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估分”的质量评价及对策(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估分”的质量评价及对策(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估分”的质量评价及对策 学生中考“估分”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一般是在第一科开始考试后的72小时内),在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按照各科考试的时间顺序,真实地再现自己在考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再依据有经验的老师“细化”过的评分标准,对答案进行“两法”评分:最后统计出自己所得总分,即为“估分”,否则都视为“猜分”或“押分”。中考后进行“估分”,可以在较高可信度“群体”估分的对比下,及时了解自己在“中考”过程中是“正常”、“超常”、还是“失常”发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中考“估分”可为填报中招志愿提供正确的定位,不致于使自己与原本可以录取的学校失之交臂。准确的中考“估分”
2、为填报中考志愿,提供拉开“梯度”的依据,从而减少择校费。 一、把握中考“估分”质量的评价标准 1.对“估分”质量评价的分析。教育界有关人士经常根据准确度(准确度有两种算法。若是“低估”,准确度=估出总分,实际得分100,若是“高估”,准确度=实际得分,估出总分100)的大小范围,把它分为五个等级:准确度在99内,称为“精估”为一等t准确度在99-98内,称为“细估”为二等,准确度在98一97内,称为“误估”为三等,准确度在97-96内,称为“假估”为四等,准确度在96以下,称为“乱估”为五等。 07年福州市首次采取中考后“估分”填报志愿,笔者在由第一次(07年4月17日“市质检”后)组织“群体
3、”(300人以上可称为“群体”)学生进行“估分”经验的基础上,第二次(07年6月13日)组织617位初三毕业生进行07年“中考”后的群体“估分”,根据这次群体“估分”所得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共450分)误差在5分以内的有163人(占26.4),视为“估分”过程认真,“估分”精确,为一等的“精估”;误差在6-10分以内的有188人(占30.5),视为“估分”有效、较为细心,为二等的“细估”;误差在11-15分以内的有146人(占23.7),视为“估分”有误,过程过粗,对填报志愿有一定的误导,为三等的”误估”:误差在1620分以内的有71人(占11.5),这些同学
4、“估分”过程没有进行答集的再现,给填报志愿提供假象,视为四等的“假估”;误差在21分以上的有49人(占7.9),误差最多的是高估的103分,低估的是57分,其原因是学生本人不重视,胡乱估分,对进行“群体”“估分”分析造成一定的影响,视为五等的“乱估”。 这算是笔者组织群体学生进行的第二次“估分”质量远远胜过第一次,说明只要重视,有过“估分”经历的同学进行“估分”都会有较高的准确度。 2.引起“估分”误差的原因 (1)对“估分”组织工作不力 07年笔者分别进行两次的“群体”“估分”分析,第一次由于“估分”组织经验不足,过程简单,程序单调,学生对“估分”的意义认识不深,这次“估分”的“群体”正、负
5、误差度分别达到(8.1298=2.7)和(5.3298=1.8)。 (群体正误差度=群体学生高估出总分的平均分总平均分100:群体负误差度=群体学生低估出总分的平均分总平均分100)比组织得力的第二次(“群体”正、负误差度分别为1.6和0.9)高出的1.1个和0.9个百分点。 (2)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 一般说来,平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估分”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笔者在以上07年中考“估分”质量分析中,指出估分质量为一等精估,误差在5分以内的163名学生中。优秀学生(语、数、英总分在400分以上)人数就有118人。笔者在08年市质检后进行“群体“估分”质量分析结果显示:为人过于自信或性格比较外向
6、的学生,常常抱有侥幸心理,把似是而非的答案都往上线靠,对自己分数的估计往往偏高;平时比较自卑或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担心分数估高了遭别人笑话,对自己分数的估计往往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估分”时要克服盲目自信和过于不自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自己答题的真实状况慎重“估分”。 (3)周围同学不必要的“暗示” 笔者针对08年市质检进行“群体”“估分”质量调查、统计、分析显示:有的班级为什么会普遍低估,有的班级为什么会普遍高估,笔者从“估分”质量只达到三等属于“误估”同学所写的书面分析报告中了解到,这些同学是由于受到旁边同学的“暗示”而更改的自己按一定程序所估出的分,而造成的“暗示”结果。比如
7、王某同学听说班上比自己成绩好一点的李某同学估分比自己少,马上就认为自己可能估高了,随意扣了15分。作为“估分”同学须切记,不要受他人的影响,要在研究试题答案上多下功夫。 (4)心中“目标”的诱导 笔者针对这次质检“估分”情况,了解到有一位学习程度中等的同学会高估出76分,其原因是该生为了达到冲进年段前200名,将来有望报考福州一中,在各科“估分”过程中都提高的自己的分数,而成为“乱估”,比如李某同学一心向往某名牌高中,而老师、家长都认为他的成绩达不到,为了让家长和老师能同意他“拼一拼”,填报那所名校,在中考“估分”时他也会故意拔高。这就是心中“目标”的诱导作用。 (5)对责任的规避 针对这次质
8、检估分情况,笔者还了解到一位程度偏差的同学高估出98分,原来该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但孩子考得较差,怕家长责备,就有意无意高估自己的得分,以求得父母暂时的“宽慰”。统计结果发现,低分段的考生高估的比例大大高于高分段的考生,且分数越低,高估的幅度越大,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二、提升中考“估分”质量的五个关键点 1.再现答题过程 中考试卷是考生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的,一些考生会记不清答案。估分时就会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导致一定偏差。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看标准答案以前,尽可能不和其它同学交流,先自己静下心来,根据与中考过程中情景相似、内容完全相同的“试题卷”,回忆当时在考场上的答题思路和大体原文,
9、再现答题过程,若记不清答案可沿着考场上的解题思路重新试做一遍。全卷完成后再进行统分,切不可先看标准答案后再来再现答题过程,也不能边再现答题过程边进行评分、这样都会产生诱导而引起“估分”误差。 2.把握评分标准 科学把握评分标准。在清楚了自己的原文答案后,认真研读评分标准,在有两次以上中考改卷经历的有经验的学科教师指导下,力争领悟评分标准中每一道题的考查意图以及每一个得分点的给分、扣分的依据,在正式开始评分以前,要依据自己以往“估分”的经验,明确划定出每一个“采分点”的中心词,或是每一个“扣分点”的依据,再进行评分,自己将这些中心词与自己的答案对照,进行有效“估分”。 3.实事求是、“两法”评分
10、 “估分”切记要实事求是。尽管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突出,中考时超常发挥,却不敢正确“估分”,拼命往下压分,怕高估了被 别人笑话。这样做的后果是填报志愿时可能会错过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学校。也有的考生平时学得很好,中考却表现不佳,发挥失常,碍于“面子”将分数上扬。还有为了让老师、家长暂时高兴,故意高估。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为了能更准确的对自己再现的答案进行“估分”,把握好宽严尺度,消除模棱两可之嫌,可采用“得分评分法”和“扣分评分法”进行两次评分,两法评分差值若不超过10分,取其平均值。就可达到“精估”的效果。若没有时间进行“两法”评分,则可采取前后松紧不一致的原则。譬如,你认为这道题估得宽松,那
11、么另一道题就应该稍严,这样分数可以互补,总分也不会相差很大。 4,进行多次“估分”演练 中考要取得满意的“估分”效果,使大多数同学达到“精估”或者“细估”的质量要求,对于学校而言,必须要有2次或2次以上组织学生进行“群体”“估分”的经验,以学生个人而言,可以利用学校组织的“月考”“半期考”等,进行考完一科估出一科的方法进行“估分”,以缩短考完和进行估分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短间隔法”估分),也可利用学校组织的期考或者市质检等,以考完“语、数、英”为第一个时间段,就可估出“语文、数学、英语”总分,考完“物理“化学“思品“历史”为第二时间段,估出四科是否达到等级或者合格的要求,这种“估分”方法常
12、称为“两段法”估分(也称为“中间隔法”估分)。再利用学校中考前最后一次的校模拟考,在考完中考要考的七科内容后,离第一科开始考试后的72小时内进行估分。(常称为“长间隔法”估分),以达到进行多次“估分”演练的效果。 5.综合多方面因素“估分” 在“估分”的过程中、真实再现自己在考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之前,不能和自己熟悉的同学进行相互讨论,不能去回想、分析自己以往所得到的分数和学科成绩排位及总分排位。但是在利用你的中考“估分”情况来指导填报中考志愿时,一定要综合多方因素进行考虑。参考中考前校模拟考、市质检、以及三年来自己在年段中的排位,对一名成绩稳定的同学来说,中考的成绩应该和平时考试的成绩相差不会
13、太大。如果估算出来的总分和以往多次考试的成绩比较接近,说明你的“估分”比较合理;如果估算出来的总分或单科成绩比平时成绩明显偏低,应该与任课老师讨论,看自己是否“估分”过严;如果“估分”比平时成绩明显偏高,考生就要考虑自己是否估分过宽,需要重新进行科学的“估分”。只有能真实反映出中考实际成绩的“精估”才能对自己填报中考志愿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 三、中考“估分”时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1.防止“惯性估分”现象 什么叫“惯性估分”,在分析08年福州市质检“估分”误差情况时,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产生“误估”的原因大都采取“惯性估分”,也就是在“估分”过程中不进行知识再现,凭着上次考试的单科名次,了解旁边同
14、学“估分”成绩,得出自己的分数。例如某同学上次语文考试排在班级第二十名,他了解到上次排第十九名同学估出语文成绩为115分,则他就“估出”自己语文为114分。此现象称为“惯性估分”现象,不可取。只有在你失去估分的最佳时间,实在无法进行估分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要克服此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估分时,周围不要坐着你相识的同学。 2.缩短间隔时问 为了缩短考后和估分之间的间隔时间,以免知识再现过程中出现遗忘,根据考后与开始“估分”的间隔时间长短,笔者把“估分”分为3种方法:“短间隔法估分”,“中间隔法估分”和“长间隔法估分”。而中考切不可使用“短间隔法”进行“估分”,及考完一科估出一科分数,这样有可能对自
15、己下一场考试情绪会有极大影响。中考“估分”要视学生所具备物理、化学、思品、历史的基础情况来定使用“中间隔法”估分,还是用“长间隔法”估分。对于以上“四科”基础较好,保证“中考”都能达到等级要求的同学可采用“中间隔法”估分,先对语文、数学、英语“中考”试卷进行知识再现。否则就要采用“长间隔法估分”。但时间间隔再长也不能超过72小时。越早开始对中考试卷进行“估分”,准确度越高。 3.注意各学科“估分”的难点 在进行中考估分时,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不同的“估分”难点。语文“估分”难点在作文,考生们在作文时“估分”保守一些,尤其是创新的作文。创新的作文是有风险的,可能拿高分,也可能拿低分。如果在立意上没有
16、什么问题,语言又比较流畅,估个37、38分,出入应该不大。如果考生认为自己一直以来作文都不错,这次考试又发挥得很好,比如记叙文的语言很感人之类的,可以给自己“加”几分。 数学估分的难点是,要注意解题步骤考生在数学“估分”时,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看到自己做的答案和参考答案里最后的答案是一样的,就给自己打满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数学的大题目是按照步骤给分的,考生在“估分”时要找出“得分点”,还要考虑答题的规范性。对于一题多问的题,每一个解都会有具体得分,因此考生应当注意回忆自己的求解过程,切不可因为答案错误就完全否定,以为一分不得。英语“估分”的难点在英语作文,英语作文一般是“按点”给分,每个
17、点是不是按照老师预想的几种可能的思路来写,对于英语作文的“估分”一定要实事求是,造成扣分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估分”的时候略为保守些比较好。英语作文要估得准,最好的办法把作文再写一遍,找老师帮助评估一下。 4.注意使用“三分法”估分 虽然学科特点不同,“估分”的难点也有所不同,但是不管何种学科,为了提高“估分”的准确度,不妨可以使用“三分法”来进行“估分”,其方法是在“估分”前,将试卷分成“必得分”、“不定分”、“模糊分”三种分值。“必得分”主要是客观题部分。由学生本人即可确定获得分数;“不定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确定获得的分数:而“模糊分”主要是作文、简答题、没有惟一答案的题目等。这需要学
18、生根据中考前最后一次的市质检水平确定。把“模糊分”乘以“单科定位度”,加上“必得分”、“不定分”所获得到的分,即可估出单科“总分”(“单科定位度”=单科市质检得分单科总分100)。 5.注意多方协作 现在的初三毕业生,虽然生理年龄看上去成熟了,但是,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家庭、学校、社会等综合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的心理年龄还很不成熟。在涉及到自身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上,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自己来作出“中考”成绩的正确评判,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需要多方协作。首先,社会或媒体要能及时为考生提供中考“试题卷”:其次,家长要助学生及时、准确地真实再现自己在考场的解题过程及答案;第三,有经验的学科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分以及最后的“估分”指导,最后学校要及时收集每位学生的“估分”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排位,形成有一定可信度的“群体“估分”数据(群体数越多可信度越高)。这样、考生及家长才能根据自己的“精估”分数,对照“群体“估分”有关数据,顺利找到填报中招志愿的准确依据。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