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调研报告(共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小农户对接大市场调研报告(共9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市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现状及对策分析*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全市辖9县2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84万,其中农业人口298.9万。*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热气资源丰富,年日照1500小时,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8001000毫米,适宜水稻、油菜、茶叶、柑桔、猕猴桃等农作物生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循环发展、生态宜居”的战略定位,发展绿色、生态、优质、安全、高效现代农业,以实施农业倍增工程为统领,推进十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构建现代化
2、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大市场的产销对接,2017年6月,市政府出台做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实施意见,全面系统提出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工作重点。各县区及相关部门积极贯彻意见精神,强化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狠抓工作落实,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取得初步成效。1基本现状1.1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各县区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区域农业发展实际,分别制定出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意见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部分县区结合产业扶贫,制定完善产业奖补、主体培育、三产融合等配套政策, 逐步建立健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政
3、策体系。1.2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绿色循环、生态有机发展思路,突出优势特色,积极培育壮大粮油、生猪、蔬菜、茶叶、果业、食用菌、中药材农业主导产业。全年粮食总产量104.28万吨,增长0.6%;油料产量19.47万吨,增长1.4%;中药材产量19.57万吨,增长7.5%;茶叶产量3.98万吨,增长3.3%;蔬菜产量255.91万吨,增长5.4%;水果产量49.04万吨,增长6.0%。生猪出栏404.16万头,牛出栏11.01万头,羊出栏26.55万只,家禽出栏1436.99万只,肉类总产量32.64万吨。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结构持续优化。1.3组
4、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2017年,全市新培育认定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3家,在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或挂牌企业达到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266个,总数达到5987个。新认定家庭农场351个,总数达到1148个。培育现代农业园区总数316个,其中省级37个,市级154个,县级125个,入园企业340个,入园合作社258个。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关系农户达到25万户80万人,小农户生产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1.4产销对接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 “一带一路”源点城市和农业区位比较优势,积极贯彻“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大力开展农业对外交
5、流合作及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继续加强与京津冀等一线城市交流对接,先后组团参加津洽会、西安丝博会、中国茶博会、东北茶博会、北京茶博会、江苏镇江农产品展销会、汉江流域农博会等系列高端展会。邀请天津农委率团来汉考察交流,组团赴天津开展市场对接,促成双亚粮油、山里人家等企业产品打入天津市场,勉县幸福集团旗下*格瑞农业科技公司与天津市设施农业研究所成功签约蔬菜投资项目。积极组织参加“*仙毫”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活动,穿越中东欧20余个国家,行程15000公里,对外展示了*良好形象。加大绿色农业(食药)产业重点项目推介力度,与各地客商成功签订一批招商项目和购销合同。市政府与西安大唐西市集团签署30亿元田园综合
6、体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署*茶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与上海鹏欣集团签署生猪产业基金合作协议。洋县分别与陕西三秦森工菌业公司、陕西鹮宇农业开发公司签订了3亿元长青食用菌产业休闲观光园建设项目合同和1.5亿元鹮宇生态园建设项目合同。成功举办2017西安丝博会*绿色食药产业专题对接会、首届中国(*)稻米博览会、陕辽茶商产销对接会,有力提升了“汉”字号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1.5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农产品销售线上线下渠道,着力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截止2017年,全市共有2个县、3个镇和12家农业园区和企业被认定为
7、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单位。全市2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有43家开展电子商务销售,引入京东、阿里、供销e家、1号店等10余家线上平台,上架农产品120余种,建成村级电商网点1000余个,基本覆盖所有贫困村。举办中级职业农民电子商务网店建设专题培训2场次,培训人数300余人,职业农民线上线下交易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1.6模式机制不断创新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等经营主体承担社会责任、参与产业扶贫,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帮扶带动机制,探索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途径和方式。全市涉农企业围绕“粮油、茶叶、畜牧、果品、蔬菜、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先进典型模式,
8、如“入园务工”“订单收购”“入股分红”“托管代管”“反租倒包”“借蜂还蜂”,密切了贫困户和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贫困户和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市投资控股集团成立产业扶贫基金,征集扶持项目225个,已签约农业产业扶贫项目10个总投资6.34亿元,投放基金78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开创“金融资本+龙头企业+特色产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市有6107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7.3万户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受益,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覆盖面达到80%左右。2存在问题尽管我市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生产经营
9、组织化程度依然偏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仅占26.8%,千家万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二是小农户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产品标准、技术标准、生产标准不完善,农业投入品监管环节薄弱,大多数农户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产品整体附加值增长和区域品牌打造。三是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部分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能力不足,部分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运行不规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价值链较短,农产品商品化率低,主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发展缓慢,产业
10、综合效益较低,小农户在产业链条上分享的利益有限。3下一步对策针对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中省”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持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广大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收入,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3.1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顺应新时期农业生产主要矛盾变化和市场消费升级的需求,立足*农业生态资源优质,落实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
11、换代升级,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打造更加符合消费需求的绿色化、个性化、多样化农产品生产体系,不断提升生态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水平,打造倍增工程升级版。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农产品地理标志达到18个以上,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400个左右,农产品安全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3.2引导成立合作组织,提高农户组织化率积极引导小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行业协会或产销联盟。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行业协会、产销联盟为抓手,采取“小农户+N”的模式(如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联盟”等),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经
12、营体系,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向大生产转变,对接大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3.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吸引社会资本来汉发展投资农业,发挥利用大型企业销售渠道优势,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水平。进一步落实好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优惠政策,择优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潜力好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中小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联营、控股等方式组建集团公司、产业联盟,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通过基金控股、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资本运作方式,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把小农
13、户融入产业链各个环节,构建利益共同体,助推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 3.4建立完善物流体系,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引导本地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加快开展农村配送业务,为农产品经营主体提供运输、仓储、共同配送、信息共享等综合物流服务。鼓励企业单位整合闲置、低效厂房、场地,转型升级改造现代化农产品仓库。重点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大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设备投入。鼓励农产品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建设集仓库、运输、分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3.5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建立健全销售网络牢固树立大市场理念,把一线城市作为*特色农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
14、积极与一线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采买供应*特色农产品作为我市与央企、大中型国企、民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固定条款,着力打通我市与一线城市企业之间的农产品交易渠道。加强窗口饭店建设,与一线城市的餐饮饭店建立*特色农产品直供直采合作关系。对在目标市场开设全面展示*特色农产品名优小吃的餐饮饭店,给予政策扶持。积极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建立*特色农产品直供直采合作关系。鼓励企业在一线城市拓展农产品营销网络,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西安等大城市设立*名优地产品牌店和在其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地产品牌展销专柜(区)、特色商业街区设立*地产品牌示范店,可根据销售情况给
15、予一定资金补助。3.6全力打造优势品牌,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立足特色产品和地域品牌,重点将*茶叶、柑橘、魔芋、山野菜、腊肉、牛肉干、乌鸡、天麻、香菇、木耳和野蜂蜜等名优农特产品进行精深挖掘,精细加工,质量认证,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大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争创省级名牌产品、陕西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企业自有知名品牌。对新获得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县区和农产品经营主体给予资金奖补。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采取上门展、抱团展、定向展、融合展等多种形式到北京、上海、
16、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以突出*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原生态、有机绿色的核心优势为目的,高起点包装策划,高档次布展组展,全面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的独特品质。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产销联盟抱团组展,针对高端市场、目标客户群定向举办特色农产品展会。鼓励把*特色农产品展销与*旅游、文化展示相融合,扩大农产品销售。3.7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农商互联发展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整合利用并引导扶持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等涉农网络平台和信息资源,加强农产
17、品网上销售,引导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地方特色馆,支持电商平台与农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交易,建立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促进农村电商产销互动提升发展。3.8促进三产加速融合,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三产融合,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开发价值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区域、品种布局,积极创建省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构建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产业格局,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附加值。牢牢把握高铁时代机遇,逐步完善休闲农业规划,深挖*悠久农耕文化资源,示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把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引领。加快配套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包装打造一批茶园游、果园游、城郊游等精品休闲农业线路,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商品。积极探索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机制,把广大小农户嵌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农民收入多渠道多层次稳定增长。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