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324047 上传时间:2022-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是指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 养生保健的理 论认识和技术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逐步深入,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得 到社会的认可和人民群众欢迎, 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科学研究也取得了一批成果。 但是,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包括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理论构建尚不 完善, 技术方法的科学筛选与集成不够, 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尚未系统建立, 科技成果的转 化应用缺乏有效机制, 科

2、技支撑的作用有待更好发挥等。 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 特制定 本纲要。一、指导思想以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促进人民身心健康为目标, 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 病 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握中医理论的内涵和特点, 突出中医预防保健 (治 未病服务的优势和特色,以理论提升为基础,技术集成为核心,效果评价为抓手,服务应 用为重点,案例示范为引导,机制创新为保障,为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学术水平和 服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一 坚持以民众健康需求为导向。 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 项目组织和标准制定等方面 的统筹作用, 面向民众对健康的多元化需求,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研发中医

3、预防保健 (治未 病服务技术、产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领域。(二坚持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并重。在重视理论知识、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 高度重视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 把科技支撑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发展放在重要 位置,同步推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发展。(三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坚持传承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 内外有关最新成果,丰富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继承和发 展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和实践。(四坚持有效整合资源,支持协同创新。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构建技术创 新联盟,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推动创新成果向服务机构集

4、聚,向现实服务转化。三、目标到 2020年末,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建立理论体系框架;优 化集成一批效果明确、 经济实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建立相对系统的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学术水平和服务 能力, 为持续推动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做出更大贡献。四、主要任务(一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研究。1.系统整理中医治未病理论。系统整理保存于民间、 中医古籍、 方志及各种典藏文献中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

5、病 理 论和方法,梳理中医治未病基本理论。2.阐释中医治未病理论科学内涵。归纳总结既往的中医治未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阐释中医治未病概念、 原理、 观点、方法等基本理论要素和科学内涵。3.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理论构架。在全面继承中医治未病科学内涵和实践经验基础上, 积极吸纳引入当代生命健康与预防 保健领域的新成果, 建立由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和具体科学规律三 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理论构架, 为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二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技术、产品研究。1.健康状态辨识技术方法研究。(1健康状态检测方法和辨识指标体系研究。采用

6、多学科方法,从宏、中、微观三个 层次分析健康状态构成要素, 通过集成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工具, 开展健康状态检测方法研 究, 制定主观和客观互参、 定性和定量兼容的健康状态辨识指标体系, 全面反映个体人整体 健康状态。(2健康状态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开展健康状态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实现个体人健康 状态量化评估及发病、传变、复发的风险预警,为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2.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研究。开展药物、非药物、生活方式等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研究。加强手法、拔罐、艾灸等 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的熟化研究。 筛选、 评价一批中医预防保健 (治 未病 服务关键技术并开展这些技术的

7、适用范围、 方案优化和技术规范等系统研究, 为干预 技术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整理和研究名老中医和长寿人群的养生经验。 针对不同人群、 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开展心理、饮食、起居、运动、环境等适宜养生方法研究。梳理太极 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开展养生、健身功法的研究和规范。3.产品研发。(1健康状态辨识产品研发。开发研制检测健康状态宏、中、微三观指标和评估健康 状态及风险预警的仪器设备、应用软件,提高健康状态辨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健康状态干预产品研发。加强以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指导的药品、功能 性食品、 保健食品和新型诊疗设备、 用品的研制, 拓展健康状态干预方法, 为公众健

8、康水平 的提高提供一批健康产品。(3健康服务信息产品研发。研发健康状态检测、体质辨识、健康风险评估、评估信 息处理系统,服务信息全程监测、收集、动态分析的信息产品,建立知识库平台,完成适用 于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健康物联网关键技术开发,提高服务的实时性与便捷性。 (4健康宣教产品研制。设计、制作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宣教系列公益广告、 视频、动漫、书籍等系列文化产品,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念的普及,促进公众对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方法和产品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三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研究。1.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根据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特点, 开展基于中医

9、预防保健 (治未病 理论的标准化原理、 方 法研究; 开展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方法的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标准化应用研究以及标 准的运行与监管技术方法研究。2.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通过概念体系建立、 分类学研究、 标准体系表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结合现代服务业标准化成 果,开展包括服务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和服务提供标准等的构建研究。3.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的研制。围绕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按择重急需的原则,分 批研制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通过示范性推广应用、评价效用与持续改进,逐 步上升为行业(组织、国家、国际标准。(四中医

10、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成果应用研究。1.集约化服务形式研究。针对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 系统集成、 综合应用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技术方法 研究成果,紧密链接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探索包含各服务要素的干预方案,形成服务包, 以集约化服务形式开展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 带动和引领科技成果在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不同服务领域的应用。2.服务标准研制与推广。基于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结合现代服务业规范化特点, 示 范性研制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通过示范性推广应用,持续改进。3.服务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根据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自身特点, 借鉴当代方法学的研究成果和

11、技术手段, 通过 应用示范, 围绕技术效果和卫生经济学等指标, 建立科学评价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 效果的手段和方法。4.主要领域应用示范研究。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有关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项目 的研究, 优先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健康保险服务、 优质服务、 特殊人群服务等领域进 行技术集成和集约化服务的应用研究, 建立应用示范基地, 探索适宜不同领域和人群使用的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对样本人群进行服务效果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整体布局。进一步提高

12、认识, 加强领导。 注重调查研究, 做好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 编制实施中医 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整合优势 资源,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和措施,促进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二创新组织机制,产学研用结合。针对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科技创新的特点, 建立并实施能有效支撑其学术发展 的组织机制。 充分依靠科研和临床机构, 发挥治未病试点单位、 中医预防保健重点专科的作 用, 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鼓励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业技术创新联盟, 促进集成创新, 完善技术创新链, 保障科研与服务应用紧密衔接, 促进科

13、技成 果向临床和现实服务转化。(三强化平台建设,促进开放共享。适应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根据各自 基础和优势方向, 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 建设一批支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科技创 新发展基地,形成高水平、开放的临床研究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成果转化推广平台、人才 培养平台等支撑体系,促进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四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研究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 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完善科技经费保障机制。 在制定有关科技规划时, 充分重视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需求, 在国 家科技计划项目

14、中安排一定经费投入, 支持重点的研究方向。 同时,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地 方、企业和民间资金等多种渠道对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学研究的支持。(五提高人才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根据中医预防保健 (治未病 服务科学研究的需要,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结合承担课 题研究工作, 建设一支多学科、 专业化的高水平科研骨干队伍, 尤其注重具有科学研究与企 业管理双重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之成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学研究、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骨干力量。(六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快速发展。积极利用国际合作平台, 不断拓展合作范围, 加强与世界领先医疗科研机构、 知名大学 及国际医药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运用国际资源, 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学 术进步、 技术升级和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提高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 服务科技创 新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同时, 积极推动中医药治未病“走出去”, 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 市场。(七重视科普宣传,加强环境建设。建设科普知识宣传队伍和网络, 拓展信息渠道, 鼓励以多种形式传播中医预防保健 (治 未病服务文化和知识,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普及,提高 行业内外对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