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市“十二五”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doc(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十二五” 时 期(2011 2015 年),是我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时期;制订和实施铜川市“十二五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新铜川,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一)“十一五”环保工作成效“十一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 领导 和省环保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全力实施了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市区煤烟污染治理、210 国道沿线及药王山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饮用
2、水源环境保护综合整治行动计划。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十一五” 环保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完成情况污染物减排计划全面完成。2010 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新增排放量)为 3491 吨,比 2005 年削减70.1%,超 额完成减排任务;计入华能铜川电厂新增排放量,2010 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 17490 吨,比 2009 年削减 1.5%;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 7675 吨,比 2005 削减 8.9;我市“十一五” 主要 污染物减排工作通 过了省政府的考核 验收。饮用水源上游
3、污染全面治理。在桃曲坡水源地上游新建了- -2省崔家沟煤矿第一、二监区、下石节煤矿等 6 个矿区井下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清理了水源上游河道,修建了庙湾镇水源保护区挡污河堤;在柳湾水源保护区建设了村镇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和金锁镇漆水河沿岸垃圾拦挡网;强化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有效保障了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月达标率达到 100%。城市治污设施日趋完善。 “十一五” 期间 ,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意见、 铜川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收缴办法,推进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到 2010 年底,完成了市污水处理厂管网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效能;新建新耀污水
4、处理厂和宜君县东方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提高到 6.7 万吨,是 2005 年的 1.91倍;新建新区、耀州区人民医院医疗废水处理站,确保医疗废水得到有效处理。新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2 座,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上升到 80%以上。城市医疗垃圾集中收集送往西安医疗垃圾处置场进行无害化处置。下硬茬破解水泥企业污染难题。2004 年 8 月,省政府印发铜川市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提出了“省市统筹、限期改造、兼并重组、坚决关停”的治理原则 和“ 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 的工作思路及治理目标任务。五年中,累计投资近 3 亿元,关闭拆除落后生产线 51 条,在全国率先
5、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的计划目标。建设了声威、满意水泥等一批新型干法旋窑和大型环保水泥粉磨项目,使水泥企业大气污染- -3得到有效治理。市区煤烟污染治理不断深入。努力实施城市气化工程,城市居民燃气普及率达 90%以上;2007 年将煤烟污染治理范围拓展到耀州城区和 210 国道南、北市区连接带,按照“属地管理、守土有责” 的要求, 积极推行“ 环保抓总 、区县为主、部门联动、整体推进” 的工作机制,把煤烟治理与解决居民生活取暖问题有机结合,对城市规划区燃煤锅炉进行治理改造。20062010 年累计投资 1350 多万元,对天然气未通达地段的 37525 户城乡居民给予冬季取暖补贴,治理改造燃煤锅
6、炉 391 台。从 2008 年起,市政府每年投入 600 万元,推广应用清洁燃料水煤浆;截止2010 年底,新建水煤浆锅炉 19 台,天然气锅炉 86 台;有效控制和减轻了城市煤烟污染。大气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在水泥企业污染治理和市区煤烟污染治理工作基础上,又关闭了铜川铝厂自备电厂、完成华能铜川电厂脱硫塔提升改造,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加大对机动车尾气监管。全市工业粉尘、烟尘排放量显著下降,南、北市区(包括耀州城区)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 2005 年下降 0.82 万吨;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逐年好转,近年来未出现酸雨现象,2008 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达到 330 天以上,比 2005年增
7、加 101 天。生态保护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 期间,我市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 -4域综合治理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58.4 平方公里。创建太安、香山 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 34家绿色文明单位。创建了宜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尧生乡郭寨村国家级生态村、西村乡省级生态乡镇、红土镇甘草塬村省级生态示范村。加大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秸秆禁烧执法检查;积极开展煤矿采空沉陷区和废弃石灰石矿山的生态恢复与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废弃矿山 8 个。农村环境保护
8、工作稳健起步。 “十一五”期间,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 17 个,生态示范创建“以奖代补” 项目 2 个,建成省级以上生态示范 县(乡镇、村)4 个。在15 个村镇实施了“一池三改” (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和村庄道路建设,建成 237 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 17.5 万农民饮水难问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50以上。先后实施了涉及 16000 人的农村改厕工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稳健起步、深入开展。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提升。全市累计建成空气自动监测站 4个,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 4 个,为 19 家企业重点污染源安装了大气和水污染物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平台联网。市、区县
9、两级环保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环保执法能力得到提升;成立了铜川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配备了部分执法设备和应急监测设备的。全民环保意识明显增强,环保宣传教育精彩纷呈。 “十一五”期间,通过主题宣传、 “六 五”世界环境日系列活 动、文艺演出、- -5书画展、演讲赛等形式倡导绿色、低碳、环保新理念,呼唤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制作反映铜川环保历程的专题片凤凰涅槃及宣传系列展板,在市人大会议期间、省级领导视察时广泛宣传,在陕西日报进行专题报道,对外传播铜川环保精神,展现铜川新面貌;五年来,全市在中、省、市各级媒体刊播环保新闻380 条,其中中央媒体 35 条,省级媒体
10、 69 条,反映铜川环保的重大部署、新动态、正、反典型和管理执法情况,使广大民众感受、了解、支持、参与环保。近年来,民众环保意识以及对环保工作满意度达到最好程度。“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截止 2010 年底,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新增量)为 3491 吨,比 2005 年削减 70.1%,超额 120%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计划;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 为 7675 吨,比 2005削减 8.9%,完成污染物减排指标计划。氮氧化物排放 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为 11392 吨,比期初的 2006 年削减 42.2%;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 37424 吨,比 2005 年削减 44
11、.7%;烟尘排放总量(不含华能铜川电厂)为 3718 吨,比 2005 年削减 15.1%;氨氮排放总量为 752.6 吨,比 2005 削减 18.3%;氮氧化物、工业粉尘、烟尘、氨氮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均达到规 划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月达 标率实现规划的“达到 98%以上” 目标,达到 100%;城市水 环 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 50%以上, 实现规划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 连续三年达到或超过 330 天,远远超过 280 天的规划指 标。五年来全市大- -6气及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空气质量统计指标因子的浓度及优良天数的实际情况见表一至表四。表四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
12、天数统计表 单位:天空气质量标准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表一 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 单位:吨污染物名称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二氧化硫 11685 10836 19342 18498 17753 17490二氧化硫(不含华能铜川电厂) 11685 10836 13682 10911 8213 3491氮氧化物 19708 10344 17812 17599 30474氮氧化物(不含华能铜川电厂) 19708 9621 10742 10544 11392工业粉尘 67
13、613 64506 61235 44243 40348 37424烟尘 4381 3203 4069 5321 5548 4748烟尘(不含华能铜川电厂) 4381 3203 3930 3921 4340 3718表二 全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 单位:吨污染物名称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化学需氧量 8426 8259 8453 8053 7836 7675氨氮 921 905 983 861 756 752.6表三 全市空气质量指标因子浓度统计表 单位:mg/m 3指标因子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14、2009 年 2010 年 标准值SO2 年日均值 0.066 0.04 0.07 0.043 0.038 0.048 0.06NO2 年日均值 0.041 0.036 0.041 0.029 0.032 0.038 0.080PM10 年日均值 0.124 0.111 0.106 0.083 0.077 0.097 0.1- -7二级和好于二级 229 276 296 333 334 330(二)主要问题“十一五” 期 间,我市 环境保护工作虽然成效 显著,环境质量总体明显改善,但是我市资源型城市的生 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环境综合治理难度大,环境质 量的持续改善仍任重而道远。当前,我
15、市正处在经济发展、资源型城市 转型、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发展与环保的矛盾依然突出,仍 处在保护与破坏、改善与恶化相持阶段;就环境形势而言,是 总体明显改善,局部污染尚未根本遏制,形势依然严峻, 压力仍然很大。主要问题是: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大。北市区和耀州区的居民文教、工商企业、交通运输干线沿河流川道交叉布局的自然现状,不仅环境容量小,而且工业污染点源、交通污染线源与生活污染面源交叉污染严重,综合治理难度大;该区域生活燃煤年消耗量逐年下降,但采暖期燃煤消耗量仍然居高不下,所以区域、季节环境质量改善任重而道远;提升北市区和耀州城区的城市品位,在环保方面应实施漆水河流域、沮河下游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综
16、合工程,破解水资源紧缺与河流生态水需求以及巨资投入难题成为关键。药王山周围大气污染仍比较严重,影响药王山大景区建设,周边大、中、小型水泥企业的改造与搬迁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压力越来越大。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据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公- -8报显示:全市农业污染源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总量的 14.74%,2.7%。农业面源污染因子繁杂多样,对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农村污水、垃圾处置滞后,畜禽养殖业污染突出,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少、推进慢,工作责任不明确。煤烟型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从我市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看,空气质量总体较前
17、有了显著改善,但北市区和耀州城区的冬春空气环境质量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冬季散户烧煤取暖现象突出,局部空气环境质量不进则退,应继续加强城市气化与集中供暖工程建设,全市的煤烟污染治理与监督执法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矿区生态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市煤炭、石灰石、陶土资源丰富,开采企业众多,过去的粗放开采模式,开采强度大,生态破坏后果严重,近年来虽然耗巨资完成了部分生态恢复及治理工程,但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和煤矿工业场地以及沉陷区面积大、区域分散,今后的生态恢复还账任务仍然面宽量大,资金筹措困难大;目前,对资源集约化开采的新型企业,需要建立资源开采利用的生态补偿与恢复的制度和监管机制,未来生态保护与恢复工
18、作任务繁重。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全市现有 3 家污水处理厂,2 个垃圾无害化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能力虽然覆盖了全部城市区域,但污水收集管网没有全面覆盖,污水收集管网的扩网建- -9设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加大;部分区域、地段的居民生活污水未入污水收集管网,严重影响区域河流水质;按照国家“十二五” 减排要求,我市现有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除磷脱氮技术改造,实施氨氮减排计划。新耀、宜君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有效覆盖面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北市区的生活垃圾目前是卫生填埋,还未实现无害化处理,城市垃圾的环境污染威胁仍未根本消除。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明显滞后。近年来,我市环境监测、监察机构和能力建设虽然逐步加强
19、,但仍未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在人员编制、结构、仪器设备、业务用房等方面都存在差距。目前,市环境监察支队正县建制,领导职数两名,设三科一室,编制仅 12 人,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范围现为五类 65 项,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水质常规监测缺 92 项,应补充人员 35 名,添置仪器设备 100 余套,需要新建业务用房;新成立的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监测设备还不完备,影响工作开展。区县环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科室不健全,人员编制少,业务用房缺,设备配置落后,难以适应环境监管要求,影响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十二五” 时 期,是铜 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 战
20、略机遇期。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铜川立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抓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 -10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实验区成员城市的“三大规划 ”,在继续淘汰落后 产能、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市转型、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产业偏重化结构还将维持较长一段时期,结合“十二五” 节能将减排和生 态文明建设的形势要求,这一时期将是我市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期、交错期,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压力更大。一是污染减排压力巨大。 “十二五” 国家将 污染减排指标增加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
21、氨氮四项,并把环境质量纳入衡量减排成效的考核内容。我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源于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量主要源于火电和水泥行业,水泥行业减排氮氧化物存在工艺技术和水泥成本的制约,所以氮氧化物减排压力就集中于火电行业;另外,我市火电行业的脱硫工艺已是效率较高的先进技术,所以二氧化硫减排技术压力巨大。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减排主要依赖于农业源治理和各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升级及污水收集量增大,资金投入是主要问题。减排空间缩小、种类增多形成的压力巨大, “十二五” 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二是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任务紧迫、难度加大。我市煤炭开采和水泥制造的兴市历史,典型存在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较单一、生态恢复与污染治理历史欠账多、环保任务重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突出矛盾。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