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浅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浅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谈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范围和深度都大大改变,规避汇率风险成为必然,央行加大汇率波动范围,增强其灵活性,打破单一盯住美元,而是选择一些货币组成货币一篮子,并根据市场需求赋予一定的权重,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便在国际货币波动的时候能够做相应调整。汇改两年多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1996年我国又按国际
2、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要求提前3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仍然实行严格管制。在此十年期间这种汇率制度对稳定我国外汇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以及吸引外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国际环境看,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后从盯住汇率制转向了浮动汇率制,东南亚国家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已经具备增大汇率灵活性的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于是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
3、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改实施两年多以来,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国际产业分工以及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及其调控机制,甚至是居民消费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我国是一个进出口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占GDP的21%,汇率变化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的主要出口行业有纺织、服装、化工、电子机械制造业等。由于出口价格弹性的不同,人民币升值给不同行业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差异。由于我国是产棉大国,同时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纺织品在国际上有着较强的竞争力,其出口价格弹性较低。由于服装类产品还会受到品牌、
4、设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产品在这些方面并不占优势,所以出口价格弹性高于纺织类产品。在化工行业方面,我国有着和纺织业相似的优势,因此,也有着较低的出口价格弹性。由于我国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技术上不断进步,该行业竞争程度也较高,培养出了一批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同时,这类产品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因此,我国企业能够凭借低成本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出口价格弹性较低。可以看出,当人民币升值时,一方面,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减少,对于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增加,但是,对于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出口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出口所获外汇收入需要转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会带
5、来出口收入的汇兑损失。出口价格弹性高的商品收入减少得较多,出口价格弹性低的商品收入减少得较少。不同行业的出口额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盈利也必然会因此而出现下降,这种不利影响对服装业和电子通讯制造业尤其显着。总的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大部分是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进口原材料所占的比例较高,所以虽然人民币升值使得最终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减弱,但是能购买到更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这样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是有限的。 同出口一样,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也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汇率升值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间接的影响是,人民币汇率变化也
6、会通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当进口价格发生变化时,根据需求价格规律,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量也必然随之调整。当需求弹性不同时,进口量增加的幅度也是不一样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需求弹性越高的商品,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量的调整就越大。总的来看,由于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在国内都出现了可替代的产品,而且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很多国外厂商开始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内,这也增加了国内产品与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在我国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所以,窗体底端汇率升值后我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不会引起进口量的大幅增加,对我国的进口影响
7、不大。但由于价格弹性的行业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对于生产要素进口行业,升值将会使这些行业进口成本下降,进而改善其盈利状况。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等。对于进口替代性行业,人民币升值将会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从而对国内的同类产品带来冲击,尤其是那些在技术含量、品牌以及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距离的产品,必将影响其价格和市场份额,从而导致盈利状况恶化,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也有效的调节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后,进口的国际原材料的价格降低,有效的发展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可持
8、续发展战略,与此同时,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降低了我国的以加工为主的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对主要依赖廉价力的劳动密集性经济无疑也是一种挑战,因此,如何发展资本密集性经济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进行技术改造来挖掘潜力,尽快掌握各种外汇避险工具和手段,增强自身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引起进出口价格变动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状况发生变化,也加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更多的石油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约为1,既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
9、每上升1%,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下降1%,进口价格弹性约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进口增长率提高0.4%.由于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为1.4,大于1,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升值较为有效的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三、但是人民币升值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加以正确的认识,并有效的消除因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人民币升值阻碍了我国对外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使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发生逆转。人民币持续升值会使我国长期国际竞争力受到重大损害,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削弱,我国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
10、业方面初步积累的竞争优势会受到重大损害。在我国目前出口主要依靠价格竞争力,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非价格竞争力提高仍需假以时日的情况下,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结果必然是出口严重受阻,国外产业转移的步伐大大减慢,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减缓,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地位将会受到削弱。这将会大大延迟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重就业压力,使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进一步突出。日元升值使日本出口从战后年均增长10%以上跌落为19901995年年均增长0.4%,就说明本币持续升值会对出口带来重大打击。当前,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使我国具备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机遇。我们必须防止因为人民币持续
11、升值而使这一进程发生逆转。 其次,人民币升值加重通货紧缩,使宏观调控面临种种陷阱。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作用下,世界工业制成品价格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了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态势。本来,世界性价格下降就会通过进出口渠道等对国内价格产生重大下行压力,而人民币持续升值更使国内物价雪上加霜。一是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出口产品成本走低,进而对国内价格产生一种比价效应,使关联产品价格下跌;二是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会形成输入性通货紧缩,助长使用进口投入品部门及相竞争部门的价格下跌;三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的升值预期,会对市场价格产生超前的和赶浪头式的下行压力,造成
12、市场运行的扭曲和紊乱,使通缩压力加倍放大;四是持续强劲的本币升值压力和预期,还会通过金融和投资渠道对国内物价产生间接的、有时是非常强烈的紧缩冲击。 持续的本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一旦固化,还会对消费、投资和其他经济行为带来一系列干扰,形成不良的心理预期,搞得不好会使宏观调控陷入困境。一是在我国面临有效社会需求不足这一突出矛盾情况下,使民间投资和消费更加疲软;二是使经济增长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依赖日益加重,不仅政策效应会逐步降低,而且财政风险日益加大;三是伴随本币升值与通货紧缩的循环,货币政策面临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这些都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空间日益缩小,调控的余地愈加有限。加上,本币持续升值还会带来
13、人们收人的虚涨和资产的虚增,极易诱发泡沫经济,刺激虚拟经济的非理性膨胀,最终给宏观经济带来更大的冲击。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调节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有重要意义,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要求,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 1、价格弹性 (price elasticity
14、)所谓价格弹性,即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则指某一产品价格变动时,该种产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而价格弹性分析,就是应用弹性原理,就产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进行分析、计算、预测、决策。 2、弹性理论(theory of elasticity)经济学中研究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的理论。弹性概念和弹性定义由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弹性理论又由后来的经济学家不断补充和完善,并在经济学中广泛运用。 当两个经济变量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即表示因变量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
15、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例如,某种产品的价格上涨1,销售量下降1.5,此种产品的弹性即为1.5。需求弹性有5种情况:大于1、小于1、等于1 、等于零和无穷大 ,分别表示需求量变化大于、小于 、等于价格的变化,或者不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也不变化 ,或者价格的微小变化会引起需求量无穷大的变化。收入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供给弹性包括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交叉弹性等。供给(价格)弹性表示某一商品的供给量对它本身的
16、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内弹性系数小,在长期内系数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 3、通货紧缩(deflation)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对于其概念的理解,仍然存在争议。但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
17、、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的表述,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也有学者将通货紧缩细分为deflation与disinflation,前者的标志是CPI转为负数,亦即物价指数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后者的标志是CPI连续下降,亦即物价指数月度环比连续下降。对于通货紧缩的涵义,与对通货膨胀一样,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从争论的情况来看,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物价的普遍持续下降;二是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三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全面衰退。这种观点被称为“三要素论”。另一种观点
18、认为,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给量的连续下降,即所谓的“双要素论”。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就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被称为“单要素论”。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尽管对通货紧缩的定义仍有争论,但对于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这一点却是共同的。一般来说,单要素论的观点对于判断通货紧缩发生及其治理更为科学一些。这是因为,通货紧缩作为通货膨胀的反现象,理应反映物价的变动态势,价格的全面、持续下降,表明单位货币所反映的商品价值在增加,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不足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供给不足可能只是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因此,双要素论的货币供给下降的界定,将会缩小通货紧缩的范围;而三要素论中的经济衰退,一般是通货紧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此,用经济衰退的出现来判断通货紧缩就太晚了。根据单要素论的观点,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只能是物价的全面持续下降,其他现象可以作为寻找成因,判断紧缩程度等的依据,但作为通货紧缩的构成要素是不妥的。(资料来源:互联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