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共3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共34页).doc(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浅谈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浅谈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本文第一部分讨论民族地区的基本问题,并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建议部分。在
2、分析民族地区现状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的机制设计和政策工具进行初步构想。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 少数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一、前言 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事实上,少数 (一)本文选题背景 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人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济全
3、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贡献。”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面: 挑战,民族地区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缩短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少数 (二)本文研究意义 民族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均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几乎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过程中所共有的现象,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一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直是我国
4、经济学家工作的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低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和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事实上拉大了民族地区比较突出。 与汉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这是市场经济下必然要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面对的一种“阵痛”,改革是大势所趋,民族地区同群体中,有相当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仍处于一样需要改革发展经济,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对维护民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中,在体现价值观念的道族关系的问题、减少民族矛盾有着巨大的作用。 德、伦理、贫富、得失等方面,仍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三)本文研究思路 和小农意识,且根深蒂固,思想意识仍停留在自我积淀 的思维定势上,难于接受新
5、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 第一部分讨论民族地区的基本问题,指出我国民 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条件制约着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底子薄、 经济发展。 发展起步晚和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以及自然环境和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人少地多、土质较差、基基础设施的阻碍。第二部分是建议部分,在分析民族 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近年来,虽然各方地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和 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略。 差。山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二、民族地
6、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在的问题 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仍是牛犁、人背、马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 驼的传统耕作模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放,加大了生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 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价值比较低。农民种、养出来的物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 资运不出去买,也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年份降雨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 1量的逐年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自然生长的需求。自然灾害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障碍。在前期的建设发展中长期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发展后劲受到严重束缚,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
7、发展,农民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调研中有这样一种感受,山高坡陡路漫长,资多效低领导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交通和通讯上。通讯线路少,质量低,整体通讯能力严重不足,通讯基础设施亟需改善。 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只有体现到人的发展上才是真正的发展,这也是与目前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以人为本,才是发展的本质。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它整体追求的价值观念,如何才是民族自身价值追求,只有在该民族的族群当中才会理解。正确的民族发展观是作为一个民族族群的人们对发展的正确认识,作为一个民族他
8、们既要在物质发展上获取利益,同时也在生产生活的发展方式上能予以接受,保持他们所拥有的优秀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目标出发,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经济发展为主原则,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有了物质基础才能进一步发展根本的社会主体“人”;二是民族价值取向指导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的模式要和民族的价值取向结合,只有获得各民族群众的支持才能得到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与调查的决策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发展决策,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构建,使之
9、规范化、制度化。 (二)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多元化的现状,以及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情况,建立适宜的发展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涉及发展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民族群体人文类型的丰富性,还涉及到文化的价值评判。在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模式时,是为他们选定还是帮他们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这涉及到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是否持有文化相对论的评价观。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现状,用一刀切的发展模式根本无法达到和谐发展的局面,所以要分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既要把握原有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2 又要提倡创新引入新的产业,并通过本土化吸收提升区域竞争
10、力,还要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一个资源互补,产业链衔接,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1、总体上继续重点发展重工业,依靠老工业基地,改革现有产业结构,发展深加工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无论是整个中国还是少数民族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走上工业化道路,只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有所不同而已。工业化进程的演变规律体现为:工业发展的重心由轻工业向重工业的转移,在重工业化阶段中又经历了由原材料工业向加工装配工业再向高加工度化转移的演变;最后进入技术集约化阶段。这种规律体现了工业对资源的开发由浅层开发到深层发展的进步过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要充分利用其所占据的资源
11、优势的政策优势,以重工业为龙头,更新设备,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拓展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业。发挥重工业的波及效应,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提升区域总体竞争力。 2、根据各民族聚居点的特点,实施保护性政策,保护当地民族居民价值取向的所认可的生产方式。 工业化、现代化在发展的历程又有不同的路径选择,而民族群体对路径选择是现代化进程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少数民族多聚居在比较落后偏远的地方,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保存相当完整,当他们所面对工业化中所出现的各种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时,他们并不能很快适应,而且还可能排斥,所以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关注这一事实,要有步骤地进行引
12、导,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原有生产方式进行否定,针对那些适合当地民族生存的生产方式还要给予政策性保护。 3、加强人才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匮乏。民族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整个族群的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单个族人的发展上。发展经济是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经济是人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大量现代化的资金运作与技术都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进行操作,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首先就需要与发展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占很大比重,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少数民族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所以首先要解决就是教
13、育问题,要加强人才发展战略,普及中小学教育,培育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民族间平等。针对民族性的特殊性,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应推行双语教学,既保持该民族的特性又添加现代因素,从而达到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 4、循环经济与粗放型经济并行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具体说来,发展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福利最大化。在科学发展观下,人的需要既是分层次的也是多样化的,环境质量同样是人的福利之一。经济实力、资源储备、环境质量都成为构成人的福利的要素,都成为稀缺资源,一切人类必不可少的经济、社会、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活动都成为创造稀缺资源的活动
14、。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多聚居于偏远地方,存在电脑科技等高新技术与刀耕火种相并存的状况,进行产业选择时,首先就要从当地人的生存状况出发,进行人福利最大化评价。在还在为满足生存与基本生活需要苦苦挣扎的地方发展粗放型经济也是可取的,而在已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地方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发展问题的探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只是从一个民族观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出发,引入了民族学的文化观,对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寻求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综合上述分析,少数民族地区要想使经济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树立创新的文
15、化观念,认识到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就是创新,努力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作为经济细胞控制者的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3 参考文献 1杨发仁.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人民出版社,2005 2牟本理.努力维护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 . 3牟本理.论我国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J.民族研究.2003 4张艳秋.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 5李娟.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毛会科学版.2000 6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
16、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胡鞍钢.西部开发新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8李善同.西部大开发与地区协调发展M.商务印书馆.2003 9高丙中.现代化与民族生活方式的变迁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收稿日期2016-5-10篇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现状调研报告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现状 调研报告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二九年十二月 1调研组主要成员 顾问:赵仁秀 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徐 飞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向远道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组长:胡祥华 张跃平 成
17、员:胡令明 黄 平 唐启明 曹承民 孔 刚 余文生 李明高 吴继堂 张 英 沈道权 陈祖海 梁世夫 柏振忠 成艾华 朱乾宇 陈全功 乔维全 曹 考 李先玲 统稿:张跃平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教授 博导 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巡视员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经济处处长 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处处长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经济处处长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经济处副处长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处副处长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经建处副处长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授 硕导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授 硕导中南民族大学经济
18、学院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硕导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柏振忠 2目 录 一、前言 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一)贫困面广 (二)贫困程度深 (三)脱贫能力弱 三、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原因分析 (一)自然条件恶劣 (二)人口素质低下 (三)制度贫困突出 四、加快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促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支持 政策 (二)建设武陵山少数
19、民族地区人口现代化作为扶贫开发突破 的重点 (三)大力加强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四)繁荣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五)促进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附1: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地理范围的界定 附2:武陵山少数民族分布 3一、前言 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边境交汇之处,是我国土家族的最大聚居地,俗称“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该地区含盖50余县(市、区),土地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00万人,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
20、。 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山高谷深,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富集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励精图治、务实奋进,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总量大幅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逐年改善,区域影响日益扩大,正由过去的蛮夷之地、贫穷之乡成长为中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希望之地。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况,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阶段,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正呈现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当前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
21、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为加快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统 一、稳定、和谐局面的形成,根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要领导的指示,由湖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牵头,联合中南民族大学、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重庆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五家单位,并由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负责具体调研工作,专程赴湘、鄂、渝、黔三省一市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学习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21 二、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一)贫困面广 1总体状况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以来,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党委、政府不懈努力,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
22、机遇,加快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2008年,恩施州、湘西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铜仁地区、黔江区人均GDP为802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22856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11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2973元)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8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4761元)的%(详见表1)。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界定,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2007年,恩施州、湘西州、张家界市、铜仁地区、黔江区农
23、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1 2 对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地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观点,详见附1。 武陵山少数民族分布具体状况详见附2。 4为、,由此可见,整个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温饱的边缘。调研表明,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多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其中一少部分还处于赤贫状态,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2分省来看 湖北省恩施州绝对贫困人口居高不下,截至2008年底,该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仍有万人(其中应纳入低保人口3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占全州乡村人口的%。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高发区。全州纳入“整村推进”范围的重点贫困村1966个,占总数
24、的%;目前仅实施了826个,占总数的42%,还有1140个难度更大的贫困村尚待扶持,占总数的58%。 根据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2006年贫困监测,湖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其中17县市区尚有贫困人口万人、低收入人口万人,分别占该地区总人口的和。并且,近年来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湖南省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其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重庆市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较广。截止到2007年底,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贫困人口万人、低收入人口万人,分别占该地区总人口的和。并且,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比例为:,而重庆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说明渝东南地区中农业还是占了较大比重,工业化程度和第三产业的发
25、展还比较落后。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07年,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均纯收入为2665元,仅相当于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509元的76。 贵州省铜仁地区有国家级贫困县1个,即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省级贫困县6个,即松桃、印江、思南、江口、石阡、德江。200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7元。其中,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为%。 3 (二)贫困程度深 贫困是一种多维现象,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定义贫困。本文对贫困的研究主要是收入研究。从2004年中国政府政策声明中我们发现,中国政府正在改变紧盯经济增长率的做法,倾向于维持一
26、个温和的GDP增速,而把更多的关注投向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1用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三个指标定义贫困 本文使用三个不同的贫困线和三个国际流行的贫困指标: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贫困强度指数,以湖南省桑植县为例,利用桑植县20062008年3年10村的农户贫困监测数据,对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34 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凤凰县、古丈县、泸溪县和吉首市,张家界市的永定区、桑植县,怀化市的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城步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
27、4 湖南省桑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脉北麓,是贺龙元帅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5篇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调查报告 以克什克腾旗为例 摘要: 克什克腾旗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内蒙古缩影”,从1996年开始, 旗政府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使 其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文通 过多角度的对比、总结,得出了克旗旅游发展与经济环境的互利关系, 以及其发展模式中的成功之举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 克什克腾旗 旅游业 经济增长 发展建议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地
28、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集草原、林海、沙地、丘陵、河流湖泊、温泉和多种独特而稀有的地质地貌景观于一身,拥有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各类历史文化遗产6800余处。历史悠久的克什克腾旗是一个一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蒙、汉、回、满、壮、朝鲜、达斡尔等十个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克旗紧紧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三大主线,形成了以草原森林风光、世界地质奇观、蒙古民族风情、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多元化旅游产业
29、体系:以乌兰布统古战场为中心的草原生态旅游、以阿斯哈图石林和青山白臼为中心的古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游、以达里湖为中心的草原民族风情游、以热水塘为中心的温泉疗养度假游、以经鹏镇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游等五大旅游区域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沙地云杉、达里湖、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及国际狩猎场、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西拉沐沦河、桦木沟森林风光、热水让神泉、蒙古族游牧文化十大旅游景观。图1 2006年克旗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克旗坚持“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景区管理、注重宣传,经过全旗的不懈努力,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旅游公路网络化
30、格局基本建成,已修筑连接十大景区的旅游公路500多公里;饭店、旅行社等接待服务设施初具规模,拥有设为宾馆6家,其中星级宾馆4家,旅游企业130多家,接待床位达到14000余张。2005年,被全国旅游商会、世界华人华侨旅游合作组织等联合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园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乌兰布统被国务院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达里湖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名胜区;紫濛山庄风电场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7年克什克腾旗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全国三家内蒙古唯一一家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化示范地区;2008年成功创建“中国旅游强县”。 2005年以来,克旗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全
31、旗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凝聚人气、激活商气、集聚财气、鼓舞士气的催化剂,2001年至今,全旗旅游收入以年均%的速度递增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取得了增加值年均递增%的可喜成绩。200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克旗旅游业正在稳步发展。图2 2009年上半年接待游客情况图3 2009年上半年旅游收入情况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什克腾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得到最权威的统计数字和相关政策信息、最真实的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我们采访了克什克腾旗旅游局局长孙明宇同志,并亲赴景区采访了游客和工作人员,走访了部分景区内商店、饭店,经过实地调查后,我们对克旗旅游发展现状有
32、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发现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广泛地查阅资料后,我们得出了以下实践成果:(附: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采访问卷;景区游客调查信息反馈) 一 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 石砌的史书阿斯哈图石林 “阿斯哈图”系蒙语,意为“险峻的岩石”,是世界上独有的花岗岩地 貌景观,经第四季冰河期以来的多次冰川、寒冻、风化、水蚀后形成,是国家AAAA级景区,石林形态各异、千娇百媚,多形似景观,参差分明,栩栩如生。 神奇的盆景青山岩臼 青山岩臼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另一花岗岩地貌类型,在大青山山顶南面两 边平缓起伏的花岗岩岩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个岩臼,臼内树草丛生、因时变换,形成天然的盆景,独特
33、奇妙,堪称一绝。 高原的明眸达里湖 达里湖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素有“百鸟乐园”、“中国天鹅湖”的美 誉,这里有丹顶鹤、玉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春秋之际,数以万计的白天鹅在此栖息,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达里诺尔湖周围有宽广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火山口、火山锥、熔岩颈鹤微观火山地貌及火山弹、火山渣等火山喷积物,星罗棋布的火山群、一碧万顷的草原与草原明珠达里诺尔湖构成了自然界中缀壮美的自然景象。 生长的化石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 白音敖包沙地云杉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片沙地云杉林,被誉为“生 物基因库”、“生物活化石”。沙地云杉林是非常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是长期自然历史发展和现代自然条件综合作用
34、下形成的特有树种。 “白音敖包”意为“富饶的山”,山上有蒙古族祭祀的大型敖包,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这里都举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敖包祭祀活动,祈祷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 凝固的大海克什克腾草原 克什克腾草原是平铺在天地间的巨幅画卷,林丰草茂,水清花香,云淡 物美,一年四季都令人心驰神往。草群中以碱草和针茅草为主,还有冰草、紫花苜蓿、野豌豆等70余科500余种野生植物,每年六七月份,广袤无垠的草原就成了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成群的牛羊如漫天的星星点缀着这一方圣土,风光旖旎。在这水草丰美之时,蒙古族牧民会举办传统的民族盛会那达慕,庆祝丰收,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 神泉圣水热水塘温泉温泉水中含有氡、鎵、钼、
35、锶等47种微量元素,望之清澈透明,尝之 无味,嗅之有硫磺的气味,洗浴后皮肤有润滑感,并对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有奇特疗效,是独具特色的医疗氡性矿泉,被誉为“东方神泉圣水”。目前,热水已有温泉疗养院十家,是一个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的集疗养、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草原旅游度假村。 二 建设投入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投 资1万元,就可增加1个就业机会,间接就业至少可以增加5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第三产业就可增加元。按这一测算,支持克什克腾旗的数十亿元旅游资金,即可为克什克腾旗农牧民和城镇人口提供几万个就业机会,第三产业增加数十亿
36、元的收入,这对改善克什克腾旗就业环境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克旗政府在多方面投入巨额资金,为旅游业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使旅游品牌建设工程在短时间内即得到很大进展: 旅游发展规划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克什克腾旗政府于1996年起正式开始发展 旅游业的战略部署,在上级旅游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发挥对旅游发展规划的主导能力,围绕着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地质遗迹等旅游资源,实施精品推动战略,利用“世界地质公园”这个品牌,着眼于大旅游经济区域,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和大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景点景区,重点打造贡格尔草原、乌兰布统草原与蒙古族风情品牌和阿斯哈图石林,青山冰臼等地质遗迹品牌,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小型那达慕,蒙古族婚俗表演,奶食品制作表演,蒙古族游牧文化等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同时开发了春季观鸟、秋季观红叶和游地质遗迹等产品。政府的正确领导,为相关部门工作者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是克旗旅游业迅猛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与基础。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如2005年,全旗公路建设完成总投资8625万元。其中,克旗经棚镇至 乌兰布统至河北围场公路工程、达里诺尔湖至阿斯哈图石林草原小油路工程实现全线竣工通车,并完成了从石林小桥至石林景区的草原小油路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