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说说方圆哲学和方圆之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收藏的精品资料说说方圆哲学和方圆之道.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说说方圆哲学和方圆之道“方”和“圆”是最为普通的几何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他们的踪影;而由方圆引出的“方圆文化”以至“方圆哲学”和“方圆之道”,就没那么普通了。这方圆文化、方圆哲学和方圆之道到底该怎么去看?我们从中又能“悟”到些什么呢?一旦真要“追究”起来,还真得费点功夫: 在众多的世间形状中,最有特色的就要算方与圆了。方形与圆形,是两个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丽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丽的是圆形”。圆形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用动的眼光看,大至宇宙、小至粒子,都有圆的痕迹:星球及其运动轨道,下落中的水滴,石块投入水面产生的波纹,树干的截面等。用静
2、的眼光看,圆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其形状增之嫌多,减之嫌少,唯此最为完备,匀称、稳定、和谐。再观方形,方形拥有四边四角,代表着四面八方,其特点是平稳正直,不曲不斜,泾渭分明,四平八稳。但受客观环境影响,自然界中真正方形的事物,几乎无处可寻。然而,圆虽曲,却随手可画;方虽直,但做起来很难。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圆”是所有圆弧和曲线的概括,“方”是所有直线和角的概括,世界上任何形状和运动的轨迹都可以概括为“圆”或者“方”。 现代高等数学中直线和曲线关系的理论也与中国古哲学的这种方圆观相吻合,将直和曲在一定的条件下等同起来,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是这样一个矛盾,在一定条件下
3、直线和曲线是一回事。”而“微分学不顾常识的一切抗议,竟使直线和曲线在一定条件下相等,并由此达到那些坚持直线和曲线等同是背理的常识所永远不能达到的成果。”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特别强调:“直线和曲线在微分中终于等同起来了。”中国古哲学的这种方圆观在现代唯物辨证法哲学中也有反映,唯物辨证法中著名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规律就明显反映了方,而著名的否定之否定的波浪式循环式发展规律就明显反映了圆。 说到中国的方圆文化,应该说发源于古代的“盖天说宇宙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文周髀算经中就提到“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晋书天文志也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很明显,古时候的中国人认为
4、天的样子就像一个倒过来的碗,覆盖在大地之上,大地则是平坦的,并且是个有棱有角的四方形,就像下棋用的棋盘,所谓东西南北四方,应该是针对这种几何图形而来。 既然人们认为天圆地方,那么“方圆”便成了世界,而这“方圆”便影响了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识,把“方圆”做为一种观念来行事,圆用规而成,方由尺而就,于是,孟子就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人们就觉得做人也要如此,并聪明的把人们的言行规定为:行方智圆(李泌:“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以“外圆内方”意蕴人格)。所为“行方”,是指做人要有棱角,要遵循规矩,要坚持做人的原则,要有人的骨气和品格,要里表一致。所谓“智圆”,就是说为人处事要
5、周到细密审慎干练,要把事情办的圆满。因此古人遵循外圆内方的做人遵则,看来很有道理。黄炎培在给儿子的座右铭中写过四句话:“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就是希望儿子象古铜钱那样外圆内方,对人要宽容和善,象春风一样,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象秋霜一样严肃。这里用于比喻的古铜钱“方孔圆钱”正是中国方圆文化的体现。 秦半两 方孔圆钱是我国历代钱币的基本形态。春秋战国时的货币形式多样,但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就一律采用秦币的圆形,当然圆形币比刀币、贝币使用方便。在此之前的圆形钱币也是圆孔的,单纯为了携带方便,但自秦半两始,一律为方孔圆钱,那是因为在钱铸好后,需要将毛边磨平,古人是用一根方形的长棒将
6、钱串起来然后打磨,而圆孔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这种外圆内方型钱币流通两千多年,到清末民初才绝迹。之所以一直为封建王朝各代沿用,除了圆形造型整齐划一、便于流通使用外,更重要的是与古代普遍流行的天圆地方宇宙观有密切关系。战国吕氏春秋,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思想武器:“天道圜,地道方。圣王之法,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这或许是秦始皇采用外圆内方钱币的主因。其后的论述还有:“圆方者,天地之形。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西汉的大戴记说“上首谓
7、之圆,下首谓之方”,“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说明天地与君主的关系。东汉班固等编撰的白虎通义更从经学上予以解释:“天者何也?天之为言镇地,居高理下为人镇也。”晋鲁褒描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这样,外圆内方的钱币,用意是天命皇权,寓意是乾坤之象,造意是不易乃昌,最后上升到理想、神化和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必然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秦以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哲学思想便始终居于统治地位,因而孔丘的经济、文化思想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汉武帝崇尚中庸,铸行“五铢”钱。废止了私铸,统一了铸币权,进行了成功的币制改革,奠定了中国钱币形态的基础。使
8、儒家思想与钱币形态神妙地熔为一炉。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内方外圆、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成为千百年中国文人志士追求的最高思想境界。而“方圆相融”的币形,也就成为中国人宇宙观和文化心态最理想、最形象的载体和图腾。孔丘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重义轻利。“义”表示一定的社会伦理规范,“利”表示人们谋取物质利益或非物质利益的活动。利义观不仅是一个哲学范畴,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历史上关于义与利关系的争论是很激烈的,但无论如何以“义”为方,以“利”为圆,方圆相融的观点是众口一辞的。方孔圆钱成为义利关系最形象的阐述。正当方孔圆钱与中庸之道在东方融合之时,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不谋而合地提出了自己
9、的“中庸为美”学说。他说:人的行为无非分为三种:过度、适中和不及。勇敢位于懦怯与鲁莽之间;节制位于放荡与冷漠之间;中产阶层位于巨富与赤贫之间。这位学者推崇“适中”,赞赏“勇敢”、“节制”,主张“发展中产阶层”。这似乎告诉我们中庸之道绝非中国人独有。但是,中国人的聪明在于“中庸之道”衍化成了一个具体的、魔力无边的形象方孔圆钱。方孔圆钱通行的二千多年,正是儒家圣殿里烟火缭绕的鼎盛时期。这种方孔圆钱影响的范围包括中国、朝鲜、日本、越南以及东亚,这些东方的国家与地区无不尊崇儒教。而在未受到儒家哲学影响的西方,虽有亚里士多德的“适中”思想,却也未能产生可与方孔圆钱比肩的币形。 方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
10、一对概念,其内涵具有无穷的丰富性、相对性和多样性。一般来讲,方具有静态、部分、规则、原则性等含义;圆具有动态、整体、圆满、灵活性等含义;方与圆相辅相成,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万变。有方无圆则拘泥,有圆无方则不立,方圆相济才能和谐。“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对天地的看法。“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之大,包容四野,孕育万物,由此生发出中国古人“天圆地方,有容乃大”的宇宙观,进而衍生出了“外圆内方”的中国文化中的处世哲学。方乃做人之本,圆乃处世之道(“方圆之道”);何时该方,何时该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平坦和顺畅。
11、可以说,“方圆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妙方,它的基本含义是“做事要方”、“做人要圆”。人活一辈子,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件事。做事难,做人更难。恰到好处地做人做事,需要极高的素质、悟性和技巧,这是做人的高尚境界。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执方圆行天下”的说法了。就是说要能做到“外圆内方”(坚守“方圆哲学”、遵循“方圆之道”)即可“行”遍天下。方,方方正正,稳稳重重,棱角分明,给人公义、正直、是非分明,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感觉。圆,圆圆融融,给人不折腾、不添乱,息矛盾、止争端,生祥和的印象。还可以从佛教的角度看,方,即“不变”;圆,即“随缘”。不变,是本体、本质;随缘,
12、是事相、现象。因此,方,决定了事物的内在不变性;圆,体现出事物的外在随缘性。方是根本,圆是枝末;方要坚守,圆可调适;亦即,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从哲学的角度说,方是原则,圆是灵活。我们要原则,也要灵活,但灵活不能过了头,原则也不能到了机械的程度。灵活过头,是没有原则,是违背事物本具的规律,要乱,要出事。如机械行事,便是僵化,是缺乏了主观能动性,也违背了事物运动、变异、进化的规律,会落后,会衰亡。只有深知此“方圆之道”,吃透其启示的“方圆哲学”,明了“不变”与“随缘”的深意,自如的运用原则和灵活,自然就能“行遍天下”了。 “方圆之道”源于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13、。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译文】政令宽厚,人民就淳朴;政令严苛,人民就狡黠。因而圣者,有棱角而不伤人,尖锐而不刺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耀目。灾祸啊,是幸福倚靠的地方,幸福啊,是灾祸藏伏的地方。谁知道它们的究竟?并没有一个定准!正忽而转变为邪,善忽而转变为恶。人们的迷惑,已经有很长时日了!)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质的规定性,它的存在和变化都有一个许可的极限。“方”、“廉”、“直”、“光”虽是好的品格,但也可能向“割”、“刿”、“肆”、“耀”等坏的方向转化。所以,深明大
14、道的圣人能够以“道”自律,对自身的品格进行调节,控制在“不割”、“不刿”、“不肆”、“不耀”的限度内,真正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才是达到为人处世的最高圆通境界。“方正”品格的极限是“有割”,品行方正虽好,但不能以过度“方正”而伤害他人,应随俗方圆;“廉洁”品格的极限是“有刿”,反对贪污腐化虽好,但也应避免刺痛他人,失去群众基础;“正直”品格的极限是“有肆”,行为正直虽好,但不可放肆,任意行事,应学会尊重他人;“光彩”的极限是“有耀”,处境光彩虽是好事,但不能以此炫耀自己,刺痛别人眼睛,使人无法亲近。它们一旦超出了这个限度,突破了它的临界点,事物便丧失了原有
15、的质而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一切矛盾都是相互包含、互相渗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和趋势。 方与圆是中国文化中一对特有的概念。“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智慧与通达的成功锦囊。内圆者,滑;内心不纯,则如小人之所为。外方者,直;不善交往,难成人事。外圆内方者,智;内有为人之根本,外显处事之灵活,故为外圆内方。所谓内方,就是内在素质,这是做人之本;所谓外圆,就是外在言行,这是处世之道。用古人的话来说,方是“内圣”之道,是自我修养,是所谓“诚意、正心、修身”;圆是“外王”之道,是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
16、非常推崇伟人的“方圆之道”,这充分表现在前面说过的他给儿子的那幅座右铭上,座右铭的原文是: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座右铭的开头四句,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至误入歧途。凡事首先要探求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按客观实际去做。讲话应当守信用,行动应踏踏实实,不轻浮。中间四句,是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少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说
17、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在原则是非上,应该爱憎分明,不可模棱两可;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炎培的话,实际上是对“外圆内方”的方圆之道一个很好的解释。在他看来,“圆”就是要“和若春风”,对朋友、同事、左邻右舍,要敬重、诚实、平易近人,和气共事;“方”就是要“肃若秋霜”,做事要认真,坚持原则。“取象于钱”,则是以古代铜钱为形象比喻,启发人们要把“外圆”与“内方”有机统一,持方圆之道去处事。真可谓喻简意赅
18、,发人深省。 怎样才能做到“外圆内方”呢?首先,必须把持住“内方”。“方”是人格独立、灵魂正直,是立世之本。真正达到“方”的有理,“方”的有志,离开“义”字不行,要胸怀大义。这个“大义”就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满腔热血的真爱,对真理百折不挠地追求。做到坚持真理,爱憎分明。在原则问题上,不左右逢迎,随波逐流;面对错误行为、不良倾向,旗帜鲜明,敢于挺身而出,做一个正直的人。其次,还要在“外圆”下足功夫。“圆” 不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而是一种圆通的处世艺术。“圆”要张弛有度,把握分寸;“圆”倡导一种豁达、一种大度、一种宽厚、一种善解人意、一种与人为善。要发挥智慧的力量,在交往中学会把握
19、自己的情感,驾驭自己的意志,以开阔的心胸处事。这就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宽人严己的风范,谦虚不躁的作风,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才能行事通达。 最重要的,还是要搞好“方”与“圆”的有机结合。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那就是圆滑了;只方不圆,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面对的就是一盘死棋。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关键是做到外柔内刚,刚柔兼备,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热心助人,厚德容人。这才是真正把握住了“方圆之道”。 说到底,遵循方圆之道,即尊道家主张的处世“水之道”,也就是,行事要像水一样顺势而为。水无常形,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差异而改变自己的形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道家认为
20、圣人做事就应该像水那样,在不同的客观环境里,做到“随圆就方”,达到方圆有致的境界。这就是“方圆之道”。只“方”无“圆”,则必然会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而只“圆”无“方”,成为圆滑,没了原则,也会一事无成。这就是老子说的“方而不割”的辩证思想。圣人虽方正无私,但能与世推移,随俗方圆,做到融通而不圆滑,这就是老子告诫我们的“大方无隅”的人生艺术。 所以,我们说,“方圆之道”就是做人如水的处世“水之道”,就是要懂得顺势而为。不懂水的入乡随俗,方圆顺势的道理,必然寸步难行。做人贵在懂得方圆之道,宜方则方,宜圆则圆。内圆外方之人必然有坚忍的精神,有承让的胸怀,有“糊涂”的智慧,有“疯狂”的清醒总之,只要运用“方圆”之道,总能行通天下。“持方圆行天下”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