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6)”-乌当区教师网络研修培训管理制度(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培计划(2016)”-乌当区教师网络研修培训管理制度(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乌当区“国培计划(2016)”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 管理制度按照2016年贵州省“国培计划”网络研修项目实施的总体部署,我区教师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实施的“国培计划(2016)”-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国培计划(2016)”-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培训。为了做好我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结合我区实际制订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一、指导思想强化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管理体制,开展基于“主题”的研、训、教工作,增强参训教师研修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参训教师业务能力为重点,通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促进参训教师
2、专业化发展,强化参训教师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成果。二、培训目标1.技术应用有改变。通过诊断测评,帮助参训教师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明确自己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重点;通过混合研修帮助教师围绕学科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2.专业发展有环境。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个人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3.资源建设有成果。通过个人建设、团队打磨、区域推荐的方式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精品作品集,包含突破重难点的微课例、课程诊断实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推动本地的学科资源建设。
3、4.示范引领有基地。建设一批信息技术应用及混合研修示范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实践,形成模式,打造团队,能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上有所突破,培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校本研修和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基地。5.区域推进有机制。通过网络研修、校本研修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实施,形成从学校、到乡镇、到区县的分层混合研修机制,培养一支常态化研修的组织管理者、研修指导者队伍,为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三、组织管理机构为了做好我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工作,加强培训管理,提高我区参训率、合格率及优秀率,特成立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如下:组 长:徐 春(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副组长:邓书祥
4、(教师培训中心培训部主任 区县管理员) 高明星(区县管理员)成 员:周国刚(教师培训中心教研部主任) 袁政颖(教师培训中心电教部主任) 李洪超(坊主) 熊 萍(坊主) 樊 鞠(坊主) 韦国艳(坊主) 周鸿玺(坊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乌当区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中心培训部,由邓书祥主任兼任组长,负责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培训的总体工作,培训部高明星、许慧及成员负责培训具体工作。四、区级培训团队建设情况乌当区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中心是正科级事业单位,具有研训人员38人,内设“三部两办一室”(教研部、培训部、电教部、三名办、语委办、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是承担全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学科研究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
5、教育信息化发展,坚持以“管理、服务、指导、引领”作为工作方针,以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核心,扎实开展基于“主题”的研、训、教工作,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服务。1.培训部为了开展好“国培计划(2016)”-贵州省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培训,培训部设区县管理员2名,由邓书祥、高明星承担,负责培训项目方案申报、学员遴选、信息审核、信息报送、信息更改、培训管理、发布学情、推优工作、培训总结、证书发放等系列工作。培训部下设5个工作坊,各坊主负责组织工作坊教师参训、研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教研部教研部主任周国刚负责组织教研员及全区“三名”
6、教师,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课程安排,为全区参培的550名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分学段学科开展教研活动、优质课大赛、说课大赛、课件制作大赛及校本研修,为参培教师顺利完成培训做好指导。3. 电教部 电教部主任袁政颖负责组织部室人员做好全区网站建设,维护好“校校通”、“班班通”等设施设备,确保参培教师能正常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学习,同时对参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给予技术指导性服务。五、管理要求1、各角色根据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要求,了解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价值,知晓项目实施的背景和要求,明确自己在项目、区域和校本常态化研修中的职责任务。2.各角色培训前了解项目实施思路,有效把握网
7、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工作坊培训的基本模式、实施周期、实施策略和预期成果等,深刻领会项目的设计目标、模式流程和整体要求。3.参训者熟悉各模块培训课程的内容结构,理解课程设计的意图和目的,明确考核及评价标准,形成课程学习的清晰思路。4.区县管理员、坊主根据职责分工,搞好本职工作,培训各阶段在全区工作群发布2次学情情况,催促学员按时参加研修,确保参训率、合格率。5.加强区、乡、校三级联动,共同管理参训学员,确保人人参训、人人合格、优中选优。6.将各单位、各学校、各教师参训情况作为学校及个人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年度考核及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乌当区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中心 邓书祥 2016年10月14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