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9227383 上传时间:2022-06-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中的扩散及其微观机制ppt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晶体中的原子借助于无规热涨落现象在晶格中的输运过程称为扩散。发生在晶体中的扩散有两类,一类是外来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扩散;另一类是纯基体中基质原子的扩散,我们称之为自扩散。晶体中的许多现象,如结晶、相变、固相反应、成核、范性形变、离子导电等都与扩散有关。6.2.1 扩散的宏观实验规律扩散的宏观实验规律 实验显示,在扩散物质浓度不大的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扩散物质量,称为扩散流密度j。它与扩散物质的浓度n梯度成正比:jD n (6.2.1)此方程式称为费克(费克(Fick)第一定律)第一定律。 式中的负号表示扩散的方向是从浓度高处向低处进行的。系数D称为扩散系数,它与晶体结构、扩散物质浓

2、度以及温度有关。由于晶向对扩散有重要影响,因而D一般是二阶张量。对各向同性固体,如立方晶系晶体,D是标量。为简单计,我们只讨论D为标量时的情形。另外,在扩散物质浓度很低时,可认为D与浓度n无关。把式(6.2.1)取散度,并代入连续性方程jtn并认为D与n无关,即可得到扩散定律常用的另一种表达形式2nDnt此方程称为费克第二定律。此式加上适当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即可对任意时刻扩散物质的浓度分布作出推断。(6.2.2)作为一个例子,现介绍所谓的“限定源扩散”:一沿x方向半无限长柱体,一定量N的粒子由晶体表面向内部扩散。这是一个一维半无限空间的定解问题。设柱体表面在x=0处,其初始、边界条件可表示

3、为000tx,nN 00 x ,n x 00dtn xxN即00( , )(0)( , )0txn x tNxn x tx与之相应的方程(6.2.2)的解为2(4)() =ex /DtNn x,tDt(6.2.3) 实验上,通常使用放射性示踪原子来研究扩散规律。把含有示踪原子的扩散物由固体表面向内部扩散,通过逐次去层法测量放射强度即可测定 ;把测定的 与式(6.2.3)对比,就可求得扩散系数 。( , )n x t( , )n x tD实验表明,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为B(k T)0E /DD e式中, 是个常数,称为频率因子, 称为扩散激活能,是一个与扩散过程有关的量。0DE由式(6.2.4)

4、做 的关系曲线,应得到一条直线,由它的斜率 可得到激活能 。1lnD/TBE / kE。表6.2.1列出了有代表性的 和 的实图6.2.1表明碳在 铁中扩散的实验结果,图6.2.4中的折线表明高温与低温有显著的差别,低温时激活能较小,这是因为当温度低于冻结温度时,扩散主要是在晶体界面进行。可测得其 图 6.2.1 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变化FT6200 2 10 msD./0 87eVE.E0D验数据。2-10(cms )D /31/(4.1868 10J molQ2-1(cms )D /0C测量温度Cu41.1 105.8 1057.242.0114.0 10CCC0008846418509507

5、50材料扩散元素CuCuZnFe( -Fe)4223 101.67 101.65 1077.228.79.273.0 10CC0011008008877150925 CFeAgAg(间界元素)GeSbLi(间隙原子)427.2 109 104521.58.7 10158 100800 C4.012 1041.3 1010.678.6 10AgGe74566.2.2自扩散的微观机制 现在从微观角度讨论晶体中的扩散。从微观看,是在无外场作用下,扩散时原子无规则布朗运动的结果。而在纯基体中基质原子的布朗运动是以晶体中存在缺陷为前提的,完整的晶体不会发生迁移。设想一正常格点处的原子由于涨落脱离格点,就

6、产生肖脱基缺陷或夫伦克尔缺陷。其留下的空位为四周的邻近原子的迁移提供了空间。其邻近原子可能填补这个空位而留下另一个空位,从而使空位移动一步。对填隙原子也是如此。伴随着缺陷的无规则运动,基质原子就可能不断的从一处向另一处作布朗运动。因此扩散是缺陷运动的直接结果。 布朗运动中反映无规则运动快慢的参数是布朗运动行程的方均值 ;而扩散系数D是反映扩散快慢的参数。由布朗运动理论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2l26lD(6.2.4)式中, 是扩散粒子完成一次布朗行程所需要的时间。此式把宏观量D与微观量 和 联系了起来。下面将借助此式来讨论D与影响扩散运动诸因素,特别是与温度的关系。l 按照扩散是由哪种缺陷运动引起的

7、,可把其微观机制分为空位机制和填隙原子机制两种。1. 空位机制空位机制SSNn(6.2.5)若晶格常数为 ,显然有a 这种机制认为扩散过程是通过空位的迁移而实现的,即扩散原子与空位交换位置而迁移。当原子邻近有一空位时,原子才能跳跃一步。设原子跳跃一步所需的时间为 。但实际上,原子邻近有空位的几率为 ,即空位平均跳 步,也就是说空位经历 时间间隔才能接近扩散原子并与之交换位置,完成一次布朗行程的跳跃。因此 SsnNS/N nSS(/)N n22la(6.2.6)把式(6.2.5)和式(6.2.6)代入式(6.2.4),得2SSS16aDnN(6.2.7)式中, 为空位数密度,由式(6.1.10)

8、给出。下面求 。SnS0Sv0SvSB()eEk T 空位所在的位置是原子的平衡位置,从能量的观点看是一势能谷,如图6.2.2所示。邻近原子跳到空位上去必须跨越势垒 。按照玻耳兹曼统计,在温度为T时粒子具有能量为 的几率与 成正比。若晶格原子的振动频率SESESB()eEk T0Sv图6.2.2 空位运动势场示意图为 ,则单位时间内原子试图跨越势垒的次数即为,但在这 次中,可以成功的几率只有 。因此,单位时间跨越势垒而与空位交换位置的平均次数,称为跳跃几率为SB()S0SEk TPv e(6.2.8)显然,其倒数即为空位每跳跃一步所需的时间,有 SBSB()()S0SS0S11eeEk TEk

9、 TPv(6.2.9)把式(6.2.9)及式(6.1.10)代入式(6.2.7),即可得到空位机制的扩散系数 与温度的关系,有 SDSSB() ()2S0S1e6uEk TDa v(6.2.10)式中, 代表扩散激活能。若 小,则空位数目多,扩散原子邻近出现空位机会多,有利于扩散的进行;若 小,则空位跳跃一步就较容易。两者都小,则扩散速度较大,D也较大。如果 和 都大,则 就小。SSuESuSESDSuSE2. 填隙原子机制填隙原子机制 填隙原子机制的想法是:原子由正常的格点位置进入间隙位置,然后通过填隙原子的布朗运动,完成扩散原子的输运。对填隙原子机制,我们把扩散原子从前一个落入正常格点到下

10、一次再落入正常格点之间看成一大步。这时,布朗行程就是这两个格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6.2.3所示。l图6.2.3 间隙原子扩散机制中跨一大步的示意图若这之间经历了 小步,则有f12flxxx以及220fiijij ilxxx220fiilx由于从一个正常格点出发,填隙原子平均要跳 小步,才能遇到空位,即 ,而每一小步的距离就是晶格常数 ,即 ,所以,填隙原子的平均布朗行程SN nSfN naixa对无规则运动, 的方向是完全杂乱的,并且 是个大数,所以有 即 ixf0ijj ix x22220fiiSNlxfaan (6.2.11) 上述布朗行程时间 由两步分组成,一部分是扩散原子由正常格点位置

11、进入间隙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另一部分是填隙原子在间隙位置跳跃所需要的时间IfI是填隙原子跳跃一步所需的时间IB()I0IeEk T(6.2.12) 式中, 是填隙原子的振动周期, 是填隙原子之间的势垒高度,如图6.2.4所示。0IIE图 6.2. 4 间隙原子运动势场示意图(EI 是势垒高度)至于 的推导,则要稍微复杂一些。设原子从正常格点位置进入间隙位置的几率为 ,在温度为 时,晶体中存在的空穴数目为 。此时,单位时间所产生填隙原子数目就是 ,这是因为 。除此之外,当填隙原子跳到空位邻近时将与空位复合。这些与空位相邻的间隙点称为危险点。这些点的数目与正常格点的原子数目之比为PTSnS()Nn

12、 PNPSnNSSS()nnNnN即填隙原子平均跳f= 步,将遇到危险点而被复合。由于填隙原子每跳一步的时间为 ,因此一个填隙原子的平均寿命是 ,其倒数 就是单位时间的复合几率。 SN nISI()N nSI()nN所以单位时间复合掉的填隙原子数为 ,平衡时,产生填隙原子数目与复合率相等 ISI()n nNSIInNPnN由此得到,由正常格点形成填隙原子的几率 ,即单位时间形成填隙原子的平均次数为PISBISIB() ()() ()IS2II0I11eeuuk TuuEk Tn nPN其倒数 即为从正常格点成为填隙原子所需要的时间1 PISIB() ()0IeuuEk T (6.2.13) 由

13、于缺陷形成能 比 大,故比较式(6.3.13)及式(6.3.12)后,可知 。因此在布朗行程时间 中,可忽略 ,则ISuuIEIfISIB) ()(0IuuEk Te (6.2.14) 把式(6.2.14)及式(6.2.11)代入式(6.2.4)中得填隙原子机制的扩散系数 为IDsB01e6(uuE )/( k T )Dv(6.2.15) 式中, 0I0I1v一般说来,形成填隙原子所需要能量 比形成一个空位所需要能量 大,而 与 差不多相等。所以比较式(6.2.15)和式(6.2.10)可知,在相同温度下, 要比 大得多。IuSuIESESDID最后应指出,由式(6.2.10)和式(6.2.1

14、5)所示的扩散系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有一些差别,特别是理论值200(6)Da推导过程中忽略了缺陷对原子振动频率的影响,以及忽略了热膨胀对 和 的影响。如果考虑这两个因素,理论值将会有很大的增加。比实验值小几个数量级。这主要是由于在uE6.2.3 杂质原子的扩散杂质原子的扩散 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扩散机制与前面讨论过的自扩散机制基本类似。但是由于杂质原子和基体原子的差别,如原子的大小不同等,将造成杂质缺陷周围的晶格畸变。这将大大影响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迁移运动,因而杂质的扩散系数和晶体的自扩散系数有数量级上的差别。 杂质原子在晶体中的存在方式,可以是处于晶格中的间隙位置,也可以是替代原来的基质原子,而

15、占据晶格位置。实验表明,如果杂质原子的半径比基质原子要小得多,则它们总是以填隙方式存在于晶体中;否则,它们将以替代方式存在于晶体中。 如果杂质原子是以填隙方式存在于晶体中,那么它本身就是填隙原子,并通过填隙原子迁移方式在晶体中扩散,如氢、硼、碳等在铁中扩散。其扩散系数 IB()20I1e6Ek TDa v式中, 为间隙位置间的势垒高度, 为杂质原子在间隙位置的振动频率。因为杂质本来是以填隙方式存在的,所以上式中不包括形成填隙原子所需要的能量,故晶体中杂质的扩散系数要比一般自扩散系数大得多。 IE0Iv 如果杂质原子是以替代方式存在于晶体中,则其扩散方式与前面的自扩散相似,空位机制和填隙机制都可能存在。但实验表明,其扩散系数也要比自扩散系数大。这是因为,外来原子和晶体基质原子大小不同,当它们替代了基质原子后,便引起周围畸变,从而导致邻近出现空位的几率增大,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杂质原子的扩散速率。 另外,晶体中的其他缺陷,如后面将要讨论的位错、晶粒边界等的存在,也都影响着杂质原子的扩散行为。由此可见,杂质原子的扩散现象所牵涉的问题往往较为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