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测量专项施工方案(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测量专项施工方案(共9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专心-专注-专业一、工程概况1、基本概况2、工程内容本工程涉及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本工程为建筑用地面积28402,总建筑面积。其中四栋(自编号1#4#)为46层超高层建筑;四栋(自编号5#8#)8层小高层住宅,设计0.00标高为6.30m;售楼部设计0.00标高为3.80m;其余(裙楼商铺及其它配套设施)为12层的商业及纯地下室。设计有12层地下室,场地北部为2层地下室,南部为1层地下室;场地现地面标高在2.704.31m之间,平均3.26m,基坑开挖深度1层约为2.86m,2层约7.25m。3、 测量精度和方法 本工程按II级水准精度,采用闭合法测量。二、工程基
2、准点的布设(1)为保证基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控制网的建立是根据由甲方提供三个衣刷相互关联的坐标控制点,和两个高程控制点,作为场区控制依据点。以坐标控制点为起始点。作二级导线测量,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30L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校测允许误差:角度为12;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1/15000.对起始高程点应
3、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10mmn(n为测站数)。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2) 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 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性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3) 场区内至少应有3 个基准点,基准准点的间距应小于1km,距离建筑应大于25m,距离回土边线应不小于15m。(4)基准点埋深及形式。 图1 控制点做法在本工程中,水准点和平面控制点设在一起。如图1所示。三、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由于基坑支护施工的特点,平面控制的要求要高于
4、高程控制。 (2) 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二)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 由于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根据总平面图利用NTS-312全站仪(测角1”,测距1+1PPM),从高级起算点在场区布测一条十字型导线,然后采用极坐标法,定出建筑物纵横两条主轴线,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地下室外边线控制应与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同时进行,并要进行相互校核。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5、T8-97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1 的规定。控制网的技术指标 表1等 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II 级81/20000 将基坑各段面转折处的坐标确定,将其连线,然后确定各桩桩位的水平方位。四、场区高程控制网布设(一).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场内引来的两个基准点做为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2)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三等水准的精度。(二). 高程控制将测量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层间测量误差控制3mm 内,总高测量偏差小于15mm),及时准确地为工程提供可靠的高程基准点,
6、紧密配合施工,指导施工。(1)平面高程控制网的施测。将甲方提供水准点复检合格后组成闭合环,采用双仪高法进行引测。(2)测量器具配置。选用DS1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台,NTS-312全站仪,5m 铟钢尺两把,50m 钢卷尺一把。(3)技术要求。水准线路应按附合路线和环形闭合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按下式计算:MW = ) / ( 1 L WN式中 MW高差全中误差,mm;W闭合差,mm;L 相应线路长度;N附合或闭合路线环的个数。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具体要求 表2。水准仪型号观测次数视线长度(m)水准尺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差累计(m)视线离地面最小高度(m)读数误差(mm)一测站高差较差(仪
7、高法)(mm)闭合差(mm)n 为测站L 为公里数SD1往返各次一不大于50铟钢尺1305不大于0.50712L1/2(n15)或3n1/2(4)标高点的竖向传递。用水准仪、塔尺及钢尺等沿后排旋挖桩或护筒进行传递,作为盖板土钉墙及土方施工及桩长控制等的基准。(5) 0.000 以下标高的施测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2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2点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明显且不会沉降的位置,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
8、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以便施工中使用。五、各分项工程测量控制 1、旋挖桩的垂直度控制 旋挖机就位后,旋挖机本身带有自动回位和钻桅垂直自动控制系统,为了进一步保证垂直精度的控制,就位后用全站仪和工作中至少不少于1次对钻桅进行观察测量。灌注桩的桩位允许偏差表序号成 孔 方 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mm)13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1泥浆护壁钻孔桩D1000mm501000mm50100+0.01H150+0.01H2套管成孔灌注桩D500mm-20500mm1001503千成孔灌注桩-201701504人工挖孔
9、桩混凝土护 壁+500.550150钢套管护 壁+501100200注:1、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2、采用复打、反插法施工的桩,其桩径允许偏差不受上表限制;3、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D为设计桩径。 2、水泥搅拌桩的垂直度控制 钻杆垂直度控制采用5.0m长的线锤,挂在立架相邻两侧,待钻头对准桩位时,若悬挂线锤对准立架底小线锤时说明钻杆垂直,方可开钻。(水泥土搅拌桩:允许桩位偏差50mm;允许垂直度偏差1%。) 3、沉降观测 (1)、根据本公司能力,在本工程只对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观测,其它由第三方进行观测。 (2)、沉降点的布设参照基坑支护设计图纸。(3)、了解当
10、地的气象情况,记录雨水、气温、台风、洪水等情况,并检查自然环境条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了解基坑工程周围的建(构)筑物、重要地下设施的布置情况和现状,密切检查基坑周围水管渗漏情况、煤气管道变形情况、基坑周围道路及地表开裂情况和建(构)筑物开裂变位情况,并作好记录和整理工作。(4)、检查支护结构的开裂变位情况,特别应重点检查支护墙面、连结点等关键部位的开裂变位情况及支护结构漏水的情况。(5)、边坡土体顶部以及支护结构顶部的水平位移和垂直变形观测点应沿基坑四边布置,在每边中部和端部布置观测点,观测点间距20m。(6)、与基坑周边距离不超过3H(H为基坑开挖深度)的建(构)筑物,设置观测点观测其变位
11、。必要时对周边距离超过3H的建(构)筑物,也设置观测点观测其变位。(7)、对基坑周围地表裂缝、建筑物裂缝和支护结构裂缝进行全面观测,并选取其中裂缝宽度较大,有代表性、基坑工程现场量监测的部位重点观测,记录其裂缝宽度、长度和走向,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防止裂缝继续开展。(8)、水准仪、经纬仪、量角器及其他测量工具必须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9)、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离基坑边10m)不少于两点。(10)、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从基坑开挖直至土方回填完毕均作变形观测,围护、围蔽结构的水平、竖直变形观测。(11)、水平、沉降位移监测项目见下表:剖面各段面安全
12、等2墙顶水平位移与开挖深度之比0.4%警戒值(mm)55极限值(mm)60变化速率mm.d-15墙顶竖向位移与开挖深度之比0.2%警戒值(mm)40极限值(mm)50变化速率mm.d-13(12)、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项目还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内力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13)、监测记录、报告采用表格记录,并由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名;监测完成后,监测人员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14)、水平位移测量:水平位移采用极坐标法,按一级变形精度要求作业。位移监测时,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6,半测回归零差8,一测回内2C互差13。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
13、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已知坐标轴的角度,来计算观测点的坐标。测定待求点C 坐标时, 先计算已知点A 、B 的方位角:(15)、沉降位移测量:采用闭合水准线路,按一级沉降观测精度要求进行测量。测量时,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线路,严格遵守以下操作要求进行: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每测段或全线路一定为偶数站。测量时,视距长30m,前后视距差0.7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视线高度0.5m,基辅尺分划读数0.3mm,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0.3 n mm (n 代表测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