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新技术与产业经济科技政务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高新技术与产业经济科技政务网.doc(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新技术与产业经济2.高新技术与产业经济“十一五”期间杭州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研究意义“十一五”期间,支撑杭州经济增长的制度机制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制度日趋完善。一方面,民营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市场准入门槛的进一步降低,政府管制进一步宽松,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法律环境的进一步健全,以及市场要素的使用更加有效,流转更加快速,市场活力对增强经济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率的牵引越来越强劲;另一方面,支撑杭州市经济增长的产业已经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在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被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和旅
2、游休闲产业,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在成为杭州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支撑条件的变化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使杭州建立新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成为可能,但是,哪些因素是决定杭州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主要因素?换句话说,杭州市“十一五”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体系和支撑条件?本项目正是基于这一问题的科学研究。二、主要研究结论1.宏观层面(1)我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赖于投资的高增长取得的。尽管2005年杭州投资增长率只有6%,2006年只有10%,连续两年出现投资低于年度经济增长的现象,但是投资规模仍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内。目前杭州投资位于本轮周期的下降阶段,投资拐点有望在今年或明年
3、出现。(2)通过对杭州市1978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如果未来经济增长保持在12.8%左右,杭州投资增长在16%左右比较适宜,这样投资增长优先于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适合我市当前发展阶段的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阶段我市经济增长逐步进入平缓增长阶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年度投资增长一定优先于经济增长;受经济(投资)周期性波动影响,投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偏离这个投资最优水平也是可能的。(3)“十一五”期间,杭州名义投资率保持在0.41(41%)左右比较合适。我市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名义投资率会基本稳定在0.43以内;当工业化完成,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以后,投资率才会下降直至一个较低
4、的水平。(4)消费和出口因素分析消费。后4年预期增长目标12.5%。从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看,后4年是消费结构升级的质变时期,可以预期,这一时期的消费将表现出以下变化趋势: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快速增强,消费倾向将逐年上升。由于多年来的居民收入增长明显落后GDP增长(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2005年(37%)比1990年(60%)下降了23个百分点),为居民收入增长留下了较大的结构性调整空间。随着国民经济实力以及政府对民生关注程度的不断增强,旨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增资减负(税)措施力度将会越来越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保持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居民消费能力将有可能快速增强。与此同时,不论从
5、比较角度还是从发展规律角度看,杭州的居民消费率均到了由低谷反转上升阶段。而随着体制与环境等非收入因素的改善,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将由不敢消费向超前消费方向变化,可以预期,居民消费倾向将平稳回升,2005年,居民消费倾向已经恢复至0.8以上。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2067896846590859668108961177812898145651660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609567667235742477908968921599501121313438市区居民消费倾向0.850.860.850.820
6、.810.820.780.770.770.81市场热点向纵深发展,消费层次结构达到富裕型小康和基本现代化。随着消费环境的完善、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2006年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汽车等大件商品的价格将迅速向国际市场价靠拢,长期存在于人们消费心理中的持币观望等现象将逐步消除,以巨额储蓄为支撑的消费观念更新以及超前消费观念的普及,必将加快消费结构升级进程,新一轮以健康享受为目标的消费热潮兴起将主要以大宗消费支出为标志。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汽车开始走入家庭;而到了3000美元,私家车则会呈爆炸式增长。后4年期间正值杭州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美元迈进的时期,汽车、住房
7、、教育、数字化家庭等大宗消费将继续向纵深发展,由少数人消费变为大众化消费,且以提高生活品位为目标的体育健身与保健、文化、旅游等消费新热点将快速发展。综合以上分析,结合与人均GDP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相关分析以及消费倾向的回升,未来杭州市消费仍将保持较为旺盛的势头,预计后4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出口。后4年预期增长目标16。在过去的10余年中,全球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约为7%,而同期我市的出口年均增长达20%左右。据估计,2010年以前,全球国际贸易的年增长速度仍将维持在7-10%左右,但地区间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国际贸易政治化倾向更加明显。对杭州而言,存在的主要
8、问题是现阶段的出口地区结构仍然比较集中,出口商品科技含量相对不高,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短期内难以有实质性改变。依靠这样一种贸易结构在人民币汇率将持续走高、非关税和市场准入双重壁垒将越来越多的不利条件下,继续维持外贸高速增长难度很大,出口出现大幅波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而进口方面,随着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省内市场对资本品、资源性商品、高端消费品需求快速增加,进口的快速增长也是可以预期的。总体上看,预计“十一五”时期,杭州的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有望达到18%左右。(5)经济社会发展将实现“六个重大转变”在这个阶段,我市将实现人均5000美元向8000美元的跨越,经
9、济社会发展模式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增长机制由单一投资驱动型向投资消费双驱动型转变,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共导转变,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新型多元化活力型社会转变,城市化进程由中心城区领先发展向网络化大都市协调发展转变,政府定位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六个重大转变”具体内容是:发展模式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20012005年年均增长速度13%以上,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进入“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运行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经济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增长率比“十五”略低,整体增长趋于平稳,波动幅度减小;同时,增长的质量将显著提升,高污染、高消耗、低附加值的产业将逐步淘汰,生态环境友
10、好、附加值高和智力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获得大的发展。增长机制由单一投资驱动型向投资消费双驱动型转变我市投资率已很高,通过进一步提高投资率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大。“十一五”期间,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显著增强,投资和消费双引擎将驱动我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居民消费领域将呈现消费能力快速增强、消费倾向将总体上升和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形成的特征,消费水平也将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产业结构继续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共导转变经济发展规律证明,人均GDP5000至8000美元时期,是消费偏好和结构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物质产品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享受型
11、、发展型服务消费逐步增加,服务业成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我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50.9:44.1,按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期末将调整为4:49:47,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是经济增长由主要靠工业拉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转变。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向新型多元化活力型社会转变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多种亚文化群体的力量逐步发育和呈现,在碰撞融合中互相促进,激发出多元社会潜在活力;社会群体的关注领域将主要由单一的经济领域转向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等多领域的分化。伴随着社会结构多元化,社会矛盾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解决社会矛盾的手段同样也需要从以往的经
12、济手段为主转变为多样化组合策略。五是城市化进程由中心城区领先发展向网络化大都市协调发展转变按“五普”人口计算,2005年杭州城市化率为62.1%,处于城市化加速的黄金时期,经济社会面临重大转型,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将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持续动力。随着钱江新城、三个副城和六个组团等新城区的开发,五县(市)城和中心镇的提升,以及杭州都市圈的构筑形成,我市城市化将由中心城区领先发展阶段向网络化大都市协调发展阶段转变,城市发展将逐步由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政府定位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后,由于市场规范的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的发育和成熟,在经济发展领域,政府管理经济的
13、职能将逐步弱化;而伴随着要素制约加剧和环境压力增大,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社会变革的深化,公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将显著提高。适应这个变化,政府角色将由社会经济管理者向公共品提供者转变。2.微观层面按照分析,杭州市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传统的增长方式,在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中,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增长模式占主要地位。而主导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土地、出口、资源的消耗,这一增长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改变增长方式,就必须以可持续增长的理论构建经济增长模型,而技术进步和环境因素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1)技术进步一般来说,看经济发展,不仅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于是,高技术产业对地方经济的
14、贡献,就成为衡量地方经济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杭州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平均增长速度争取达到2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5%,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力争达到45%以上。 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技术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6月底,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63.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4%,其中摩托罗拉移动、东信移动、华为三康分别增长439.1%、704.4%和87.5%。但是,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我
15、们清楚地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科技进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目前,杭州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从2001年以前的26.26%上升到32.16,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科技进步的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资金投入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宏观经济效益还不明显,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在现实生产力中的作用,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环境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一直是化工企业生存的重要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化工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与日俱增。企业虽在这方面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治
16、理(如新安化工今年上半年投在环保治理上的资金已达2000万元),但厂居矛盾仍较为突出。如因环保原因,庆丰农化在萧山南阳的分厂仍处于停产中。当前迫切需要加快我市化工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将有发展前景的化工企业集中到化工园区,既有利于产业的集聚提高效益,又有利于三废的集中处理。现阶段,我市经济结构正处于加速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化工业阶段转换,必然大大增加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增加对土地、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资源的供应紧张,成为我市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过程中的一个制约瓶颈。三、对策建议面对人均GDP5000至8000美元的“发展之坎”,必须以打响“生活品质之城”品牌为契机,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重
17、点,坚持“发展、创新、节约、稳定、为民”,推进“五大战略”,破解“七大问题”。切实把握经济增长因素转变和增长模式转变,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发展策略。1.继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1)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解放思想,着重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激发创造活力,引领“和谐创业”,建设创新型城市。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以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为龙头,实现由“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跨越。(2)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要进一步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特别是南宋时
18、期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城市的传统中国文化属性;全面提升城市的艺术性,结合新城的建设和开发,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艺术街区、艺术小镇;进一步改善居住、休闲、科研、创新、创业、创作环境,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宣扬创业创新精神,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加强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加强我市与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这两所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加快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做好城市营销,打响城市品牌,将杭州推向世界;应加快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扩大社会保障制覆盖范围,改善住房条件,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缓解“七难”问题,以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工作考核为组织保障,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上率先一步,形成示范。(3)继续提升硬实力要
19、抓好东部交通(磁悬浮、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运河二通道、内河航道和港区、机场二期、出海码头)建设和东部工业区开发,推动城市新的增长极的形成;加快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和地铁工程,将城市新区的建设与快速交通系统的推进结合,拉开城市框架,缓解由交通引起的系列问题;加紧研究钱江七桥建设问题,缓解之江路通道的交通瓶颈制约,加强西部四县(市)与主城区的联系;合力推动西溪湿地二期、三期工程,在湿地周边地区规划建设休闲旅游区块;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水环境整治、市区废弃矿山复绿、青山白化整治要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整治进度时间表;加快推进三个副城和六个组团的规划建设进程,从组织上、制度上对副城和组团的开发建
20、设做出实际安排。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为突破资源瓶颈制约,必须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杭州初步形成合理化、高度化、国际化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结构。着力抓大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东部工业区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大型优质投资项目入驻,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适度发展重化工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郊区集中”,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更好平台;加紧研究、规划、建设我市出海港口、临港(海港、空港)产业区。加大政策梳理执行力度,加快发展
21、现代服务业。要主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完善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梳理、执行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扩大政策实施效果;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发挥多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鼓励留学生、大学生和下岗职工创业,多头推动我市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3.扩大开放程度和水平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发挥优势,提高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对外开放领域。瞄准战略资源,建立稳定的进口渠道。要推动我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支撑,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为企业与国外资源出
22、口商建立稳定的经贸关系创造机会;积极策划、创造条件,推动我市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引进和利用国外高层次智力资源力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在继续保持纺织服装、轻工工艺、五金工具等传统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扩大机械设备、软件、微电子等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创立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大力发展国际旅游、服务外包、软件出口等国际服务贸易,提升在国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大力引进对我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着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的投资项目,积极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的转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拓展发展空间
23、。充分发挥我市纺织、轻工、服装、家电、汽配、中医药等行业的竞争优势,大力推动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投资办厂、控股参股等方式到境外投资,鼓励企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和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俄罗斯、中亚、大洋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合作开发能源、森林、矿产等资源,多渠道建立海外重要物资开发和供应基地,提高我市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和水平。4.努力推进城市化从建设网络化大都市和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我市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城区与五县(市)的发展,协调我市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推进我市城市化水平有显著提升。做优中心城区,做强新城区。从注重培育集聚能力向提升辐射能级转变,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
24、作用;新城区要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和相关功能,实现与中心城区的优势互补、联动共兴。做大五县(市)城,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要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政策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建立合理的城乡产业分工,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五县(市)从郊县向郊区转变,逐步形成开放、高效、有序、协调,富有持续竞争力的市域城镇体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构筑杭州都市经济圈。推进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功能整合,促进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内部整合和功能提升,促进杭州都市圈与上海都市经济圈相互融合。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
25、企业、产业和社会各个层面,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开展循环经济实践。(1)加快发展循环型工业加大企业清洁生产的力度,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促进工业企业能源、水资源、原材料等消耗的减量化,“三废”排放的减量化和再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型种养,努力开发、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积极实施“沃土工程”,继续抓好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大力开展养殖业污染物的生态化处理,强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管,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3)积极发展循环型服务业鼓励发展绿色宾馆、饭店、商场,努力降低服
26、务行业的物耗、能耗、水耗;建立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的网络体系,倡导垃圾分拣,通过流通促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用具,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层面,从根本上缓解我市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的要素制约,为经济增长扩大空间。杭州市科技计划20061224M09课题课题承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市经济信息中心课题负责人:郑亚莉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的研究一、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带的现状分析作为杭州市“交通西进”工程的重点实施项目,杭千高速东起杭州袁浦,与杭州绕城公路南线相接,向西经富阳、桐庐和建德至千岛湖(淳安),同时经龙游与杭金衢高速相接,是杭新景高速的主
27、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范围为袁浦至建德洋溪段、千岛湖支线。杭千高速全长128公里,总投资约84亿元,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为袁浦至建德洋溪,于2003年8月11日开工建设,2005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一期全长108.75公里,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投资约71亿元。一期途径15个乡镇、街道,设置富阳(东)、灵桥和洋溪等12个互通口,建有2个服务区。二期工程为千岛湖支线和龙游支线。千岛湖支线起点接杭千高速建德段洋溪枢纽,终点位于淳安县千岛湖镇坪山工业园区。工程于2004年4月28日开工,2006年10月28日建成通车。千岛湖支线全长20.05公里,设计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投资为13亿元
28、。沿途设淡竹、千岛湖两个互通口。杭千高速沿线地处钱塘江流域,具有自身优势。首先,杭千高速森林覆盖率高,环境资源条件好,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均较为丰富。如“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次,沿线产业基础初步形成。杭千高速沿线产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五金机械、造纸、金属冶炼、纺织服装为主的块状经济。工业集聚发展势头开始出现,省级经济开发区及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发展势头良好。杭千高速沿线在资源等方面具备自身优势,但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杭千高速沿线地区分属四县(市)的行政区划格局,区域协调亟待加强,良好的产
29、业集聚形态和产业链分工合作有待形成。其次,沿线地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公路交通结构不够完善,县乡公路及高速公路连接线等级偏低,通达深度不够,整体服务水平较低。再次,沿线部分区域地处山区,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较弱,人力资源总体开发水平较低。此外,杭千高速沿线对其绿化和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日趋严格的资源环境约束。二、杭千高速公路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杭千高速通车对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1)提升区位优势,增加区域整体价值杭千高速的开通,将形成以高速和国道为主、省道为辅的公路交通网,削弱杭州市域西部交通的地形影响,大大缩短沿线四县(市)与杭州、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时空
30、距离,到机场、港口等也更为便捷,提升运载能力,促成沿线土地升值。同时,杭千高速为沿线各县(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绿色农业资源及工业基础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条件提供了机遇,有助于改变沿线地区在区域经济中弱势地位的格局。(2)各展所长,拉动沿线产业发展杭千高速的通车,大大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拉动沿线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农业。随着杭千高速通车,方便草莓、水果、蔬菜、水产、禽蛋等鲜活产品的外运,快速进入杭州、上海市场,增强沿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有利于沿线地区接受杭州市区农业产业梯度转移,培育新的农业增长点,推进有机绿色农业、效益农业、精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杭千高速通车,降
31、低沿线企业的物流成本,扩大沿线企业的销售半径,有力促进建材水泥、冶金加工、食品饮料等大宗物流行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的升级扩张。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国内外企业直接来沿线地区投资创业的吸引力,且进一步强化与杭州市区的产业协作配套,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旅游业。杭千高速开通后,通过杭千连接的旅游线路在交通时间和费用上更加经济,达性显著增强,观光、休闲游客数量大幅增长,旅游经济增幅明显提高。同时,自驾游、自助游、小团体游和自组线路游成为热点,上海、江苏等地的自驾游更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此外,当地对旅游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大,丰富了浙西旅游产品内容。(3)促进人口聚集,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杭千高速的
32、通车将大大加快沿线城镇化的进程。首先,杭千高速形成的强大联通作用和汇聚作用将杭州市区与富阳、桐庐、建德、淳安四县(市)连成一体,带动沿线土地利用、城镇建设规划的调整,促进了原有城市的开发建设。其次,杭千高速公路产生了强大的网络效应,带动了沿线公路网的建设,有利于对产业区块、商贸网点进行科学布局,提升城镇功能。此外,可推动沿线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工业、服务业转移,促使沿线四县(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4)促进沿线地区和谐发展杭千高速的建成通车,将大大促进沿线地区和谐发展。首先,增加沿线群众与外界的交流,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加农民就业和发展机会,促进农村脱贫致
33、富和农民增收,同时可有力推动沿线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再次,杭千高速通车后,沿途废弃矿山、建设期剥离的植被、杂乱无序的工业企业和村庄等不谐环境暴露出来,可从侧面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整治。此外,杭千高速起点地处上泗区域,高速的通车将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的快速发展。2.高速公路通车后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现象杭千高速的建成有利于加快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使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首先,如何避免“哑铃效应”,增强未设置互通口地区的竞争力,成为打造杭千高速经济带的关键之举。其次,杭千高速开通后,上海、杭州的集聚功能加强,沿线四县(市)被边缘化的趋势和可能性也加大,同时游客的
34、逗留时间、住宿率可能会下降。此外,杭千高速通车对其余收费公路的经营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发展重点与区域杭千高速经济带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分工、特色发展,产业联动、协同发展,注重环保、持续发展,城乡互促、一体发展”,着力打造“新的区域经济增长带、浙西次中心城镇发展轴、新兴特色工业基地、都市农业生产基地、长三角知名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并在以下五大领域实行重点突破,以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升。1.优化经济带布局,构建合理梯度发展空间按照杭州加快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抓住上海、杭州城区企业外迁和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
35、时机,调整优化沿线区域的产业布局,构筑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形成合理区域分工和空间布局。富阳市经济带布局。杭州大都市近郊综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杭州制造业转移接纳地、高新技术产业延伸区、重要的休闲度假区。桐庐县经济带布局。杭州大都市交通、旅游、产业西进的重要地域空间,以“两江一湖”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建德市经济带布局。杭州市域西部以生态、文化资源为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两江一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淳安县经济带布局。以滨湖山城为特色的生态型宜居城市、知名休闲度假胜地和风景旅游城市。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1)提升都市型农业沿线四县(市)是杭州农产品供应的传统基
36、地,是杭州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提升都市型农业的主要所在。首先,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和效益农业。着重抓好草莓、柑桔、板栗、白茶、蔬菜、铁皮石斛、西红花和禽蛋、水产等鲜活农副产品的品种改良和品质提高,不断提升农业的效益。其次,积极发展有机农业。推广生态种养殖模式,着重抓好无公害蔬菜、有机茶、有机鱼、生态草莓和放养禽蛋等有机农副产品的发展。同时,以健身茶园、农家果园等为重点,稳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2)发展特色工业立足沿线四县(市)的现实基础和资源区位优势,积极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扶持一批新兴产业,形成新型工业产业体系。通过引进、吸收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注重品牌建设,做
37、大、做强、做新造纸及纸制品、运动器材、制笔、有机硅、碳酸钙、建材水泥、服装、食品饮料、竹木加工传统优势产业。其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利用杭千高速区位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污染小、附加值高、生态效益好的产业,努力成为杭州“信息港”和“新药港”的制造基地和原料基地。(3)培育现代服务业从自身优势出发,以旅游、商贸物流和房地产为突破口,优化服务业功能分区。一是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发挥山水资源优势,以“两江一湖”为核心,加强沿线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以杭千高速依托、旅游景观丰富、产品组合多样、功能较为完善的杭千沿线旅游格局,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二是抓住“异地养老”契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积
38、极发展“银发产业”,吸引上海、杭州等大都市老年人到沿线县(市)安享晚年。三是不断增强沿线县(市)居住环境对周边的吸引、辐射功能,努力发展房地产业,打响“人居佳境”品牌。此外,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3.加快城乡统筹,推动西部城镇崛起(1)加快沿线县(市)主城区建设依托杭州,立足浙西地区,放眼长三角,根据沿线县(市)主城区的发展策略和规划,完善公共市政、文化、体育、商贸物流、旅游接待等城市功能,引导人口、产业和公共设施向新城区集聚,将沿线各县(市)建成开放程度高、人居环境优、科技创新能力强、就业机会多的中小城市
39、,使其成为具备一定服务功能的次中心城市群。其中,富阳、建德可实施沿江发展战略,桐庐实施“东进南拓西延”发展战略,淳安则以突出滨湖山城特色为主。(2)加快高速公路互通口城镇组团建设杭千高速的互通口节点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沿线县(市)城市化建设的主战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和商业流通中心。围绕构建互通口城镇组团为目标,依托杭千高速轴线,点轴结合,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金、产业的组团集聚,逐步形成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城镇体系。互通口建设应发挥其特色,实现功能互补,增强其集聚功能。同时,应注重生产要素扩散的空间层次性与等级性,实行经济倾斜政策,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的城镇和地区,逐级
40、带动低级别的点、轴,为实施网络开发模式打好基础。(3)加快沿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杭千高速的开通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着重开展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的整治,整合有限资源,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加快建设体现地方特色、集山水风光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新农村,使杭千高速沿线成为四县(市)的“新门面”、最大的“广告牌”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其次,利用高速公路带来的经济流,改变农民的从属地位,将农民带入市场,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的建设主体。4.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借助外力发展,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外贸
41、增长方式,提高内外资利用水平,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1)推进招商引资要牢牢抓紧高速公路通车后产生的“同城效应”和第一波投资热,将招商引资视为“一号工程”,推进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招商。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发挥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进行招商。在招商过程中,应注重引进符合沿线县(市)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资源型产业和循环经济,注重产业链配套,并提升各工业功能区块特色、优势互补。(2)加强协作交流重点加强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大都市和环杭州湾城市的协作交流,参与产业分工,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联动、资金流通、共同市场建
42、设、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文化合作等方面跟上大杭州和长三角前进步伐,实现建立一批紧密型、稳定型的合作渠道,形成沿线县(市)名特优产品直销杭州、上海的“绿色通道”。此外,其应注重发挥与江西、安徽的比较优势,利用好外地资源。(3)积极发展“借脑经济”人才历来是沿线四县(市)发展经济的短腿。杭千高速开通后,利用来往便利的优势,发挥生态优势和居住优势,吸引上海、杭州等地高学历人才、管理人才,特别是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来富阳等县(市)安家置业。同时,邀请专家、人才利用节假日参与工作,走 “借脑生财”的自主创新之路。此外,鼓励当地优势骨干企业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地科研机构的合作。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
43、展(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应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地方保护主义,形成产业带环境综合决策的统一机制,使环保效能整体优化。首先,应树立环境行政理念,建立科学评价指标,把循环经济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其次,加强政策引导,重视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资源开发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开展节能、节地、节材及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尤其是对富阳的造纸、建德的化工、桐庐的电镀等行业。此外,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资源循环利用,强化污染低排放的社会意识。(2)有序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按照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要求,对矿产、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确保可持续发展。在严格执行“
44、双控指标”规定的基础上,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实行“整体规划,滚动开发”,以实现土地开发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平衡土地开发的成本收益。同时,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附加值,强化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监管,确保经济带可持续发展。(3)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沿线区域应加强生态功能,提升环境承载力。一是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做好复绿工作。建议对公路边坡及时进行植被修复,以便美化环境、吸收噪声、吸滞粉尘、保持生态平衡。同时,恢复弃渣堆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防止产生泥石流或滑坡。二是改善沿线景观。要按照将杭千高速建成“景观大道”的要求,坚持工业企业布局的科学合理、适度集中,减少烟囱和排污口,整治
45、工业企业原料和产品堆放场地,提高沿线环境质量。此外,开展零星散坟整治,合理规划生态墓地。四、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的制度创新1.加快观念统一,形成发展共识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交通西进”、“旅游西进”为载体,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着力打造高速公路经济带已经在杭州决策层面形成了共识。沿线县(市)广大干部和群众也应对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形成共识,改变以往的思维习惯,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突破“县界”、“市界”等传统地域观念,将创造一流的人文环境作为加快高速公路经济发展的基础。2.加强规划先行,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应高度重视杭千高速沿线区域规划工作,在长三角经济圈、环杭州湾产业带等大背景
46、中制订沿高速公路产业带发展规划。首先,做好沿线地区的总体布局和互通口规划,初步划定互通口区域可开发或易开发的四至范围,确定每个互通口的发展性质和方向,实现生产要素、人口、产业的合理配置和空间集聚,培育若干个特色块状经济增长极。其次,要按照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要求,抓紧修改和完善沿线乡镇、街道的城镇总体规划,并着重做好交通布局、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此外,建议对沿线特别是互通口的广告、标识、信息指示牌等布局进行优化,做到简单、明确、清晰、实用。3.推进机制建设,淡化区划界限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应淡化行政区划界限,打破不合理的体制、政策障碍,将沿线区域整体规划,统盘考虑开发。产业
47、项目应按互通口区域定位落实,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沿线县(市)、乡镇应自觉与临近区域建立竞争合作良性机制,加强区域间竞争合作深度和广度,共同增进区域利益并合理分享。在近期,可将旅游合作作为沿线县(市)区域协作交流的切入点。4.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组织保障发展杭千高速公路经济,可从组织、人才、政策等角度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首先,可在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杭千高速经济带”管理委员会。其次,培育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引进产业发展必需的工程技术人才。此外,出台产业带运行政策,完善税收、投资等政策优惠,完善企业异地发展政策,以促进经济带快速发展。杭州市科技计划20061224M10课题课题承担单位:杭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杭州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负责人:曹玉进“环浙大”区域发展打造杭州高新技术走廊研究当今世界,高科技产业正越来越成为包含核心竞争力并能引领未来的主导产业,也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国际竞争的聚焦点。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区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区域,如美国的硅谷和英国的剑桥科技园等,都与当地的著名大学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对杭州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当前,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重要转型期。产业升级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