水位回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还远没有达到地下水采补平衡,人水和谐的程度。”实际上,在引用引黄水、停用地下水的问题上,每一个有前瞻眼光和使命感的山西人都知道它的深远意义。更何况在我国、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水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也迫切要求每一个有识之士能站在科学发展的讲度,让引黄水、地表水、地下水实现和谐使用,合理调配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太原市缺水而又不引用引黄水的怪现象可以看到:城市供水必须着眼科学发展,以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己任。如,在太原市用水问题上,应该立即加大关井限采和引黄水的利用力度,并尽快实现太原市地表水、地下水、引黄水
16、、再生水的统一规划、联合调度、优化配置,使地下水资源从恶化的喘息中逐渐恢复到良好的休养生息状态,太原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才可能真正提高,太原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二、推进城市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报道的积极对策(一)充分认识做好城市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的重要意义水利宣传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中历来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善于运用舆论宣传对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关于太原市“地下水回升”和引黄水的采用问题的宣传舆论对社会的影响力可以清楚地看出水利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引导和促进新时期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宣传工作责
17、任重大。1、对社会宣传的重要性。加强水资源短缺意识的宣传,一是可以使社会各界都能够认识到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状况,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为城市水价的制定、水环境的改善等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可以通过对城市供水工程的宣传,让社会各界自觉成为推进城市供水结构改革的支持者、实践者、受益者和宣传者;三是通过加大水资源持续发展的服务意识和功能的宣传,可以充分发挥供水舆论宣传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通过对各级领导的宣传,让领导充分认识到城市供水不只是一种限制,更是一种服务。努力赢得各级行政领导的支持,充分调动支持的积极性,加强对供水工作的关心和领导,减少阻力,形成合力,同时为供水创造良好
18、和积极的工作环境。2、对系统内宣传的重要性作好对系统内部干部职工的宣传,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系统内的各种力量的作用, 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对供水事业保持高度的热情,尽职尽责做作好本职工作,共同推动供水事业的向前发展。3、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与促进作用的重要性新闻舆论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供水行为的监督, 二是对用水行为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要明确责任,引导和动员各类新闻媒体、各种社会力量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媒体的优势,服务大局,引导舆论,统一思想,组织群众,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选拔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才从事新闻宣传的工作。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人才是关键。在供水宣
19、传工作中,有一批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新闻工作人才是关键。他们要始终能够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宣传供水、服务供水事业为己任。只有充分调动和任用这些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才做宣传工作,用这样一支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的供水新闻宣传工作者队伍,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水宣传的整体质量、效益和水平,为供水改革与发展服好务。高素质新闻人才要能够做到以下几点:1、善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讲党性,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善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宏观上认识和分析问题;善于从个性分析中总结概括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优秀作品。 2、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
20、把握能力。作为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把握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写出有影响有分量的新闻作品。3、勤于思考,注重积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好的、优秀的新闻作品不仅要靠自己对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善于搜集整理治水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基础材料,建立信息库。而且要靠要勤于思考,勤奋工作,要不仅能够掌握信息,保证稿源,落实选题计划,还要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写出有自己特色和风格的报道。 4、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反映大众的心声,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群众创造,要注意宣传典型。挖掘先进事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
21、不断提供具有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供水新闻作品。 (三)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宣传工作原则。对城市供水宣传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水价、水质、水机构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正面宣传,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相关法规;大力宣传党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大力宣传各地在城市供水事业推进中的实践和经验;宣传报道好各地围绕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新实践;着力报道好水利改革对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的深化过程和结果;正面宣传广大从事供水事业职工丰富多彩的实践,宣传供水行业涌现出来
22、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有利于供水事业更快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把广大市民的思想引导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要求和治水新思路上来,同心同德,推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四)新闻作品要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涉及城市供水的现象很广泛,水质,水价,水环境,等等,方方面面,在宣传中,首先要注意用科学的发展观中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比如,比较重要的专题报道要用客观全面地观点看,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挖掘出事实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给人们以启迪。比如,登在太原日报上的自备井:不单单是在偷水,从自备井对地下水的肆意开采现象的背后,深究太原市地下水开采的根源,提出了“缺
23、乏科学管理,使自备井的管理失控和长期大量无序开采,给太原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和供水经营方面的问题”,建议大量引用引黄水恢复地下水系的采补平衡,维护太原市民的根本利益和太原市的长远利益。该稿引起了群众的关注,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其次,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比如,发表在 上的引黄之水何以永续利用。文中这样说,“需要我们清醒的是,我们是在喝子孙后代的水,在喝破坏生态的水,“在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必须和谐相处的今天,许多行为应该悬崖勒马。”发表在山西经济日报上的消息引黄工程效益如何发挥,专家建议 尽快重新配置水资源,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议压缩地下水开采量,以引黄水替补地下水涵养水源,进行水机
24、构改革,合理配置太原市水资源,发挥引黄工程效益。这样的报道都体现了水利工程与城市发展的长远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客观,公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三是要能敏锐捕捉到事实的亮点、重点。在综合基础上突出重点和亮点,就有深度。比如,思路决定出路就抓住了引黄工程总公司在实现了引黄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后,不失时机地拓展发展领域,先后中标南水北调代建项目、北京、青海、新疆等地的工程监理项目等亮点,揭示了改革不息、不断奋进的引黄人的拼搏精神,和他们在不断的奋进中,在改变以往的水利建管模式中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不失为一篇深度报道的范例。(五)不断创新新闻宣传的方式方法的。随着我国经济社
25、会的快速发展,水利事业现代化、水市场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国家水利改革也提出了“要处理好履行职责与市场、当前和长远、改革与发展三个关系,核心是履行职责与市场的关系”的要求。认为:既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又要承担一定的公益性职能。这同完全市场化运作又有所不同,必须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同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相连。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切实在改革上找出路,在发展上想办法。在这方面,总结成功的经验,探索新途径,势在必行。所有这些,无疑是对新闻宣传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考验。所以,在供水事业宣传工作中,在宣传的措施上,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宣传手段,改进宣传方法。不断增强供水宣
26、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定期谋划和专项策划。要做好阶段性的宣传计划和可操作的宣传安排。明确宣传的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经常的变换角度,按照需要寻找角度。多角度思考,而不只是平铺直叙。这些都需要动脑筋,需要实践功底和理论功底。比如,创新宣传形式可以做到:一般的动态、消息要提高时效和质量,对同一事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写成人物专访,特写,通讯, 如,2003年引黄供水前后,对引黄供水的宣传,就采用过电视论谈、专家访谈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结论 2006年是 “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城市供水事业面临众多发展难题的关键时期,供水涉及的水价
27、、水质、水机构和城市水环境保护问题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城市供水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城市供水宣传报道依然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围绕全国治水新思路,着眼治水新实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依然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拓宽报道领域,提高宣传效果,为全面推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作用。让我们全体新闻宣传工作者紧紧围绕我市供水事业改革发展的脉搏,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内容,创新报道形式,携手共进,为我市供水事业改革与发展,为全面建设我市和谐社会做出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应有贡献吧! 作者简介:李佳丽,女,34岁,系省引黄工程管理局新闻宣传中心编辑。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