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_1.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摘要:日本汽车产业在战后短短几十年里获得宏大的成功,并曾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的原因,试从历史大背景下解析其成功原因。关键词:战后;日本汽车产业;成功原因日本之所以能够完成当代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离不开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在战后,日本国内几乎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日本却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发展多领域的行业,进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见汽车产业在日本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战后最初的五年,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但在日本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日本汽车行业的精英们积极研究、开发汽车技术、旨在开发出日本特
2、色的汽车产品。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汽车行业依靠本身的气力逐步摆脱了窘境构成了完好的生产体系。60年代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1961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五位;1965年名古屋至神户的高速公路开通,掀起了日本的汽车消费热,就在同年,日本汽车产量超过法国跃居第四;1966年超过英国升为第三;1968年追上德国,居于世界第二。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让省油实用的日本小轿车大行其道,出口量剧增,丰田、三菱、日产、富士重工等公司迅速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商,丰田汽车公司更是在1972年到1976年四年间就生产了1000万辆汽车。到了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到达1104万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
3、一汽车大国。日本从战前汽车生产的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世界汽车大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当代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1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战后,日本公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日本已经是一片废墟,日本不可能再搞军事工业,要发展工业只能寄托于民用工业。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资源贫乏,不可能像美国和苏联那样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内市场,必须走“贸易立国的道路。可要想在狭小的国土上养活1亿多日本人,只要靠高技术,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才能实现。日本政府在这个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把赌注下到小轿车这个代表民用技术最高水平的商品上。小轿车是钢铁、橡胶、机电的综合工业,能够成为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19
4、45年8月28日,距日本公布投降仅仅13天后,日本通产省的官员就召集丰田、日产等当时日本汽车公司的首脑,商讨日本的工业再建问题。通产省的官员向汽车公司的首脑们讲明了政府准备以小轿车产业为今后工业发展龙头的计划。这样,汽车产业就被放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主导位置上。1952年,当时的日本通产省就公布了旨在促进战后汽车工业发展的“合理化促进法,明确规定汽车工业和钢铁制造业以及通讯技术要建成国家的支柱产业。通产省的促进措施包括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鼓励汽车企业与外国制造商合作引进新技术等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规划。到了1955年,政府又推动轿车进入家庭,发展普及型汽车项目,为汽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而汽车的普及
5、极大地推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在此后的产业扶持上,日本政府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采集和处理信息,为企业进行产业和技术升级作参考。(2)协调企业间的投资活动,履行社会协调功能。(3)扶持企业进行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政府向首先响应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提供某种形式的补贴,如税收优惠或贷款担保。如从1951年到1955年,日本政府为丰田、日产、五十菱、日野4家公司提供了设备投资的10%。同时实行折旧政策,缩短设备折旧年限,进而大大提高了企业自有资金的能力。在原材料方面,大力扶持国内钢铁、石化等工业发展的同时,从国外进口短缺原材料免征关税等。对外,在日本汽车业发展的初期,日本政府积极顶住了来自欧
6、美的压力,保护本国汽车产业,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40%的关税,同时严格禁止外国资本浸透到日本的汽车工业。这就为日本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而到了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颠峰,日本汽车出口量激增、贸易摩擦加剧时,日本政府为这些贸易摩擦产生的矛盾积极地进行会谈、调和,并且制定出根本对策:转变日本对外出口战略,国外出口限量,并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投资建厂,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主,为日本汽车产业国际化开拓了道路。2引进外来技术和自主创新50年代初,日本并没有生产小轿车的经历和技术,学习和把握国外先进技术是日本各汽车公司的迫切要求。在19521960年,日本大多数汽车公司都与外国汽车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7、,先后有日产与奥斯汀英国,五十铃与鲁斯特英国,日野与雷诺法国,新三菱重工与雪fo兰美国等公司的合作。日产汽车公司于1952年9月与奥斯汀公司合作,购买了制造奥斯汀轿车的专利,合作的内容是日产公司ckd但凡每年组装2000辆a40型轿车,在日本市场上销售,为了实现组装和国产化,奥斯汀公司对日产公司提供技术援助。a40的零部件能够用于日产公司生产的其他轿车上。日产公司引进奥斯汀轿车的目的在于将其技术应用到本人生产的轿车上,因而,在建设奥斯汀装配线时,就考虑了日产公司达特桑,尼桑轿车的平行生产。但是,丰田公司却选择了自行生产轿车的道路,丰田公司本来想与福特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结果发现福特公司仅仅想
8、把丰田变成本人的子公司。丰田公司便转向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综合消化吸收,走独立开发轿车的道路。丰田根据本人的设备当代化五年计划,从1951-1955年进口了173亿日元的机械设备,在国内购买了363亿元的设备,迅速建立了轿车生产体制。丰田、日产等公司在消化吸收国外新近技术的同时,极其重视工艺技术的革新,大量采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机械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系统,并首创了“全面质量管理“看板管理、“及时生产方式等管理方法,最终构成了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体制。3合理的产业构造以及先进的管理形式在日本工业构造中,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数量多,大企业少的情况,这对建立汽车工业的大批量生产体制
9、,构成规模经济是不利的。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汽车产业构成了其独特的产业构造特色: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通过层层承包的方式,使小企业为大企业生产零部件,配套设备和提供各种服务,进而构成一种金字塔形的多层次“纵向行业分工协作体系,也就是当代日本汽车工业典型的产业组织构造形式。日本汽车工业的这种产业组织构造对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双方都有好处:对零部件企业来讲,能够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能够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进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构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剧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对整车企业来讲,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了1985年,该年度召开的五国集团会议是日本汽车产业的一个转折点,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汽车出口赢利大为降低,日本汽车的出口量急剧下跌。日本汽车制造商为了应对这次危机,不得不对汽车产业进行构造优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和当代通信技术来进行计划和生产,对零部件生产企业也进行了更为合理、更为系统的优化和组合。到了1987年,日本汽车产业已成功地建立起一套新的体制,能够有效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