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讲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讲义.pdf(2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 . 1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 1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 4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 4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 5 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 . 10 第三章 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 16 第一节 幼儿的生理发展特点 . 16 第二节 幼儿的身体生长发育 . 23 第三节 幼儿动作的发展 . 26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 29 第一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 29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 32 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 36 第四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43
2、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46 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 53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 64 第一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概述 . 64 第二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66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 72 第七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81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 81 第二节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 82 第二部分 学前教育原理 . 94 第一章 教育的概述 . 94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概述与发展 . 98 II 第一节 幼儿教育的概述 . 98 第二节 幼儿教育的发展 . 99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及特点 . 107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管理 . 1
3、12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解读 . 117 第一节 纲要总则(第一部分)解读 . 117 第二节 纲要教育内容与要求(第二部分)解读 . 117 第三节 纲要组织与实施(第三部分)解读 . 122 第四节 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方面的要求(第四部分)解读 . 123 第五章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 126 第一节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 . 126 第二节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 127 第三部分 生活指导 . 129 第一章 幼儿园一日生活 . 129 第一节 幼儿园一日生活概述 . 129 第二节 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培养 . 133 第二章 幼
4、儿营养 . 137 第一节 儿童营养素需要 . 137 第二节 幼儿膳食 . 142 第三章 幼儿常见疾病和意外事故的防护 . 145 第一节 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疾病及预防 . 145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预防 . 148 第三节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 156 第四节 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 162 第四部分 幼儿园环境创设 . 170 第一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概述 . 170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原则、意义 . 170 第二节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 172 第三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 . 173 第四节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 177 III 第二章 幼儿园与家庭、
5、社区、小学 . 183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 183 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 187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 188 第五部分 游戏活动的指导 . 194 第一章 幼儿游戏 . 194 第二章 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 200 第三章 幼儿园游戏的条件创设 . 201 第四章 幼儿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 203 第五章 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指导 . 207 第六部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211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 211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 211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流程 . 214 第二章 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 220
6、 第一节 学前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 220 第二节 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 224 第三节 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 227 第四节 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流程 . 231 第五节 学前儿童音乐活动的设计流程 . 234 第六节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设计流程 . 237 第三章 幼儿园其他形式活动设计经典案例 . 240 第七部分 教育评价 . 247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 . 247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 . 249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1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7、 -999999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对学前儿童的心理进行客观的研究,必须对他们周围的生活条件及其所受的教育影响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的表现要避免主观性。 2.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并且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 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学前儿童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它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
8、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观察法是研究幼儿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本的方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1)涵义:)涵义: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 (2)优缺点)优缺点 实验法的最主要的优点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一起探测一些不
9、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不足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2.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1)涵义:)涵义:自然实验法,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幼儿心理变化的方法。 (2)优缺点)优缺点 优点:优点: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2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观察法接近,又是实
10、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 缺点:缺点:由于强调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 3.教育心理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 教育心理实验法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教育改革服务。 (三)测验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也可以是有关个性方面的,称为“人格测验”“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实际上是一种问卷。 优点: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
11、发展状况。 缺点:测验所得往往只是测试完成任务的结果,不能说明达到结果的过程;测验只是作量的分析,缺乏质的研究;测验题目很难同时适用于不同生活背景的各种儿童,等等。 (四)调查访问法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 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 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当面调查访问的缺点是比较费时间。书面调查则往往因被调查者不十分了解调查意图而不能提供所需资料。此外,调查访问法的缺点还在于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可能出于记忆不确切,也可能是受个人偏见及态度的影响。 (五)问卷法 问卷法可以说是把
12、调查问题标准化。问卷法可以说是把调查问题标准化。运用问卷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所问对象主要是与学前儿童有关的成人,即请被调查者按拟定的问卷表作书面回答。 问卷法的优点问卷法的优点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作出结论。 (六)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自
13、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2.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3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 ) 。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4.学前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必须从这种发展变化中去研究他的规律,避免孤立静止的看问题,这反映的是( ) 。 A.客观
14、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研究幼儿心理活动的最基本方法是(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4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概述 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过程 1.婴儿期婴儿期(或称(或称乳儿乳儿期)期)01 岁岁 新生儿期 01 个月;婴儿早期 16 个月;婴儿晚期 612
15、 个月。 2.先学前期先学前期(或称(或称幼儿早期幼儿早期)13 岁岁 3.学前期学前期(或称(或称幼儿期幼儿期)36 岁岁 幼儿初期 34 岁;幼儿中期 45 岁;幼儿晚期 56、7 岁。 4.学龄期学龄期 6、7 岁岁18 岁岁 学龄初期 6、7 岁11、12 岁;学龄中期 11、12 岁14、15 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 岁17、18 岁。 三、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因素 婴幼儿首先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婴幼儿发展首先要服从于生物学的规律。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先天素质和制约发展的成熟机制。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遗传素
16、质是指婴幼儿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特点。遗传素质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对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对胎儿发育的研究,科学地说明了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对胎儿发育有重大影响。 3.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遗传素质的成熟影响着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学前儿童保教要遵循儿童成熟的规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按照特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进行的。通俗地说,儿童的
17、发展有一张“时间表” ,他们的发展必然遵守这张时间表。这种用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对于儿童来说,成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5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1.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环境是指儿童周围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适宜的自然环境而生长发育。但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不仅需要自然环境,更需要社会环境。 2.家
18、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经济和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养方式。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中的自觉因素。它与遗传、家庭相比较,对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更为独特的作用。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因素与一般的环境因素的不同在于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三)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儿童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以
19、下几个方面: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4)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第二节 儿童发展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成熟学(又称为成熟势力或成熟论)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 (一)发展的本质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
20、序有规则有秩序地进行的。 在成熟论看来,发展的本质是结构性的,只有结构的变化才是行为发展变化的基础。 (二)发展的原则 1.发展方向的原则 2.相互交织的原则 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4.个体成熟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 这是格塞尔理论的核心原则, 即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而成熟则取决于基因所决定的时间表。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6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5.自我调节的原则 (三)影响发展的因素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儿童的发
21、展来说,学习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当个体还没有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学习的效果是很有限的。格塞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格塞尔的经典实验“双生子爬楼梯” ,就是这一观点很有力的佐证。 (四)行为周期 格塞尔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发展质量较高的年头与较低的年头有序交替的现象,格塞尔称其为“行为周期” 。 二、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奥地利的弗洛伊德(18561939)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
22、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2.性欲阶段理论性欲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 岁) 、肛门期(13 岁) 、性器期(35岁) 、 潜伏期 (512 岁左右) 、 生殖期 (11 或 13 岁开始)
23、。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正常或变态,5 岁前具有决定意义。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观 埃里克森 (19021994) 是美国精神分析医生,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埃里克森划分的心理社会发展总共有 8 个阶段,其中学前期属于前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阶段阶段 年龄年龄 冲突冲突 人格发展任务人格发展任务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 婴儿期 018 个月左右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面对新环境时会焦虑不安 儿童早期 18 个月到 4 岁 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学前期 46
24、 岁 主动对内疚 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7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三、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发展观 行为主义学说强调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的刺激引起的,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强调行为,反对以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如心理状态、意志)作为研究对象,所以该学说又称为环境学习理论。 (一)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 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心理本质是行为,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已知刺激能预知反应,已知反应就推断出刺激。这就是“刺激反应”理论,这
25、一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他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总之,学习本质上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认为只要用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从而塑造出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他强调积极强化和及时强化对儿童行为的形成的重要作用。 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在实际的教育中,常常运用多种强化的方式。
26、(三)班杜拉的社会认知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 班杜拉(AlbertBandura)在 1977 年提出的。 1.交互作用论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 又叫三元交互作用论或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等, 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班杜拉认为个体(信念、期望、态度、知识) 、环境(资源、行为结果、他人和物理条件)和行为(个体行为、选择和语言表述)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行为、个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在个体因素中,自我效能是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是 1977 年班杜拉在其著作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一个心
27、理学概念。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中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对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2.观察学习观察学习 (1)观察学习的概念及分类)观察学习的概念及分类 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观察学习的对象称为榜样或示范者。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 直接的观察学习直接的观察学习:它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为直接的观察模仿学习。 抽象性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它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
28、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创造性观察创造性观察: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8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2)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动作再现和动机和动机作用作用四个具体过程。 注意过程注意过程:即观察者注意对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保持过程保持过程:即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
29、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动作再现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即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动机过程动机过程:即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3.强化的种类强化的种类 班杜拉认为,习得的行为是否被表现出来,会受到强化的影响。强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直接强化:)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2)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如看到儿童的一个同伴推倒了另一个同伴,并获得想要的玩具,该儿童可能在以后尝试使用这个方法。 (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
30、或处罚自己。 四、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成熟:)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2)自然经验:)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知识。自然经验可分为两类:一是物理经验,如,物体本身的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另一类是数理逻辑经验,是主体对一系列动作之间关系协调的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指儿童的教育、学习、训练等社会作用和社会传递。 (4)平衡化:)平衡化:平衡化是指机体通过自我调节作用,使同化与顺应之间相互协调达到平衡的过程。
31、 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 同化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平衡化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主体对环境的适应。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阶段 年龄年龄 特征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1.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2.认知特点: (1)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2)低级的行为图
32、式 (3)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 个月) 前运算阶段 27 岁 1.“万物有灵论”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9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4.没有守恒概念 5.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
33、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 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 1.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方式来解决问题 2.能够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五、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2.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
34、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对教学的启示对教学的启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 六、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心理理论”这一概念最早是在 1978 年普瑞马克和伍德拉夫提出的。普瑞马克和伍德拉夫在对黑猩猩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黑猩猩能够推测同伴或人类的心理状态,将其称之为“心理理论” 。 心理理论心理理论是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信念、需要、认知、愿望、意图、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是能够理解“错误信念错误信念”,目前,对心理
35、理论的测查最为经典的、使用较广的实验任务是韦尔曼与普那设计的“错误信念任务”。 七、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 (一)生态环境理论 生态环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 1979 年提出的。他强调从人的生态环境出发研究儿童的发展,要特别重视人“发展的生态学”问题。布伦纳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其生态环境作用的结果,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10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人文生态环境结构分为直接环境系统、间接环境系统和宏观环境系统。 (二)人生历程理论 埃尔德于 1995 年提出了
36、人生历程理论。人生历程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十分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 这两种理论都把儿童作为发展的主体,重视其生活和成长的环境状态和背景状况。重视其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人、事、物,所以这两种理论又称为“环境“环境/背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背景”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三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 1.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2.人类知识经验本身
37、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这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 (三)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三、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人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
38、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出生到满月(01 月) 1.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 2.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其出现是心理的发生出现是心理的发生。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11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3.认识世界的开始认识世界的开始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
39、视听觉的集中; 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视听觉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注意的出现,是选择性反映,是人们心理能动性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始表现。 4.人际交往的开端人际交往的开端 孩子是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求,这是人类特有的需求。 (二)婴儿早期(16 个月) 1.视觉、听觉迅速发展视觉、听觉迅速发展 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听觉,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能直接用手、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限。 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能抓住看到的东西到的东西,这是手眼协调的主要标志手眼
40、协调的主要标志。婴儿婴儿 45 个月后,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个月后,手眼协调的动作发生。 3.主动招人主动招人 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4.开始认生开始认生 婴儿 56 个月左右开始认生。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明显表现了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表现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三)婴儿晚期(612 个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抬头、翻身(在半岁前学会) 、坐、爬、站、走等动作形成。 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五指分工动作和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 3.言语开始萌芽言语开始萌芽 这时
41、发出的音节较清楚,能重复、连续。这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一些词。 4.依恋关系发展依恋关系发展 分离焦虑,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情绪不安,是依恋关系受到障碍的表现。开始出现用“前语言”方式和亲人交往,孩子理解亲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使亲人开始理解其要求。 四、先学前期(13 岁)的年龄特征 1.学会独立行走学会独立行走 12 岁的幼儿由于生理原因独立行走不自如,是有其生理原因的:头重脚轻、骨骼肌肉比较嫩弱、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 2.使用工具使用工具 1 岁半左右,已能根据物体的特性来使用,这是物体当作工具使用的开始。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12 中
42、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3.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1)语言:)语言:1 岁前是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对成人的语言处于理解阶段,并作出应答反应。24 岁是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 (2)表象:)表象:1 岁以前儿童大脑中还没有建立起关于事物的表象。1 岁1 岁半左右的儿童表象也发展起来了。 (3)想象:表象的产生为儿童想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想象:表象的产生为儿童想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 岁左右的儿童已经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象活动。 (4)思维
43、:)思维:2 岁左右的儿童能够区分性别和年龄,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出现了人类典型的认识活动的方式思维。 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独立性的出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是 23 岁儿童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岁儿童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 五、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一)34 岁(学前初期) 1.最初的生活自理最初的生活自理 3 岁以后,孩子逐渐学会最初的生活自理,他的身躯和手的基本动作已经比较自如。 2.认识依靠行动认识依靠行动 34 岁儿童的认识活动是非常具体的,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思维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即“直接行动思维” 。 3.情绪作用大情绪
44、作用大 幼儿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感染。 4.爱模仿爱模仿 34 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也很大。模仿是 34 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 (二)45 岁(学前中期) 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 4、5 岁儿童(即幼儿园中班儿童)经过一年的集体生活,对生活环境已经比较熟悉。在生理上又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较大提高。这一时期儿童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疲劳,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注意力的时间也有所延长。另外,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事物的反映能力较过去快,抑制的能力提高,因而 45 岁儿童的动作比以前灵活,而且有条理。 2.思维具体思
45、维具体形象(形象(最为最为典型)典型) 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这种特点在中班尤为突出。幼儿开始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4、5 岁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理解成人语言时,时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如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 ,儿童则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 。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13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3.开始接受任务开始接受任务 45 岁幼儿的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想象等过程都比 3 岁幼儿有较大发展。在日常生活中,4岁以后的幼儿对自己所担负的
46、任务已经出现最初的责任感。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 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能结成同龄人的伙伴关系。 (三)56 岁(学前晚期) 1.好问好学好问好学 幼儿在这一时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好奇心更强。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幼儿在这一阶段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但明显有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56 岁儿童能够根据概念分类。56 岁儿童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开始掌握认识方法 幼儿出现有意识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觉心理活动的能力,认知方面有了方法。在
47、注意活动中,56岁幼儿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 4.个性初具雏形个性初具雏形 56 岁的幼儿开始有较稳定的态度、情绪、兴趣等,个性初具雏形。 六、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也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险期。 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而“危机”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
48、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例如,2、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关键期”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劳伦兹提出的。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最佳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学员专用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请勿外泄 14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报名专线:400400- -63006300- -999999 (四)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
49、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七、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 (一)从简单到复杂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不齐全到齐全从不齐全到齐全 2.从笼统到分化从笼统到分化 (二)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过程。儿童刚开始对事物是根据具体事物的外部的、偶然的、非本质特征加以认
50、识与判断的,后来能够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加以判断,即从感觉、知觉、表象再到思维的过程。 (三)从被动到主动 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四)从零乱到成体系 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 ) 。 A.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