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2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管理学院简介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成立于 2005 年 6 月(其前身经济与管理学系成立于 2001 年 10 月),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 2630 余名,长期留学生203 名,是目前全校办学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经管学院现有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工程、市场营销、经济学、财务管理及金融工程等八个本科专业,专业所属学科横跨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等三大学科门类。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省校两级重点建设专业,物流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工业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从 2009 年起,学院先后开设了全英语授课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及市场营销两个专业。2013 年中美国际合
2、作经济学(金融服务方向)专业首次招生。经管学院秉承“ 崇德尚用,求真创新 ”的校训,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办学经验,坚持“经世济用,创业创新”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截止到 2013年 5 月,经管学院共为社会输送了八届共计 2800 余名合格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截止到 2013 年 5 月,经管学院共有教职工 85 人,其中专任教师 67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 9 人,副教授职称 25 人,博士 41 人(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具备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留学背景并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 12 名。学院还
3、聘请了 50 余位国内外相关专业或行业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作为学院的兼职或客座教授。1目 录统计学 .1管理学 .6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管理艺术 .11微观经济学 .14宏观经济学 .17公共经济学 .21基础会计学 .27中级财务会计(上) .31中级财务会计(下) .34成本管理会计 .37财务管理(上) .40财务管理(下) .43会计信息系统 .46会计信息系统实验 .50审计学 .53高级财务会计 .57经济法 .60税法 .64KAB 和创业导论 .67金融会计 .72国际会计(双语) .75非营利机构会计 .78财务分析 .81国际财务管理(双语) .84高级财务
4、管理 .86国际审计(双语) .89内部审计 .93政府审计 .96证券投资实务 .99市场营销(双语) .101管理信息系统 .104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107会计制度设计 .110会计职业道德 .113风险管理 .115资产评估 .119企业战略管理 .123生产与运作管理 .125金融学 .129现代物流管理 .1322国际贸易实务 .135人力资源管理 .139货币银行学 .142博弈论 .145计量经济学 .147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150统计分析应用实验 .152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155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157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159专业综合实验实验 .163证券投资模拟
5、实验 .165审计学课程设计 .167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169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系统实验 .171市场营销模拟实验 .173财务报表决策系统实验 .175ERP 沙盘模拟实验 .177创业实践 .180学年论文 .182认识实习 .185管理实习 .187毕业实习 .189毕业论文 .1911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学 / Statistics 课程代码:06116604课程类型:专业/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工程、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拓展/ 选修(市场营销) ;基础/ 必修(财务管理)总学时数: 48学 分: 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
6、统计、经济学原理等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国 际 经 济 与 贸 易 ; 金 融 工 程 、 工 业 工 程 ; 物 流 工 程 ; 经 济 学 ; 信 息 管 理 与 信息 系 统 ; 市 场 营 销 ; 财 务 管 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统计学是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各专业学生必修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国家教育部最早将其列入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核心课程之一。统计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它最基本的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和分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统计科学是人们长期从事统计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在我国社会主义现
7、代化建设中,统计越来越成为认识自然和社会的有力武器,成为人们解决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工具。经济学专业中许多理论、模型、公式等都来自统计方法和统计公式。正因为有了统计学这个工具,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模型应用才更具有说服力。统计学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各个专业中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师的面授和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经过大量的习题练习,认识到统计学是一门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的科学。使学生掌握统计这个有力的工具,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搜集、整理客观事物的数量资料,如何用数字去描述和分析客观事物的现状和变化过程,如何正确地预测事物的前景。在教学中要求理论联系
8、实际,并且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通过理论讲解,习题练习,对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大学生在学校能够系统学习统计科学的理论及方法,使之进入社会之后,既能为搞好统计工作服务,更能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统计学总论 了解统计活动的特点和统计学的性质,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和统计工作过程;理解统计的职能,理解统计工作与任务的特点;掌握统计的含义,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四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统计学的四队基本概念,难点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2计指标、指标体系2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教材中第二
9、、三章)了解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了解统计整理的内容、组织形式。理解各种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及特点;理解分配数列的一般特征;理解统计表的构成、形式、特点以及制表的规范。掌握并根据实际问题能够设计初步的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掌握统计分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次数分布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实际资料编制统计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五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分组的内容;难点是统计次数分布,组距数列的编制3统计基础指标 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了解总量指标、相对指标的涵义和分类。理解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异同和作用;理解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不同形成的各
10、具特点的指标体系。掌握总量指标的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异同和作用;掌握相对指标的种类、计算方法、应用原则;掌握并能够应用各类相对指标分析国民经济中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特点,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五种不同的相对指标的计算与分析4统计分布特征指标 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异同及作用;理解并熟悉权数在平均指标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标准差在变异指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五大平均指标和重要变异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原则;掌握并能够应用各类统计特征指标分析、观察国民经济
11、中的宏观和微观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五种平均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级差与平均差的计算与内涵;难点是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含义与计算5 动态数列(时间数列) 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编制原则;了解动态数列的种类、因素、构成、变动及测定方法;理解各种动态指标之间、水平指标与速度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长期趋势等分析测算方法;掌握动态数列水平指标(序时平均数)的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动态数列速度指标的应用条件和计算方法;掌握动态分析指标的长期趋势及季节变动测定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各类动态相对指标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的相互关系与计算;难点是时点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定基、环比、平均
12、速度指标的计算及对应关系,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6统计指数 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意义、性质和作用;了解统计指数的分类和指数数列的基本内容。理解统计指数体系的涵义,理解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及作用,理解现实社会经济过程中的各类经济指数的意义。掌握数量综合指数和质量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的选择和固定时期的确定;掌3握并根据实际资料建立指数体系并进行因素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同度量因素的含义,基本综合指数的计算,各类实用的统计指数;难点是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的区别与计算,指数体系及指数的因素分析等7抽样推断(抽样调查与推断)
13、了解统计抽样调查与推断的基本原理和作用;了解统计抽样调查与推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了解抽样推断与调查的抽样设计和组织实施的各种方法。理解抽样推断与调查中的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概率度和概率保证程度的概念;理解假设检验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抽样推断结果的可信性;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显著性检验的步骤。掌握抽样推断与调查中的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置信区间和置信度的计算方法;掌握主要统计指标抽样推断的误差计算和估计方法;掌握抽样的样本容量的确定及其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抽样推断的误差、平均误差、极限误差、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概率度与保证程度的内容和计算;难点
14、是样本容量的确定与计算,抽样的区间估计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原理、步骤及方法8相关与回归分析 了解统计相关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了解统计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与内容;了解一元或多元线性相关关系、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程序。理解现象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和各种各样的相关关系之间的联系;理解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回归分析中估计标准误差的作用。掌握简单线性相关关系的分析方法;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最小平方法;掌握并运用相关与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际资料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预测;有条件时掌握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相关分析与回
15、归分析的概念、内容及相互关系,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回归系数与相关系数的联系与区别,线性相关的计算与分析方法;难点是最小平方法的计算、线性回归的分析与预测,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与理解,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9国民经济核算 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况和内容;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指标。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指标(GDP)与其它相关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其它指标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含义、范围和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及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难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不同的计算口径和方法10Excel 在统计分析中的应
16、用 自学范围,不作要求。三、学时分配表序号 课程内容 课内学时其中课内研课外学时4四、课外学习要求本统计学对于学生要求在课外能够自主学习部分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的统计任务和组织制度;第二章的统计调查形式中的抽样调查;第三章的四节统计表;第四章的总量指标中计量单位和相对指标中的动态相对指标;第五章的变异指标中的变异系数的含义和计算;第六章的动态数列趋势分析中的季节变动的计算分析;第七章的第六节统计指数的应用;第八章的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假设检验中的两个总体差数的检验;第九章的曲线回归分析及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应用;第十章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指标体系。本教材各章之后都附有大量的思考与练习题,题型有问答题
17、、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调查实践题等。其中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思考和写作各章的问答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计算题,每章计算题的数量相当于全部习题数量的1/2 以上,计算题的作业必须交老师批改,然后针对错误的类型和数量讲评,计算题作业采取全批全改的方法,其他习题由老师讲解。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授与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本课程的探讨教学主要是针对课程中与社会经济实践有联系的现象,采取了以下的若干研讨题目,在课程的相关环节实行有时间限制的探讨。例如:统计指数的实用性问题;在实践中有用的指数介绍;抽样调查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计算;平均指标在实
18、践中的应用;关于速度指标与水平指标的联系与应用;等等。同时每个探讨题目都要结合思考练习题增加理解。六、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讨学时1 总论 3 0 12 统计调查 3 0.2 1.53 统计整理 4 0.2 1.54 统计基础指标 5 0.5 15 统计分布特征指标 6 0.5 36 动态数列 6 0.4 3.57 统计指数 6 0.6 2.58 抽样推断与调查 8 0.8 49 相关与回归分析 6 0.8 310 国民经济核算 1 0 0合计 48 4 2151考核方式:考试() ;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 ;五级分制() ;两级分制()总评成绩构成:平时考核(20);中期考核()
19、;期末考核(80)平时考核包括: 考勤考纪、课堂讨论、作业成绩、研讨报告等。七、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建议教材:曲昭仲主编, 应用统计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年版参考资料:1李洁明、祁新娥著, 统计学原理 (第五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2袁卫、贾俊平主编, 统计学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3梁前德主编, 统计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4刘汉良主编, 统计学教程 (第三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八、大纲说明本大纲是针对课程设置为 48 课时的专业使用的,由于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各领域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所以,有一些经
20、济学与管理学的其他相关专业亦可以开设本课程,但是必须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之后才可以开设。课时数可以扩展为 56 课时,也可以设定为 32 课时,只需讲述其中最基本的内容,供学生在实践中达到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执笔人:曲昭仲审核人:陈伟民审批人:曹 敏6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Management课程代码:06116502课程类型:基础/必修总学时数:48学 分:3.0先修课程:无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国贸、金融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管理学是工业工程、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基础课。本课程以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为己任,以组织管理为研究对
21、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所在的组织,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目标制定、计划、决策、组织、沟通、领导、控制的主要原理与常用方法,并能灵活的应用到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中去。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管理与组织导论了解管理者角色理论、组织概念的变迁;理解管理的普遍性、效率和效果对于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人员
22、与非管理人员的差别、组织的特征;掌握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四个职能。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管理和管理者的概念,职能、角色和技能。教学难点是管理对组织的重要性和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2管理的昨天和今天了解管理的历史背景、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质量管理;理解科学管理理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管理的定量方法、霍桑研究;掌握管理的系统观点、权变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泰罗、法约尔、梅奥对管理学的贡献。教学难点是分析人性化管理在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出现背景及为何得到重视。73组织文化与环境了解组织文化的来源、当今管理者面临的组织文化问题;理解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掌握如何把文化传递给员工、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的要素、管理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的四个步骤。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根据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来比较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者在外部环境中面临的约束和挑战。教学难点是组织文化的特征和重要性。4全球环境中的管理了解区域性贸易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理解三种全球观念、霍夫斯泰德评估文化的框架、GLOBE 框架;掌握不同类型的全球组