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人民创新(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练习人民创新(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明史太祖纪记载: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A.裁抑相权B.加强军权C.建立内阁D.改革行省制度解析:“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意思是奏事不要告知丞相,说明朱元璋要裁抑相权,故A项正确。答案:A2.导学号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朝废丞相的理解。材料的大意是:从明朝开始就没
2、有善治,原因是明太祖废丞相。这说明黄宗羲认识到丞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制约作用。故选C项。答案:C3.明末冯元飚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这反映出明末内阁()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解析: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B两项与史实不符。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D项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信息看,内阁权力提高,地位也日益重要。故选C项。答案:C4.“内
3、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实质是皇权至上的后果,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能反映材料实质。答案:A5.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皇权从秦到清并不是一直强化;隋唐三省六部制没有削弱了皇权,而是加强了
4、皇权,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排除D项。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故C项正确。答案:C6.“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这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推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题干中“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反映了军机处的人员主要是由皇帝身边的人组成,也就是皇帝的亲信等。故选A项。军机大臣并没有实权,只是跪受笔录,排除C项。B、D两项题干材料未体现。答案:A7
5、.导学号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秘密奏闻。这些情况说明密折制度()A.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国家统一提供了条件解析:皇帝指令亲近大臣刺探政治动向、经济状况,从而为皇帝决策提供了信息来源,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8.枢垣记略载:“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说明清初()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皇权受到一定牵制C.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D.内阁决策国家政务解析:材料中
6、内阁掌握票拟权,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确定,可见清初皇权受到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牵制,故B项正确。答案:B9.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清政府的行政效率C.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决策权D.加强了皇权专制解析:本题考查对军机处的认识。材料中清政府规定军机处必须对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完毕,不得拖延,说明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军机处是清朝在中央设立的机构,与地方无关,A项错误;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军机大臣是跪受笔录,排除C项;D项虽然是军机处设立的作用,但与材料
7、信息无关。答案:B10.清史稿云:“清大学士,沿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说明()A.清初皇权加强B.内阁权力受到限制C.军机处位高权重D.相权制约皇权解析:清初时,议政处把持国家大权,不利于加强皇权,A项错误;军机处听命于皇帝,权力在皇帝手中,C项错误;清朝没有宰相,D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B项符合题意。答案:B1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
8、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解析:三公九卿制出现于秦朝,A项错误;唐朝三省六部制下,先由中书省起草,再由门下省审议,方可由尚书省执行,B项错误;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C项错误。故选D项。答案:D12.我国元代和清朝都曾经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其主要相似之处是()A.由中央机构直接管辖B.委派宣政院进行管理C.创设和推行土司制度D.设置理藩院进行统辖解析:元代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管辖西藏,清朝由中央机构理藩院管理西藏,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
9、“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
10、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3)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参考答案:(1)说明丞相位高权重。明代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加强皇权专制的阻碍。(2)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
11、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顶峰。(3)消极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一)议定皇帝名号:(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嬴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
12、,传后世。其议帝号。”(二)“封建”还是“郡县”?(三)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
13、“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前两次朝议的最终结果是什么。(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他是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的?(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职责,并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4)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参考答案:(1)确定了“皇帝”名号;在全国推行郡县制。(2)理由:地广人众,事杂多变;一人独断,易出错,可能会导致亡国。措施: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大臣在此共议军国大事,最后由皇帝裁决。(3)职责:充当皇帝的顾问,“传旨当笔”;后有“票拟”之权,但受司礼监制约。特点:君主专制强化。(4)利:由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这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弊:朝议仅仅是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取决于皇帝一人的意志;在君主专制强化的明清时期,朝廷大臣难以参与议政。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